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战德国最出色的坦克是什么型号?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到德国最出色的坦克,那一定非 A7V 斯托尔姆潘策瓦根(Sturmpanzerwagen A7V) 莫属了。虽然它的数量不多,在战争中扮演的角色也并非决定性,但作为德国在一战中为数不多、也是唯一一种真正投入实战的坦克型号,A7V 绝对是那个时期德国坦克制造能力的代表,也是那个时代令人印象深刻的钢铁巨兽。

要说 A7V 的“出色”,首先得从它诞生的背景说起。当协约国开始大规模装备坦克,那种“履带式装甲车辆”的出现让德军在战场上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惑。德国陆军总参谋部深知不能落后,于是在战争的白热化阶段,他们委托了汉莎劳埃德汽车公司和戴姆勒公司联合开发一种能够突破敌人战壕、摧毁防御工事的装甲战车。

A7V 的设计可谓是那个时代工业能力和军事需求的结合体。它并不是一开始就构思成的坦克,更像是从装甲汽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你看它那巨大的、长方体的车身,上面布满了铆钉,像一个移动的铁盒子,充满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工业美学。它的外形非常奇特,没有如今坦克那种流线型的炮塔,而是将一门57毫米的赫斯塔·科尼格(Hotchkiss)反坦克炮安装在车体正面右侧,左侧则是一个炮手操作的7.92毫米马克沁机枪。两侧的侧翼上还各有两挺机枪,火力分布相当广泛,这在当时是相当有优势的。

A7V 最引人注目的,也是它性能上的亮点,在于它强大的陆上越野能力和破坏力。为了适应战壕纵横的战场,它采用了履带式设计,这让它能够跨越比协约国早期坦克更宽的战壕。它的动力系统也相当给力,搭载了两个功率强劲的汽油发动机,能够提供可观的动力,推动这个重达约30吨的钢铁怪物前进。

A7V 的内部结构也非常“德意志”——讲究实用和坚固。车组人员通常有七到八名,他们要负责驾驶、射击、装弹和维修。在车内,狭窄的空间、巨大的噪音、弥漫的燃油味和被炽热的发动机烘烤着,那绝对是艰苦卓绝的环境。然而,正是这群勇敢的乘员,驾驶着 A7V 驶向战场,成为了战场上令人畏惧的存在。

A7V 的实战经历虽然不多,但每一次都足够被载入史册。最著名的一次莫过于1918年3月21日,在圣康坦运河战役中,八辆 A7V 坦克协同作战,对英军阵地发起了猛烈攻击。其中一辆著名的 A7V,编号“汉莎”(Hansa),更是孤身一人就摧毁了三辆英国的马克 I 型坦克,成为了德国坦克部队的传奇。你可以想象一下,在那烟雾弥漫、炮火横飞的战场上,一辆德国的钢铁巨兽,带着炮火和钢铁的怒吼,冲破敌人的防线,这是多么震撼的场景!

然而,A7V 的产量非常有限,一共只制造了20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在整个战争中的作用。而且,它的设计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它的转向不如协约国的坦克灵活,而且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它的维护保养也相当困难。

尽管如此,A7V 依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坦克制造技术的一座里程碑。它不仅仅是一辆武器装备,更是德国在面对新兴技术挑战时的一种反击和尝试。它的出现,标志着德国也开始认真对待坦克这种新型战争机器,并开始了自己的坦克制造之路。即使后来它被更先进的坦克型号所取代,但 A7V 在那个坦克萌芽时期的英勇表现,以及它独特的造型和技术特点,都让它在军事史册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代表了德国工业实力和军事智慧在那个时代的一种尝试,一种对战争形态改变的回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德国我不知道 但协约国显然是由英国研制底盘,沙俄研制炮塔,美国提供主炮,由法国进行实战检验的百夫长KV2型坦克。康布雷战役中首次投入使用并展现了惊人实力,彻底压制了德国谢尔曼M1,其上装备的未来科技公司激光炮可以远在谢尔曼装备的莱茵金属公司RH120滑膛炮射程之外将谢尔曼M1化作一滩铁水。此型坦克在进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两三辆百夫长即可扫清一整片战壕,同时德军士兵发现即使是投入刚刚从时空隧道里获得的88mm高炮也无法击穿这个好似马桶的炮塔。但由于保密的原因,现存照片及档案中并没有此种坦克的参展记录,直至最近谢尔曼M1的解密,我们才得以一窥此坦克的面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到德国最出色的坦克,那一定非 A7V 斯托尔姆潘策瓦根(Sturmpanzerwagen A7V) 莫属了。虽然它的数量不多,在战争中扮演的角色也并非决定性,但作为德国在一战中为数不多、也是唯一一种真正投入实战的坦克型号,A7V 绝对是那个时期德国坦克制造能力的代表,也是那个时代令.............
  • 回答
    要说一战时期英国战舰相比德国战舰最大的“缺陷”,这得看从哪个角度去衡量,而且用“缺陷”这个词可能有些过于绝对。双方的战列舰设计思路和侧重点都有不同,各有优劣。不过,如果要挑一个相对来说,在某些方面德国战舰表现得更出色,而英国战舰相对来说比较“吃亏”的地方,那可能得说是炮击的穿透力和射程。咱们得先理解.............
  • 回答
    关于“德国第七装甲师算不算二战世界最强的师”这个问题,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要说它是不是“最强”,这玩意儿就跟问“谁是二战最强的将军”一样,很难有个绝对的答案,因为“强”的定义太模糊了,得看从哪个维度去衡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德国第七装甲师绝对是二战德军中响当当的一号人物,在许多战役中都留下了浓墨重.............
  • 回答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也觸及了歷史、地理、經濟和文化等諸多層面。德國確實是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工業實力雄厚,國民生活水平高,但為何沒有出現像倫敦或巴黎那樣一個壓倒性的、無可爭議的「超級首都」呢?這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相互影響。首先,我們得理解「頂級大城市」的定義。通常,這種城市不.............
  • 回答
    很多人会觉得奇怪,如今繁华似锦的东京,也就是昔日的江户,地理位置如此优越,为何在德川幕府建立之前,它并没有成为日本的政治经济中心?甚至可以说,在那个时代,与近畿地区(关西)相比,江户简直是个“乡下”的地方。这其中的原因,其实并非单一的地理条件就能解释,而是多方面历史、政治、文化及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 回答
    都德的《最后一课》是否是“颠倒黑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并且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要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小说的内容、历史背景、作者意图以及当时的社会舆论和后世的解读。一、 小说的内容与情节梗概: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最后一课》的大致内容:.............
  • 回答
    关于莱纳德最后一球的走步争议,这绝对是NBA历史上那些让人反复回看、津津乐道,同时又让球迷们争论不休的经典瞬间之一。要详细说清楚,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那个球的背景,然后细致地分析当时的情况。那个球的背景:那是2019年NBA季后赛,东部半决赛的抢七大战,猛龙对阵76人。比赛的最后几秒,比分胶着,胜负悬.............
  • 回答
    要是真能时空穿越,重回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想弄套二战德军原品制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还要“最省”的那种。不过,既然你想听最详细、最接地气的“攻略”,那咱就敞开了聊聊。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省” 在那个年代,跟你现在想的“淘性价比”可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那时候,一套制服是军人身份的象征,是国家配发的.............
  • 回答
    .......
  • 回答
    徐灿这场比赛,尤其是最后一回合被利伍德TKO,这确实是让人颇感惋惜和扼腕叹息的一个结局。作为一名关注拳击的观众,我对这个结果的看法,是多方面的,既有对徐灿拼搏精神的肯定,也有对比赛进程的分析,当然,也包含一些赛后思考。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利伍德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拳击手,他的实力和经验摆在那里。他能够在.............
  • 回答
    一战末期,德国军官团选择抛弃威廉二世,而二战时却选择坚决打到底,这背后是德意志帝国与纳粹德国在政治、社会、军事思想以及战争性质上截然不同的演变,绝非简单的军官团忠诚度变化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个时期德国军官团的构成、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背负的使命感。一战末期的德国:帝国末路与军官团.............
  • 回答
    一战前德国之所以不选择与沙皇俄国结盟对抗英法,反而与奥匈帝国结盟并陷入双线作战的困境,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重历史因素和战略考量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欧洲的政治格局、大国的战略目标、以及德国自身的战略选择。一、 德国对俄国的传统敌意与战略不信任尽管在某些时期德国与俄国有过短暂的.............
  • 回答
    在一战末期,德国是否可以通过“治安战”和“玉碎冲锋”来耗走列强并最终避免战败,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历史假设。从理论上讲,这种策略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中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和几乎不可逾越的困境。为了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治安战”和“玉碎冲锋”这两个概念,并分析它们在一战德国面临的现实.............
  • 回答
    要理解一战德国为何最终选择投降,需要将目光投向战争的各个维度:军事、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心理。这并非单一原因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系列相互交织、逐步压垮德国战争机器和国民意志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军事上的僵局与崩溃:战争初期,德国对速战速决的“施里芬计划”寄予厚望。然而,马恩河战役的失利,使得西线陷入了漫.............
  • 回答
    要说一战德国“作死”,其实这是一个相对宏观且带有事后诸葛亮色彩的判断。从德国当时的视角来看,他们的很多决策并非出于纯粹的“作死”,而是基于一套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国内政治压力以及对自身实力和未来走向的判断。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合理的决策,最终将德国推向了深渊。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详细拆解:1. 狂妄.............
  • 回答
    一战时期,德国皇帝的“皇帝攻势”(Kaiserschlacht),也被称为1918年春季攻势,无疑是德国在战场上最后一搏,也是一场极具野心和风险的赌博。要评估其“成功”的可能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德军和协约军的态势、攻势本身的战略与战术,以及最终导致其失败的关键因素。攻势的背景与德军的绝望:到了1.............
  • 回答
    一战时期德国士兵的头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斯脱林”(Stahlhelm)上的尖铁,也就是那个突出的尖端,是不是普遍都带着?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复杂,需要我们仔细梳理一下。首先,要说“普遍”带尖铁,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德国在一战初期确实普遍装备了一种带有尖铁的头盔,那就是著名的 M1916型(或称“斯脱林”.............
  • 回答
    一战德国确实因为两线作战而元气大伤,最终落败。很多人不禁要问,为何到了二战,德国似乎又一次走上了这条看似不归路的“老路”?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重蹈覆辙”可以概括,而是当时德国的战略思想、政治目标、军事实力以及国际局势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战德国两线作战的“教训.............
  • 回答
    关于一战德国如果未爆发内部问题能否体面停战的设想,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假设”。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离“AI痕迹”,回归到那个时代德国面临的真实困境,并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到1918年,德国已经筋疲力尽。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更是经济、社会和心理上的全面枯竭。军事上的僵局.............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确实没有再进行类似日德兰海战的、规模巨大的舰队决战。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并非简单的“不想打”就能概括的。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德国海军的战略定位、实力对比、战争的整体态势以及技术发展等多个维度去剖析。一、战略定位的困境:从“无畏舰竞赛”的胜利者到“封锁”下的无奈德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