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半天居然没人发这张图,这不是很明显的么。ABC都自己这么化妆。
外貌差得多
华人,如果是出国那种学生党,90%就是眼镜豆芽身材那种小男人脸,如果国男撸铁喜欢运动那就是很壮很有阳刚味道的那种
而北美华裔男性,达成了一个一般国男无法达成的成就:壮硕的撸铁身材顶个极其娘炮油头粉面的gay脸......
不好意思我真的没怎么见过中国本土男的这样的。我在上海做金融的时候碰到过国男这种油头粉面的绝对也是个豆芽身材,最多就是小男人豆芽猥琐点,要是山东东北内蒙西北的爷们儿那也是身材壮加个汉子脸
但北美华裔就能给你整出这种基佬风格......
至于华裔女的,特点就是身材比国女好很多。国女留学生我观察了一下大部分平胸而且很矮......很瘦那种干瘪身材,就是一看就很宅的那种,极其瘦弱感觉风一吹就倒......华裔女是生活方式不一样?屁股和白女一样那是真的翘......胸也挺,和白女一样喜欢紧身运动衣+打底裤直接外穿秀身材秀曲线,我就没见过中国女的这么穿的,中国女的打底裤外面怎么也加个短裙
妆容上国女要么素颜要么日韩风,华裔女绝对是怎么老外刻板印象怎么来,很重的眼影往眯眯眼去画,然后脸色皮肤明显比国女黑,而且不是白女晒太阳那种健康的古铜色美,华裔女那种黑是很难看的黑......
所以造成了在化妆的时候,国女喜欢怎么眼睛大皮肤白怎么来,华裔女反过来眼睛怎么小皮肤怎么黑她们怎么来......所以在我们国人审美来看华裔女性的妆容很多真的不忍直视,故意往丑的画......
反正就是华裔女典型的魔鬼身材配个奇丑无比的脸......
再加一个,我这么看到的都是北美华裔。欧洲华裔很多土生土长我接触下来和中国人没太大区别,很多中文相当不错。北美华裔就是上述那种,完全感觉不出是中国人了
笑起来还是很容易判断出来的
其实仔细观察一下,美国人的日常笑容,基本上是一个公式,也可以说是一个程序化的笑容
嘴咧的很大,只漏上牙,上牙刚好压住下唇
感觉就像是从小训练的一样
加州的华人孩子实在是.....太黑了
本人在澳大利亚读研究生,截至目前已在土澳待了一年左右,无论是在学校,餐厅,还是CBD,基本上能通过衣着打扮,妆容以及仪态举止判断出一名亚裔(主要是东亚各国)的国籍。
以下便分点论述一下东亚学生的分辨方法:
1.发型。
首先,亚裔男性的发型很容易暴露他是哪里人。日本和韩国男士的发型基本上都有着特定的样式。像是下图这样的厚斜刘海+长鬓角,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日本人没错了。日本人的头发相比东亚各国而言,更有立体感,虽有个性但不凌乱。
韩国人的头发就和韩剧里典型的欧巴发型类似,刘海厚且盖住额头,两鬓并不十分长。
华人男子的发型就比较多样化了,除了香港男士的发型以外,其他地方的华人男士基本没有固定的特点。从短寸到东北快手发型,各种款式不一而足。因此在这里只着重讲一下港仔的经典发型:两鬓极短,头顶很长且梳向一侧,并用发泥或定型喷雾。很多情况下,香港男士发型的分界线非常明显,多是发型师有意为之。
ABC男士的发型相比在原国际国长大的亚洲男士而言更为随意。像下图这样简单剪短且无刘海的短发十分常见。对自己打扮在意的亚洲男子,也往往不会像中日韩长大的男子有着固定的发型样式,很多时候也就用发泥把刘海的部分往斜上方拉伸而已(使其不遮盖额头)。因此往往显得些许凌乱。
至于女性(非澳洲长大),东亚各国基本没有统一样式,也就是说,若但从发型出发,很难判断此人是来自哪里。但ABC(或ABJ、ABK,以下统一用ABC表示)的发型却十分容易识别。多数情况下,ABC女子的头发为长发,偏分且没有刘海。在悉尼的街上,如果一名东亚女子留着刘海,那么她大概率不会是ABC了。
再者,或许出于政治正确等理由,美国长大的孩子不喜欢染发,而染发的,也多半是在原国籍国长大的人。当然,也不排除深受东方流行文化影响的ABC/白人将头发染成具有个性的颜色。
2.眼镜。
本人佩戴一款中国当下十分流行的细边圆框眼镜。据我本人观察,这样的眼镜似乎只有中国大陆的学生和少数韩国人在戴。所以某种程度上,眼镜可以认为是架在脸上的身份证。在一些情况下,若想隐瞒自己的国籍(如在遇到某功发传单)的时候,脱下眼镜遍是很好的方法。
香港学生和中国大陆的学生一样,有着自己流行的眼镜款式,那就是塑料黑框眼镜。如下图。
韩国人佩戴眼镜的比例并不高,即便是佩戴也多半是出于装饰作用,这时,通过他的服装便能识别。而日本人戴眼镜的比例可以说极低,基本上没有见过哪个日本学生会佩戴眼镜。
至于ABC嘛,佩戴眼镜的比例也比中国本土学生要低得多。同时,ABC似乎并没有把眼镜作为装饰品的文化,只是作为视力矫正的工具而已,所以在ABC群体中,也鲜有佩戴美瞳的人士。
3.妆容。
这一项主要提及的是东方女性的妆容差异,至于男性,基本上只有韩国本土男生会化妆。
ABC的妆容很少会修饰自己的肤色,即便是使用bb霜,也很少像中日韩本土女生一样,将面部尽可能美白。ABC对自己的肤色、肤质、面部瑕疵的态度更为坦然,或许这也是政治正确文化下的特有现象吧。同时ABC的眼妆经常会比中日韩本土女生的眼妆夸张,主要体现在较粗的黑色眼眶和上扬眼角部分。《网络迷踪》的女主的妆容便是典型的例子。
中日韩三国因文化相互交融的原因,女生之间妆容的差异并不大。即便有些女生会化上日韩风格但妆容,但因仿妆现象的存在而无法简单通过面部妆容将彼此简单区分。
4.服饰。
吊带:ABC对吊带的接受程度更高,露胸甚至真空的情况要远高于土生土长的东方女生。而且,和我们文化中以瘦为美的态度不同,ABC对赘肉的态度十分宽容,细长直的胳膊和腿在中日韩本土被视为美丽的要素,而在西方,这一现象并不常见。
奢侈品:这些年虽然情况有些改善,但总会有一些初到西方的大陆留学生会把名牌logo穿遍全身。当然,这也不是中国大陆的专利,除了中国人外,越南人也喜欢把名牌logo往身上挂。(补充一点个人的看法:踩鞋跟真的很土!!!尤其是在课室里,请尊重你的同学和老师。)
帽子:除了棒球帽这类受众很广的帽子以外。一般的帽子似乎并不受男生青睐,但台湾和日本除外。经常可以见到台湾或者日本的男生佩戴下面这种渔夫帽。
口罩:东亚各国中,日本可能是最早将口罩作为日常装饰品的国家了。但在最近几年,中国也开始出现了戴口罩的流行趋势。不过,很明显,两国佩戴口罩的方式往往迥异。在日本,佩戴口罩的人多半选择一次性纯白棉布挂耳口罩,并将口鼻部完全罩住。
而在中国留学生群体中,或有不少人喜欢戴黑色口罩,并仅仅罩住嘴巴漏出鼻子,更有甚者托着下巴。。。(老外要不知道还以为你下巴脱臼了呢。)
5.行为。
打伞:为了防晒而打伞的,基本上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大妈除外,东亚各国大妈都喜欢打伞)。
闯红灯:补充一点和地域判断无关的。就个人经历而言,在悉尼街头(墨尔本我不了解)闯红灯的多半是local(无关种族),而海外留学生基本都会老老实实地等待。我也很高兴看到中国留学生在排队、等红灯、坐火车时都很有素质。相信这一代的中国留学生的努力能够改善在外国人眼中的国人形象。
补充:
很多人在评论里问我什么叫踩鞋跟,下面附上一张图,各位感受一下。
男生,发型,
女生,肤色,化妆。
通用,体型控制,说话时面部表情和手势使用。
太容易了
一个自然长的长安脸幽州脸
一个是翻译过去的胡姆丹脸和汗八里脸
我一个中原王朝的人认一个桃花石人不要太简单
男的有时候不明显,但是女的亚裔很明显。
因为她们化妆都是欧美那套风格。
中国女性和美国女性化妆一般情况下有几个特点:
1/中国人自己选粉底色号偏白,甚至可能出现脸和脖子明显两个色的情况。正常情况下都是比自己白一号。而美国亚裔,化妆出来的偏黄,偏小麦色。在中国你很少能看到类似的装扮。中国比较突出一种水润感,而不是光泽感。
2/高光位置,中国女性高光一般打在鼻梁上,颧骨和额头也有但是很少故意去突出。而美国亚裔,很喜欢突出自己的额头颧骨下巴,追求一种在我看来很奇怪的立体感。
3/亚裔化妆偏好把眼眶画深,浓眉,厚唇艳唇深唇。
而中国女性不这样化妆,中国女性喜欢画大眼睛,细眉,口红颜色不会过艳,也不会故意把自己化出一个厚嘴唇。更多的是追求一种鲜活感。
4/面部表情,所有中国人面部表情并不丰富,我们很少做一些动作很大的表情。故意扩张嘴唇去露牙笑(美国标志性假笑)
5/当然,不化妆不做动作的时候,应该是差不多的。唯一的区别是亚裔很少选择中国发型。比如带刘海的中马尾,蘑菇头,黑长直。她们更喜欢高马尾,染烫发型,很少有那种齐刘海,斜刘海。基本上你看见一个姑娘齐刘海,大概率可以判定她是亚洲人,而不是亚裔。
有些华裔披着和我们一样的皮囊,但是他们比所有人都更恨我们,恨我们吃的穿的比他们好,恨我们发展的如此之快,在这背后恨的是他们自己没能赶上这波红利。对于这种华裔,如果一眼没法识别,那也不配被称为中国人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469083573445242881
———————————————————————
更新一下。
评论区里劝人大度的精神白左真不少啊,还有说反讽的是跪的有多低?加一句美国政治正确的 Stop Asian Hate 就能让你高了潮。
该女在视频爆火之后发下一条内容如下,舌头上面放着两片药。姑且不论里面有无鸦片成分,以嗑药为荣还拿这个说是中国传统,我是无法理解。
有些人就是自己没底线还要拉着所有人陪着你们没底线,自己跪着说话还嫌别人站着太高了。
原答案如下:
———————————————————————
这是我在Tik tok上刷到的华裔,看到这条视频的第一反应是荒谬和可悲,之后则是释然与感慨。
在视频上的女生用美国人的方式对自己的华裔身份调侃道:“用吸食鸦片来维持中国传统。”
恶心吗?
恶心至极,我们身为蓝星上最痛恨毒品的国家、民族,却被流有同样血脉的人把这称之为 “中国 ” 传统。
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还能称之为我们的族类吗?
对不起,我没有那么宽容,我做不到。
我们的国家曾饱受鸦片的折磨,每当看到鸦片二字身为中国人的我第一反应就是鸦片战争所带来的屈辱与不忿。直至今日的我们依然在为了复兴国家而奋斗,为过去的落后而买单。
然而就是有人善忘,他们忘记了过去的耻辱,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敌人是如何用鸦片打开我们的大门然后到我们家里烧杀抢掠。
或者可以说,他们压根觉得和我们不是一类人。
所以能被一眼识别出来的华裔和我们已经不是一类人了,他们不再吃着我们的食物,不再说着我们的语言,不再拥有我们的思想,相似的皮囊下是截然不同的灵魂,其上则是与我们划分界线精心密谋的装扮。
一、粗长的睫毛和眼线,但最精髓的,是眼睑偏两侧的晕黑眼影
这种妆容会提升轮廓较深的白人整个眼睛的辨识度,提升外眼角让眼睛更有神,但对黄种人来说是灾难,这就是很多ABC女性看起来眼睛吊到后脑勺的原因
范湉湉肯定不算美女,可以说明问题,正常化妆就一中国街溜大姐,和包租婆撞脸的感觉
一换美国妆,ABC感觉就出来了,注意下张图片眼睑偏两侧的重影,以及过分弱化眼睛神采细节的重眼线,虽然这个明显的中国式表情弱化了她的ABC感,但是外调的眼角还是很明显
二,表情方面,中国人喜欢用眼睛表达感情,美国人喜欢用嘴
美国人很喜欢咬肌用力牵拉,露出十多颗牙齿的假笑,故而他们对牙齿保健本身也很重视,中国的女性,尤其是笑星也不是没有大笑,比如说贾玲吧,但中国的大笑会调动更多肌肉,贾玲不会像王力宏那样只有下半脸在笑,不会让你感觉到只有咬肌和嘴唇子在使劲儿,中国人大笑,苹果肌明显往上走,我们说美人的大笑,也会让眼睛笑成一弯可爱的下弦月,所以贾玲是美人
典型的美式微笑,比较一下
10-12-2021更
大家讨论好热烈,每条都想好好回复导致严重影响了工作进度,实在管不住这手所以只能关评论了,有意见想对线的欢迎来私信,我超友好!:D
本文基于以下几个前提条件,请在达成一致后继续阅读,不然可能会冒犯到你。
单拿女生来说,我觉得就是因为丑。
在美帝政治正确的环境下被人哄得飘了,不懂得正视或者掩盖自己外貌上的缺陷。不管是胖、颧骨突出、龅牙凸嘴、眯眯眼塌鼻子、头发塌扁,都不会有人当面指出来,所以能心安理得地苟着。但这种表面礼仪终归是虚假的,夸人嘴最甜的白妹每天用在梳妆打扮上的时间也最多,别人说你好看并不代表你真的好看,要是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就永远不能提高外貌吸引力。
东亚高压环境出来的女生就不一样了,可能跟家庭学校的打压式教育有关。亚洲妹普遍对长相要求高,骨相不够好就去动脸,皮相不够好就拼命找适合自己的妆容,肤色深浅用的口红色号都有研究,头发细软就烫羊毛卷,颅顶低就垫高,如果最后拍照出来还是不够好看,就继续精修。外貌分数就跟考试一样,勤能补拙,永远在不断的反思和纠错中进步。
同样家庭经济条件下,大多数土生土长的亚洲妹打扮完真的比ABC要顺眼亿点。
下面举栗说明。(我知道对女孩子的外貌评头论足不太好,只是为了证明观点而已,先道个歉)
网图,三个ABC是媒体人,高知高收入女性,非常需要注意形象的职业,这张照片也是化好妆摆好pose拍完还修过的。
右一的头发太瘪了,亚洲人的发丝本身偏硬偏重,垂坠感很强,这个发量还坚持不烫卷,上镜的观感不会太好。
中间这位笑容不够美观,一笑满嘴牙花子的人看起来总是偏喜感,建议笑不露齿。
左一的脸瘦胶原蛋白少,笑起来脸上全是丘陵沟壑,还非要打过度厚重的腮红,更加突出了苹果肌,显得老相。
(2020了还有人记得她俩吗)
同为媒体人,高知高收入女性,需要注意形象,化好妆摆好pose有后期的照片。
蓝衣腮帮子有点大,就用侧分发型遮住半边脸,同时用妆容削弱肉脸颊的存在感,用低眉+浓眼妆+大红唇强调五官的存在感打造浓颜美女。
红衣本身五官挺薄的,也是胶原蛋白少,侧脸来看眉骨颧骨嘴唇下巴都有种削尖的感觉,很容易给人以一种刻薄感,所以妆面上把眉距拉开,眼睛画圆,强调温柔无辜的气质。
这就叫因地制宜(?),因材施艺,扬长避短,择善而从。
好消息是,近年来英美影视剧里的亚裔女演员总体上越来越漂亮了!
不再是典型ABC那种不论自己先天条件如何,一味套用同一种妆容、同一种发型、同一种面部表情的眼线怪了。(说明各大导演制片方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还是会选美女的,以前或许真的没太多选择余地……)
举几个栗子
Pom Klementieff
银河护卫队/复联里的螳螂女,还参演过黑镜和西部世界。
母亲韩国人,父亲法俄混血。不过她的五官一看就是亚洲妹,小鼻子小嘴小圆眼睛。
常年漂发+裸妆,是纤细又疏离的高冷美人。现在中韩好像特别吃这种性冷淡风。
汪可盈
代表作神盾局特工。
中美混血,因为长得好看不管亚洲系还是欧美系妆容都吃得开。
(上图不一定能一眼辨别出来是ABC吧?脸还是中式美女,跟某四字挺像的,只不过国内小花不太会画这么攻气的眉毛……)
Karen Fukuhara
黑袍纠察队的喜美子,自杀小队的武士刀
一米五七空手道褐带的日本甜妹(?????
(一直觉得她特别像P站很红的一个日本小姐姐orz我是不是一个人)
刘承羽
出演过卧虎藏龙,唐人街探案2。
中意混血,土澳出生,严格意义上不算ABC,但因为好看就把她放进来了(划掉)。
这位还是空手道黑带,怎么亚裔妹一个比一个能打=_=。
个人认为,当亚裔妹带着自知之明认真打扮自己,把身上最迷人的气质发挥到极致,该甜的甜该飒的飒,跟中日韩的女明星美得不相上下的时候,我们就很难做到“一眼辨别出是ABC”的程度了。所以综上所述,ABC太好认就是因为丑。
女的妆化得和我们不一样。不过这里仅限我接触那几个,可能也不算能代表全部。我接触到的美国华裔女性和大陆去的女性化妆不大一样,一般大陆女性如果简单化个妆,最简单的是涂个口红,而且口红的颜色要能看出来的那种,美国亚裔感觉不怎么会涂口红,而且就算涂了也是润唇膏那种感觉,看不太出来涂了。但她们一定会化有点夸张的眼线,有时候再加上blingbling的眼影,那种亮白色或者蓝绿色的——一般大陆妹子不怎么会化这两种颜色的眼影,我们一般都是大地色或者红黄色系,我对那种蓝绿色系和bling bling的白银色系完全不知道怎么涂。所以,在口罩把人半张脸都遮起来的今天,我一般就瞄眼睛,准确点说瞄眼妆,眼线粗细和眼影用色比较夸张的就是ABC了。如果Zoom会议看得更清楚,一瞄一个准。
当然,如果都不化妆,那现在辨别难度就有点大,因为大陆也有小麦色皮肤、一笑一口大白牙、一身腱子肉的妹子,也不都是软萌白的。我以前上课就遇到一个,对我特别热情,汉语说得也好,一口一个姐姐地叫(其实此处应该感觉到,一般大陆的都叫“学姐”),后来问我叫什么,我说我叫什么,还怕她不知道怎么写,还指着本子上的名字给她看。结果,那妹子看了看我的本子,特别无辜地说,姐姐我在美国长大的,只会说,不认字。
还有一次我在图书馆遇到一个,穿着森女风,圆领衬衫小碎花长裙,清新又文艺。当时我们在东亚图书馆,她看我手里拿着汉语书,就说自己是硕士新生,刚来图书馆找书系统还不太熟悉,让我帮她找找。我问她,你要找什么书?她把抄了书名和书号的本子给我看了一眼——那字写得,看得我眼前一黑,这明显没有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啊。她笑眯眯地说,自己在美国出生,汉语都是自学的,顶多问问她爹妈,所以字写得不好看,但都认识,汉语读得也很流利,打字速度比较快但写得不行。我那天帮她找到书之后以后还遇到过几次,小姑娘每次都很热情地打招呼,每次也都森女风,和美国大妞儿一点都不一样。
所以也不太好判断了,不过我在美国遇到的华裔人都很好,会说汉语的都说汉语,不会说的也会勉强讲几句跑调儿的,还有一个用每个音都不在调儿上汉语告诉我,我应该去尝尝白糖糕和打打麻将。白糖糕是啥啦?还有,为啥我要打麻将?
其实五官没有区别,两三代人改不了长相,最大的区别在于妆容和表情。
比如,美籍华人女性喜欢给自己刻意化一些能够体现“亚裔风情”的妆,比如说,故意弄个高挑的吊梢眉,再把眼尾弄得细长,肤色晕染成路灯黄色。
其实,中国女性并不长这个样子,大家眉毛有浓有淡,有长有短,但很少有奇特的吊梢眉;中国女性眼睛有大有小,有双眼皮有单眼皮,但并不都长成细长的眯眯眼……
男性大多不化妆,其实五官上仔细看和我们没有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表情,特别是眼神和嘴角。
实际上,这不是亚裔自己的审美,而是白人对“异域风情”的猎奇,也是白人对“有色人种”的“包容和尊重”……所以,亚裔在妆容上,就迎合了这种刻板印象的审美,这个意思是:白人觉得我该长什么样,我就得长什么样。
其实无论哪个人种、哪个民族,都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魅力,没有什么美丑高下,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真的没有必要迎合他人的看法。黑人把自己涂白了,也成不了白人;亚洲人故意强调夸大自己的相貌特征,也并不能让人觉得更美,更有“异域风情”。
更何况,这些扮相真的不是很美。
我改一下回答吧,以前写的比较扯比较乱,因为是随手写的
这个问题问的是“为何国人一眼能识别出美国出生的华裔”
大部分人都会有这个感觉,华裔长得跟我们不太一样
究竟是哪不一样?用我自己的总结就是
美国华裔看起来都比较丑,肤色偏深,有种傻,天真的气质。
注:没有一杆子打死,说的是 大部分 美国华裔,第二代abc开始(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华人)
美国华裔为啥会长的丑?简而言之就是,美国人的普遍性格谈吐习惯 和生活饮食,还有审美都深深改变了华裔的外貌
相由心生这个词大家都知道,其实有科学依据,一个人常年情绪,性格,还有表达习惯,会影响面部肌肉。大家都知道身上的肌肉可以锻炼发达,同理脸部肌肉也一样。
1.美国人性格开朗喜欢笑,而且“美国式笑”比较夸张,嘴巴会咧的比较大,直至把牙齿全部露出来,美国也没有“淑女”一说,女生都是大大方方的笑,不会遮掩,这点挺好。
但是常年笑的人,苹果肌法令纹会很发达,眼睛形状会偏向狭长。
这也是华裔最明显的一个特质。就像评论说的苹果肌法令纹出卖了华裔ABC
然后美国人五官很灵活,在表达的时候面部表情丰富,讲话整张脸都会动
动不动喜欢挑眉,睁大眼睛,咧嘴,耸肩,抬手。感觉这样才能把情绪完全表达出来
华裔在谈吐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
二,美国人喜欢晒太阳,流行小麦肤色,甚至特地会去店里用紫外线晒黑。
像什么防晒黑,打太阳伞根本不存在的。
所以华裔的一个特点就是,肤色偏深,而且由于是特地脱衣服去晒的,全身肤色会比较均匀,然后比较接近小麦色,跟我们单纯的晒黑不一样。
三、美国人的造型和穿着打扮,什么淑女,软萌,可爱,清秀等等基本不存在。美国人喜欢成熟,性感,夸张。
所以女的清一色中分长发,男的清一色短发。无论男女都会露额头,不存在刘海这种
打扮方面,不得不说美式风格太粗放了,美国人感觉不怎么时尚。跟意大利英国差得多
男的清一色紧身T恤,紧身POLO衫,女的居然也是清一色紧身T恤,紧身超短牛仔裤,基本都不怎么穿裙子,尤其是半身裙。并且T恤很多都是V字领,V的很大,要么就是吊带低胸,胸要露出来。追求性感嘛,能紧身就紧身,能露肉就露肉,因为美国人喜欢秀自己的身材
至于棒球帽,美式格子衬衫那都是美国人标配。。
还有女生的妆容。。。本人是男的不太懂,但美国的妆容是真不适合亚洲人。。
感觉华裔的长相是美国人审美下的畸形长相,美国那边的审美完全不适合亚洲人。每次我看美国电影,看到一个华裔 跟美国人那样 张大嘴巴 挑眉皱纹 耸肩打手势时,我就觉得好违和,感觉欧美那套真的不适合亚洲人。相较之下日韩的打扮更适合亚洲人
女生喜欢的大都是日韩系男生。男生可能不赞同,觉得那是娘炮嘛,但你想想咱喜欢的女生不也是日韩系的亚洲打扮。。。
老说美国那边没有能混出名头的华裔,老说亚裔在美国恋爱市场不受欢迎,讲真,华裔这条件放国内也难成大事啊。。
我最近才开始看评论,很多评论说华裔丑是因为他们是福建人和广东人后裔
这点我可不认同,你看美国华裔数据:中国哪些省份的人在美国最多?就知道
人数排第一确实是福建,一百多万人
但第二名可是来自河北石家庄藁城、衡水等地区。第三名是东北辽宁沈阳、抚顺、铁岭地区)第四名为吉林,广东才排第五
北方华裔的数量加起来,并不比南方华裔数量少多少。
还是那句话,这种长相是在美国土生土长的结果,不仅仅是华裔
日裔,韩裔。也比他们老家本土日本人,韩国人要丑。
而福建广东我都去过,美女帅哥也不少。
台湾人祖籍不也大部分是福建的,帅哥美女不多吗,小时候的组合,偶像剧白看了??
说到底就是外貌和打扮的问题
这是其他国家对美国人的评价
美国华裔就继承了这些特点
多图预警
我不是社会科学出身,本篇回答纯粹是从我自己对不同人区分能力的潜意识里总结归纳出来的。并无任何理论数据支持,谢谢。本文仅代表主观普遍(大多数)情况,不具备严谨性;不存在任何价值指向性,煽动性,并无炫耀,嘲讽,攻击等任何意图。
注:本文只适合美国加拿大亚裔群体,不适用欧洲、英国和澳洲。
------------------------------------------------------------------------
在美国跟ABC比起来更常被称作Asian American亚裔美国人,如果大家跟老外说ABC,通常他们不会懂,还以为你在说美国ABC电台吧。
关于典型的传统型中国人,和大多数ABC的社会生长环境和接触的教育不同,在仪容和情感表达上是有较大差别的。
大概原因有下面这么几个。
==================================
1. 面部表情
表情主要靠三部分面部肌肉,眼部肌肉,颜部肌肉(除了嘴眼以外的地方),嘴部肌肉。
先放图再说话
图一
图二
图一是王力宏(美国),图二是胡歌(中国)。两张图大概都给我们的感觉是高兴。
哪里有差别?嘴巴。
王力宏用了大大的露齿笑,颧骨部位的肌肉也非常努力的在上拉。
胡歌则是下颚向后拉做出了嘴角上扬的表情,眼内含笑。
要知道,中国评论一个人的演技好坏,很大一部分是在眼神上,对吧?
古代女子所崇尚的的教训是笑不露齿、行不摆裙、三从四德等许多都出自宋若莘、宋若昭所撰写的《女论语》:「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
虽然现在已不是封建社会,但是这样的表情习惯已然沿袭至现代中国社会。
大多数女孩子都是这么笑的:
范冰冰(中国)
汪可盈(美国,神盾局女主,中美混血)
什么?你说她不算?她有一半歪果仁血统?
那好吧我换一个
林永健,啊不,吴珊卓(美国韩裔)
现在你后悔想叫我撤掉已经来不及了
对了,还有李玟,随手去Google图片上一搜
这样可以了嘛?大概可以看出笑容的区别了吧。汪可盈是微笑,林永健是中笑。什么?大笑?
whitney cumings(美国,破产姐妹的编剧之一)
看个非亚裔凑合吧
-----------------------------------------------------
颜文字差异:
日式颜文字 O(∩_∩)O哈哈~ (*^__^*) 嘻嘻…… ╭(╯^╰)╮哼 %>_<%哭
西方式颜文字 :)笑 ;)眨眼笑 :O哈哈大笑 :( 难过
怎样?发现差异了吗?
总结,ABC的表情的大多数运用了嘴部肌肉。而传统型的中国人大多数则因为文化传承将表情习惯沿袭至今,偏向含蓄的眼神,美目流转,顾盼生辉。
PS.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牙齿都非常健康,每年至少要去看一次牙医进行检查。家里有人做牙医,他说90%+的中国人有牙周疾病,70%+的人是对治疗牙周疾病没有概念的。(牙周炎的典型就是笑起来红肿萎缩的牙龈非常明显)
===========================================
7月21日更新
2.身材管理与肤色差异
2.1 肤色
先上图,这三张是美国人
Lucy Liu
Lynn Chen
kelly hu
再去看刘亦菲、杨幂、刘诗诗(我就是仙剑粉……)范冰冰,赵薇,哪个不是白的吓人。
中国的古话怎么形容人的面目的?
形容女子,通常是粉妆玉琢、肤若凝脂。
形容男子,也有啊,凝脂点漆,面如傅粉。(点漆指眼)
这三个女演员的肤色,放在中国大多数姑娘的身上,会不会大叫“要死啦要死啦要死啦,黑成这样还怎么见人”
于是赶紧去豆瓣找了个养生的方子买了二斤薏米熬汤去了。
看看美剧里有没有人撑遮阳伞?
加州那么大太阳,圣诞节都能出一身汗的地方,大家有用过遮阳伞这种东西嘛。
当然,防晒霜必不可少,皮肤癌的危害大家也听说过了。这里就不跑题了。
给大家看看平常北美内陆人民是怎么晒太阳的
大部分人都是这个尿性,穿着比基尼在草坪上翻来覆去的晒。大学校园内相当常见,尤其在恨不得能一年有十个月冬天的加拿大。
一般身材好坏跟爱穿衣服的程度是成反比的。(看上面几图的面部表情,是否跟我说的第一点一样?)
露天瑜伽,鼻子和胸背涂了防晒霜也被晒伤了
最有趣的晒太阳活动是带着猫狗去草坪玩飞盘,大多数人都是沙滩装的,手边暂时没图,改日补。
再再PS.美黑虽好,切不要去美黑机构烤灯,美黑灯已被证实可能增大患皮肤癌的几率。
对了,想变黑的话有美黑产品可以涂,一小时后就让人变的黑黑的。帕里斯希尔顿就是这么干的。
-----------------------------
2.2 身材。
大多数美国人都有运动的习惯,公寓里的健身房在早9点之前和晚5-8点几乎都是满的。
什么?你说美国的白胖子很可怕?那你知道什么叫white trash吗?
亚裔通常被有亚洲传统思想的父母灌输勤奋努力争做人上人,估计当trash也会被家人朋友看不起吧。
我曾经有向周围的ABC, CBC做过小样本抽查
我问他(她)们,你们喜欢这样的身材吗
大家说,这个男生跟B宝一样(玩笑),可以接受,但是我们更偏好这样的:
具体怎么办?健身,不吃油炸食品,学会看营养表。
============================================
3.整容方向与面部骨骼审美偏好
我曾经接触过整容医院,看过不少希望整形的人。
本土加拿大人(无论种族)通常会想玻尿酸填充法令纹,玻尿酸隆鼻,额头打botox(肉毒)除皱,玻尿酸丰唇。
而新移民或者留学生通常想要玻尿酸填充下巴,额头,botox打咬肌(瘦脸针),眼部除皱(eyes lift)
手术类的复杂,暂且不讲。
为啥填法令纹?因为她们笑起来一直拉动嘴部肌肉。
为啥中国人要眼部除皱?因为她们是靠眼睛在传情。
-----------------------------------------------------------------------
大家能一眼看出的“ABC”,其家庭背景大约均是福建人,广东人,当地血统较“纯正”,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长相。
我见过北京裔“ABC”,一张嘴说中文一口京片子,皮肤也偏白。撇去好身材,只看脸可以发现完全就是一张中国人民的脸,扔在天安门广场就分不出来的那种。
她半生气地说,她没有其他的亚洲女生那么欢迎,因为I don't look like an Asian American(我长的就不像ABC)。
我哈哈大笑。
那什么样面部特征的华裔才算典型华裔呢?
a.颧骨高
这是最显而易见的,岭南血统很纯正的华裔几乎90%都是这样。(并且美国妞们化妆的主流审美认为颧骨越高越美,所以欧美式妆容的修容都会把颧骨凸显出来。)
而中国的主流审美呢?高颧骨大家联想到什么?克夫相,尖酸,刻薄(并无恶意)。
鲁迅的《呐喊》里有一个人物叫“杨二嫂”:『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b.下颌角宽或者咬肌肥大(俗称脸盘子大)
爱生食的人运用咬肌次数相对较多,咬肌肥大的几率也会上升。图我就不放了,前面有太多例子了。
比如爱吃煎饼的地区,咬肌通常也都非常发达。夜里磨牙多的人,脸也会大一些……
c.没有加工过的眼皮
亚洲人的眼睛有相当部分的人都是单眼皮。极少见亚裔会去选择切双眼皮,重睑手术(割双眼皮)在欧美并不吃香。丰唇隆鼻加深眼窝相当普遍。
d.嘴唇
我没法用我的小学语文总结出唇形的差异,自己领会一下。
==============================
4.文化差异的气质和行为差异
临睡前再更一篇
这段都是文字,部分小故事和跑题,无图。
我记得我的好朋友曾经跟我说,在国内夜店里是ABC还是留学生的时候,只要用高跟鞋使劲踩他一脚,看他对你说的是哎呦我操还是自然的说ouch就大概能知道了,如果他叫了ouch你还怀疑他,那继续看下去,他的下一个动作是搬起脚擦鞋还是去立马跟你道歉问你有没有摔着。(这些都是玩笑话)
道歉那句不一定在美国试用因为美国人普遍不太爱道歉(这句也是玩笑话,sorry 'murica!)
文化差异带来的行为习惯
4.1 卫生问题
买到的苹果,撕了标签衣服上蹭蹭就敢往嘴里塞。
穿鞋上床。记得当年跟一群ABC去买完菜回我的宿舍,直接就把袋子扔在了我的床上,然后没脱鞋就躺上去跟我聊天了。幸亏当时年轻不在乎卫生条件,放到现在我绝对要把这帮崽子剁成蒜泥白肉不可。
那些把踢完的足球放了气丢洗衣机里跟内裤一起洗这种事我简直不忍心继续说下去了。
---------------------------------
4.2 社会环境与身心压力
有的答案已经提到了,ABC多长着一副“从没受过欺负”的脸,也并非空穴来风的。别急着呵呵,慢慢看。
这些人虽然从中学就出去打工赚零花钱,但是基本没有在“职场”和“课堂”上受到欺压。
所以生长在北美的大多数人都是极其友善的(至少加拿大是。sorry again!)(见现实可以有多美好?),有些人碰到外籍亚洲人会害羞(有相当一部分友善的人不好意思主动开口,因为害羞或者不爱搭你话茬的中国人太多了)。
大家见到的“ABC”,大多比之中国人而言,对陌生人友善,戒心低,走路一定会保持距离(私人领地安全感),与上司或老师、长辈说话地位姿态平等(和善但不谦卑)。
所以“没受过欺负的脸”,大概就是警戒心放松,见人亲热时候的神情,还有说话时会手舞足蹈的样子吧。
说个小插曲。
我记得在国内小学一年级我就曾受到过老师的欺凌,因为家人工作忙从不去学校亲自接送,有一次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老师发难了:“xxx,你爸妈是离婚了吗,从来也不见他们来学校,怎么没人管管你,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
当时还是个小孩,听了只是面红耳赤。回了家之后家人听到了这件事情,第二天就去学校办了休学手续,带着我转了学。可是转了学又有什么用呢,孩子终究是孩子,自己被老师欺负了也不会察觉到。但是当年那些欺负你的人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可能会在心里留一辈子。
跑题了,话太多。
这种欺压行为具体指:任何形式上的殴打、体罚、侮辱(嘲笑)、歧视、冷落。
相同,美国的校园欺凌现象也非常常见,大多数体现在同学之间,经过向校方举报通常会教育或者批评,严重也会停课;但是师生间的欺凌现象是很少见的。西方校园里的胖孩子、学习好的书呆子、体育不好的孩子、同性恋倾向(行为不够男性化、穿着过为显眼)的男孩子都是在学校受欺负的主要对象。kids could be cruel.
也许今天被欺压的人不是你,身为在周围的同学、同事会不会有心理压力呢?今天出现在我的同班同学、同事身上,明天会不会我遭受欺凌呢?
-----------------------------------------------
4.3 穷(喂,这能算特点吗)
大多数学生时期的亚裔,跟留学生比都非 常 穷。
关于穿衣,下篇会具体讲,这里不多说,主要说说花钱习惯吧。
大多数在北美的中国和东南亚外籍人士自己买东西时出手较为阔绰,但去餐厅给小费普遍不多……更有相当多的东南亚人又吵闹又抠门,吃完几百块的菜给一块小费的也见过(大多数 大多数 大多数,也有好的)
而亚裔们通常在出去娱乐时花钱较少,比如好几个人拼钱买披萨,过生日吃饭也AA制,有时候你叫他出去喝酒,他会说“啊不行,这个月我只剩15块可以用了”
我记得有不止一个亚裔妹子跟我抱怨“为什么那些中国男生约会都请女生吃饭,我的男朋友从来不请我吃,虽然我觉得AA没什么,但是如果看到自己男朋友偶尔大方买单还是会很开心的”
小费亚裔们通常不会给的少到太夸张,基本大多数最低限额是可以达到的。
亚裔们的经济来源通常非常有限。很多人父母很可能是二三十年轻偷渡过来的低收入家庭,生活费主要靠自己平时课余打工+假期全职打工,学费就去找政府办学生贷款。要知道亚洲人在别人的眼里都要强的很,在自己家人眼里更是这样;没人会觉得因为没钱去快餐店打工是丢人的,丢人的行为是人穷还犯懒不肯赚钱。
在加拿大,大学学费一般是可以政府全额低息贷款,工作后慢慢还就是了。比较宽裕的家庭会给孩子们承担一部分学费,但是生活费是很少有家人会给的。
===========================================
5.“美式”休闲穿衣风格与校园穿衣风格
衣服的图真的很难找,亚裔明星的穿衣与平常人穿衣还是略有出入的,高以翔王力宏彭于晏这样在亚洲混迹的亚裔穿衣风格早已经脱离这个主题范围了。
本节不涉及长相,只讲穿衣,不仅有华裔,还可能有部分韩裔台裔东南亚裔,也可能出现白人。
美式着装关键字,土、简洁、男生配色过保守、女生配色较鲜亮。
hollister和A&F这样的牌子,唐人街的卖菜收银大妈、后厨小弟们人手一件,跟coach、MK一样。美系服装香水俗艳,高街品牌不是特别土就是特别艳。
-------------------------------------------------
5.1男生休闲着装。
男生的头发,是一定露出脑门的+gel 头。
不露出脑门的通常被大家取笑叫做bieber hair(逼宝头)。
gel头大概类似国内的发蜡发胶,一定要把头梳理到整整齐齐才可以。
当然也有懒人来不及gel头,所以很多人会戴帽子(棒球帽)
岑永康-glee 演员之一
好了,讲休闲穿着吧。
先上图,看看有没有规律
图多来自推特,部分在YouTube视频截图。
美式的休闲穿着,主要以纯色(没有大logo)T恤衫为打底,这条规律男女通用。
男生以黑白灰深蓝素色T恤为主(T恤手臂一定健身了是撑满衣服的),下身直筒或宽松牛仔裤(穿紧身的性取向绝对值得深思,除非是hippie)。
鞋子的话,家境一般学生们爱穿匡威(黑色绛紫色帆布……被他们的审美气晕在厕所),工作后穿什么牌子的都有了。
当然北美也有些潮到哭的潮男,多数欧洲人居多。不属主流着装范围,今天不写。
好了,继续拓展。
还有部分人穿法如上图,皮衣/颜色土气的大格子衬衫也是亚裔们很爱穿的。
男生在休闲着装不考虑纯色衬衫。
American apparel是很多美国人加拿大人很喜欢的牌子(店面丑到看一眼就痛苦的将脸扭向一边),虽然他们嫌贵会去买gap穿。
对了,墨镜一定有戴,不管你开不开车。
------------------------------------------
5.2 女生休闲着装
先上图,看图说话
美系女生着装色彩明艳,上身颜色款式多变(大多为无花纹图案),但是下身一定配一条热裤,亘古不变的定律。墨镜也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鞋子?女人哪有固定的鞋子,她们都有一千双鞋。
妆容上看,美国裔妹子爱单眼皮画丹凤眼,加上两颊的修容粉。学校里不一见得到。
-------------------------------------------------
5.3 校园着装
大学校园里,你可以看到90%以上的人穿着有这几样之一:防风帽衫(hoodie)、双肩包(背着单肩包的一定不是北美来的)、黑色裤袜、加绒出汗裤(sweat pants),女生是脏的一塌糊涂的雪地靴,男生是跑步鞋,工装鞋,以及印着自己学校名字校徽的短袖。
恩,好学校会有穿着光鲜的preppy们,这个改天会令讲。
不在辨别是否华裔的范围内,就不细讲了.
===========================================
6.补充
直观差异
亚裔女生几乎所有清一色黑发,当学生期间不涂指甲油因为美甲是笔小开销。
牙齿健康程度是辨别所在阶级地位的最简单直观的方法之一。
少有人喷美系恶俗香水,大多数还是欧洲的牌子多。
食物营养搭配与健身习惯
大多数男生健身是从高中开始,蛋白粉奶昔有时候当饭。
牛奶是绝对绝对每天要喝的,小时候会被逼着吃西兰花胡萝卜芹菜。
大多数亚裔饮食已经完全北美化,动物的头、鸡爪、猪蹄、内脏类食物基本不会碰的,更有排斥亚洲文化的连粥也不碰。
睡扁头的习惯
有的亚裔是扁头,有些是圆头,跟父母背景有关。
老移民一辈很多是广东福建偷渡来的农民,有的甚至整村的人都出了国,这些人当了家长以后依旧沿袭着国内的习惯,比如在家摆神坛,打麻将,还有生了孩子把孩子的头睡扁。所以他们的"ABC”虽然说着洋话,但是有些是扁头,会打麻将斗地主,极个别人坐着还会吧唧嘴抖腿……
话说有一次朋友们聚会叫我带上男友,他们以为他不会打麻将就来玩钱,结果男朋友胡了一整晚,从那以后他们再也不提打麻将的事了……
老韩国移民有一部分留学生知识分子留在了北美安家,通常他们的子女家庭条件殷实,肤色没有ABC女生那么黑,没整容的韩国脸其实一眼就能辨认出来了,不细说。
语言
通常ABC CBC们,至少会两种语言,英语和粤语。会说西班牙语的ABC和会说法语的CBC也是很常见的。
ABC的广东话是一定要会的,福建人后裔的孩子家长会去花钱找粤语或者中文老师教,或者高中在学校修粤语课,福建的福州、莆田、福清、长乐这些方言有会说的,普及非常不广,基本在外都是粤语(普通话+英语)交流,家里跟家人就是福建话。
相反,普通话倒不是每个华裔孩子都会说的了,大多数都可以听得懂,但是讲话很蹩脚。
===========================
有人说,我写了篇装ABC手册给留学生们;有人说是牙医软文;也有人说答主自己崇洋媚外贬低国人。对此不想对脑洞少年们有过多反击,我只想说自己有着怎样的心态,你就能看见怎样的世界,说出怎样的话。
We're all human, aren't we?
尤其对见的人多的服务行业的人来说,人的一举一动的小细节还是会暴露自己的信息,自己再怎么隐藏,气质在那里总是变不了的:)(黑妹同事跟我说,她在别人不说话的时候都能分辨加勒比黑人,欧洲黑人,非洲黑人,和北非(阿拉伯)黑人的区别。)
我也从没说中国人不会露齿笑……
=================================
over.
不化妆/不开口说话的情况下其实根本认不出来。唯一有点说服力的不同之处可能就是ABC/CBC因为体育课多一点有大概率肤色更黑一点点,而中国留学生会很大概率偏向日韩打扮(染绿毛,戴渔夫帽,圆框眼镜,欧巴发型)。
我刚毕业的时候,进入了一家台企。
当时国内的企业普遍待遇还比不上台企,台企里岗位多,工资也不低。不少人已经在台企里工作了十多年了。
识别ABC算什么,如果我告诉你我能一眼识别这个人是台湾人还是大陆人,厉害不厉害。
都不用听口音,看状态就能看出来。
举个例子,有人在上班时间,有一群人在走廊摸鱼。
来了一个大陆人,可能会走过去聊两句,或者加入他们。来了一个台湾人,可能会把摸鱼的人赶走,甚至举报他们。
为啥呢,台企里面,隐形天花板严重,超过一定级别的人,只会是台湾人,不会是大陆人。同样的岗位,台湾人天然收入高一截。
所以,大陆人对公司没啥主人翁意识,能摸鱼就摸鱼。台湾人反过来道德鄙视大陆人,不停制定新的规则来约束大陆人摸鱼。
这叫啥,二等公民。天生带个debuff,而且你也知道永远没法跨过这个debuff。
所以,ABC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呢?就是一种二等公民的气质。毕竟那边没有把他们当成自己人,甚至把他们当成潜在的竞争对手。他们也小心翼翼不去触碰“不属于”他们的权利,甚至有留学生触碰了,他们还会和白人站在一起打压。
可能,这就是一种——驯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