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电子烟管理新条例,禁止销售除烟草味之外的电子烟?

回答
电子烟管理新条例的出台,特别是那条“禁止销售除烟草味之外的电子烟”的规定,无疑是近来一个非常热门且引起广泛讨论的话题。要评价这个新规,咱们得把它放在整个电子烟行业发展的背景下,还有它背后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来看待。

首先,咱们得承认电子烟最初出现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被定位为一种“减害”替代品,给那些想戒烟但又难以摆脱尼古丁依赖的烟民提供了一个选择。而且,确实有很多研究表明,相比传统香烟,电子烟产生的有害物质要少一些。从这个角度来说,它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

但是,事情的发展总是有两面性的。电子烟行业,尤其是在口味方面,可以说是被玩出了花。各种水果味、甜品味、甚至一些奇奇怪怪的味道层出不穷。这种多样化的口味,对于吸引青少年群体来说,简直就是“甜蜜陷阱”。我们都听过不少关于电子烟对青少年健康造成危害的报道,很多青少年第一次接触到的不是香烟,而是各种口味诱人的电子烟。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公共健康问题。

所以,这次新条例的出台,尤其是对口味的限制,其核心目的非常明确:减少电子烟对青少年的吸引力,防止电子烟的普及对公共健康造成新的冲击。禁止销售除烟草味以外的口味,就是试图剥离电子烟身上那些“非烟草”的、具有强烈诱惑力的标签。烟草味是相对接近传统香烟的味道,它的存在,仍然是服务于那些需要尼古丁替代的成年烟民。而那些“网红”口味,很大程度上是在拓展电子烟的用户群体,特别是那些从未吸烟的年轻人。

从这个角度看,这项规定是政府在履行其维护公民健康,特别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的责任。毕竟,一个国家对新兴事物的监管,首先考虑的必然是它的潜在风险,以及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

当然,这项规定也会带来一些争议和挑战:

对现有电子烟企业的冲击: 对于那些主要依靠生产和销售各种口味电子烟油的企业来说,这项规定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它们可能需要转型,或者面临倒闭。这会牵扯到就业、经济效益等一系列问题。
“地下市场”的担忧: 任何禁令都可能催生“地下市场”。如果合法渠道的口味受到限制,会不会有人转而通过非法渠道获取非烟草口味的电子烟?这样一来,监管难度反而会加大,而且产品质量也难以保证,潜在的健康风险可能更高。
对戒烟的潜在影响: 一部分烟民可能真的通过非烟草口味的电子烟成功地摆脱了对传统香烟的依赖。现在禁止这些口味,是否会让他们重新回到传统香烟的怀抱,或者因为找不到喜欢的口味而放弃电子烟这个相对“减害”的选项?这是一个需要时间和数据来验证的问题。
执法和监管的难度: 如何界定和区分“烟草味”?监管部门如何有效地执行这项禁令,确保市场上只流通合规产品?这些都是实际操作中的难点。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项新条例的出台,是一个在公共健康、产业发展和个人自由之间寻求平衡的尝试。虽然它可能触及一些行业的利益,也可能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但其出发点是积极的,是为了解决电子烟行业野蛮生长带来的潜在健康隐患,特别是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

未来,关键在于如何做好配套的政策和执行。比如,加强对青少年吸食电子烟的宣传教育;对于那些合法烟民,是否还有其他更温和的过渡方案;以及如何有效打击非法渠道,保证市场的健康有序。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对错,更多的是在不同价值取向之间的权衡和选择。这项新规无疑给电子烟行业按下了“暂停键”或者说“强制刹车”,迫使行业朝着更规范、更负责任的方向发展。它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电子烟不能成为青少年接触尼古丁的“后门”,也不能成为一个放飞自我的“口味游乐场”。监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健康,为了更安全的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实话十分愤怒,中yan集团一直是税收主力,整个烟草集团在世界前五十强也能排得上名号!一年万亿的税费都是我们这些烟民贡献的。

一直以来,引导公众舆论的就是电子烟有害论。

但其实大家都知道,只是收割了传统卷烟的市场,上位者害怕星星之火燎原,害怕利益被电子烟侵占,而一直故意混淆。

------个人体验

其实我本人是多年吸烟者了,从16年开始吸烟,六年烟龄,在改吸电子烟之前,我详细的查阅了各方面的资料,下面我来针对这么多年电子烟危害,来进行一个系统的分解。

1.电子烟造成肺病

提炼:烟草燃烧的焦油、一氧化碳....等上千种有害物质才是各种疾病的诱导,而电子烟没有!

2.各种短视频平台的医学专家的分析

说实话,大家可以自己去搜索一下,99.999999%的短视频平台做的视频,他们都没有给出最终的结论,只是频繁在洗脑循环提到,电子烟尼古丁含量远超纸烟,而且容易诱导青年人吸烟。

·尼古丁,只是会造成成瘾性。而真正致癌的确实纸烟中的焦油等有害物质。用来戒烟的尼古丁糖,含量也远超纸烟,为什么不禁售?却还合法的在出售?

·诱导青少年吸烟,会吸烟的人,注定会去尝试,而不会吸烟的,他也不会尝试,............抽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我选择和自我意志力博弈的问题。

无论是电子烟还是纸烟,诱导从不停止 ,也从不如洪水猛兽般,令人惊恐。


个人体验:

以前我是从事土木工程,一天最多抽三包,四包烟,跑几步路,上楼梯都非常的喘,而且喉咙十分不适,常常会咳痰,浑身烟味令人厌恶,牙黄手指黄,形象沧桑令人咂舌!

改抽电子烟之后(正规品牌,销量十分出色的那种.....野鸡品牌说实话不知道里面添加了什么!),感觉肺部十分清爽,而且身上衣服上没有异味,头发也不油了!

无论是从医学角度,还是从自身体验来看我都觉得电子烟对比纸烟优势很大!

我们这些屁民,连决定自己抽烟的选择都没了,那我还是戒了吧!!!

user avatar

最近关于这个的讨论真是沸反盈天,作为抽了五年卷烟,两年relx的烟民,来答一波。(以下所有价格,使用体验等参数仅参考relx)

(一部分抽过的烟弹,别问为什么留着,十个能换一个新的,至于relx 到底是回收做水泥,抑或是回收注油继续售卖,各位自己品)

先说说电子烟和卷烟的使用起来的区别,我大概是2020年上半年开始接触电子烟,一共用过三代,(这破玩意都快熄火了,就不给你们分析每一代的优劣了)反正总体感觉:电子烟对于我来说能完全替代卷烟,甚至在某些新奇口味上能给我带来比卷烟更好的体验,且个人感觉像relx这种正牌对身体的危害远远小于卷烟。最起码不咳嗽,身上包括嘴巴都没有难闻的味道,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巨他妈容易干,口干,皮肤干。但既然选择了抽烟,这点弊端还是完全在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如果没有这个政策,我肯定会一直抽电子烟,直到戒掉。(当然也有可能戒不掉一直抽下去hhhh)

再说说二者的利润,卷烟的利润众所周知,国家垄断,我倒是觉得国家垄断烟草无可厚非,毕竟烟草带来的收入就几乎支撑起了军事财政支出。当然也有可能有人会反驳我,难道我抽个电子烟还能扯到影响国家军事力量了?当然这两个并不直接相关,但是如果烟草有一天真的受到了电子烟的剧烈冲击,国家财政收入势必会遭到影响,军事预算只能靠削减其他预算(比如公益性项目预算和基础设施的预算)来补充,到时候骂娘就不仅是这些relx店主了吧。其实电子烟的利润同样离谱,一个电池配几块破铁两百多,但这个跟烟弹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了,毕竟一根杆能用两年甚至更久。雾化弹才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一盒烟弹三个售价99米,只不过就是几毫升甘油加点香精,成本绝对不超过10,没错我说的就是一盒三个的价格。具体直营店找总公司拿货是具体多少我不知道,但是我之前认识的一个店主,60米长期卖我。悦刻总部是有规定的,万一乱价出售抓住一次就是罚款五千,能冒这么大的风险60卖,我相信还是有利润空间的。不过后来她被罚款通报了好几次,就不卖我了,那时候就只能老老实实一百一盒去实体店里买,她在湖北某地级市开了三年店,开始是租一家店铺运营,后来直接买了两家店铺,并在武汉中心城区全款买了房,(朋友圈晒的各种房产证)。由此可见,电子烟的利润还是相当惊人的。

最后说说这个大环境。不得不承认,电子烟现在还只是初现苗头,就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偏爱,做出了不俗的成绩。相信如果不是这个政策,未来电子烟是可以占据大部分年轻人市场的,我倒是认为恰恰因为看到了电子烟未来的发展以及威胁,所以国家早早的将其扼杀掉,毕竟占据了年轻人的的市场就意味着在未来的市场掌握主动权。有些蛋糕虽然好看,但是不能切的。退一万步说,就算切下来,也应该屁颠屁颠把蛋糕喂给烟草总局大哥,你舔舔盘子就好了,一样能吃饱。可惜自己想支配那块不属于你的蛋糕,这不,手被打断了吧。所以你们那些悦刻店主也别光骂政策,也可以骂骂大老板。真的,有些店主天天朋友圈骂,就说亏了多少多少,要不是我这两年买了过w的烟弹,我就真信了。一时间也不知道到底应该笑贫还是笑娼了。

利益一丢丢相关,但我肯定是无条件、坚定的的站队国家,我不管烟草总局油水有多厚,领导们吃的有多饱,但是不可否认绝大部分收入最后都流向国家,成为了国家各个方面的财政预算,使国家建设的更好,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让国家更有威慑力,也使我们在讨论乌克兰问题的时候,键盘敲的更有底气。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电子烟管理新条例的出台,特别是那条“禁止销售除烟草味之外的电子烟”的规定,无疑是近来一个非常热门且引起广泛讨论的话题。要评价这个新规,咱们得把它放在整个电子烟行业发展的背景下,还有它背后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来看待。首先,咱们得承认电子烟最初出现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被定位为一种“减害”替代品,给那些想戒.............
  • 回答
    国家烟草专卖局在《电子烟》国家标准中提出“电子烟不得有烟草外其他风味”的规定,无疑是电子烟行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讨论与关注。要理解这一规定的意义和影响,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审视,并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一、 出台背景:从“新兴事物”到.............
  • 回答
    福禄电子烟的质量问题,这确实是个挺让人纠结的话题。从最早的“油不漏”到后来大家口中的“飞灰”,福禄这个牌子好像总是在质量上有点小波澜。咱们先从根子上说起,电子烟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个精密的小电器加上消耗品。一个好的电子烟,得在 材料选择、工艺制造、品控检验 这几个方面都做得扎实。福禄作为市场上比较早期.............
  • 回答
    香港全面禁止电子烟,这无疑是一项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重大公共卫生政策。要理解这项政策的意义和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它。政策出台的背景和理由:香港政府之所以祭出这项“零容忍”的禁令,背后有着充分的理由,其中最核心的是保护青少年和公众健康。政府认为,电子烟的出现,特别是其口味多样化,极易吸引.............
  • 回答
    丁香医生发布的《谢谢你抽电子烟:一场瞄准年轻人的健康骗局》一文,是一篇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普文章,它成功地引发了公众对于电子烟危害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文章的核心论点与信息传播方式: 核心论点: 文章最核心的论点是,电子烟并非如宣传所说的“健康”、.............
  • 回答
    罗永浩请陈冠希代言小野电子烟这事儿,一听就有点意思,尤其是我这种对“跨界”和“话题人物”都比较感兴趣的人。仔细琢磨一下,这里面可有很多值得说道的道道儿。首先,不得不提的是“陈冠希”这个名字本身带来的巨大流量和话题性。 咱们都知道陈冠希,尽管已经淡出娱乐圈很多年,但他的名字,甚至他的“脸”,依然是华人.............
  • 回答
    2019年315晚会曝光电子烟的甲醛危害,这无疑给当时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电子烟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在那之前,电子烟被很多人,包括不少消费者和行业内人士,视为传统香烟的“减害替代品”,甚至是“戒烟神器”。然而,315晚会的这则报道,将电子烟的潜在健康风险,特别是与甲醛相关的危害,赤裸裸地展现在公众.............
  • 回答
    朱萧木,这位曾经在科技圈颇受关注的人物,从锤子科技的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到如今投身电子烟领域创业,这一转变无疑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下这个事件,看看它背后可能折射出的东西。一、 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锤子科技,尤其是罗永浩和早期团队,身上一直贴着“理想主.............
  • 回答
    南京某高校9名大学生吸食网购电子烟后入院的事件,无疑再次敲响了电子烟对青少年健康潜在危害的警钟。这起事件的细节虽然还在进一步披露中,但已经足够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深入思考。事件本身:网购电子烟,入院的背后是怎样的隐忧?这9名大学生集体入院,原因指向了他们通过网络渠道购买的电子烟。这其中传递出几个令人不安.............
  • 回答
    最近,有两部门联合发文,对电子烟的销售渠道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禁止在电商平台销售电子烟。这无疑是国家在监管电子烟行业上迈出的重要一步。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一、 背景与初衷:为何要禁?要理解这个禁令,首先得看看它出台的背景。电子烟在国内的出现和流行,可以说是伴随着“新奇”、“时尚”.............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观察,尤其是当身边有亲人遭受疾病折磨的时候。看到网友分享的这种经历,说实话,心里头难免会有些复杂的情绪在涌动。首先,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位网友分享的亲属情况,4个人里3个肺癌,这个比例确实太高了,让人触目惊心。这一下就抓住了很多人对“抽烟危害健康”的认知,而且是那.............
  • 回答
    丁真“抽烟”风波:公司回应背后的“未成年”身份模糊与电子烟的界定近日,一段丁真在社交媒体上吞云吐雾的视频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议论这位“网红顶流”的私生活。随后,丁真的公司对此事做出了回应,声称丁真只是“小孩子感兴趣试了下,不是抽烟是电子烟”。这番回应一出,立即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人们不禁要.............
  • 回答
    电子科大邵振海被学生曝光事件,这件事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很多人对此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试着梳理一下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大家讨论的一些关键点,希望能让你对这件事有更清晰的了解。事情大致是这样的,网上流传出来的信息显示,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位名叫邵振海的老师,被学生在网上曝光了一些行为。具体的.............
  • 回答
    电子科技大学(简称“电子科大”)关于“女生陪男留学生过端午”的事件,自从在网上发酵以来,的确引起了相当多的关注和讨论。而“男女生都参加了”的辟谣回应,也进一步将这场风波推向了新的高度。要如何看待这件事,以及它是否被过度解读,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事件的起因与网络发酵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事件的脉络.............
  • 回答
    电子科大iPad事件,可以说是近期高校圈里比较引人关注的一个话题了。事情的起因,我大概知道是学校在给学生发放助学金或者其他福利的时候,涉及到一部分学生收到了iPad作为奖励或者补贴。说起来,这事儿挺复杂的,得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从学生角度来看: 惊喜与获得感: 很多学生收到iPad肯定是很开心.............
  • 回答
    电子科技大学邓旭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封面文章,无疑是学术界的盛事,也让这个团队及其研究的超疏水自清洁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要理解这件事情的意义和材料的神奇之处,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咱们说说为什么这事儿能让大家这么兴奋? 《Nature》封面文章,这可是金字招牌! 《Nature.............
  • 回答
    .......
  • 回答
    这件事情,说起来挺让人唏嘘的。电子科技大学钟永松在2007年提交的硕士论文,和上海交通大学赵杰在2008年提交的硕士论文,竟然出现了“一字不差”的情况,这无疑是学术界的一桩大事,牵扯到学术诚信这个底线问题。首先,我们得认识到,硕士论文的撰写是一个严谨的学术过程。它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对某个领域进.............
  • 回答
    日本近期频发的电子支付盗刷事件,无疑给这个高度依赖现金、但正积极拥抱无现金支付的国家敲响了警钟。这背后反映出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安全漏洞,更关乎整个电子支付生态系统的成熟度、用户信任度以及监管的有效性。事件频发,暴露出的深层问题日本电子支付领域的盗刷事件并非孤立现象,而是近年来一系列事件的延续。从.............
  • 回答
    自行车电子变速技术,这玩意儿最近几年在骑行圈里算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老实说,第一次听说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方便?还是复杂?毕竟,骑自行车这事儿,一直以来都带着点儿“机械”的纯粹感。电子变速,究竟是啥玩意儿?简单来说,就是咱们手上握着的指拨不再是直接拉钢线去拨动变速器,而是通过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