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用“小聪明”来戏耍自己的用户,再调用“大能量”来制造“小聪明”的解释来对抗律师的做法,的确令人叹为观止。
我始终认为,金钱和智力,绝不应当用这种方式浪费掉。
据我考证,
拼多多的这种算法出自《庄子·杂篇》中: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这种pdd砍价的本质就是欺诈消费者。
pdd砍价的目的则是为了欺骗投资人,因为投资看中的就是活跃用户数,以及盈利方式。pdd通过骗砍价,使得用户数虚增了原有用户的数倍以上,以此虚增企业价值与企业成长性。
典型的两头骗。
他的本质和网上性感荷官有什么区别?你赢再多,能取出一分钱来?都是无耻的诈骗罢了。
为什么不显示后面几位小数呢? 因为如果显示了,大家就会发现砍一刀活动是在耍猴。
答辩状表明, @法律小V刘宇航 通过各种形式砍价,又是买加速包又是喊人,最终砍下来两毛多,从剩余 27.99 元砍到了剩余 27.74 元。借助拼多多自己的陈述,我们终于知道了当自己砍下去一刀时,后台到底发生了什么。
刘律师本人在我之前想法评论区回复表示,自己一共完成了 13 个系统任务,花费 9.9 元,邀请了十几位朋友,才砍掉 0.26 元,按照这个速度,要砍掉两千多刀才能拿下商品。
然而拼多多宣传的可是「预计再邀请 2 人,直接免费拿」,刘律师基于这一预期付费购买加速包,是不是遭到了欺诈呢?
目前,针对算法进行立法是大势所趋,还是要形成规则,避免平台任意操控概率,利用信息差牟取不当利益。
一个想法:砍价拼单互动,能不能参考网游抽卡的方式进行监管?
有个《文化部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对抽卡的概率做出了要求:
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及时在该游戏的官方网站或者随机抽取页面公示可能抽取或者合成的所有虚拟道具和增值服务的名称、性能、内容、数量及抽取或者合成概率。公示的随机抽取相关信息应当真实有效。
砍价活动虽然不是网络游戏,但跟网游抽卡具有相似性:消费者需要耗费时间乃至金钱(例如购买 9.9 元的「砍价加速包」,基于一定概率获得产品或者享受优惠。
这一过程中,每一刀对于获取产品的概率会产生多大贡献、购买加速包对提升概率有怎样的帮助,都是不透明的。特别是砍价进度的计算问题,从网上消费者们反馈的情况来说,砍价成功的概率并不是随着邀请好友的人数线性递增,而是每一刀带来的效果不尽相同、越到后来越容易砍不动,乃至付费加速花费的成本超过了砍下来的金额。
在此类活动中,如果能要求平台对需要砍多少刀才能享受优惠进行说明,对砍价进度的计算方式(每一刀带来的进度贡献概率)进行公示,会更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希望此次诉讼能推进对相关监管制度的讨论。
还好,拼多多至少承认了十进制。
支持刘律师。
挑战拼多多这样的商业巨头会面临各种压力,不光是法律上的,希望刘律师能坚持住。
也无比期盼人民法院对本案的审理结果。
拼多多就算说9块9抢全新歼10改,我都觉得正常!反正他能保证你永远抢不到!
你看那些短视频广告,一个劲在强调保真,保正品,保全新,价格多低优惠多大,还故意强调要某个链接下载的才行,骗外行呗,链接只能是用来给渠道商算广告费的。。。
这里面的话术我都懒得吐槽,最核心的一点,他就是不能保证你抢得到,不,他就是能保证你抢不到!
我开局准备10台手机,每天抽的都是自己部门的员工号,然后其他人永远只入围但是抽不上就行了,等每期营销费用有盈余说不定漏出来几个。。淘宝的几羊也是这么玩的,不管什么样曲折的第三方客观计算方式,都有办法通过算法解决,中奖的永远是僵尸号!
我没有幕后操作,我这叫算法!
然后营销费用是进成本的,只要每天抽抽抽送送送,都算进营销费用里,我就可以不用交这么多税,美滋滋!
————1.28补充内容——
我完善一下回答,举个瞎编的例子:
P公司找到渠道商A,说要投广告,但是不给钱,给渠道A100个中奖名额,每个价值5000,要求自由发挥,只需要在多少时间内,增加XX万流量。。
也就是说点了A渠道链接过来的那XX万人玩P,最多只可能有100个人中奖,这还是A公司白给的情况。。
而我如果是渠道A,这50万对我来说就是广告费,我是一分都不想给出去的,最好全部抽中我自己的号。。
或者我还可以白拿其中20个,然后把任务分解给BCD,让BCD每人拿10个名额来分这XX万的任务。。
大大小小的渠道商,层层剥削,越冷门的APP里面的小广告,渠道商越没实力越底层。。。
类似这样的手段,就不需要再编了吧。。
据说现在有学校大一高数讲极限都拿拼多多举例。
对任意小的正数ε,总存在一个正整数N,当拉人砍一刀数>N,使得(100%-砍价进度)<ε.
啊~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学不会无穷小了。
一个自然人,在庞然大物面前,力量是渺小的。
从刘律师 @法律小V刘宇航 的回答看到,此次事件以来,他已经被投诉了四次,每次都要被约谈、写说明,正常工作生活都已经受到了影响。
至于是谁去投诉的,我想大家应该都心知肚明。
法治的进步,有时需要一个个事件去推动。
从一张小小的火车快餐发票,到迪士尼的入园搜包。
从停止征收的个体户管理费,到必须醒目公示的酒店开瓶费。
从终被废除的劳动教养制度,到努力树立“疑罪从无”的司法理念。
这一切都来之不易。
事件背后,有努力,也有挣扎。
但他们让我们坚信一点,权利不是上天当然赋予,必须靠自己努力争取。
这些事件注定在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来自于我们,在为个人权利斗争的同时,也让我们搭上了“权利的便车”。
感谢这些勇敢的人们。
自吴声威之后,又有一位律师头铁向大厂开炮了。
支持刘律师。
我相信,很多人都被并夕夕砍一刀砍得撕心裂肺深恶痛疾。
砍一百刀,还剩1分钱,拉两人砍就能拿到,结果1分钱变成100钻石。
砍一百刀,还剩0.01钻石,拉两人砍就能拿到,结果1钻石变成了100金币。
砍一百刀,还剩0.01金币,拉两人砍就能拿到,结果0.01金币还得集卡提现。
想放弃吗?
放弃了,前面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想继续?
那就拉人来砍吧。
这时候,多年未联系的好友,突然收到你发过去的信息。
你们都错怪并夕夕了,因为并夕夕的目的是让大家维护好友的感情。
试想一下,自从加过好友就没发过消息,是谁成功让你们重新联系?
是并夕夕呀。
多年未联系的同学,多年未沟通过的远房亲戚,多年未见面的前男友前女友,突然收到你的消息。
而且不是借钱,不是结婚发请帖,不是孩子满月,不是联络感情,不是安利,不是微商,仅仅只是让你帮忙砍一刀。
https://www.zhihu.com/video/1465351737883758592视频搬运自抖音法律科普博主靳洁律师(ID:76083806),专注民间借贷,合同纠纷,婚姻纠纷领域,让你遇到难题时可以尝试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试想一下,你的电脑安装一个程序,不是从0到100%的安装。
而是从99%~100%这么安装。
我估计程序员会被打死大概是必然事件...
这不巧了嘛,刚才和我爸以及彭叔聊天儿,正好聊到这件事。
我爸虽然已经购买智能手机快7年了,但仍然并持着一贯的对于新事物新科技的排斥观念,他认为手机上坑人的东西太多了,防不胜防,并打比方说你看拼多多那个砍价的活动,永远也砍不到头,哪怕你砍到最后还剩一分钱,可能也还要差十几个人。
彭叔和我爸不同,属于农民工当中的知识分子,年近50,高中学历,戴一副黑框眼镜,平时也比较喜欢谈论一些军国大事,是老哥们儿当中的意见领袖。他对这件事有一些自己的看法,首先,他认为这件事属于拼多多欺诈,其次,他认为这样的事情最后还是要上面来管。最后他信誓旦旦的表示,你等着吧,以后肯定有人会来收拾他们的。
这一次我爸没有像以往那样表示赞同,他充满狐疑地问了一句:那到底什么时候呀?
这时我补了一句刀:快了,已经有律师把拼多多给告了,法院肯定会出一个结果的。
彭叔和我爸都竖起了大拇指,希望法律不会让这两位善良的农民工失望吧。
pdd不能把锅推给算法,算法也是由人来操作的。
既然百分比位数有限,你为何不采用更加明示的方式,不就是想用虚假的数字来夸大概率、欺骗消费者吗?
刘律师这次的诉讼也让我们明白,以后没有几千人帮你砍价,就不要想着在pdd免费拿了。
还有pdd最近打的那个9.9元抢五菱宏光的广告,真是老母猪戴胸罩,一套又一套。
啥也不是。
法律上来说,文本或者条款的理解,首先要从文义解释来解释,只有当文义解释无法解释时或出现歧义时,才会适用体系解释,目的解释,习惯解释以及诚信解释。
本案中,从文义解释上来说,0.9%怎么也不可能等同于0.987654(小数点后六位),没有任何歧义。哪怕是基于体系解释、目的解释、习惯解释、诚信解释,我也读不出0.9=0.987654。
况且根据法律规定,若双方对格式条款的理解有歧义的,应当作出对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不利的解释。
既然是pdd作出的格式条款,那么0.9就是等于0.9,绝不等同于0.987654。
这里是 @张律 没有AKA,这种不耻的行为我们要呸呸呸,skr!skr!
确实不合理,因为有效数位省略,按照「正常认知」应该是四舍五入。因此 0.99并不能显示成0.9。
不过,现在并夕夕已经规避了这个问题。
现在并夕夕会显示 00.1
我相信他们是想要说,这个 00.1 实际意思是 00.099992345。。。
至于现在的新版本是否构成欺诈。还是请法官评判吧。
1.重新定义了数据的有效性。
2.重新定义了常识性知识。
3.重新定义了不要脸。
4.重新定义了最终解释权归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