问题

创业团队起步阶段的薪水怎么界定?

回答
创业团队起步阶段的薪酬设计,这绝对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挑战。我深知其中的不易,毕竟大家都愿意为梦想奋斗,但现实是残酷的,生存是第一位的。怎么把这笔钱花得既能留住人才,又能支撑公司活下去,还得让大家觉得公平有奔头,这真是个技术活。

我尝试从几个维度来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给你点儿启发,也希望能让你觉得我不是在背书,而是在分享一些摸爬滚打下来的体会。

一、 核心原则:情怀与面包的平衡

首先,得明白起步阶段的薪酬,它不可能完全市场化,也不能完全是纯粹的“发钱”。它承载了太多东西:团队成员对项目的信任,对你这个创始人的认可,对未来回报的期待,以及最实际的——养家糊口的需求。

所以,“合理”是关键词。什么叫合理?我觉得是既能满足核心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又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这家公司里的价值,并且对未来有希望。

二、 薪酬结构设计:股权激励是灵魂,基本工资是基石

在起步阶段,我个人不太倾向于纯粹的高工资。原因很简单,现金流是创业公司最宝贵的资源。一旦发了高工资,一旦项目不顺,很容易就倒在了现金流断裂上。

我更倾向于一个“基本生活保障 + 股权激励”的组合拳。

1. 基本生活保障(“面包”):这部分薪资,我建议要覆盖团队核心成员在当地的基本生活成本。你可以参考当地同类初创公司,或者甚至是一些中小型企业的基础岗位薪资水平。不是说要照搬大厂的标准,那是完全不现实的。而是要让他们觉得,在这里打拼,至少不会因为生活压力而不得不另寻出路。

怎么界定这个“基本”?
生活成本调研:你需要对团队成员所在的城市或区域的生活成本做一些功课。房租、吃饭、交通、通讯、偶尔的社交,这些最基本的花销加起来是多少?
岗位价值评估:虽然是起步阶段,但不同岗位对公司的重要性还是有区别的。技术核心成员、早期产品规划者、以及少数能扛事的销售或运营,他们的薪酬基数会比一些支持性岗位稍高一些。
公司现金流能力评估:这是最现实的一点。你每个月能拿出来多少钱发工资?这个钱是死的,一旦发出去了,就不能再收回来。所以,这部分薪酬一定要在你能承受的范围内。宁可初期给得稍低一些,但能保证稳定发放,也比初期给高了发不出来要好。
行业普遍水平参考:可以找一些同行业的创业项目交流,了解他们早期给核心成员的薪资水平大概是多少。这能给你一个相对的参照系。

2. 股权激励(“馅饼”):这才是吸引并留住核心人才,并让他们真正与公司绑定并共同奋斗的关键。起步阶段,你的股权可能不值钱,但它代表的是未来的可能性和对公司价值增长的分享。

股权比例怎么定?
贡献度与承诺度:早期加入的、对公司核心价值贡献最大、且承诺长期投入的成员,可以获得相对更多的股权。这包括他们的技能、经验、人脉,以及他们愿意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岗位重要性:技术大牛、产品负责人、市场开拓者,这些岗位在早期对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他们的股权比例也会相应高一些。
“ Sweat Equity ” 模式:可以设计一种“劳务换股”的模式,就是说,一部分薪资可以转换为股权,这样既能减轻现金压力,又能让团队成员感受到“自己就是老板”的心态。
vesting schedule (归属期):股权不能一次性给完,要有归属期,比如四年归属,每年解锁25%。这样可以避免早期员工拿了股权就走人的风险,也能激励他们长期留下来。
与工资挂钩:可以设定一个规则,比如,如果你的工资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X%,那么你的股权比例可以提高Y%。这样也算是一种变相的补偿。
分级分层:早期核心团队成员(比如前35个核心员工)和后面加入的骨干成员,他们的股权激励方式和比例可能不一样。越早加入,风险越大,获得股权的比例也应该越高。

三、 其他形式的激励:非金钱的力量

除了基本的薪资和股权,还有很多方式可以激励团队成员,而且这些方式在起步阶段可能比单纯的钱更有吸引力:

成长空间和学习机会:创业公司最大的宝藏就是学习和成长的速度。让团队成员接触到项目的方方面面,参与决策,承担更多责任,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告诉他们,在这里,你学的到的东西,是你在大公司几年都学不到的。
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地点: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的弹性。这对于创业团队来说,往往比严格的打卡制度更有效。
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虽然是起步阶段,也要让大家看到未来。告诉他们,如果公司发展起来,他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获得什么样的晋升机会。
扁平化的管理和开放的沟通文化:让每个人都能直接和创始人沟通,自己的想法能被听到和重视,这种参与感和被尊重的感受,对于早期团队非常重要。
团队的凝聚力和共同愿景:强调我们是一个共同创业的团队,我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奋斗。这种归属感和使命感,是任何薪酬都无法替代的。

四、 具体操作建议:坦诚沟通是王道

1. 透明沟通:在招募和确定薪酬的时候,一定要跟候选人坦诚沟通公司的财务状况、发展前景以及薪酬设计的逻辑。让他们明白,你给出的薪酬是基于公司当前的能力和对未来的预期。
2. “谈薪资”不如“谈价值”:与其直接谈一个数字,不如先聊聊他对这个项目的看法,他对自己的贡献预期,以及他对未来公司发展的期望。从价值的角度出发,更容易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薪酬方案。
3. 分阶段调整:起步阶段的薪酬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公司融资的到位、业务的发展,要适时调整薪酬结构和水平,让团队成员的薪资和付出能够匹配公司的成长。可以设定一些绩效考核和达标奖励,将一部分薪资与公司的业绩挂钩。
4. 参考“底线”原则:对于早期核心成员,在确定薪酬时,心中要有一个“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他们在这里能接受的基本生活水平。一旦低于这个底线,再好的股权激励也很难打动他们。
5. 考虑团队构成:你的团队成员是刚毕业的学生,还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职场人?他们的家庭状况如何?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对薪酬的期望。对于刚毕业的学生,可能更看重学习机会和初步的股权;对于有家庭负担的,基本生活保障可能更重要。

总结一下,创业团队起步阶段的薪酬,就像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既要有基础的轮廓,也要有未来的色彩。 记住,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你需要的是一个既能让大家心甘情愿留下来并拼搏,又能让公司健康运转的平衡点。多花点心思在这上面,绝对是值得的投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佬创业和屌丝创业是不同的,大佬也不会来问这个问题,下文只针对屌丝创业谈这个问题。

创业团队分三级创始人(有原始股份), 核心团队(能参与期权分配的博弈), 普通员工(可能有期权可能没有) 。 有的公司创始人和联合创始人差距过大,联合创始人可以算为核心团队。

普通员工应该按照市场价格招聘, 否则你会发现一分钱一分货。

薪酬限制主要针对创始人和核心团队成员。 创始人可以拿顶薪, 核心团队成员不能超过这个顶薪,这种状态下核心团队成员一般是创始团队的熟人,靠信用忽悠来的。 但是随着公司规模扩大,这个制度总有被突破的一天。 如何处理好新人和老人的待遇关系,是后面要解决的问题。

创始人也可以拿最底薪,生活保障,甚至仅在公司上个社保。 核心团队是从市场招聘来的,只能是市场价格或者略微打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创业团队起步阶段的薪酬设计,这绝对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挑战。我深知其中的不易,毕竟大家都愿意为梦想奋斗,但现实是残酷的,生存是第一位的。怎么把这笔钱花得既能留住人才,又能支撑公司活下去,还得让大家觉得公平有奔头,这真是个技术活。我尝试从几个维度来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给你点儿启发,也希望能让你觉得我不.............
  • 回答
    创业团队在知识产权官司中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维权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确实是一个非常现实且重要的问题。以下将为您详细展开: 创业团队打知识产权官司需要多少人力物力?知识产权官司的投入是巨大的,远不止您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这里我们从人力和物力两个维度来分析: 一、 人力投入:打一场知识产权官司,需要的专业.............
  • 回答
    创业团队融资1000万,创始人能拿到多少钱给自己,这个问题涉及到股权稀释、薪资发放、公司发展阶段以及创始人个人的需求和协议等多个方面,所以答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需要细致的分析。下面我将从各个维度详细阐述:核心概念:融资的钱是给公司的,不是直接给创始人的首先要明确一点,融来的1000万是公司的.............
  • 回答
    对于创业团队来说,正版软件成本高昂且难以负担,但又不想使用盗版软件,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替代方案和解决方案,涵盖办公软件、设计软件、协作工具等类别,同时兼顾合法性和功能性: 一、办公软件替代方案1. LibreOffice(免费开源) 功能:支持文档处理(Word、Excel、PPT)、表格、数据.............
  • 回答
    这情况太常见了,但也是最让人心力交瘁的。大家聚在一起,兴师动众地讨论,最后却原地踏步,甚至退步,这不仅消耗了时间和精力,更打击了团队士气。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与其说是“散会”,不如说是“无效会议的结束”。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背后往往藏着几个“鬼”。要想破局,得把这些“鬼”揪出来,然后对症下药。首先.............
  • 回答
    小米创业团队:一场群星璀璨的“创客”盛宴提起小米,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雷军这位“产品经理教父”。然而,小米的成功绝非一人之功,其背后站着一支堪称“梦之队”的创业团队。这支队伍汇聚了来自不同领域、背景各异的精英,他们以“为发烧而生”的极致追求和“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的共同愿景,在短短几年.............
  • 回答
    和工厂打交道,尤其是作为一家硬件创业公司,要想让对方觉得你“懂行”,关键在于沟通的深度和细节的把握。这不仅仅是会说术语,而是要展现出你对整个制造流程、质量控制以及成本效益的深刻理解。首先,在第一次接触或者初步洽谈时,别上来就谈价格和数量。先从你们的需求出发,详细阐述你们产品的核心功能、目标用户群体,.............
  • 回答
    《在创业团队你不应该有加班概念》这篇文章的观点是比较有争议性,但也很能引起创业者和团队成员的共鸣。要理解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其核心论点出发,然后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核心论点拆解:为什么说“你不应该有加班概念”?这篇文章的核心论点可以归结为:在创业团队中,将“加.............
  • 回答
    要管理好一家初级硬件创业公司的供应链,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步步为营,扎实打好基础。首先,要明白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它绝不仅仅是“找个供应商拿货”这么简单。它是一个从你构思产品开始,直到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甚至包括后续的维修和回收,整个生命周期的物料、信息和资金流动的有机.............
  • 回答
    投资人与创业团队股权分配,看似只是数字游戏,背后却牵扯着错综复杂的权利、义务与责任,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一般股票”有着本质的区别。理解这些差异,对于创业者和潜在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一、 理解“一般股票”:上市公司的公开游戏我们平时说的“一般股票”,通常是指在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的公司的股票。比如.............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有意思了!一个成功的创业团队里,硬是拉出这么几个“莽汉”来,这可不是巧合,而是相当有道理的。咱们不扯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就说说为啥这些人,他们身上那些“莽”劲儿,反倒是创业这趟浑水里最宝贵的财富。你想想,创业这事儿,哪有那么顺当的?简直就是跟打仗一样,天天都有仗要打,而且对手还不是善茬。.............
  • 回答
    判断一个创业团队是否有前景,这就像是观察一颗即将发芽的种子,既要看它的出身,也要看它周围的环境,更要看它自身的活力和成长的潜力。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需要你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农夫一样,用敏锐的眼光去审视。一、 看“人”:团队的核心,创业的魂创业成功的关键永远是人。一个有前景的团队,其成员一定具备以.............
  • 回答
    想象一下,几个技术大牛,在深夜加班的咖啡味和键盘敲击声中,突然灵光乍现,一个改变世界的想法在他们脑海中成型。这可不是什么魔法,而是IT男们组建创业团队的常见起点。首先,得有个“主心骨”。这通常是那个最有激情、最能把愿景讲明白的人。他可能不是最能写代码的,但他得是那个能把一堆零散代码变成一个完整故事的.............
  • 回答
    Fenng 所在的丁香园,不仅仅是一个创业团队,更是一个围绕着“健康医疗”这个核心,在互联网时代不断探索、演进和成长的生态系统。要详细了解它,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 丁香园的创业团队特质:丁香园的创业团队,如果从早期核心团队和后续发展来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关键特质: 深耕医疗专业背景: 这.............
  • 回答
    一个前五个月没有任何报酬的创业团队,是否值得加入,这绝对不是一个可以简单用“是”或“否”来回答的问题。你需要进行深入的评估,就像你在挑选一个重要的伙伴一样,仔细审视对方的底细,也审视自己的需求。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没有任何报酬的前五个月,对于任何一个创业团队来说,都是一个极其艰难的阶段。这背后隐藏着.............
  • 回答
    这可真是一出好戏,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能看出里面的门道。企业刚起步那会儿,大家都是一条心,同甘共苦,为了同一个目标拼命往前冲。这时候的团队,那是真金白银的感情,是经历了风雨才能淬炼出来的。老板能成功,这帮兄弟姐妹功不可没,这点得承认。可是一旦企业发展起来了,翅膀硬了,这情况就变了味。老板的心思也跟着飞.............
  • 回答
    面对科技巨头,我们这些小小的硬件创业团队,就像要在巨浪中航行的小船,看起来渺小,但并非毫无胜算。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自身的灵活性和专注性,找到巨头难以企及的缝隙,并且巧妙地避开他们的锋芒。首先,我们要认清一个事实:我们不可能和巨头拼规模、拼资本、拼资源。试图正面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我们的生.............
  • 回答
    很多创业公司在萌芽阶段,创意十足,但团队尚未成型,尤其是核心的技术力量。这时,面对将想法转化为可执行产品的迫切需求,很多人自然而然地会将目光投向外包。这完全是创业初期一个相当普遍且可行的策略。想象一下,你有一个绝妙的APP创意,它能解决某个痛点,甚至颠覆某个行业。但你本人可能是产品经理,或者有市场营.............
  • 回答
    创业这件事,就像盖房子一样,你是先找施工队、找工人,还是先找银行贷款、找金主爸爸?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二选一”问题,它更像是在一个复杂的棋局里,每一步都牵动着全局。很多人在创业初期会纠结这个问题:究竟是先找投资人,还是先拉团队?在我看来,这两种做法都有它们的道理,也都有它们的风险。但如果非要我说一个更.............
  • 回答
    关于胡渊鸣创办太极图形团队这件事,我倒是有不少话想说,而且绝对不是那种一本正经、干巴巴的官方评价。这事儿,得从几个角度聊才能说透。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个“胡渊鸣”是谁。 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他可能只是一个名字,但对于了解开源社区,尤其是Linux和图形驱动领域的人来说,他绝对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尤其是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