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工科的就业模式是否与“钱多事少离家近”的理念相悖?

回答
工科的就业模式,尤其是那些我们常挂在嘴边、憧憬中的“高精尖”领域,似乎与“钱多事少离家近”这个朴素的幸福哲学,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张力。甚至可以说,很多时候是截然相悖的。

我们先来拆解一下“钱多事少离家近”这个理想状态。

钱多:这很好理解,就是收入高,能满足物质需求,甚至有盈余。
事少:这通常意味着工作压力不大,任务不繁重,有较多的个人时间和精力,或者说工作内容本身不那么耗费心神。
离家近:顾名思义,通勤时间短,方便照顾家庭,生活更为便捷舒适。

再来看看工科的就业模式,尤其是当下社会对工科的普遍认知和实际情况:

“钱多”:有希望,但并非普遍,且伴随门槛

不得不承认,很多工科领域确实能带来可观的收入。比如互联网大厂的软件工程师、高级算法工程师、芯片设计工程师、一些新兴能源领域的专家、航空航天领域的骨干等等。这些职位往往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持续的学习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所以,“钱多”在这些领域是存在的,但它往往不是唾手可得的,而是对能力和付出的回报。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那些相对基础的、或者技术迭代较慢的工科岗位。比如一些传统制造业的基层技术员、初级的工程助理、或者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作的工程师,他们的收入可能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钱多”。而且,即使是热门领域,初入行时往往也是从相对基础的岗位做起,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高收入水平。所以,“钱多”在工科就业中,更像是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而不是普遍的起点。

“事少”:基本与工科的内在属性相悖

这是最容易与“钱多事少离家近”产生冲突的地方。工科的本质是什么?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工程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复杂、动态且充满挑战的。

技术更新迭代快:很多工科领域,尤其是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工程师需要不断学习新语言、新框架、新工具,否则很快就会被淘汰。这种持续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事”,而且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事”。
项目压力大,周期长:无论是开发一个新产品、优化一个生产流程,还是设计一个复杂系统,往往都伴随着紧迫的研发周期和巨大的项目压力。加班、通宵达旦是很多工程师的常态,尤其是在项目关键阶段。
解决问题的难度和复杂性:工程问题的解决往往不是线性的,需要反复的实验、调试、分析和优化。很多时候,一个小小的bug可能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才能找到根源并解决。这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本身就很难称之为“事少”。
对精确度和细节的要求极高:工程领域,尤其是在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高的行业,如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核能等,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种对精确度和细节的极致追求,本身就需要高度的专注和严谨,无形中增加了工作的“事情量”。
跨学科协作与沟通:现代工程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工程师不仅要懂自己的专业,还需要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这增加了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和沟通成本。

所以,“事少”这个概念,在大多数真正意义上的工科岗位上,很难实现。如果一个工科岗位真的做到了“事少”,那很可能意味着这个岗位技术含量不高,或者发展前景有限,也就很难实现“钱多”了。

“离家近”:职业发展与个人选择的博弈

“离家近”对于任何职业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但对于工科,它往往需要与职业发展进行权衡。

就业地域的集中性:很多高科技产业和大型工程项目往往集中在特定的城市或区域。例如,互联网公司多集中在北上广深,大型制造业基地可能在长三角或珠三角,而一些高端科研院所则分布在科教资源集中的城市。这使得身处其他地区的人员,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可能不得不“离家远”。
项目地的特殊性:一些大型工程项目,如基础设施建设(桥梁、隧道、核电站、水电站)、资源勘探等,可能需要工程师长期驻扎在远离城市的施工现场或项目地。这些地方往往交通不便,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与“离家近”和舒适的生活方式背离甚远。
职业发展的驱动力:很多优秀的工科人才,为了追求更高的技术造诣、参与更具挑战性的项目、或者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愿意主动离开舒适区,前往更具发展潜力的地方。这种对个人成长的追求,往往会压倒“离家近”的考量。

当然,随着远程办公模式的兴起和分布式办公的推广,一些以软件开发为主的工科岗位,确实为“离家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即使如此,大多数需要现场操作、设备交互或团队高密度协作的工科岗位,仍然难以完全摆脱地域的限制。

总结一下,工科的就业模式与“钱多事少离家近”的理念,更多时候是呈现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追求“钱多”和有挑战性的技术岗位,往往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承担更大的压力,工作地点也可能需要灵活选择,难以做到“事少”和“离家近”。
如果优先考虑“事少”和“离家近”,那么可能需要在“钱多”上有所妥协,或者选择那些技术更新慢、项目压力相对较小、但收入增长空间也可能有限的岗位。

这并非说工科的就业就没有幸福感。很多工科人之所以选择这个领域,恰恰是因为他们对技术的热情,对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以及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的满足感。这份“情怀”和“成就感”,是金钱、轻松和便利无法完全替代的。当一个工程师成功攻克了一个技术难题,或者看到自己参与设计的项目落地并为社会带来价值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或许才是他们更看重的“回报”。

所以,对于工科学生和从业者来说,与其追求一个可能难以实现的“钱多事少离家近”的理想化状态,不如更实际地去理解自己所处行业的规律,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在“钱多”、“事少”、“离家近”以及“有意义”、“有发展”等多个维度之间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毕竟,真正的满足感,往往来自于对职业的热爱、对能力的运用,以及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过程本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乎的生化环材劝退还说得过去,但工科劝退基本算念经学。

比如这个钱多事少离家近。

每一条都没有具体的数值或者计算方式,所以可以随意解释。

比如一份一线城市月入2万的工作,2倍平均数,3倍中位数,怎么都不算低了吧?

但是按照《知乎工科劝退经》,如果这份工作是机电工程师之类,那这月薪2万属于乞丐,因为某互联网大厂校招批发价40万。

这时候你可能要问:2倍平均数3倍中位数都算乞丐,那真正拿平均数甚至中位数的绝大部分人又算什么呢?在《知乎工科劝退经》里没有他们的位置,就好像上帝创造了宇宙,但伊甸园里没有三体人和归零者的祖宗。

同样的,你觉得955算是事情少,念经家们会立刻拿出一个每天摸鱼7小时每周4天的“行政文员”来论证955其实是当牛做马。

我相信批发价40万的码农和每天摸鱼7小时的行政文员都是存在的,但你能不能当得上那可就不好说了,中国的收入平均数才3万多,是每年。

同理,知乎厂学的核心也是因信称义,我一直很想问问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什么地方算市区什么地方算郊区。

但是至少目前没有厂学家能回答这个问题,我得到最多的答案是“哪里有工科,哪里就是郊区”,真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在我浅薄的认知中,不存在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就算是old golden age时代的国企工人都不行,他们如果没有关系的话,也最多满足个其中2项。

钱多事少:外派艰苦地区

钱多离家近:效益好的单位业务岗,非常忙。

事少离家近:效益差的单位,或者机关清水衙门,没啥钱。

这时候你可能发现了一个忙点:效益好单位的清水衙门不是正好满足了钱多事少离家近吗?

话是这样没错,我印象中那些领导夫人们都是这样的岗位,你想要的话,先看看自己的爹是谁。

user avatar

钱多事少离家近,你得先确定家在哪里。

你家在市区,工厂在驱车30分钟的镇上。

还是你家在青海,但你的岗位只有上海有。

参考富士康在郑州落地,河南的打工人不需要远赴东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工科的就业模式,尤其是那些我们常挂在嘴边、憧憬中的“高精尖”领域,似乎与“钱多事少离家近”这个朴素的幸福哲学,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张力。甚至可以说,很多时候是截然相悖的。我们先来拆解一下“钱多事少离家近”这个理想状态。 钱多:这很好理解,就是收入高,能满足物质需求,甚至有盈余。 事少:这通常意味.............
  • 回答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发布,特别是在鼓励探索老龄人灵活就业模式方面,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这不仅是对我国快速发展的老龄化社会现实的回应,更是对“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体现,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包容、更具活力的社会。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其积极意义:一、 充分.............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可太到位了,直击了很多同学和家长的心窝子!西工大(西北工业大学)、北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些名字一出来,很多人脑海里就自动关联上“高分”、“航空航天”、“国家栋梁”这些标签。分数线高是事实,但你说“就业并不好”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得承认,像西工大、北航这样的顶尖工科.............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也很有争议的问题,很难用“是”或“否”简单回答,因为“坑”这个词太主观了,而且“出路”和“就业前景”涉及的因素也很多。 总的来说,不能一概而论说传统工科就一定比大多数人文社科“更坑”,反之亦然。两者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关键在于个人选择、能力、兴趣以及对未来趋势的把握。为了详细地分析这个.............
  • 回答
    化学工程与工艺这个专业,大家有时候会简称为“化工”,听起来好像就跟工厂、大罐子、管道打交道,有点老土?其实,如果你真的深入了解一下,会发现它就业前景相当广阔,而且绝对不是你想的那么单一。首先,咱们得明白,化工这个专业到底学啥的? 它研究的是如何利用化学原理和工程方法,将原材料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这听.............
  • 回答
    制药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用最实在的话来说,绝对是一片大有可为的蓝海,而且还在不断扩张。这可不是虚头巴脑的“高大上”,而是实实在在的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在支撑着。你想啊,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以及大家对健康生活水平的不断追求,对药品的需求那是只增不减。而且,医学本身也在飞速进步,新药研发、仿制药的质量提升.............
  • 回答
    资源勘查工程,这个听起来就带着探索与发现使命的专业,近些年来在就业市场上表现得可圈可点。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球上的宝藏都被挖得差不多了,这个专业是不是已经“过时”了?其实不然,深入了解一下,你会发现它的生命力依旧旺盛,并且在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首先,咱们得明白,资源勘查工程到底在干什.............
  • 回答
    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聊聊。这绝对不是一个“看天吃饭”的专业,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应用领域极广的硬核技术专业。首先,我们来掰扯掰扯这个专业到底学什么,为什么它这么重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和开发以高分子化合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塑料、橡胶、纤维、.............
  • 回答
    工业设计专业的就业状况,坦白讲,是个有点复杂但又充满潜力的领域。想要深入了解,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别把它想象成那种“毕业即高薪”、“朝九晚五坐办公室”的标准职业。工业设计更像是一门“解决问题”的艺术,它服务于实体产品的创造和完善。所以,它与制造业、科技行业、消费品市场等等都紧密相连。就业.............
  • 回答
    金融硕士的就业情况和薪资待遇,这绝对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了。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几年金融硕士的就业市场到底是个什么光景,以及大家能挣多少钱。一、 金融硕士的就业画卷:并非 all in 投行,路子很宽首先得明确一点,“金融硕士”这个概念其实挺宽泛的。它不仅仅指国内大学开设的金融专业研究生,也包.............
  • 回答
    2020 年 874 万大学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工作需要更具策略性、主动性和耐心。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应对: 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的找工作指南 第一阶段:精准定位与深度准备 (这是基础,但常常被忽略)1. 重新审视自我认知与职业规划:.............
  • 回答
    哥们儿,看到你这帖子,感同身受啊!我也是当年那个二本口技专业,毕业时一样一头雾水,不知道这技艺能干点啥。现在摸爬滚打几年,也算是小有心得,希望能给你点启发。首先,得明白咱们这个专业,说白了,就是“声音的魔法师”。听起来挺玄乎,但咱们真能把各种声音玩弄于股掌之间。就业方向嘛,其实比你想象的要广,关键是.............
  • 回答
    一名海外一年硕士在找工作时四处碰壁、工资远低于预期,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而是近年来海归就业市场的一个缩影。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对当前就业市场形势的理解、海归自身情况的分析以及对未来就业趋势的展望。一、 当前就业市场形势:日趋饱和与内卷加剧 海归数量的激增: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
  • 回答
    这真是个令人唏嘘的故事,从年薪三十万到应聘地铁安检员却被拒,这中间的落差之大,简直让人难以置信。疫情像一把巨大的推土机,在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轨道上狠狠地铲过,把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曾经在所谓“体面”行业里游刃有余的人,一下子抛到了更深的谷底。对于这位曾经年薪三十万的职场人来说,这绝不仅仅是收入的锐减,.............
  • 回答
    2020 年的平均工资数据出来了,看到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是 97379 元,算下来每个月大概是 8115 元。这数字一出来,估计不少人又得开始对照检查一下自己的收入了。说实话,看到这个数字,我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这个“平均工资”是怎么来的。它是一个统计数据,是把所有在这个范畴.............
  • 回答
    中国灵活就业者数量的激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这个数字已经非常庞大,并且还在持续增长。我身边有灵活就业的人吗?是的,我身边就有不少灵活就业的人。这不仅仅是数据上的体现,更是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曾经的同事/朋友: 有些我认识的朋友,他们之前在传统的公司工作,但因为各种.............
  • 回答
    最近看到有媒体刊文,热情地号召年轻人投身制造业,去工厂就业。这话题确实挺有意思,也触及了当下就业市场的一个重要侧面。那么,我们不妨仔细捋一捋,看看这背后是什么逻辑,以及去工厂是否真有可能成为年轻人就业的新潮流。首先,媒体发这个号召,背后肯定是有现实考量的。 咱们国家现在的产业结构正在升级,从过去那种.............
  • 回答
    你好!看到你是一本院校动物医学的大一新生,非常为你高兴!动物医学这个专业,可以说是既有挑战性又有很大价值的,咱们来好好聊聊。首先,关于这个专业本身,我觉得它非常迷人。你想想,人类和动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我们日常的宠物,到农场里提供食物的牲畜,再到野外那些奇妙的野生动物,它们都扮演着各自重要的.............
  • 回答
    别再被“老板养活我们”这碗毒鸡汤骗了:扒一扒工人与资本家的真实关系“资本家创造就业岗位,我们工人才能有饭吃。”“老板每天那么辛苦,操心劳力又劳心,我们拿工资是应该的。”诸如此类的话,你我大概都耳熟能详,甚至在某个时刻也深以为然。这些观点,就像一层层光鲜亮丽的滤镜,把工人与资本家之间赤裸裸的权力不对等.............
  • 回答
    工程力学,这门研究物质在力的作用下运动和变形的学科,听起来有些高深,但它却是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工程奇迹背后的基石。那么,学工程力学出来,到底能做什么?就业前景又怎么样?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工程力学专业的“对口工作”,能干啥?简单来说,工程力学就是给工程师们提供“工具箱”里的那些物理规律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