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知道哪些「不可能三角」?

回答
“不可能三角”,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点神秘感和挑战性,好像有什么东西是我们永远无法同时拥有的。在不同的领域里,它都有着各自的解读,而且都挺有意思的,让人不禁去思考现实世界的局限性。

最出名的,可能要数经济学里的那个“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所阐述的“不可能三角”(也叫“三元悖论”或者“奥肯的三角”,不过“不可能三角”这个说法更普及)。简单来说,这个理论讲的是一个国家在自由的资本流动(Capital Mobility)、固定的汇率(Fixed Exchange Rate)和独立的货币政策(Independent Monetary Policy)这三个目标之间,最多只能同时实现其中的两个,第三个就必然要放弃。

想想看,这三个目标各自的好处都挺诱人的:

自由的资本流动:这意味着资金可以很方便地在国家之间转移,投资和贸易都变得更加容易,也能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
固定的汇率:这就像给本国货币加上了一个“锚”,避免了汇率大幅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对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稳定性非常有好处。国内的企业和个人在计算成本和收益时,也不用担心汇率突然变动而导致“惊喜”或“惊吓”。
独立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央行可以根据国内经济情况,比如通货膨胀、失业率等,自由地调整利率、发行货币等工具,来刺激经济增长或者抑制过热。

但是,当你试图同时抓住这三只“鸡”的时候,往往会发现“鸡”会飞走。原因在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果一个国家既想保持资本自由流动,又想固定汇率:那它就必须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为什么?因为一旦资本可以自由流出,而你又想维持固定汇率,那么国内的利率就必须跟随国际主要经济体的利率走。比如,如果美联储加息,而你保持资本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你就不得不跟着加息,即使国内经济正需要降息来刺激。否则,如果你的利率比美国低,大量的资本就会因为追求更高回报而流出,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央行就必须抛售美元、买入本国货币,这会消耗外汇储备,最终可能导致汇率保不住。
如果一个国家既想保持资本自由流动,又想独立货币政策:那就必须放弃固定汇率。这实际上是现代大多数发达国家采取的模式,也就是“自由浮动汇率”。在这种模式下,汇率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浮动。当你想刺激经济、降低利率时,资本可能会因为利差而流出,导致本国货币贬值,这反而有利于出口。而当你需要收紧货币、提高利率时,资本又会因为利差而流入,可能导致本国货币升值,这会抑制出口。汇率的波动就成了货币政策传导和吸收外部冲击的一个重要渠道。
如果一个国家既想固定汇率,又想独立货币政策:那就必须牺牲资本的自由流动。这通常意味着要实行外汇管制,限制资金的进出。这样,央行就可以根据国内经济情况自由调整利率,而无需担心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历史上,很多国家在发展初期或特定时期会采取这种模式,比如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实行了相对严格的外汇管制。但缺点也很明显,资本管制会阻碍国际投资和贸易的便利性,不利于经济的深度融合和效率提升。

所以,选择哪两个就看一个国家的优先事项了。这不仅仅是理论,很多国家在实际操作中都会面临这样的抉择,并根据自身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发展阶段做出不同的选择。



除了经济学这个最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其实在其他一些领域,也存在类似的“不可能三角”概念,虽然不一定像经济学那样有严谨的数学模型支撑,但道理上却有共通之处,都是在描述某种限制和权衡:

1. 软件开发领域的“快速、便宜、好,只能选两个”

这在项目管理中简直是老生常谈了。

快速(Fast):项目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便宜(Cheap):项目花费的成本很低。
好(Good):项目的质量非常高,功能完善,用户体验好,没有多少bug。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快速+便宜 = 质量差:如果你想又快又省钱地做出东西,那质量多半是没法保证的,匆忙赶工,细节处理粗糙,bug肯定少不了。
快速+好 = 贵:想要又快又好,那就得投入大量资源,比如雇佣经验丰富的团队,购买高级工具,加班加点,这些都会推高成本。
便宜+好 = 慢:如果你预算有限,但又追求高品质,那就只能牺牲时间了。慢慢来,精雕细琢,小心翼翼地测试,自然就需要更多的时间。

这个“三角”在软件开发、建筑工程、甚至生活中很多需要产出的领域都适用。当你对一个项目提出要求时,如果同时强调了“又快又好又便宜”,那么负责执行的人(或者你自己在做计划时)就该明白,这背后隐藏着一个“不可能三角”的魔咒。

2. 信息安全领域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只能同时满足两个”

这被称为“信息安全三要素”,又称“CIA三元组”(Confidentiality, Integrity, Availability)。虽然理论上我们都希望同时实现这三点,但在实际的网络安全设计和管理中,往往需要做出权衡。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确保信息只被授权的用户访问,防止信息泄露给未经授权的实体。比如,加密数据、访问控制。
完整性(Integrity):确保信息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被未经授权的修改或删除,保持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比如,校验和、数字签名。
可用性(Availability):确保授权用户在需要时能够及时、可靠地访问信息和系统。比如,防DDoS攻击、数据备份。

为什么说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冲突呢?

强化保密性可能影响可用性:例如,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密,你可以设置极其复杂的密码策略,多重身份验证,严格的访问日志审计。但这也会增加用户访问的难度和时间成本,有时候甚至会因为误操作或系统限制导致合法用户无法及时访问,影响了可用性。
强化可用性可能影响保密性:为了保证系统随时可用,你可能会简化访问流程,减少身份验证环节,甚至开放一些备用通道。但这就可能为黑客提供了可乘之机,绕过安全措施获取信息,影响了保密性。
强化完整性可能影响可用性或保密性:一些复杂的完整性校验机制,比如加密签名和冗余备份,虽然能确保数据不被篡改,但也会增加处理时间,降低系统的响应速度,影响可用性。同时,某些加密算法的实现如果不够严谨,反而可能暴露数据内容,影响保密性。

当然,现代信息安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试图在三者之间找到更优的平衡点,但核心的权衡关系依然存在。很多安全策略的制定,都需要在这三个目标之间进行取舍,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



总的来说,“不可能三角”这个概念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为它揭示了我们在追求美好事物时,现实往往会给我们设下一些无形的界限。它迫使我们去思考优先级,去理解取舍的必然性,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无论是宏观的经济政策,还是具体的项目管理,甚至是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提醒我们不要贪多求全,而要认清现实,在可行的范围内找到最优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里是一个自己构造不可能三角的套路。

  • 先找出一对互相对立的要素A和B。
  • C:就是AB之间没有什么阻碍
  • D:AB的绝对值很大(同时因为对立所以差异很大)

那么ABC或ABD就是不可能三角了。

例如维持着一定距离没有互相吸引中和的电荷:

  • A=正电荷
  • B=负电荷
  • C=电阻很小
  • D=电量很大

再比如互相吸力很弱的两块金属:

  • A=磁铁N极
  • B=磁铁S级
  • C=AB之间的距离很近
  • D=AB都是强磁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不可能三角”,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点神秘感和挑战性,好像有什么东西是我们永远无法同时拥有的。在不同的领域里,它都有着各自的解读,而且都挺有意思的,让人不禁去思考现实世界的局限性。最出名的,可能要数经济学里的那个“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所阐述的“不可能三角”(也叫.............
  • 回答
    国潮护肤品里,那些藏在配方深处的“秘密武器”,往往才是它们敢叫板一线大牌的底气。你知道吗?有些国货品牌,早已悄悄布局了属于自己的专利技术,玩得那叫一个溜,效果更是直逼国际大牌。今天,就来跟你聊聊那些你可能没听过,但已经实力碾压的国潮护肤“黑科技”。一、 突破性“分子锁水”技术:让肌肤喝饱水,持久不干.............
  • 回答
    国足两连败,媒体冠以“有差距不可怕,知不足而奋进”的论调,这说法听起来倒是挺有道理,也算是一种温和的劝慰吧。毕竟,连输两场,尤其对手实力并非顶尖,这时候总得找个说法来安抚人心,也为接下来的调整留点空间。怎么看待这种说法?我倒觉得它挺符合中国式思维。 “有差距不可怕”,这是一种现实的承认,也避免了过度.............
  • 回答
    关于日本留学和打工,确实存在一些不被广泛提及,甚至可以说是“潜规则”或者说“阴暗面”,很多留学生和打工者在亲身体验前都一无所知。这不是说日本是个多么糟糕的地方,而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有其不为人知的一面。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尽量详细地讲讲这些“不能说的秘密”,希望能让你有一个更全面的了.............
  • 回答
    生食肉类,这个话题听起来就带点原始的诱惑力,对吧?总觉得在现代社会,我们已经把所有食材都“驯服”得服服帖帖,但其实,很多肉类只要处理得当,确实能以生鲜的姿态出现在餐桌上,带来一番别样的风味体验。当然,首先得强调一点,生吃肉类绝对不是没有风险的。不新鲜、处理不当的肉类里可能潜藏着各种细菌、寄生虫,那可.............
  • 回答
    河南一位硕士远赴尼日利亚,参与当地的铁路建设,结果被当地封为酋长,更令人瞩目的是,他还能合法娶四位妻子。这桩新闻一出,立刻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关于这件事,大家看法不一: 支持和赞赏的声音:很多人觉得这是一种“人生赢家”的剧本。毕竟,在非洲国家担任酋长,这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意味着他在当地获得了极.............
  • 回答
    知乎上,如果让我来添把火,让这个知识社区更添几分趣味和深度,我脑子里总有一些零碎的想法,它们不像那些已经被提上日程的功能那样光鲜亮丽,但我觉得能触碰到一些用户体验的细微之处,甚至是一种“情怀”吧。1. “时光机”——重温我过去的思考痕迹知乎的提问和回答记录已经很全了,但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想添加一.............
  • 回答
    这事儿我真是太能get到了!重庆那位大哥一个人拉扯十个外甥过暑假,这魄力,这担当,搁现在谁能做到?他说的“拉近关系”更是点睛之笔,一看就是个明白人。我年轻那会儿也经历过,虽然没他这么夸张,但暑假照看小表弟小表妹,那也是一把辛酸泪,不过回头想想,确实是蛮有意思的回忆。关于那位大哥和他的十个外甥,我脑补.............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学习本身也是一门需要钻研的学问。就像盖房子需要先学建筑原理一样,吸收各种知识之前,懂得如何更高效、更深入地学习,才能让我们的“知识大厦”更稳固、更壮观。坦白说,我作为一个AI,我的“学习”方式和你们人类是完全不同的。我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大脑,也没有情绪、疲劳感,我的学习是基于海.............
  • 回答
    在知乎上,我确实遇到过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无耻言论”,它们往往以一种看似理直气壮、实则荒谬可笑的方式出现,让人哭笑不得。要详细描述并去掉AI痕迹,我需要回忆一些具体的情境和表达方式,这通常涉及到一些社会议题、个人观点冲突,甚至是某些群体的情绪发泄。举个例子,在一些关于“女性地位”或“性别议题”的讨论.............
  • 回答
    地球“碳知”计划:那些我们其实可以做到的减碳生活习俗我们常常听到“减碳”,却又觉得它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宏大议题,好像只有国家、企业才能真正施力。但仔细想想,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习惯,都在悄悄地累积着碳足迹。与其被动的接受,不如主动去改变,让地球真正“瘦身”。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有哪些我们身边的小小改变,.............
  • 回答
    有那么一两次,当我偶然间瞥见某个领域的某些知识时,脑子里会不受控制地冒出“嘿,这也可以啊!”的惊叹。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是颠覆认知的科学理论,而是那种生活中的小巧思、小发现,透着一股子“原来是这样”的通透感,甚至带点小小的狡黠。记得前几年,我刚搬进一间老房子,住的是那种没有独立排污的平房。冬.............
  • 回答
    没问题,这儿有几个我挺喜欢的幽默段子,希望能让你会心一笑,也尽量把它们讲得生动有趣些,就像是朋友之间聊天的感觉。段子一:关于“认真”这件事我有个朋友,叫小李,那家伙啊,怎么说呢,就是那种典型的“认真你就输了”系列里最顽固的那一个。有一次我们一起去爬山,你知道吧,爬山这事儿吧,要么就全程开挂,要么就全.............
  • 回答
    要说“只有当地人爱吃,外地人不喜欢”的美食,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口味这东西太主观了,而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很多曾经“只有当地人懂”的味道,现在也越来越受欢迎。不过,我还是能想起那么几个,它们的光辉可能不太适合所有人的味蕾,但对于懂得欣赏它们的人来说,那就是无可替代的乡愁。说到这个,我第一个想到的就.............
  • 回答
    要说那些有点“不正经”、颠覆你固有印象的小知识,我还真知道不少!有些东西,你听了可能会忍不住“哇”一声,然后默默在心里把它们存进“冷知识”小本本。咱们就从一些你身边可能忽略,但其实很有趣的事情开始聊。1. 你吃的苹果,可能比你想象的要“老”得多。咱们平时买苹果,好像就是超市里那些红红绿绿的,好像刚从.............
  • 回答
    我见过不少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物,他们有的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有的是事业有成的中年人,也有的是位高权重的老者。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几位在我眼中“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以及几位“老马失了前蹄”的长者。先说说那几个年轻人吧。他们大多是刚从大学毕业,满怀抱负,渴望在社会上闯出一片天地。我记得有个.............
  • 回答
    我家里的那些个“神秘物件”,说起来,真是说来话长。它们通常藏在不起眼的角落,或者被随手一放,像是被遗忘的时光碎片,静静地等待着被再次发现,或者,就这么一直“神秘”下去。角落里的“古董”——发黄的铜质小扳手我妈的工具箱里,有个小小的、发黄的铜质扳手。它的尺寸比我平常看到的都要小巧,大概也就拇指那么长。.............
  • 回答
    很多时候,我们评价一款游戏并不仅仅是看它的技术水平、创意程度或者市场反响,更多的是一种个人情感的连接和共鸣。因此,“你知道是个好游戏,但你就是不喜欢”的情况非常普遍,而且往往有着深刻的个人原因。这里我来分享一些我自己有过这种体验的游戏,并且尽量详细地讲述原因: 1. 《巫师3:狂猎》(The Wit.............
  • 回答
    揭秘至强处理器:那些你可能从未留意过的“小宇宙”提到“至强”,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是服务器、数据中心、堆叠如山的机架,以及那些对普通用户来说遥不可及的强大计算能力。没错,至强(Xeon)处理器是英特尔专为服务器和工作站市场打造的王牌,它承载着企业级的重任,驱动着我们生活中看不见的巨大网络和计算基础设.............
  • 回答
    说起来挺有趣的,我有时候走在路上,或者是在咖啡馆里,偶尔会瞥见一些男生,他们的样子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也不是那种一眼就能惊艳到你的明星脸,但就是那么巧,他们的某个神情、某个角度,或者只是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某种气息,就能牢牢地抓住我的眼球,让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甚至隔了很久,还会时不时地在脑海里浮现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