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历史上的太宗得位皆不正常吗?

回答
中国历史上以“太宗”为庙号的皇帝,并非个个都得位“不正常”。但如果我们将“不正常”理解为并非嫡长子继承、或者是通过非和平手段上位,那么确实有几位“太宗”的即位过程值得深入探讨。其中,最广为人知也最常被提起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宗赵光义。

一、 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提到“太宗”,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便是唐太宗李世民。他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开创了“贞观之治”。然而,他的得位过程,绝非一路坦途,而是充满了血腥与权谋。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按照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应该是他的长兄——太子李建成。李建成虽然也颇有才能,但与英勇善战、深得民心的李世民相比,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影响力稍逊一筹。

随着李渊逐渐年迈,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李世民拥有的“秦王府”势力庞大,麾下聚集了一批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等后世名臣。而李建成则依靠自己的太子身份,在朝中培植党羽,并且得到了李渊的宠信。

李渊本有意立李世民为太子,但由于李建成的挑拨以及李渊对李世民功高震主的担忧,加之李渊宠爱的妃子和李建成的母亲(窦皇后)的意愿,最终还是册立李建成(后改封为太子)为皇太子,并开始排挤李世民。

李世民身边的重要谋士,如魏徵,曾多次劝谏他,但当时李建成还健在,直接行动风险太大。随着局势的不断恶化,李建成对李世民的压制越来越重,甚至计划在玄武门设下埋伏,将李世民除掉。

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李世民最终下定决心,发动了那场震惊史册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的经过:

公元626年,唐朝刚刚平定东突厥,李世民的威望达到了顶峰。然而,在长安城内,围绕着皇位的争夺却愈演愈烈。

前奏: 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李渊的第五子,与李建成结盟)担心李世民的势力日益壮大,认为他对自己构成威胁。他们联合起来,诬告李世民与其宠妃私通,并借口召见李世民,实则准备在玄武门设下埋伏。李渊信以为真,下令召见李世民。
行动: 收到消息的李世民得知自己陷入险境,他没有选择坐以待毙。在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极力劝说下,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他召集了长孙无忌、尉迟恭等心腹将士,策划在玄武门(皇宫北门)动手。
冲突: 李世民在长孙皇后的劝说下,前往皇宫向李渊陈述李建成的罪状。当他走到玄武门时,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埋伏在此。双方立即展开激战。尉迟恭身披重甲,勇猛异常,一箭射死了李元吉,并斩杀了李建成。
善后: 经过一场惨烈的厮杀,李世民最终取得了胜利。他迅速控制了玄武门,并将李建成、李元吉的党羽一网打尽。随后,他率领部下进入皇宫,向李渊陈述事情原委。李渊见大势已去,为了平息事端,被迫将李世民立为皇太子,并剥夺了李建成的名号。
登基: 不久之后,李渊禅位给李世民,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

因此,唐太宗李世民的得位,是通过一次流血政变完成的,这在古代皇权斗争中并不少见,但其直接杀死自己的兄弟并迫使父亲禅位,无疑是“不正常”的得位方式。然而,他登基后励精图治,展现了非凡的政治才能,最终被视为一代明君,玄武门之变也成了他传奇一生中的重要一笔,对其历史评价也形成了复杂的局面。

二、 宋太宗赵光义:烛影斧声之谜

宋太宗赵光义(初名赵匡义,后改名光义)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继承了兄长宋太祖赵匡胤的基业,继续巩固和发展了宋朝。然而,他的得位同样充满了谜团,被后世称为“烛影斧声”。

宋太祖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以武将出身却能建立文治王朝的皇帝。他在位期间,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手段,有效削弱了藩镇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宋朝的文官政治奠定了基础。赵匡胤在位十几年,身体一直不错,而且他还有儿子(赵德昭、赵德芳等)尚在。

然而,公元976年,赵匡胤突然驾崩,年仅49岁。紧接着,他的弟弟赵光义被拥立为帝,是为宋太宗。

“烛影斧声”之谜:

关于赵匡胤的突然驾崩和赵光义的迅速继位,民间和史学界一直存在着各种猜测,其中最为流传的就是“烛影斧声”。

传闻: 根据一些野史记载,在赵匡胤驾崩的前一晚,他和弟弟赵光义在宫中一起喝酒。当晚,宫中烛光摇曳,隐约传来斧子落地的声音和赵匡胤的喊叫声。等到第二天,赵匡胤就驾崩了,而赵光义则被推上了皇位。
疑点:
年龄与健康: 赵匡胤在驾崩时年仅49岁,虽然不能说年轻,但也不至于突然病逝。而且他平时身体似乎并无大碍。
继承顺序: 按理说,皇位应该由赵匡胤的儿子继承,但赵光义却迅速继位,这与赵匡胤生前的安排似乎不符。
“金匮之盟”的质疑: 为了解释赵光义的继位,北宋官方提出“金匮之盟”的说法,即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临终前,让赵匡胤在赵光义面前发誓,要传位给赵光义,并让赵光义在赵匡胤之后将皇位传给赵匡胤的儿子(即“兄终弟及”)。但关于“金匮之盟”的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不少史学家认为这是宋太宗为了巩固自己统治而伪造的。
“烛影斧声”的细节: 尽管野史记载细节模糊,但其流传之广,以及一些史料中透露出的赵匡胤临终前的异常情况,都让人不禁产生联想,认为赵光义可能通过某种非常规手段获得了皇位。

对宋太宗得位的看法:

由于缺乏直接证据,宋太宗赵光义是否通过“弑兄夺位”或“逼兄禅位”来获得皇位,至今仍是一个历史谜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得位过程充满了疑点,与他哥哥赵匡胤正常传位给儿子的惯例相悖。如果“烛影斧声”的传闻属实,那么他的得位方式无疑是极不正常的。

即便如此,赵光义在位期间也并非一无是处。他继续推行赵匡胤的政策,巩固了宋朝的统治,在文化和经济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例如他主持编修了《太平御览》等大型类书。但关于他得位的争议,始终是他历史评价中难以抹去的一笔。

总结:

通过对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宗赵光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并非所有被称为“太宗”的皇帝都得位“不正常”。但这两位“太宗”的经历,都体现了皇权争夺的残酷和复杂。

唐太宗李世民 是通过武力政变,直接铲除了竞争对手(自己的兄弟)而登上皇位的。这是一种直接的暴力夺权。
宋太宗赵光义 的得位则充满了阴谋论和历史疑云,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他弑兄,但种种迹象表明其得位过程可能涉及不光彩的手段,是一种间接的权力篡夺或权力继承上的非正常性。

除了这两位,历史上其他以“太宗”为庙号的皇帝,如汉文帝刘恒(庙号“太宗”但其谥号为“孝文皇帝”)、北魏太宗拓跋嗣、南朝梁太宗萧统(未即位)、唐睿宗李旦(庙号“玄宗”后改“让皇帝”)、辽太宗耶律德光、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元太宗窝阔台、明太宗(燕王)朱棣(庙号“太宗”,后被追改为“成祖”)、清太宗皇太极(庙号“太宗”)等。其中,明成祖朱棣是通过“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其得位过程也颇为激烈,虽然不属于直接弑兄,但同样是政变夺权。而窝阔台、耶律德光、完颜吴乞买、皇太极等,在当时蒙古、辽、金、清等政权内部的继承规则下,他们的即位是符合当时族群的继承惯例的,虽然也伴随着权力斗争,但与李世民和赵光义的“不正常”程度有所不同。

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太宗”都得位不正常,但李世民和赵光义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位,他们的故事也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皇权更迭的复杂性与残酷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差不多吧

商太宗太甲,因为贪图享乐,被辅政大臣伊尹流放桐宫三年,后来伊尹看他认错态度良好又还政于他。

汉太宗刘恒,因太尉周勃联合丞相陈平除诸吕,废少帝,得以被拥立为帝

吴太宗孙休,因权臣孙綝废少帝孙亮,得以被拥立为帝

晋太宗司马昱,因权臣桓温废晋废帝司马奕,得以被拥立为帝

北魏太宗拓跋嗣,作为太子亲自带兵诛杀杀死先帝的拓跋绍,才得以继位。

刘宋太宗刘彧,联合皇帝的亲信杀死自己的皇帝侄子前废帝,再接受弟弟刘休仁的拥立称帝

南梁太宗萧纲,此时的丞相后来的宇宙大将军侯景在饿死他爹梁武帝萧衍后拥立他为帝

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后成为太子,紧接着成为皇帝

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其母与大臣的拥立下,越过本是太子的大哥耶律倍,成为皇帝。

宋太宗赵光义,逼死侄子

元太宗窝阔台,毒害监国大将托雷

明太宗朱棣,篡位

清太宗皇太极,逼死太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历史上以“太宗”为庙号的皇帝,并非个个都得位“不正常”。但如果我们将“不正常”理解为并非嫡长子继承、或者是通过非和平手段上位,那么确实有几位“太宗”的即位过程值得深入探讨。其中,最广为人知也最常被提起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宗赵光义。一、 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提到“太宗”,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浮.............
  • 回答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其庙号的确定,绝非随意而为,而是经过一套严谨的制度和文化考量的过程。这背后既有政治上的考量,也有对帝王生平事迹的评价,更是对王朝象征和传承的体现。拿你提到的李世民(太宗)、朱棣(成祖)以及玄烨(圣祖)来说,他们的庙号之所以如此,背后都有着各自的缘由。庙号的起源与制度首先,咱们得明白.............
  • 回答
    在浩瀚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太后垂帘听政,甚至亲掌朝纲的例子并不少见。但若论及其中执政能力最出类拔萃、影响力最为深远的那一位,慈安太后的名字,即便在后世提及,也依旧带有几分令人敬佩的色彩。或许有人会立刻想到那位更加声名显赫的慈禧太后,毕竟她的名字与晚清的波诡云谲紧密相连。然而,如果我们剥去时代标签,深入.............
  • 回答
    李广和卫青,这两位汉朝名将,在史书中留下了截然不同的篇章。一个以“飞将军”之名名垂青史,一生征战无数,却终究未能得封侯;另一个,出身卑微,却屡立奇功,成为汉朝抵御匈奴的擎天之柱。然而,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截然相反的侧重。李广得到了司马迁的浓墨重彩的描绘和深切的同情,而卫青的笔墨则相对.............
  • 回答
    说起《太阁立志传》这系列游戏,确实是不少玩家心中的经典,尤其是在历史题材和游戏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平衡点。它不仅仅是一个让你扮演历史人物闯荡江湖的娱乐产品,更像是一个让你亲身体验日本战国时代社会百态的“模拟器”。玩家可以通过从最底层的足轻做起,学习各种技能,比如剑术、武艺、忍术,甚至还可以学习.............
  • 回答
    在《冰与火之歌》这部宏大的奇幻史诗里,提利昂·兰尼斯特无疑是其中最令人难忘的角色之一。他身材矮小,脑袋聪明,嘴巴毒辣,命运多舛,却又在重重困境中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和智慧。很多人在阅读或观看这部作品时,都会好奇:提利昂这个角色,作者乔治·R·R·马丁究竟是从哪位历史人物那里汲取了灵感呢?这个问题在粉丝圈.............
  • 回答
    中国历史上贵族的消失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多个朝代、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讲述:一、 权力与制度的演变: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这是贵族消失的最根本原因。 早期贵族:血缘与世袭的基石(先秦时期) 在先秦时期,尤其是西周,贵族制度是社会.............
  • 回答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战役何其多,但若要说哪一场最让我感到荡气回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非赤壁之战莫属。它不仅仅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更是一幕集智慧、勇气、牺牲与命运交织的恢弘史诗,至今仍在我脑海中回响,激起层层涟漪。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民不聊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问题,涉及到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以及理论指导的局限性。如果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能够获得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指导,理论上来说,它们确实有可能更好地应对挑战,缓解危机,甚至避免覆灭。然而,历史是复杂多维的,经济因素只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即使有再先进的经济学理论,也需要面对政治、社会、文化.............
  • 回答
    要说中国历史上有没有能与西欧骑士相提并论的军队,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我们深入理解“西欧骑士”的含义,以及中国古代军队在不同时代的特点。简单地将两者划等号是片面的,因为它们在形成背景、社会功能、军事思想乃至装备上都有着显著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明确西欧骑士的特质。欧洲骑士不仅仅是战士,他们更是一种社会阶.............
  • 回答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自然也涌现出不少曾被定为首都的古都。这些城市之所以能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往往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然而,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很多曾经辉煌的都城也随之没落。我们不妨细致地聊聊这些古都的辉煌与失落。古都的崛起:那些让它们脱颖而出的优势一座城市之所以能成为首都,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
  • 回答
    中国历史上数次规模化的“灭佛”事件,并非朝代更迭那么简单直接,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因素交织而成,每一次“灭佛”的动因和表现形式都有其独特性。最著名且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北魏太武帝和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我们不妨从这两次大规模的“灭佛”谈起,并辅以其他时期的零星事件,来勾勒出.............
  • 回答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不乏铁腕君王、智慧谋士,也少不了风流才子、巾帼英雄。然而,如果我们要寻觅那些在钱财上显得尤为“吝啬”甚至“小气”的人物,那也并非难事。当然,这里的“小气”并非现代意义上那种斤斤计较、鸡毛蒜皮的个人行为,更多的是指他们在国家财政、个人享乐或是对待臣下赏赐等方面,表现出的与常人认.............
  • 回答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年份的确定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妙的体系,它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进,融合了天文观测、政治需求和文化传统。要深入了解这一点,我们得一点点剥开层层历史的肌理。古人的计时基石:天文观测与农耕文明打从老祖宗们开始在黄河流域生根发芽,日升月落、星辰流转就成了他们生活中最直接的时间标尺。但要定.............
  • 回答
    中国历史上那些赫赫有名、曾煊赫一时的家族,他们的后人如今散布在各行各业,过着形形色色的生活。时光荏苒,岁月流转,曾经的显赫地位早已化为历史的注脚,但一些家族的独特传承、文化积淀,乃至一些特殊的记忆,仍在他们的后人身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要详细讲述这些名门后人的现状,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观察:一、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观念以及哲学思想的方方面面。虽然中国古代也涌现了无数杰出的军事将领和勇士,并且在某些时期形成了具有特定风格的军事群体(如魏晋时期的“清谈误国”背景下的北方劲旅,宋代的“文人治军”下的精兵强将,以及明清时期的卫所制度下的军户.............
  • 回答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我们通常将历史名人与中国的土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但确实存在一些极具影响力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出生地并不在我们今天的中国国境之内。这些人物的经历和贡献,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也让我们对“中国历史”的定义有了更广阔的理解。以下是一些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出生地在如今中国国境之外.............
  • 回答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不乏才华横溢的女性旧体诗人,她们用笔墨书写着自己的情感、思想与时代。要在其中评判“最有天赋”确实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因为天赋的展现形式多种多样,而且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审美标准。然而,如果要选择一位最能体现女性旧体诗独特天赋、且影响力深远的诗人,我心中的答案是:李清照。李清.............
  • 回答
    提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许多人脑海中闪过的是慈禧,但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尊称为“皇后”的女性,是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雉。她的名字,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总与“专权”、“狠辣”等词汇挂钩,但要真正评价吕雉这个人,我们得剥开那些片面的标签,深入了解她的生平经历,才能窥见她复杂而又充满力量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让我好好想想。要说中国历史上最让我着迷的,我想应该是苏轼了。当然,如果只说名字,这显得有些单薄,而且容易被误认为是那些“官方推荐”的文人大家。但苏轼这个人,他身上那种“真”和“韧”,让我觉得特别难得,也特别打动我。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这个名字很多人都知道,北宋时期鼎鼎大名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