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称喝牛奶会导致「人的牛化」?

回答
评析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喝牛奶致牛化”的说法

近日,一篇关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某教授关于“喝牛奶会导致人的牛化”的说法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观点因其颠覆性以及涉及传统中医药与现代营养学之间的潜在冲突,自然吸引了公众的目光。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包括其理论基础、科学依据、可能存在的误读以及其在中医药语境下的意义。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教授的“牛化”是指什么。 这一表述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比喻色彩,而非字面意义上的变成牛。在讨论中,教授可能是在指代一些与牛相关的生理或行为特征。例如,牛以其温顺、迟钝、食草等特点被人们所认知。如果教授是将牛奶的某些成分与这些特征联系起来,并推断出长期大量摄入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体质和精神状态,那么这是一种基于中医药“食疗”、“以形补形”等传统理念的延伸。

从中医药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并非完全没有其历史和理论的根基。 中医药强调“天人合一”、“药食同源”,认为食物的性味、归经能够对人体产生影响。牛奶在中医药理论中,常被归为“甘、平”,具有补虚、润燥、益气养血等功效。但同时,任何食物的过量摄入都可能打破身体的平衡。《黄帝内经》中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强调节制饮食的重要性。因此,如果教授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认为牛奶如果食用不当,比如过量,或者与其他食物搭配不当,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并用“牛化”来形容这种可能出现的体质变化,那么这更像是一种对“失衡”状态的形象化描述,而非科学上的严谨论断。

然而,从现代科学营养学的角度来看,教授的说法则显得非常牵强和缺乏依据。 现代营养学认为,牛奶是优质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多种营养素的重要来源,对骨骼健康、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牛奶中的成分,如酪蛋白、乳糖等,经过消化吸收后,为人体提供能量和构建物质。科学研究并未发现牛奶中的任何成分能够直接导致人类在生理或行为上发生“牛化”的现象。现代医学和生物学将人类的生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归结为复杂的基因、激素、环境、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食物的长期摄入所能简单改变的。

教授的说法之所以引起争议,很可能源于对“牛化”这一词语的理解差异以及科学严谨性的缺失。
模糊的概念: “牛化”本身是一个非科学的、模糊的描述。缺乏明确的定义和可测量的指标,使得任何基于此的论断都难以被验证或反驳。
缺乏证据: 即便教授试图从中医药理论出发,也需要提供更具体的、能够被理解的解释和论据,说明牛奶的哪些成分会如何影响人体,从而产生所谓的“牛化”。如果只是笼统地提出这一观点,而没有相应的研究数据或临床观察作为支撑,那么其说服力将大打折扣。
科学误读的风险: 尤其是在网络传播中,这种非主流的观点很容易被放大,甚至被误读成是科学结论,从而对公众的健康认知造成误导。许多人可能会将“牛化”理解为一种负面的、衰退性的变化,进而对牛奶产生恐惧和排斥。

因此,对这一说法的评价需要持审慎和理性的态度。

可以理解的出发点(但表达方式需斟酌): 如果教授是想提醒大家,任何食物的摄入都应讲究适量和平衡,不应盲目推崇,甚至是从中医药“审慎用药、饮食有节”的理念出发,那么这种提醒本身是有意义的。然而,用“牛化”这样一个可能引起误解和恐慌的词语来表达,则显得不够科学严谨,也未能充分考虑其传播的潜在影响。
不被现代科学支持的论断: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目前没有证据支持喝牛奶会导致“人的牛化”。相反,牛奶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健康的。

总而言之,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关于“喝牛奶致牛化”的说法,如果脱离了其可能的中医药语境,仅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是缺乏依据且容易引起误解的。即使是在中医药语境下,这种表述也过于形象化和模糊,建议教授在传播相关理念时,能够更清晰、更科学地解释其理论基础和观察依据,避免不必要的公众恐慌和对科学的误读。

对于公众而言,面对这类新奇的说法,最好的方式是保持批判性思维,多方查证,理解其背后的可能逻辑,但更要以已被广泛认可的科学证据为准绳。同时,也应认识到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但其理论体系与现代科学在方法论上存在差异,需要以一种更开放但也更严谨的态度去理解和融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呼吸空气会导致“人的空气化”,使人的身体渐渐透明,并且存在感稀薄,达到被别人视而不见的状态。皮肤是最后完成“空气化”的器官,一旦皮肤“空气化”,你的脏器和血液将不可避免地慢慢向大气中飘散。为了你的身体健康,应该果断戒掉空气。

刚开始戒呼吸的时候会有些难受,一段时间后,戒断反应达到高潮,你会觉得十分想呼吸,只要让你呼吸一口,你甚至愿意出一套房来交换。不过这些痛苦都是暂时的,你完全可以度过难熬的戒断反应期。

研究表明,戒掉呼吸之后复吸的几率很小。不过也不要懈怠,千万不要尝试复吸。你可以尝试加强体育锻炼,培养些有意思的业余爱好,尤其注意,不要和那些仍然在吸空气的人来往。

加油,祝你拥有健康的人生。

user avatar

在我看来这是杨教授查文献能力比较差造成的【本题下某些经常不查文献瞎答的中医黑高票答主就不要大哥嘲讽二哥了好吗】。某 生物学大水坑各位讲得差不多了,我就不讲了。我来讲一下牛奶祸害论在中医方面有多扯。


牛乳甘平。功同人乳,而无饮食之毒、 七情之火【注意这句话】。善治血枯便燥,反胃噎膈,老年火盛者宜之。水牛乳良。小儿失乳者,牛、 羊乳皆可代也。by《随息居饮食谱》


牛乳,微寒。主补虚羸,止渴,下气。牛为佳,不用新被饮竟者。by《本草经集注·虫兽部·上品》【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朋友,多服久服不伤人,请问祸害在哪里】


牛乳、羊乳实为补润【隐居先生:“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故北人皆多肥健。by《本草经集注·虫兽部·上品》


黄牛乳,生服利人,下热气,润肌止渴;和蒜煎三、五沸食之,主冷气,痃癖,羸瘦。by《本草拾遗》


牛乳汁∶味甘、微寒、无毒。补虚羸、止渴。入生姜、葱白,止小儿吐乳。补劳。by《千金食治》


牛乳,患热风人宜服之。患冷气人不宜服之by《食疗本草》


牛乳,甘,微寒,无毒。润肠胃,解热毒,补虚劳。治反胃噎膈。补人各脏腑。by《本草易读》


牛乳滋润补液,宜于血少无痰之证。惟性温而腻,若有痰火者,反能助痰滞膈而增病也。用者察之。人乳亦然。诸滋腻药无不然也。by《重庆堂随笔》


治反胃热哕,补益劳损,润大肠,治气痢,除疸黄,老人煮粥甚宜by《本草纲目》


微寒。补虚羸,止渴。《蜀本》云∶味甘,无毒。日华子云∶黄牛乳、髓,冷。润皮肤,养心肺,解热毒疾。by《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黄牛乳,生服利人,下热气,冷补,润肤,止渴。和酥煎三、五沸食之,去冷气癖,羸瘦。凡服乳,必煮一、二沸,停冷啜之,热食即壅。不欲顿服,欲得渐消。与酸物相反,令人腹中结症。凡以乳及溺屎去病,黑牛胜黄牛。食疗患冷气人不宜服之。乌牛乳酪,寒。主热毒,止渴,除胸中热。圣惠方∶主小儿烦热哕方∶以牛乳二合,姜汁一合,银器中慢火煎过五、六沸,一岁儿饮半合,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孙真人合生鱼食作瘕。食医心镜主消渴,口干。牛乳微寒,补虚羸。广利方∶消渴,心脾中热,下焦虚冷,小便多,渐羸瘦。生牛、羊乳。渴即饮之三、四合。by《证类本草》


牛乳清肺润肠,退热止渴,疗黄疸。by《玉楸药解》


牛乳,味甘微寒。润肠胃,解热毒,补虚劳,治反胃噎膈。南臬司多患噤口痢,粒米不进,郑奠一令服牛乳,久之亦瘥by《本草备要》


【基原】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乳汁。【性味归经】甘,平。入心、肺经。【功效】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润肠。【应用】1.大病后不足,万病虚劳:黄牛乳一升,以水四升,煎取一升,如人饥,稍稍饮之,不得过多。(《千金要方》)2.反胃:牛乳一盏,韭菜汁60g,用生姜汁15g,和匀温服。(《丹溪心法》)by《中医饮食营养学》


牛乳味甘微寒。润肠胃,解热毒,补虚,.治反胃噎膈。得韭汁姜汁陈酒佳。by《本草撮要》

综上所述,喝牛奶会导致“人的牛化”这玩意不是中医【这就好像杨法王的电疗不是西医一样】。这玩意是阿尼马格斯,这玩意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是魔法,你是要跑到预言家日报去和丽塔·斯基特交流一下怎么睁眼说瞎话的心得对不对

user avatar

这货认证的是方剂学教授,可能是方剂研究太多,导致“中药化”了吧。也不知道平时是啥药用植物嗑多了……


这才是顶级中医黑我给你讲,别人黑中医黑不出他这个水平!

user avatar

实名反对挺这种说法的高票答案。
某中医粉及其簇拥者贴了些研究喝牛奶对人体代谢机能影响的分子机制的综述文章,以及一些研究miRNA生理效应的文章就敢来说明“喝牛奶能导致人的牛化”、“奶喝多了牛的遗传信息就多”“牛奶是城市生活祸害”这种荒谬言论“有道理”?
这是什么逻辑?

这是连文献在说什么都看不懂吧?逻辑能力有待提高,研究miRNA生理功能的文章能说明杨大中医上述言论合理?能得出“喝完牛奶人长得高大是miRNA的效果”、“喝牛奶能导致人的牛化”、“牛奶喝多了的人牛的遗传信息就多”、“牛奶是城市生活祸害”?——如果你们贴的文献能从逻辑上得出上述任意一条结论,或者上述任意一条是你们贴出的文献中的结论,我删除知乎账户,永远退出知乎。

这是伪科学绑架科学,相当于用研究电击致死的生理机制的论文去论证雷公电母劈人的危害。这种逻辑水平还到处喊“我有文献支持,我贴了文献,我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你们怎么不上天呢?前几年知乎上这种情况给老中医洗地至少要用上量子力学和黑箱模型,打击那些谬论至少得洋洋洒洒几千字的答案,现在怎么都这么不堪一击。这届洗地党不行。

喝牛奶就像喝任何一种饮料一样,过量饮用都会有负面效果,这是常识,不需要引用任何论文人们也能理解的道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在微博信口开河地恐吓群众,散播一批臆想出来的谣言。
这如同谁都知道被雷劈了会有生命危险,但并不意味着这是因为“雷公电母给的电压高”。再有人来几篇关于电压高如何致死的paper,来说明“雷公电母劈死人”的说法不是毫无道理?这套“科普”操作看不懂。

大家好好看一看这位中医的观点:

“喝完牛奶人长得高大是miRNA的效果”
“鸡蛋和牛奶是城市生活的祸害”
“奶喝多了牛的遗传信息就多”

——请问这观点你贴什么论文能救得了?

这条条都是错误的认识,条条都是让人跌破眼镜的谬论。这根本不是有些中医粉说的“比喻”问题,这就算看成比喻都比喻错了。

饮食途径介导的异源miRNA的调控作用直到现在还是不被认可的争议问题。且不说喝牛奶就能长得高大这种关联本身是要有前提的,在营养充足的条件下,人的身高体型和是否饮用牛奶未必有显著关系。即使喝牛奶在特定条件下起到了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按照目前已知的研究结果,这也不是miRNA在起主导作用。miRNA完全无法无法用来说明问题,是典型的用驴唇证明马嘴。

“奶喝多了牛的遗传信息就多”

这句话促使我站出来写这个答案,祖师爷的棺材板按不住了。即使已经在实验室里进行的miRNA遗传调控研究,也不涉及遗传信息的水平转移和异种表达。

“牛奶喝多了牛的遗传信息就多”这种近似于民科的言论有什么道理?
这种不负责任的谣言散播行为来自所谓的教授是中国学术界的耻辱。
中医药要想有好的发展,首先要反对这种不肯实事求是的反科学风气。中医药领域还有那么多踏踏实实本着科学精神探索的学者、学生。冒出来这么一个人抹黑了一片。
这些所谓的教授看似维护中医,实际上是要中医事业死。再由着这种“教授”这么搞,中医理论今后恐怕要划到文科去,算作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了。

—————

更新:

看了某位知友新发的截图。

此“教授”在微博上恼羞成怒,大骂网友和专业人士“瞎了狗眼”“美狗”“有人生没人养”“离死不远”“道德狗”。。。

这让我大开眼界了,这种素养现在一般大学生里头都不好找了。如果这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那这所学校的形象恐怕没地方搁了。

出于善意,我更愿意相信北京中医药大学应该不可能有这样的教授,肯定是搞错了。


更新2:

上面的善意白给了,这位硕士学位的教授微博加了V,还有学生晒了选课系统里的信息,还有百度百科词条。已经坐实了大学教授的身份。

其实这个事儿很不应该,民科一样的低级错误抹黑学校、抹黑行业。这位杨老师读了一篇牛奶中的活性物质可以影响人体代谢的综述,如果不夹带私货,好好科普一下这些知识和科学假说本没有问题。

但是杨老师偏偏要自我发挥,展开想象。由此跳跃到喝牛奶是“西方病”(西方病)的根源,喝牛奶多的人牛的遗传信息也多,牛奶miRNA导致人长得高大,牛奶是城市生活的祸害这些奇葩的结论。这暴露出两个问题:

1、这是长期缺乏逻辑思维训练的结果,说明这位教授日常从事的事务没有或者很少使用到严谨的逻辑,才会闹出这种笑话。

2、说明这位教授在遗传学、营养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方面存在缺陷。

用一篇再正常不过的文章来论证自己主观臆想出来的观点和中医理论。进而暴露了自己坑坑洼洼的学术基础,还得出了牛奶是城市生活的祸害这种谬论。我觉得这种事情对一个知识分子而言是一种悲哀。

———————

更新3:

之前被我实名反对的某高票知友,先前力挺该中医言论有道理。现在又删掉了挺该中医的言论,但是其答案依然被知乎标记为“可能存在事实性错误”。我认为原因如下:

其引用的是一篇review文章,文章的标题和摘要中一开始即申明,牛奶中的miRNA影响人体机能尚未得到足够的信息加以证实,有关牛奶通过miRNA对mTORC1的影响仅仅是一种可能性和假说,尚未被科学证实。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information on the mechanisms of mTORC1 up-regulation by milk consumption.

但是该中医粉在广大知友的揭露下依然执迷不悟,公然歪曲文章内容,以肯定句的措辞声称:牛奶中miRNA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不惜捏造文章的结论,误导广大知友。声称该文章结论即为牛奶可通过氨基酸和miRNA向人体细胞发送信号。

其答案内容与其引用文献内容不符,为了挺某中医“教授”的反智观点公然捏造科学结论。

这次为了防止其再删改答案,截图为证。

该答案已经沉得比较深了,大家也不要再向我打听是哪个账号,我上知乎除非有人得寸进尺,一般不爱挂人。

我建议知友今后看到这种存在事实性错误的答案,一定不要偷懒,能举报就举报。

user avatar

把喝了牛奶后身材变高大定义成“牛化”,这教授的语言确实很中医。改天人喝水所以人体70%都是水,就叫“人的水化”;还有三年困难时期还有吃人的,就叫“畜生的人化”。这种思路搞得我们这些正常人心里发怵。一个高校教授,正紧科班传人还乱捣鼓名词,设计定义也不靠谱点,瞎JB扯蛋。

但看看举证,竟然是牛miRna,果然学贯中西还高大上,道理和依据里完全没有半毛钱中医的影子。

这叫不伦不类,简称“中医西化”和“中医传人去中医化”。这种人有资格代表中医?题主你在开玩笑吧!忘了人家为什么被迫退出诊脉验孕了?

user avatar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反对非专业人士和非专业科研人员瞎看论文的原因,容易自己把自己吓到。

经过同行评议的SCI论文当然是有非常高的可信度的,但是怎么写,怎么解读,这其中的弯弯绕,真不是你们这些too young too simple的小朋友可以理解的。

不要认为中医药大学教授就是专家了,杨教授他可能中医是泰斗和权威,他要是谈中医,我屁都不敢放一个。但就从这个微博论断来看,可见他不太懂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我虽然也不是生化的权威,但是mTOR这么大名鼎鼎,估计要拿诺奖的东西,我还是懂一些的,下面是我的论述,如有不对,请同行批评指正。目的在于消除大家对于牛奶的恐慌情绪。

感谢 @段誉 提供的情报, 杨教授的论断主要来自2013年的Nutrition Journal上关于牛奶对于人体作用的综述


Bodo C Melnik, Swen Malte John et Gerd Schmitz. Milk is not just food but most likely a genetic transfection system activating mTORC1 signaling for postnatal growth. Nutrition Journal 2013, 12:103. 25 juillet 2013. doi:10.1186/1475-2891-12-103.Milk is not just food but most likely a genetic transfection system activating mTORC1 signaling for postnatal growth

首先,Nutrition Journal是个什么档次的杂志呢?可信吗?

答案是,是一个非常普通,影响力很一般的杂志。当然,能跻身SCI之列,还有2.6的影响因子,也算是一个严肃的杂志的,数据应该都是严谨可靠的。

那就有意思了,我就问你,如果你是科学家,苦心研究多年,突然发现牛奶居然对人体有害!那还不赶紧往大杂志送?何苦投稿到Nutrition Journal?更何况这是一篇综述(review),一般而言,综述的受关注度远高于普通的论文(Article),也就是更容易搞一个大新闻,发表到极具影响力的期刊上。

所以,哪怕不看内容,你也应该清楚,这就是从作者到整个科学界,大家都不认为这事有多重要!

好了,下面是干货,不看也没有关系,知道牛奶能喝这个结论就够了。

##########################

这篇综述主要讲了什么呢?

  1. 牛奶可以促进mTOR信号通路,具体机理还不清楚。
  2. 牛奶可以促进人体分泌更多的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比如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GIP),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胰岛素 (insulin),生长激素(GH)。这些生长因子可以激活mTOR 信号通路,是牛奶激活mTOR信号通路的可能原因。
  3. 很多癌症和其它重大疾病细胞中,mTOR信号通路都非常活跃,因此可能会有潜在风险。

比如牛奶可以导致儿童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就是来自文献Nutr J. 2007; 6: 28. doi: 10.1186/1475-2891-6-28

文献对比了46个小朋友,每天喝710毫升牛奶,坚持一个月后,体内的激素水平,得出的结论。可怕吧?我告诉你,这些数据和结论都是非常可靠的

但是,这TMD和牛奶有害有一毛钱的关系吗?

这也就是我反复告诫,非专业人士不要瞎看文献的原因。不要听风就是雨,哪怕科学论文中句句都是真话,也不代表你这个非专业人士就能推出正确的结论。

别的不说,全文中作者有说过一句牛奶有害吗?有劝大家不要喝牛奶吗?为什么他不写?因为根本就得不出这个荒谬的结论!

先看什么是mTOR 信号通路。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相关文献卷帙浩繁,估计诺奖有望,背后的故事也是精彩纷呈。简而言之,考虑PI3K-Akt-mTOR信号通路,mTOR这个蛋白在调控细胞生长中扮演着核心角色。非常容易理解,相当高比例的癌症细胞中,其mTOR信号通路将极度活跃,这也是癌细胞会飞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抗癌靶向药物的研发也会瞄准mTOR信号通路中的各种靶点,比如PI3K的好几种靶向药都走到了II期临床,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又有一大批癌症患者将因此获益。

同样的,研究衰老和长寿的人也会关注mTOR信号通路,如果能减缓细胞生长,毫无疑问有可能实现衰老减缓,也就是长寿。这方面也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激动人心的成果,有机会可以跟大家分享。

那是不是mTOR信号通路越不活跃越好呢?荒谬!

正常细胞也要生长,你身体内毕竟正常细胞占多数,你不要长身体了?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时刻,显然是需要mTOR信号通路活跃才好,不然难道生长迟缓就好了?

从这个角度看,牛奶可以增强mTOR信号通路,促进生长因子的分泌,简直是不言自明的结论,只不过这些科学家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做了科学证实!

所以这些研究会发表在严肃的SCI杂志上,但是也只能发表在影响力很一般的普通杂志上。因为这些结论并没有具有颠覆性和创造性。

然后是miRNA。文章提到,牛奶中的miRNA可以抵御酸性环境和加热,并能通过人体消化道进入人体内发挥作用,其中牛奶中大量含有的miR-21,有研究表明会促进肾癌细胞的增值。

可怕不可怕?但是作者有提到不要喝牛奶了吗?再问一次,为什么作者不写?

因为母乳中也有miR-21!有种你把母乳也禁了?呵呵呵呵呵……

其它种种我就不分析了,最后这篇文章总结,说到(机器翻译的,请不要太挑剔了):

“常规牛奶消费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期通过引入制冷技术而得到了提升,这是一种新石器时代智人的进化新型饮食行为,可能会产生不利的长期生物后果。牛奶不仅仅是食物,而且似乎代表了一种最复杂的内分泌信号系统,通过由哺乳动物泌乳基因组控制的特殊母源乳饮食信使激活mTORC1:由乳腺产生的乳蛋白和外泌体miR的BCAAs,似乎增加mTORC1导致的出生后增长。在这方面,持续增加mTORC1信号传导已被认为是导致mTORC1相关疾病的基本推动力量。因此,未来在营养科学领域的研究应特别关注乳源性BCAAs的功能,并进一步阐明乳汁外泌体miR转移对乳汁受体代谢调控的潜在作用。必须在动物模型和人类中更详细地研究来源于商品乳的标记的外泌体miR的潜在摄取。”

科学家的用词都是很严谨的,尤其是在学术期刊中,不能随心所欲乱写的,你要对你写的每一句话负责的。所以,看到我黑体标出的部分了吗?这就是想搞一个大新闻,找基金委多要点钱的行业潜规则……为了不担责,当然得这么说话了,不然你整出一句大实话,“现无明确证据表明牛奶有害",谁给你钱?呵呵呵呵呵……

所以,非专业人士不要瞎看瞎解读论文,真心的。

user avatar

哎,每当看到类似这种反智的东西,都很想它原地爆炸。正确的吃法,就剩人肉了?还得是武功高强人的肉吃完功力大增三十年?

国家推广了二十年的学生牛奶计划瞎了?

(图)1880年小日本普及推广快递配送的罐装牛奶。

关于牛奶,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什么投资比得上向儿童提供牛奶更重要!”

1943年,美国通过相关法令,拨专款开展学生饮用奶计划;上世纪50年代,他们又提出“三杯奶运动”,鼓励国民每餐一杯奶,解决了当时美国人普遍缺钙的问题。同年,芬兰立法规定免费为7—18岁的学生提供牛奶,并将此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1964年,为了增强国人体格,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午餐中必须有牛奶,日本人的体质因此得到极大改善,平均身高比上一代增加11厘米,体重增加了8千克。

1979年,肯尼亚开展学生饮用奶计划,目前有670万城乡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受益。

在泰国,参加“全国喝奶运动”的小学生达620万人,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从1990年的19%下降到目前的10%。

——————以下是正文——————
圈内很欣赏的一个演员妹妹,因为室内装修污染,患上了颈部淋巴瘤。然后选择了中医秘方扎针刮痧放血,耽误了化疗。很快就离开了我们。

可怜孩子,没日没夜剧组拍戏,就是为了能赚钱在老家给父母买个房子报答养育之恩——因为父母为了支持她演艺之路曾经把房卖了。奋斗了十年终于心愿完成,在新房子陪伴家人一段时间却遭遇不幸,有部新电影我本决定邀请她主演,还只参与过一次剧本会。。。正规医院的大夫得知病情很遗憾的说,她这么年轻,如果及时治疗,这种淋巴癌的化疗治愈率至少有30%。很多化疗成功治愈的癌友纷纷留言无不惋惜。。。

她叫徐小婷。

两年了,每年她生日还是有很多粉丝来她的微博纪念她。
weibo.com/u/1663406725
置顶评论八万条,袁立小姐姐都曾来安慰她。但是现在评论更多的是愤怒。。。

—————————————————————————————————————
前方高能!非战斗单位请立刻撤离!重复!这不是演习!高能预警!
——————————————————————————————————————

京城某中医大师(预约早上5点排队门庭若市晚了就见不到)现场扎针刮痧放血挑战人类淋巴瘤画面!是的,诺奖瞎了眼,什么细胞学病毒株理论抗原体学那都是扯淡,这是真正面 对 面 手 把 手 的高能史诗级对决,捏!掐!拍!打!抓!刮!放血!就问你怕不怕?肿瘤君你不要面子的伐?还不速速退散?

(照片侵删)

————结尾一点感概(对不起我还是太年轻,被评论杠得浑身发抖(他自己删评论了))

—————— 所以喝牛奶变牛这种理论?不难理解吧?支持这理论的高票答案竟然还有那么多人点赞,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悲愤,每次看到小日本1880年这张配送牛奶的照片都好难受,心疼我们曾因蒙昧而伤痕累累的国啊。。。泪目)

user avatar

老教授一举解释了为什么妖精都爱吃唐长老。

那么这样看来,女儿国国王对唐长老恐怕就不是单纯的爱情那么简单了。

这女妖精分明就是想把唐长老圈养起来,每日饮“唐长老汁”,以此益寿延年、青春永驻。


亦或是想要扣下唐长老,做那大规模繁育的腌臜事,开个唐长老养殖场,补贴国库,提高女儿国GDP。还能出口车迟国、大唐、天竺等地,赚取外汇。


不管怎么样,简直是其心可诛!




另外向公安机关举报一个杀人分尸食用案:一个大学教授怎么可能说出“人的牛化”这种话呢?人是人他妈生的,牛是牛他妈生的,牛变的妖怪叫做牛魔王,人变的妖怪叫做人妖。这个教授,分明是吃了人的人妖,把原来的大学教授活活杀了吃了,窃据其位、沐猴而冠。


你们公安机关可不能不管啊!

user avatar

论大牛是如何练成的。。

早知道,我就从小喝牛奶了。。

user avatar

那个...

请问有没有...

猫奶卖的?


user avatar

我们可能永远无法了解某种食物的摄入对人体长期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明确不吃东西一定会死。



并不存在什么绝对安全食物,任何外源物质的摄入都可能导致各种各样的人影响而我们不可能完全搞明白。

其实绝大多数食物的摄入风险都相差并不大,毕竟一个东西成为食物必然有大量的食用经验作为支撑。包括各种不健康食品和有毒物质,在受控、低剂量、短期的情况下并不见得比不按时吃饭或者暴饮暴食的危害更大。

食用昂贵的所谓更健康的食物对健康的作用并不会有广告吹嘘的那样高,或许,按时按量吃饭更为重要。



简而言之,我觉得任何食物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外源性的食物摄入后不可能仅仅只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所以纠结这些东西根本毫无意义,如果你把关于饮食的各种研究和理论以及畅销书都看一次的话,就会发现没有什么主流的食物是不会研究出有什么负面影响的。盐->高血压,碳水化合物->糖尿病,谷物大脑,蛋白质都能中毒……

user avatar

照这个说法那不是只能吃人了吗?

user avatar

想来想去,只能吃人了,保证人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评析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喝牛奶致牛化”的说法近日,一篇关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某教授关于“喝牛奶会导致人的牛化”的说法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观点因其颠覆性以及涉及传统中医药与现代营养学之间的潜在冲突,自然吸引了公众的目光。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包括其理论基础、科学依据、可.............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 回答
    关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的说法,这一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经济政策、技术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前三十年”的定义“前三十年”通常指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 回答
    阎学通教授对00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待世界这一批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既有学术视角的考量,也涉及代际差异、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以下从观点解析、合理性分析、现实背景、潜在影响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阎学通教授的核心观点与逻辑1. “居高临下”的具体表现 .............
  • 回答
    歼8系列战机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是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系列战机在冷战时期具有显著的军事意义,但随着技术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其性能和作用逐渐被后续机型取代。以下从历史背景、技术特点、性能分析、发展演变、军事影响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历史背.............
  • 回答
    关于苏翻译和Black枪骑兵对俄乌战争局势的立场差异,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位身份可能涉及不同的信息来源和立场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观点差异的可能原因: 1. 信息来源与立场定位 苏翻译(可能指苏晓康,中国《经济学人》翻译团队成员): 立场:更倾向于国际法、人道主义和多边主义视角。 观点:.............
  • 回答
    由于无法直接访问《睡前消息》第409期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平台更新、用户输入误差或节目名称不明确导致无法准确检索),以下将基于对“睡前消息”类节目的常见结构和主题进行推测性分析,并提供一般性的评价框架。若您有更具体的背景信息(如节目来源、发布时间等),可补充说明以便更精准回答。 一、节目内容推测(基于.............
  • 回答
    明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五次北伐漠北(今蒙古高原)是明王朝巩固北方边疆、遏制蒙古势力的关键历史事件。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不仅体现了朱棣的军事才能,也深刻影响了明朝的边疆政策、内政格局和历史走向。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行动、结果评价及历史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政治合法性与边疆安.............
  • 回答
    2022年的俄乌战争是21世纪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冲突之一,其规模、持续时间、国际影响和人道主义灾难远超以往。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场战争进行详细分析: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与起因1. 历史渊源 俄乌冲突的根源可追溯至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和顿巴斯战争,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并支持顿巴斯分离.............
  • 回答
    关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波兰总统对北约向乌克兰提供战机的表态,这一问题涉及地缘政治、军事战略、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与核心争议1. 乌克兰的军事需求 乌克兰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面临俄罗斯的军事压力,急需先进武器装备以增强防御能力。战机(尤.............
  • 回答
    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确实对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项目进行了暂停和审查,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从背景、原因、影响及评价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1. 俄乌冲突的国际影响 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发西方国家对俄罗.............
  • 回答
    俄乌冲突中的俄军指挥体系和行动表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军事战略、指挥结构、后勤保障、情报系统等多个方面。以下从多个角度对俄军指挥进行详细分析: 一、指挥体系结构1. 中央指挥链 俄军的指挥体系以中央军区(俄联邦安全局)和西部军区(负责乌克兰东部战区)为核心,由总参谋部协调。 总参.............
  • 回答
    关于“幻影部队突袭利沃夫”这一假说,目前尚无确凿证据支持其真实性。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分析、情报来源及可能的动机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与地理背景1. 利沃夫的战略地位 利沃夫是乌克兰东部的重要城市,位于第聂伯河畔,历史上曾是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苏联的军事重镇。在俄乌战争中,利沃夫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