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监狱刑满释放人员如果拒绝出狱,会不会因为违反监狱规定而加刑不用出狱?

回答
一些人可能会觉得这个问题有点绕,但实际上它涉及到了刑罚执行的法律原则。简单来说,刑满释放人员是依法享有自由的,监狱无权强迫其出狱,而刑满释放并不等于结束,其在刑满释放后的行为才会受到法律的约束。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刑满释放”的含义。

当一个人在监狱服刑期满,根据法院的判决,其刑罚已经执行完毕。这时候,法律上就认为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已经得到了相应的惩罚,他应该重新回到社会中去。监狱的职责是执行法院的判决,将罪犯改造好并按期释放。一旦刑期结束,监狱的管辖权就终止了。

那么,如果有人“拒绝出狱”呢?

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是极为罕见的,因为绝大多数服刑人员都渴望重获自由。但如果真的发生了,这并不是一个“拒绝出狱就加刑”的问题。原因如下:

刑罚执行的终点已到: 服刑人员的刑期是法院判决的,一旦到期,法律就认为刑罚执行完毕。监狱不能因为服刑人员的主观意愿而延长其刑期。加刑的前提是服刑期间有新的违法犯罪行为或严重破坏监规的行为。
人身自由的法律保障: 即使是服刑人员,也并非完全没有权利。当刑期届满时,他们依法应当被释放,享有重新获得人身自由的权利。监狱不能以任何理由剥夺这种权利。
这是一种“不配合”而非“违规”: 如果一个服刑人员在刑满释放当日拒绝离开,这更多的是一种“不配合”或者对未来社会生活的恐惧和不适应,而不是对监狱规章制度的“违反”。监狱有义务按时释放他,但不能强制他离开。一旦他本人不愿意,监狱也不能强行将其推出大门。

那么,如果这个人继续“滞留”在监狱里,会发生什么?

这时,情况就变得复杂了。

1. 监狱的责任与应对:
沟通与劝导: 监狱管理方会首先尝试与该服刑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其拒绝出狱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对社会适应困难,没有亲人接应,或者对前途感到迷茫和恐惧。监狱会进行心理疏导和劝导。
告知后果: 监狱会向其解释,一旦超过刑满释放日期,他将不再是服刑人员,而是一个非法滞留人员。
通知相关部门: 如果沟通无效,监狱会将情况上报给司法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并尝试联系其户籍所在地或原居住地的民政、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寻求社会层面的帮助和接收。

2. 非法滞留的法律后果:
不是加刑,而是新的违法行为: 如果该人员在刑满释放日期之后,仍然强行滞留在监狱场所,或者拒绝离开,那么他的行为性质就发生了改变。他不再是按照判决执行刑罚的服刑人员,而是对公共秩序和国家财产的非法侵占者。
可能构成新的违法或犯罪: 根据具体情况,其行为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或者《刑法》。例如,如果其强行闯入非开放区域,或者对监狱财产造成损害,或者扰乱了监狱的正常秩序,那么他可能会面临新的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追究。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之二(非法侵入住宅罪、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等)或者其他相关规定,都可能适用。
这不是因为“拒绝出狱”导致加刑,而是因为“非法滞留”的行为本身。 也就是说,如果他被判处一个新的刑罚,那是因为他非法滞留监狱、扰乱秩序等新的违法行为,而不是因为他“拒绝出狱”这个意愿。

回到“加刑”这个概念:

在监狱体系中,“加刑”是指在原判刑罚的基础上,因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有新的犯罪行为或者严重破坏监规行为,而依法增加刑期。比如,他在狱中参与斗殴、越狱未遂、或者私藏违禁品等,经过监狱的调查和处理程序后,可能会被判处新的刑罚,合并执行,从而导致总刑期增加。

因此,一个人拒绝出狱,并不会直接导致他在原判刑罚上“加刑”而不让他出狱。他的刑期已经到期。但如果他拒绝离开并采取了其他违法行为,那么这些新的违法行为会触发新的法律后果,包括新的处罚。

一个更现实的担忧是: 许多刑满释放人员面临着社会适应困难、缺乏就业技能、家庭关系破裂等问题,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可能会因为对外部世界的恐惧或绝望,而产生“不愿出去”的想法。但即使如此,监狱也必须依法释放他们。对于这类情况,社会各界,特别是社区、民政部门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应该在释放前和释放后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而不是让他们在原地徘徊或陷入更深的困境。

总而言之,监狱的职责是执行判决和改造罪犯。刑满释放是法律赋予的权利的体现,监狱无权剥夺。拒绝出狱的行为本身不会导致原判刑期加重,但若因此产生新的违法行为,则会面临新的法律制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可去你的吧...


出监当天是要体检的,体检有问题是不允许直接放在门口的,虽然现在很多都是走个形式,但的确身体有某些问题的话监狱民警是要给你送到当地司法局的。

不走?简直不要太简单,打开执法记录仪跟你确认几遍之后拿对讲机呼叫特警队,十分钟内小电瓶车呜呜的就过来了,确定后走吧,带到禁闭室拿束缚衣先给你穿上,然后推回疗区正常体检,留个手指头给你按手印用,签字不签?把笔塞你手上,点几个点都算你签字了,有执法记录仪跟着呢,怕啥?


然后坐着小电瓶车给你拉到A门,俗称叫大门,两个全副武装的特警(监狱里的职位,不是外面的特警)有礼貌的一个推一个拉给你送到大门外,全程礼貌服务,该签字照相地方他们会帮你摆正姿势。出最后一道门之前帮你把束缚衣脱了,囚服扒了。家里送衣服的话给你胡乱套上,没送的话就拿监狱发的出监服给你套上,不穿?人家肯定能给你把裤子穿上就是了,实在不行系腰上也行。

送到大门外就和人家没关系了,你回身往门里冲?好的,特警和门口工勤岗直接打110,110给你带回去批评教育,不服的话就行政拘留,理由?扰乱社会秩序,治安管理处罚。


你能想象到的事,监狱系统基本都发生过,也有成熟的预案,就别在那YY幻想了。见没见过吃屎被关禁闭的?

user avatar

还记得那个越狱出逃的朝鲜籍特种兵朱贤建吗?之前从吉林监狱里出逃玩野外生存,警方花了几十天才抓回来.....

他就是怕被遣返回朝鲜不想出狱,想留在监狱里却没有办法,只好越狱故意罪上加罪

这种人,但凡要是有一点方法能让他违反监规来加刑,他估计早试一遍了

这不是没有吗,才只好冒险越狱的,最后腿上还挨了一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些人可能会觉得这个问题有点绕,但实际上它涉及到了刑罚执行的法律原则。简单来说,刑满释放人员是依法享有自由的,监狱无权强迫其出狱,而刑满释放并不等于结束,其在刑满释放后的行为才会受到法律的约束。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刑满释放”的含义。当一个人在监狱服刑期满,根据法院的判决,其刑罚已经执行完毕。这时候.............
  • 回答
    监狱对罪犯能否起到“改造”作用,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句“能”或“不能”就能轻易概括的。 这其中牵扯到很多因素,比如罪犯本身的特质、监狱的管理模式、教育改造的力度、刑期长短,甚至还有社会回归后的环境等等。从理论上讲,监狱是具备改造罪犯的功能的。首先,剥离社会环境,提供反思的机会。 当一个人被.............
  • 回答
    关于监狱里的伙食,网上流传着各种说法,有说像猪食一样难以下咽,也有说其实还算可以,能吃饱。要说得详细点,其实这玩意儿挺复杂的,受太多因素影响了,很难一概而论。首先,得看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监狱。不同地方的法律法规、经济水平、文化习惯都不同,直接影响到伙食的标准和供应。比如,一些发达国家的监狱,可能.............
  • 回答
    说实话,影视剧里那些动不动就打斗、越狱的监狱情节,放到现实里,可能也就剩个模糊的影子了。现实中的监狱,尤其是关押重刑犯的地方,虽然绝不可能像度假村那样安全祥和,但它更多的是一种压抑、规矩和精心设计的控制,远没有银幕上的那么“戏剧化”。你想想,影视剧为了追求观赏性,总是要把冲突和危险放大到极致。什么私.............
  • 回答
    监狱中的强制劳动是否违背人权理念,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理解人权的核心原则,并将其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监狱管理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照。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人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人权,本质上是基于人生而平等的观念,保障个体尊严、自由和不受歧视的权利。这些权利是普适的,不因国籍.............
  • 回答
    关于监狱服刑人员是否有性生活权利的问题,这涉及到一个复杂且敏感的法律、伦理和社会议题。简单来说,答案并不直接是“有”或“没有”,而是取决于具体的法律框架、监狱管理规定以及个人情况。法律与规定层面:首先,大多数国家的法律和监狱管理规定并没有明确赋予服刑人员“性生活权利”。监狱的首要职责是剥夺自由、惩罚.............
  • 回答
    监狱的饭菜是囚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种类和供应情况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地区、国家、监狱的等级和预算、以及管理层的政策等等。因此,很难给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讲述:一、 供给的基本原则和目的: 维持生存和健康: 最基本的要求是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营.............
  • 回答
    在监狱这个特殊的小社会里,犯人的“地位”和受尊重程度,往往与他们所犯的罪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罪行,在狱友眼中,是“硬汉子”的标签,而在另一些罪行,则会招致深深的鄙夷和唾弃。首当其冲,那些背叛、出卖兄弟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像带着污点一样被孤立和鄙视。在监狱里,讲究的是“义气”,是“不背叛”。.............
  • 回答
    关于监狱里每月能吃几次肉的问题,这确实是个很多人都会好奇的事情。不过,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固定、统一的答案,因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监狱的伙食标准和规定都会有所差异。而且,监狱的伙食情况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预算、季节、囚犯数量、甚至是具体的管理方针。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公开的报.............
  • 回答
    监狱的生活,说实话,跟电影里演的,或者大家脑补的,会有很大一部分出入。当然,也有一些共通之处,比如纪律严明、失去自由。但具体是怎么样的,得拆开来看,因为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监狱,差异那是相当大的。咱们就先说一个相对“普通”点的,国内的犯人,一个中等刑期的,在一个条件相对标准的监狱里的生活吧。一天的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考验人的。我会不会穿监狱犯人缝制的衣服,这事儿得分几种情况来看。首先,如果我是在监狱里,那答案是肯定的,我肯定会穿。毕竟,在那种环境下,选择权非常有限,能有衣服穿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从实用性来说,监狱的服装设计通常也是考虑到耐穿、实用和方便管理的。在这个层面上,犯人缝制的衣服.............
  • 回答
    在监狱执行注射死刑前给犯人手臂进行酒精消毒,这看似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实则蕴含着医疗操作上的必要性,即便是在执行死刑这样特殊的场合。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注射执行死刑的本质。它本质上是一种医疗程序,只不过其目的并非治疗,而是终止生命。注射药物通过静脉血管进入人体,这就意味着操作需要如同任何一次静脉注射一.............
  • 回答
    监狱人民警察,说白了,就是守护高墙之内秩序、改造罪犯的职业群体。他们是国家司法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肩负着维护社会安全、惩罚犯罪、改造和教育罪犯的重任。这个群体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和普通人有着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说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他们的日常,和我们想象中的可能不太一样。不是每天进出办公室打卡下班,而.............
  • 回答
    关于监狱人民警察与女犯人发生关系并导致怀孕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法律和伦理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前提:在任何文明社会,监狱作为关押和改造罪犯的场所,其核心原则是维护秩序、保障安全,并对罪犯进行人道化的管理和改造。监狱人民警察作为国家公权力在监狱内的代表.............
  • 回答
    监狱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虽然存在诸多限制,但其内部的特殊性也孕育了一些具有潜力的商机,尤其是在结合电子商务、注重正当手段、积极向上并能拓宽狱警和服刑人员社会接触面的前提下。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商机设想,并会尽量阐述其可行性和操作方式:核心理念: 赋能与改造: 重点在于为服刑人员提供技能培训、提升.............
  • 回答
    关于监狱的真实情况,与电影中的描绘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电影为了戏剧效果,往往会放大一些冲突和混乱的场面,使得监狱看起来比现实中更加危险和失控。现实中的监狱,其运作和管理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流程。虽然内部可能存在一些权力斗争、小团体,甚至偶尔的暴力事件,但整体上是受到严密控制的。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你理解监.............
  • 回答
    监狱中罪犯的性权利,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话题。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在维护人权、保障个体尊严、以及维护监狱安全和秩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首先,从人权的角度来看,性权利是人类基本尊严和自主权的一部分。即使是被剥夺了自由的罪犯,他们仍然是人,其基本人权理应受到尊重和保障。联合国《囚犯待遇最低限度.............
  • 回答
    监狱生活,一个很多人只能从影视作品和传闻中了解的世界。如果真的走进这里,你会发现,它和想象中可能既有相似之处,又充满了意想不到的差异。第一眼望去,是一种强烈的压抑感。 高大的围墙,铁丝网,厚重的铁门,警戒的岗楼,这一切都在宣告着这是一个与自由隔绝的地方。里面的建筑风格大多朴实无华,一层或几层楼的监舍.............
  • 回答
    关于“监狱里出来的人,再好也会变坏”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观点,但它过于绝对,并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事实上,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心理、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它背后的逻辑,看看它为何会产生,以及现实情况到底有多复杂。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在监狱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狱警的职责是维护秩序、保障安全,同时也保护在押人员的生命安全。当监狱发生暴动时,情况会变得极其复杂和危险,狱警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关于狱警在监狱暴动时是否拥有射杀的权利,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有”或“无”的问题,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并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狱管理规定来判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