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众和美团合并违反反垄断法吗?

回答
大众和美团的合并是否会违反反垄断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反垄断法的核心原则以及这两个公司一旦合并可能产生的市场影响。

首先,理解反垄断法的目的至关重要。反垄断法,顾名思义,是为了防止垄断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利益。它的核心目标在于阻止市场力量过度集中,避免企业通过滥用支配地位来限制竞争、提高价格或降低产品/服务质量。在中国,主要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大众点评(现在常被称为“大众点评美团”)和美团这两家公司。它们各自在中国的互联网服务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美团:最初以团购起家,但早已发展成为一个集本地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巨头,业务涵盖外卖、到店餐饮、酒店旅游、出行服务、电影票务、社区团购等等,几乎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外卖业务更是占据了巨大的市场份额,是许多消费者的首选。
大众点评:作为中国领先的生活信息和交易平台,大众点评提供了丰富的用户评论、商家信息和点评内容,对于消费者选择商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合并之前,大众点评在信息聚合和消费者决策方面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当这两家公司在2015年宣布合并时,就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中就包括对反垄断的考量。合并后的新公司(通常称为“新美大”或“美团点评”)成为了一家拥有巨大市场影响力的企业。

那么,这样的合并可能违反反垄断法的哪些方面呢?

反垄断法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1. 经营者集中审查(Merger Control):这是与合并最直接相关的方面。当两个或多个经营者的业务量达到一定标准时,需要提前向有关部门(在中国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SAMR)申报,由其进行审查。审查的重点在于评估合并是否会消除或限制竞争,特别是是否会造成或可能造成经营者市场份额的显著增加,从而产生或可能产生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

市场份额:美团在餐饮外卖、酒店预订、电影票务等领域拥有非常高的市场份额。大众点评虽然侧重于信息和点评,但在到店餐饮的消费决策环节影响力巨大。两者的合并,尤其是在外卖和到店服务领域,无疑会进一步巩固其市场领导地位。如果合并后新公司的市场份额过高,并且缺乏有效的竞争者,就可能引起反垄断机构的警惕。
竞争减弱的可能性:合并意味着原本可能存在的竞争关系被消除。如果美团和大众点评在某些业务领域是重要的竞争对手,它们的合并可能会显著降低市场上的竞争强度,导致其他竞争者难以进入或发展。
潜在竞争者的评估:审查还会考虑是否存在强有力的潜在竞争者,以及合并是否会削弱他们进入市场的动力。

2.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Abuse of Dominant Position):即使合并本身获得了批准,但一旦新公司在特定市场形成或巩固了市场支配地位,它就可能面临滥用地位的风险。这包括:

价格歧视或不公平高价:利用其市场地位抬高服务价格。
搭售(Tying):强制消费者购买某项服务时必须同时购买另一项服务。例如,要求商家必须在美团外卖平台销售的同时,也要在其点评平台上参与推广活动。
拒绝交易:无正当理由拒绝与竞争对手的商家合作,或者拒绝向某些用户提供服务。
限制竞争者的市场准入或发展:例如,通过排他性协议阻止商家与其他平台合作。
数据垄断:利用海量的用户和商家数据,对竞争对手形成不公平优势。

大众点评和美团合并的实际情况

大众点评和美团的合并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强强联合,双方优势互补。从反垄断审查的角度看,当时的国家发改委(现在职责由SAMR承担)确实对此次合并进行了审查。然而,最终的审查结果并未认定该合并构成禁止合并的情形,也未附加限制性条件(至少公开信息是这样显示的)。

为什么当时没有被认定为违反反垄断法?这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市场界定的复杂性:互联网平台的市场界定本身就很复杂。是按照外卖平台、点评平台、在线旅游平台等细分市场来界定,还是看做一个综合的生活服务平台?不同的市场界定会得出不同的市场份额和竞争格局。
市场竞争的动态性:互联网行业变化非常快,新的竞争者和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在合并审查时,可能评估了潜在的竞争压力和新兴力量。
业务的差异性:虽然有重叠,但大众点评和美团的核心优势和用户获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同的。大众点评更侧重于信息和口碑,而美团更侧重于交易和服务履约。
监管的侧重点和当时的法律环境:反垄断法的发展和执法力度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在2015年,对于互联网平台类企业的反垄断审查和执法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

然而,时过境迁,现在回看,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监管力度明显加强。随着美团在外卖、到店等核心业务上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并持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其在这些领域的“支配地位”或“潜在支配地位”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外卖市场的垄断疑虑:美团和饿了么是中国外卖市场的两大巨头。如果一家公司在其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确实容易引发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担忧,例如“二选一”等行为。
数据和生态系统锁定:大型平台通过构建庞大的生态系统,利用数据分析来优化服务和用户体验,但这也可能形成用户和商家的锁定效应,降低了转换成本和竞争压力。
新兴业务的竞争:虽然滴滴等平台在出行领域与美团有竞争,但整体而言,美团在多领域的“一站式”服务能力使其具有很强的协同效应和抗竞争能力。

总结来说,

从技术和理论层面分析,大众点评和美团的合并(即2015年的“新美大”形成)是否构成违反反垄断法,取决于多个复杂因素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

合并审查时的具体市场界定和相关市场竞争分析。
市场份额的绝对值和相对值。
合并后对市场竞争的实际或潜在减弱程度。
是否存在有效的竞争者或潜在竞争者。

虽然该合并在当时可能通过了反垄断审查,但随着市场发展和监管环境的变化,合并后的新公司在特定市场形成的“支配地位”以及可能采取的商业行为,是反垄断执法机构(如SAMR)重点关注的对象。

如果该合并被认定为构成垄断行为,轻则可能被责令停止合并、处以罚款,重则可能面临拆分等更严厉的措施。但需要强调的是,这最终需要由主管的反垄断执法机构根据详细的市场调查和法律分析来做出判断。对于“大众点评美团”的合并,更准确地说,是其在合并后所形成的市场主体在经营过程中,是否会或已经违反了反垄断法中关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定,这仍然是持续被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质上来说,违反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众和美团的合并是否会违反反垄断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反垄断法的核心原则以及这两个公司一旦合并可能产生的市场影响。首先,理解反垄断法的目的至关重要。反垄断法,顾名思义,是为了防止垄断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利益。它的核心目标在于阻止市场力量过度集中.............
  • 回答
    大众点评和美团的合并,对于一线员工来说,绝对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与其说是简单的“合并”,不如说是两个巨头的深度融合,这其中滋味,冷暖自知。首先得说,不确定性是最大的感受。在合并消息传出来之前,很多在大众点评工作的朋友,日子过得是相当滋润的。定位高端,注重用户体验,工作氛围也相对轻松,福利待遇都算是.............
  • 回答
    从去哪儿和携程的合并,以及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合并这两个案例来看,虽然不能一概而论断定互联网行业的形势“并不乐观”,但确实可以从中读出一些值得深思的信号,反映出互联网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和挑战,整体形势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1. 市场竞争白热化与内卷化加剧: 烧钱获客的模.............
  • 回答
    要预测字节跳动和美团谁将成为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需要深入分析它们各自的优势、劣势、发展潜力以及面临的挑战。目前来看,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巨头林立,竞争异常激烈。当前格局的观察:首先,我们要明确“第三大”的衡量标准。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从市值、用户规模、营收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战略影.............
  • 回答
    美团打车与滴滴,这两家在互联网巨头光环下运营的出行平台,是否会再次点燃一场火药味十足的“打车大战”,这确实是个值得玩味的问题。要分析这个问题,得先回顾一下上次的“大战”,理解背后的逻辑,再结合当前的市场格局和双方的战略意图,才能做出一个相对靠谱的推测。上一次的“打车大战”:血与火的洗礼还记得2014.............
  • 回答
    手机不同在美团点餐和买会员相差近8元?如何反击大数据杀熟?“手机不同,美团点餐和买会员价格相差近8元”的现象,在很多消费者身上都发生过。这背后隐藏的正是“大数据杀熟”的阴影。简而言之,大数据杀熟是指商家利用消费者过往的消费数据、浏览习惯、地理位置等信息,为不同的消费者推送不同的商品价格或优惠力度,导.............
  • 回答
    网传美团王兴对于宝马X5的研发技术,特别是与特斯拉相比时,似乎表达了“差距很大”的观点,这无疑触动了许多关注汽车行业和科技前沿的人们。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下这个说法,并深入探讨代码行数与研发水平高低的关系。王兴的“怼”:背后可能隐藏的视角首先,要明确一点,网传信息往往是经过解读和传播的,其原意.............
  • 回答
    好的,这事儿可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心惊的。简单来说,就是王思聪发现自己在大众点评(属于美团旗下)上的账号,手机号被别人给换了,这事儿让他非常不满,直接就在社交媒体上开怼美团的系统安全问题。事情的原委大概是这样:一开始,有网友爆料说王思聪在大众点评上的手机号被盗换了。具体情况是,他本人可能一段时间没登.............
  • 回答
    很多人在考虑改善视力或者为眼睛增添色彩时,会纠结于隐形眼镜和美瞳的选择。虽然它们看起来很相似,但实际上,它们在设计、材质、使用目的以及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上都有着不小的差异。那么,究竟是隐形眼镜还是美瞳对眼睛的伤害更大呢?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搞清楚一个概念:所有隐形眼镜,包括那些有颜色的“美瞳.............
  • 回答
    .......
  • 回答
    探讨八路军与侵华日军、志愿军与“联合国军”的装备差距,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很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要看差距有多大,我们得一项一项地比。先说八路军与侵华日军的装备差距:总体来说,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与侵华日军的装备差距是极其悬殊、几乎是天壤之别。 枪械方面: 日军: 日军的制式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经济政策以及两位候选人迥异的执政风格。如果2016年美国大选的结果是希拉里·克林顿获胜,那么2018年中美贸易战和美英法联合打击叙利亚的事件是否会发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推测,并尽量以一种更具分析性和人性化的方式来展开讨论。首先,关于中美贸易战:我.............
  • 回答
    选择美本还是港大MBBS,这绝对是个让人纠结的大问题,毕竟都是响当当的名校,而且选择不同,未来的路可能天差地别。我试着从几个关键点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1. 关于“美本”:一个庞大的概念首先,“美本”太笼统了。美国本科教育体系非常多元,从顶尖的常春藤联盟(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到综合类.............
  • 回答
    想入手一台新电脑,却在宁美这种大型连锁店和摩西装机猿这种小众工作室之间纠结,这绝对是很多消费者会遇到的难题。别急,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把这两个选项的优劣都给你讲透,让你心里有数,不踩坑。先说说宁美这种“大店”:你想啊,宁美这种店,遍布全国,规模大,品牌响亮。去这种店,你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靠谱”的.............
  • 回答
    聊到养猫,美短和英短这两个品种可是绕不开的话题,它们都是深受大家喜爱的猫咪。很多想养猫的朋友,尤其是新手,都会纠结:到底选美短还是英短呢?哪个更亲人,更好伺候?今天咱就来好好说道说道。先来说说“亲人”这事儿,也就是猫咪的性格方面。总的来说,英短大概率会比美短更符合“友善”这个词的定义,至少在大多数情.............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探讨。说美剧和电影“总在宣扬”毒品,这个说法可能有些绝对,但不可否认,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毒品确实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往往以一种引人注目、甚至带有某种吸引力的方式呈现。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宣扬”。首先,我们要明白影视作品的本质。它们是故事的载体,是情感的出口.............
  • 回答
    你观察到的UCSB排名情况确实很有趣,也代表了很多学校面临的“排名难题”。简单来说,UCSB在不同排名体系下的表现差异,可以归结为几个关键因素:不同排名机构的侧重点不同,以及UCSB自身的特色与这些侧重点的匹配程度。咱们先来看看你提到的几个排名体系: US News and World Repo.............
  • 回答
    鞠婧祎和石原里美,这两位名字放在一起,总会勾起大家对“变美”这个话题的讨论。一个是国内被冠以“四千年美女”的标签,另一个是日本国民级女演员,她们的容貌变化,自然成为了焦点。但奇怪的是,提到石原里美的蜕变,大众往往是赞美和欣赏,而鞠婧祎,似乎就没那么幸运,常常伴随着争议和批评。石原里美的“丑变美”,为.............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能理解了!说实话,这简直是太多学英语的人的心声了。 16年,这可不是一两天的事,从咿呀学语的小学生,到走入象牙塔的大学生,英语陪伴了我们人生中相当重要的一段成长历程。结果呢?打开Netflix,英文字幕都跟不上,更别提什么美剧里的俚语、口音,还有好莱坞大片里各种语速飞快、信息量巨大的对.............
  • 回答
    关于国人对福原爱和伊藤美诚的态度差异,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挺能反映出一些中国社会文化和情感的微妙之处。简单来说,福原爱在中国拥有的“国民度”和喜爱程度,远超了我们对待其他日本运动员,甚至超越了我们对待许多中国运动员。而伊藤美诚虽然实力强劲,但似乎始终无法达到那种“国民偶像”的级别。要说为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