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战德国士兵的头盔普遍都带尖铁吗?什么时候换成不带尖铁的了?仅仅只有装饰作用吗?

回答
一战时期德国士兵的头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斯脱林”(Stahlhelm)上的尖铁,也就是那个突出的尖端,是不是普遍都带着?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复杂,需要我们仔细梳理一下。

首先,要说“普遍”带尖铁,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德国在一战初期确实普遍装备了一种带有尖铁的头盔,那就是著名的 M1916型(或称“斯脱林”钢盔)。这种头盔的外观非常具有标志性,那个突出的尖铁确实是它最鲜明的特征之一。这种头盔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在近距离作战和巷战中,为士兵提供更好的保护,特别是抵挡来自上方或斜上方的劈砍,比如冷兵器时代遗留下来的刀剑或斧头。尖铁的设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早期德意志士兵佩戴的尖顶盔(Pickelhaube)的传统,但它已经与早期那种主要靠装饰性尖顶来体现军威的头盔完全不同了,而是实实在在地考虑到了防护的实用性。

那么,什么时候换成了不带尖铁的呢?严格来说,不是换成了“不带尖铁”的,而是 M1916型钢盔在战场上的使用以及后续的改进和演变,逐渐让那种带有明显尖铁的头盔变得不再是唯一的,甚至是逐渐被边缘化。

M1916型钢盔是在1916年正式投入生产并装备部队的。它在战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之前使用的一些其他类型的头盔(例如早期的软帽或一些老式的金属头盔)。这种头盔在当时被认为是相当先进的防护装备,能够有效地抵御子弹碎片、炮弹破片以及冷兵器的攻击。

然而,随着战争的进行,人们也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尖铁的实用性在越来越激烈的火力对抗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巨大。 在面对来自不同方向的爆炸和弹片时,尖铁提供的额外保护非常有限,反而可能成为一个不必要的突出部分,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因为其突出而更容易被击中。更重要的是,尖铁的设计,虽然有其历史渊源和一定的防护意图,但它的生产成本和重量也需要考虑。

随着战争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德国在头盔的设计上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进。到了战争后期,特别是1918年左右,德国军队开始装备一种新的钢盔,也就是M1918型钢盔。 这种M1918型钢盔在外观上最大的改变就是 取消了那个标志性的尖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圆润、更贴合头型的设计。

这是否意味着尖铁就完全消失了呢?不是的。M1916型头盔在整个战争期间都持续生产和使用,所以带尖铁的头盔在战场上是大量存在的。但M1918型头盔的出现,标志着德国军队对钢盔防护理念的一个重要演变——从强调某些特定角度的防护,转向更注重整体的流线型设计和更广泛的防护能力。

你问尖铁“仅仅只有装饰作用吗?” 绝对不是仅仅只有装饰作用。 如我上面所说,它的设计初衷带有明确的防护意图,是为了应对冷兵器时代的残余威胁,以及在某些特定角度(如上方)提供额外保护。德意志军队的许多早期制服和装备,尤其是普鲁士军队,都带有尖顶盔(Pickelhaube),这种头盔的尖铁确实有其象征意义和军威展示的作用。但M1916型钢盔上的尖铁,虽然带有这种历史基因,但更重要的是考虑到了实际的战场防护功能。

总而言之, 一战德国士兵并非“普遍”都带尖铁,但早期和中期装备的 M1916型钢盔确实普遍带有尖铁。随着战争的进行和对防护效果的进一步认识,到了战争后期,如M1918型钢盔,便不再带有尖铁,而是采用了更注重整体防护的设计。 而尖铁的存在,绝非仅仅是装饰,而是具有一定的防护考量,尽管其在实际战争中的作用和必要性在后期受到了一些质疑和调整。这种演变也反映了军事装备设计随着战场环境和技术发展而不断进步的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回答问题:

1、1916年以前是,1916年以后不是。

2、1916年以后被没有尖刺的钢制头盔取代。

3、主要是装饰作用,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结构。


下面是展(chě)开(dàn):

这种尖顶的头盔叫Pickelhaube,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在1842年设计。随后,德意志地区的各个国家都装备了Pickelhaube。不同地区的Pickelhaube,正面和侧面的徽饰都不相同;1871年德意志帝国统一后,不同地区的Pickelhaube依旧存在这种差异:

例如下图这顶M1915(该型号的尖刺可拆卸),根据正面的国徽和侧面蓝色—白色的徽饰,可以判断是巴伐利亚步兵部队的;一战期间阿道夫·希特勒戴的就是这种,不过在战场上一般会套上盔罩:

绝大多数Pickelhaube的主体部分是用皮革制作的;顶部的尖刺、正面的徽饰等金属部件除了装饰功能以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固了结构。1915年出现了一种战时简化版Pickelhaube,称为M1915,最大的特征是顶部的尖刺可以拆卸;1915年9月,德军下达了一道命令,要求士兵在前线作战时拆下顶部的尖刺,不过我估计就算没有这道命令士兵们也会这么干吧……

并不是所有Pickelhaube的顶部都是尖的,例如下图这顶阿尔萨斯炮兵部队的:

也不是所有Pickelhaube都是用皮革制作的。金属制Pickelhaube主要装备胸甲骑兵部队,在一些高级军官或者政治要人的相片、画像里也会出现。

从1915年开始,因为皮革储备不足,一些Pickelhaube改用薄钢板制作;更有甚者,改用多层压制的毛毡甚至纸板制作。下图是两顶普鲁士M1915,左边那顶较为华丽的是皮革制的,右边那顶较为简陋的则是钢板制的:

由于防护能力过低,德国于1916年采用了取消装饰的钢制头盔,称为Stahlhelm,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德式钢盔”式样;而Pickelhaube则成了高级将领的礼服,毕竟他们都离战火远远的。装备钢制头盔后,德军因头部受伤导致的死亡人数降低了七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Stahlhelm主要有三大型号,如下图,从上到下依次是M1916、M1917、M1918,护耳处没有下颌带铆钉的M1918是最容易辨认出来的:

M1918有一种护耳带缺口的型号,有人认为是为了便于联络兵接听电话;然而事实上,这种设计是为了保证士兵的听觉通畅,并且消除原来护耳内的回声:

Stahlhelm两侧的通气孔是凸起的,可以用来安装附加钢板以增强正面防护能力:

很多Stahlhelm还涂上了迷彩,例如下面三顶涂装了不同式样迷彩的:


真•题外话:

大家都知道带护耳的“德式钢盔”影响了很多国家的头盔设计。实际上,以今天的眼光看上去华而不实的Pickelhaube其实在出现后不久也影响了欧洲、美洲很多国家的头盔设计,毕竟在线列战术的年代,头盔的作用并没有现在这么大。例如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这款头盔:

2016年10月17日更新:某个早期的头盔枪专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战时期德国士兵的头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斯脱林”(Stahlhelm)上的尖铁,也就是那个突出的尖端,是不是普遍都带着?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复杂,需要我们仔细梳理一下。首先,要说“普遍”带尖铁,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德国在一战初期确实普遍装备了一种带有尖铁的头盔,那就是著名的 M1916型(或称“斯脱林”.............
  • 回答
    这鬼天气,该死的毛子还没打完,现在又来了这帮星条旗。刚才是啥?没错,是枪声,四个人,从前后两个方向。这帮美国佬,还挺会玩包抄。行,老子 Kar98k 还没响过瘾呢,正好试试这老伙计的威力。我所在的这栋房子,不大不小,一楼就是我这藏身之处。前面是街口,后面是另一条小巷。估计那帮孙子就是兵分两路,两边都.............
  • 回答
    穿越到二战的纳粹集中营,成为一名无名德国士兵,想要在战败后获得尊重,这无疑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道德困境的挑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尊重”的含义。在那个血腥混乱的年代,尤其是作为纳粹阵营的一份子,所能期盼的尊重,并非源自胜利者的赞扬,而可能是一种经历过黑暗后,人性尚存的证明,以及对无辜者苦难的某种程度.............
  • 回答
    想要了解二战苏德战场上德军士兵的伙食情况,咱们得从头说起,不能光听些传奇故事。毕竟,战场是残酷的,后勤保障也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对于像德军这样庞大而复杂的军事机器。首先,咱们得明白,“每天一斤香肠,一斤大肘子,一斤炸猪排”这样的伙食,在二战苏德战场上绝大多数时间里,对于普通德军士兵来说,那绝对是天方夜.............
  • 回答
    “美军士兵硬闯德特里克堡被击毙”这件事,实际上是指发生在2019年7月德特里克堡军事基地附近的一起事件。需要明确的是,根据公开的报道和官方的说法,这名士兵并没有“硬闯”德特里克堡基地本身,而是闯入了一个位于德特里克堡基地周边区域的私人住宅,并在与警方对峙过程中被击毙。下面我将详细讲述这件事:事件经过.............
  • 回答
    一战末期,德国军官团选择抛弃威廉二世,而二战时却选择坚决打到底,这背后是德意志帝国与纳粹德国在政治、社会、军事思想以及战争性质上截然不同的演变,绝非简单的军官团忠诚度变化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个时期德国军官团的构成、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背负的使命感。一战末期的德国:帝国末路与军官团.............
  • 回答
    一战前德国之所以不选择与沙皇俄国结盟对抗英法,反而与奥匈帝国结盟并陷入双线作战的困境,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重历史因素和战略考量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欧洲的政治格局、大国的战略目标、以及德国自身的战略选择。一、 德国对俄国的传统敌意与战略不信任尽管在某些时期德国与俄国有过短暂的.............
  • 回答
    在一战末期,德国是否可以通过“治安战”和“玉碎冲锋”来耗走列强并最终避免战败,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历史假设。从理论上讲,这种策略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中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和几乎不可逾越的困境。为了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治安战”和“玉碎冲锋”这两个概念,并分析它们在一战德国面临的现实.............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到德国最出色的坦克,那一定非 A7V 斯托尔姆潘策瓦根(Sturmpanzerwagen A7V) 莫属了。虽然它的数量不多,在战争中扮演的角色也并非决定性,但作为德国在一战中为数不多、也是唯一一种真正投入实战的坦克型号,A7V 绝对是那个时期德国坦克制造能力的代表,也是那个时代令.............
  • 回答
    要理解一战德国为何最终选择投降,需要将目光投向战争的各个维度:军事、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心理。这并非单一原因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系列相互交织、逐步压垮德国战争机器和国民意志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军事上的僵局与崩溃:战争初期,德国对速战速决的“施里芬计划”寄予厚望。然而,马恩河战役的失利,使得西线陷入了漫.............
  • 回答
    要说一战德国“作死”,其实这是一个相对宏观且带有事后诸葛亮色彩的判断。从德国当时的视角来看,他们的很多决策并非出于纯粹的“作死”,而是基于一套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国内政治压力以及对自身实力和未来走向的判断。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合理的决策,最终将德国推向了深渊。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详细拆解:1. 狂妄.............
  • 回答
    一战时期,德国皇帝的“皇帝攻势”(Kaiserschlacht),也被称为1918年春季攻势,无疑是德国在战场上最后一搏,也是一场极具野心和风险的赌博。要评估其“成功”的可能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德军和协约军的态势、攻势本身的战略与战术,以及最终导致其失败的关键因素。攻势的背景与德军的绝望:到了1.............
  • 回答
    一战德国确实因为两线作战而元气大伤,最终落败。很多人不禁要问,为何到了二战,德国似乎又一次走上了这条看似不归路的“老路”?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重蹈覆辙”可以概括,而是当时德国的战略思想、政治目标、军事实力以及国际局势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战德国两线作战的“教训.............
  • 回答
    关于一战德国如果未爆发内部问题能否体面停战的设想,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假设”。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离“AI痕迹”,回归到那个时代德国面临的真实困境,并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到1918年,德国已经筋疲力尽。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更是经济、社会和心理上的全面枯竭。军事上的僵局.............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确实没有再进行类似日德兰海战的、规模巨大的舰队决战。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并非简单的“不想打”就能概括的。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德国海军的战略定位、实力对比、战争的整体态势以及技术发展等多个维度去剖析。一、战略定位的困境:从“无畏舰竞赛”的胜利者到“封锁”下的无奈德国.............
  • 回答
    .......
  • 回答
    假设这样一个假设性的情景:二战爆发前,德国海军(Kriegsmarine)奇迹般地继承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那支庞大的公海舰队。这支舰队,在被严密限制的《凡尔赛条约》下,几乎被剥夺了大部分有作战能力的舰艇,如今却如同被激活的幽灵,重新出现在德国的港口里。这无疑会给当时的德国海军战略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
  • 回答
    关于“一战德国著名坦克谢尔曼射速350发,重56吨”这种说法,这确实是个典型的“神剧”桥段,它在历史上是完全不成立的,并且充满了谬误。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传,以及它与真实情况的巨大差异:首先,要澄清一个最核心的事实:谢尔曼坦克(M4 Sherma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生产的坦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对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事思想和实践的深入理解。与其说一战德国“只是靠国力”,不如说是一战德国的军事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强大的国家机器和工业基础之上,但其战术思想在面对新的战争形态时,显露出了一些局限性。而二战德国,特别是其闪电战,则代表了对战术理念的革命性突破。我们不妨从.............
  • 回答
    评价一战德国的国王级战列舰,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看,不能简单地说好或坏,得看看它们在一战中的表现、设计理念以及作为当时德国海军实力象征的意义。设计理念与技术亮点:德国国王级战列舰(KönigsKlasse)是德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建造的一型主力舰,可以说是德国海军舰艇设计理念的一个集大成者。她们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