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屏幕尺寸单位采用“英寸”而不是公制单位?

回答
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技术和市场等多个层面的原因。为什么我们如今衡量屏幕尺寸,尤其是电视和电脑显示器,会习惯性地使用“英寸”而不是公制单位,比如厘米或者米呢?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

起源:摄影胶卷的遗产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电子显示器还没普及的年代,那个时候,屏幕尺寸的概念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摄影行业的影响。在早期,电视机和电脑的雏形,很大程度上是沿用了当时摄影技术的一些标准和术语。

照片是用胶卷拍摄的,而胶卷的大小是以“英寸”来命名的。最常见的胶卷格式之一是35毫米胶卷,但其他的摄影器材,包括相机镜头的光圈尺寸,以及后来显像管(CRT)电视机的显像管直径,都广泛使用了英制单位。

到了电视机和电脑显示器诞生初期,很多技术人员和工程师本身就来自摄影或者军事领域,而这些领域在当时深受英制单位体系的影响。所以,当他们需要定义和描述屏幕的大小,尤其是屏幕对角线长度时,沿用已经习惯的“英寸”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显像管(CRT)时代的惯性

尤其是在显像管(CRT)电视机和显示器的时代,屏幕尺寸的测量标准更是被牢牢地固定了下来。CRT显示器是通过电子枪发射电子束,扫描屏幕内部的荧光点来成像的。而显像管的直径(也就是屏幕的玻璃管的直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可见的显示区域。

这些显像管在生产过程中,其直径就是按照英制尺寸来设计的和制造的。例如,我们常说的“14英寸”、“17英寸”、“21英寸”的显示器,其实指的是显像管的对角线长度。尽管实际可见的屏幕尺寸会比这个数字略小一些,但这个“英寸”的标称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一种行业标准。

市场的推广和用户的习惯

一旦一个行业标准建立起来,并且被市场广泛接受,想要改变它就变得非常困难了。消费者在购买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时,早已习惯了用“英寸”来衡量屏幕的大小。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强的惯性。

易于比较: 用户知道“27英寸”比“21英寸”大,这种简单的对比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如果突然换成“厘米”,消费者可能需要重新适应和计算,这会带来额外的认知成本。
全球市场的统一: 尽管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使用公制单位,但美国作为电子产品,特别是消费电子产品的重要市场和早期推动者之一,其使用英制单位的习惯,在全球电子产品市场推广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很多产品的设计和定价策略,都会考虑美国市场的接受程度。

为什么是“对角线”?

你可能还会注意到,屏幕尺寸通常是测量对角线长度,而不是宽度或高度。这也有一定的原因:

简化测量: 测量对角线只需要一个数值,而如果分别测量宽度和高度,就需要两个数值,相对来说不够简洁。
与CRT的关联: 如前所述,CRT显像管的直径本身就是对角线的概念,所以沿用了这个测量方式。
视觉感受的代表: 对角线长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观地反映屏幕的整体大小,给用户一个大概的视觉印象。

公制单位的尴尬处境

虽然国际单位制(SI)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广泛使用,并且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尺寸都用公制单位来衡量,但在某些特定的历史和市场形成的领域,旧有的单位体系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虽然在产品规格的详细参数中,我们有时也会看到厘米或毫米的标注,但作为消费者购买时最直观的“卖点”和“标识”,那个代表着屏幕“大小”的“英寸”数字,依然是主角。

总结一下,屏幕尺寸单位采用“英寸”而不是公制单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交织在一起:

1. 历史渊源: 早期电子显示技术受到摄影行业的影响,而摄影业广泛使用英制单位。
2. 技术惯性: CRT显示器时代的显像管尺寸标准直接沿用了英制单位。
3. 市场推广: 以美国为代表的电子产品市场早期就使用了“英寸”,这种标准被全球市场接受。
4. 用户习惯: 消费者早已习惯用“英寸”来衡量屏幕大小,改变需要付出高昂的认知成本。
5. 测量方式的简洁性: 对角线测量方式相对简洁,且与早期技术紧密关联。

所以,这就像很多技术标准一样,一旦建立并被市场接受,就算有更“标准”的公制单位存在,也难以轻易被取代。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部分电子产品屏幕尺寸标注,都是这段历史和技术发展交织的产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电视是英国人发明的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技术和市场等多个层面的原因。为什么我们如今衡量屏幕尺寸,尤其是电视和电脑显示器,会习惯性地使用“英寸”而不是公制单位,比如厘米或者米呢?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起源:摄影胶卷的遗产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电子显示器还没普及的年代,那个时候,屏幕尺寸的概念.............
  • 回答
    iPhone 12 系列屏幕为何依旧无缘 120Hz 刷新率,这个问题确实是许多用户和科技爱好者关注的焦点。在当时,安卓阵营已经有不少旗舰机型开始普及 90Hz 甚至 120Hz 的高刷新率屏幕,而苹果却显得有些“保守”。这背后并非没有原因,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一、苹果的一贯策略与用户体验.............
  • 回答
    .......
  • 回答
    近些年来,手机厂商在屏幕技术上可以说是一骑绝尘,2K分辨率已经成为了旗舰机的标配,为我们带来了极致细腻的视觉享受。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手机的摄像头,尤其是夜拍能力时,似乎总觉得还有进步的空间。很多人可能会疑惑:既然大家都在追求更高分辨率的屏幕,为什么手机厂商不尝试在摄像头上反其道而行之,做一个“大.............
  • 回答
    Android设备的屏幕滚动体验与iPhone相比存在差异,主要源于硬件、系统架构、渲染优化和用户使用场景的多重因素。以下是详细分析: 1. 硬件与屏幕技术差异 刷新率与触控采样率: iPhone:通常采用60Hz刷新率(部分Pro型号为120Hz),触控采样率较高(如120Hz),能更精准地捕.............
  • 回答
    电视机不采用屏幕和主机分离,换代只换主机盒子的设计,固然在理论上听起来是个相当不错的想法,能省钱又环保。但要真正实现,并且让人人都觉得“好用”,其实面临着不少现实的挑战。咱们仔细掰扯掰扯。为什么现在电视机多是“一体式”?首先,大家要明白,现在的电视机之所以做成一体式,主要是因为: 产业链成熟,成.............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它涉及到电视机屏幕比例演变的历史、技术发展以及观看体验的变迁。现在电视机屏幕普遍采用 16:9 的比例,而不是传统的 4:3,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 一、 历史的演进:从 4:3 到 16:9 的转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这两个比例的来源和当时的.............
  • 回答
    耳机行业确实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相比于一些更复杂的高科技产品,耳机,尤其是高端耳机,其溢价似乎显得格外突出。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由一系列因素交织而成,从产品本身的物理属性到消费者心理,再到整个行业的运作模式,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一、音质的“玄学”与主观感知的重要性这是耳机溢价最核心的驱动力之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对手机行业竞争格局感到疑惑的地方。三星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之一,同时也是屏幕、摄像头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的顶尖供应商,似乎有能力“卡住”小米这样的竞争对手的喉咙。然而,现实却是小米在很多方面已经迎头赶上,甚至在某些细分市场已经超越了三星。为什么三星会选择“坐视.............
  • 回答
    咱就聊聊这个事儿,1080p在笔记本上为啥这么普及,甚至还有点“模糊”的感觉,却依然没被淘汰。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里面门道可不少。首先,别把“模糊”这个词太绝对化。你觉得1080p模糊,可能是跟你平常接触的手机、平板,甚至某些高刷显示器对比出来的。那些设备屏幕尺寸小,像素密度(PPI)就.............
  • 回答
    关于高端ThinkPad屏幕液晶面板为什么会采用TN屏的这个问题,确实是不少用户,尤其是对屏幕显示效果有更高要求的用户所关心和疑惑的。这背后牵扯到商用笔记本电脑在设计和取舍时,所考量的多维度因素,而不是简单地对技术路线的偏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高端ThinkPad的“高端”体现在哪里? T.............
  • 回答
    我们不常在屏幕背光上看到自然光,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挺实在的原因,跟我们平时用屏幕的体验和显示技术本身都有关系。首先,最直观的一点就是稳定性和可控性。大家想想,自然光是什么样的?白天阳光充足,晚上可能天色阴沉,甚至漆黑一片。如果屏幕背光依赖于自然光,那我们看屏幕的亮度就会随着外部环境忽明忽暗,这绝对是.............
  • 回答
    关于华为手机屏幕曲率大,以及其他品牌为何没有大规模跟进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其中涉及用户体验、技术实现、成本控制、市场策略乃至于审美偏好等一系列因素。华为偏爱高曲率屏幕的可能原因:1. 视觉冲击与科技感营造: “瀑布屏”的极致演绎: 华为早期在高端机型上大力推广高曲率屏.............
  • 回答
    大家“看不起”手机的 LCD 屏幕,其实并非绝对,而是因为在当前智能手机发展的大环境下,相比于 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LCD 屏幕在一些关键性能指标上存在明显的劣势,导致用户和行业普遍更青睐 OLED。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1. 基本原理差异与核心优势/劣势: LC.............
  • 回答
    红米Note 4X 来电时手机屏幕失控,并且之前更换过屏幕总成,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这通常意味着问题出在屏幕总成本身,或者是与屏幕总成相关的其他硬件或软件层面。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分析可能的原因和排查步骤: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屏幕失控”的具体表现: 触控异常: 屏幕触摸不灵敏、乱跳、自动点击.............
  • 回答
    问到点子上了!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实在,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疑惑。确实,在动辄“高色域”、“100% sRGB”甚至“P3色域”满天飞的笔记本市场,ThinkPad很多型号,尤其是那些定位商务、强调稳定耐用和长续航的机型,却依然“固执”地使用着色域覆盖率相对较低的屏幕。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并不是简单的偷工.............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让很多人困惑,特别是当看到小米10S(当年起售价3299元)和红米K40(当年起售价1999元)这两款手机的屏幕规格时。如果抛开品牌定位和价格差距,单纯从屏幕参数来看,红米K40似乎在某些方面表现得更“亮眼”,这背后其实涉及到手机屏幕技术的一些复杂考量,以及厂商在不同产品线上的取舍。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屏幕的尺寸和比例,看似简单,但要理解其中“大一倍还多”的差距,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屏幕的“尺寸”通常指的是对角线长度,也就是屏幕从一个角到对角的那个距离。所以,7.9英寸和5.1英寸,这只是对角线上的长度差。对角线长了,屏幕肯定更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说“大一倍.............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也纳闷苹果这操作。要说起来,苹果砍掉 iPhone mini 系列,同时又继续推 iPhone SE,这背后确实有它们自己的逻辑和考量,不能简单地用“不一致”来概括。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iPhone mini 系列的“生”与“死”首先得明白,iPhone mini 系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