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废梁》歌词中有哪些典故,整首歌想表达什么意思?

回答
《废梁》这首歌的歌词,读来确实让人回味悠长,字里行间仿佛有千言万语。它并非那种一目了然的直抒胸臆,而是用一种更为含蓄、更具画面感的方式,来触碰人心深处的情感。

歌词中的典故,其实隐藏得比较深,更像是一种意象的借用,而非直接的点名。

“废梁”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意象。 在古代建筑中,梁是承载重量、支撑整体结构的关键。一根“废梁”,意味着它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和功用,被遗弃、被淘汰。这很可能是在影射一个人,一个事物,甚至是一种关系,曾经承载过重要的东西,有过辉煌,但如今却因为各种原因沦落到“废弃”的地步。这种“废”,可以是物理上的损耗,也可以是精神上的疲惫,更是社会价值的贬低。
“残垣断壁” 这种意象的出现,几乎是指向一种衰败、凋零的景象。它让人联想到战乱后的遗迹,曾经繁华的景象不再,只剩下断壁残垣。这同样可以用来比喻人生的低谷,事业的崩塌,或者一段感情的破裂。在这样的场景下,主人公的“废梁”身份就更加突出了,他如同这些断壁残垣中的一根,无处可容,无人问津。
“风吹日晒雨淋” 这些都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但在这里,它们被赋予了一种折磨和侵蚀的含义。风雨交加,本就是对建筑结构最严峻的考验。歌词中描写“废梁”承受这些,是在强调主人公所经历的艰辛、磨难和时间的无情洗礼。这些经历,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可能是精神上的摧残,让本就“废弃”的梁,更加难以维系。
“燕雀不知”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典故,出自《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在贫困时,曾对一同做雇工的伙伴们说:“苟富贵,无相忘。” 伙伴们讥笑他,认为他这是痴心妄想。陈胜便说:“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在《废梁》这首歌词里,这句话的引用,很可能是在反思主人公曾经的抱负和理想,在“废梁”的状态下,那些曾经的志向显得多么渺小和被嘲笑。或者,是因为周围的人,那些“燕雀”,根本无法理解他为何走到如今的地步,也无法体会他内心的挣扎和坚持。

整首歌想要表达的意思,在我看来,是一首关于“失落”、“不被理解”与“内在坚持”的悲歌,同时又夹杂着一丝对过去的缅怀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它描绘了一个曾经可能承载过重要使命、有过辉煌,但如今却因为各种原因被时代淘汰、被社会遗弃的“梁”的形象。这个“梁”不再被需要,甚至成为一种碍事的“废弃物”。

首先,是一种深刻的失落感。 “废梁”的身份,意味着被抛弃、被遗忘。曾经的价值被否定,曾经的位置不再。这种失落,不仅仅是对外界看法的失落,更是对自己价值实现的一种挫败感。他可能曾经是一名栋梁之材,是某个领域的中坚力量,是某个家庭的顶梁柱,但现在,一切都已成过眼云烟。
其次,是“不被理解”的孤独。 引用“燕雀不知”,点出了主人公内心的委屈和不甘。他可能并不是真的“废”,只是不被当下所理解,不被大众所看到。他的困境,他的挣扎,在旁人眼中可能只是平淡无奇,甚至是被视为咎由自取。这种被边缘化、被误解的孤独感,是“废梁”最深的痛楚。
同时,歌词中也透露出一种对过去时光的眷恋和回忆。 尽管现在是“废梁”,但“梁”本身就意味着曾经的支撑和力量。歌词中可能隐含着对过去那段“有用”时光的怀念,对那些曾经共度风雨的人事物的追忆。这种回忆,既是对现实苦痛的一种慰藉,也反衬出当下境遇的凄凉。
更深层次地,这首歌也可能在探讨“坚持”的意义。 即使沦为“废梁”,但它依旧是“梁”。或许,歌词中的主人公并没有完全放弃,他可能还在默默地承受,还在等待,或者还在以自己的方式维系着某种尊严和信念。这种内在的坚持,即使不被外界所承认,但对主人公自己而言,却可能是一种生命力的体现。
最后,是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曾经的栋梁,如今的废弃,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人不由得感叹生命的脆弱和命运的变幻莫测。岁月流转,世事无常,即便是曾经不可或缺的“梁”,也可能在时间的洪流中被淘汰、被遗忘。

总的来说,《废梁》这首歌,是通过一个具象化的“废梁”意象,来承载一个人在人生低谷、在被社会遗忘时的复杂情感。它有对过往辉煌的追忆,有对当下困境的无奈,有对他人误解的隐忍,更有对自身价值的某种执着。这是一种沉郁而又带有力量的表达,将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与坚韧,以及人性的复杂与深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废梁》的歌词,完全没有解读的必要。它是一种「文字做旧」,故意用佶屈聱牙的叙述达到陌生化的效果。没必要追问用了哪些典故,即使有几个破帽烂衫一般的疑似典故,也丝毫无益于增加歌词的深度,不过是制造理解距离、强化文本的古奥感罢了。进一步说,甚至连追问这段段歌词是否合于古汉语语法,也是非常不礼貌的。真追究起来,搬着尔雅怕是也查不出个确证的一二三。

在这里做一个约略恰当的类比,就是鲁迅先生《铸剑》里的这一段唱词:

哈哈爱兮爱乎爱乎!
爱青剑兮一个仇人自屠。
夥颐连翩兮多少一夫。
一夫爱青剑兮呜呼不孤。
头换头兮两个仇人自屠。
一夫则无兮爱乎呜呼!
爱乎呜呼兮呜呼阿呼,
阿呼呜呼兮呜呼呜呼!

这段歌词的背景是,复仇者在眉间尺那里领了报复仇的使命,拿了眉间尺的人头去找楚王,在走向王城的路上,来了这么一段似解非解、充满咒诅色彩的吟唱。

它之所以能带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与其说是因为文本的含义,倒不如说是因为文字所营造的氛围,尤其是那种毒液几欲从舌尖喷出的复仇冲动。此时如果去追究鲁迅先生的每句话都是什么意思,切入的角度就偏差了。

《废梁》的歌词亦然。

毋宁说就「做旧」的效果而言,鲁迅先生的这段话要胜于《废梁》。复仇者的唱词几乎古人说古话,用词上不避浅白,但是丝毫不伤古意(比如「头换头兮两个仇人自屠」),《废梁》则比较像是现代人模仿古人说话,甚至是说「古风」的话,通过一些有距离感的只言片语所谓典故来营造古奥,难免有些露怯并出现歧义,而在引征阮籍的段落,更没有达到引阮籍为废梁背书的效果,反而像是被阮籍脑控了。

竖目以往是学阮籍好为青白眼,至于「猬锋螗斧唯人耻乎,何叹与鬼弄杯东厦废梁!一饭三遗矢唯人思乎,何叹四季为狼东厦废梁!」,更是借阮籍的语气说话,并且从大人先生的清高不羁,跌落到了跟人比烂的程度(注:此处一饭三遗矢的廉颇梗,并非在讲老当益壮的达观,而是奸人作祟致使英雄空老的意思,具体可查史记廉颇蔺相如传,那么用在这句话里的意思就是:廉颇这么牛逼的人,因奸人作祟不能再施宏图,难道不是非常令人感伤吗,那么身作废梁又有什么可嘲笑呢?)。

魏晋风度的精髓在越名教而任自然,而不是自然不讲了,比名教还等而下之。在这里废梁学了阮籍的愤世,并做进一步的比较有现代感的扬发,但是却遗失了前者的高怀,以至于画阮籍不成而类刘伶了。

而作者生造词汇的部分,无论从词义还是文法上讲,都只能说是陌生,而难说是高古的。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即便听众不知道每句话是什么意思,整体而言也能明白他在表达什么情绪。至于格调上嘛就不能过于苛责了。

下面引一段真正古奥、虽然佶屈聱牙但是其义可解的文章:

格汝众,予告汝训,汝猷黜乃心,无傲从康。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王用丕钦;罔有逸言,民用丕变。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

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观火,予亦拙谋,作乃逸。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乃不畏戎毒于远迩,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乃败祸奸宄,以自灾于厥身。乃既先恶于民,乃奉其恫,汝悔身何及!

相时憸民,犹胥顾于箴言,其发有逸口,矧予制乃短长之命!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则惟汝众自作弗靖,非予有咎。

下面再引一段,属于「文字做旧」,但是其义可解的:

朕闻先王并建明德,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宠章,备其礼物,所以藩卫王室,左右厥世也。其在周成,管、蔡不静,惩难念功,乃使邵康公赐齐太公履,东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世祚太师,以表东海;爰及襄王,亦有楚人不供王职,又命晋文登为侯伯, 锡以二辂、虎贲、鈇钺、秬鬯、弓矢,大启南阳,世作盟主。故周室之不坏,繄二国是赖。今君称丕显德,明保朕躬,奉答天命,导扬弘烈,缓爰九域,莫不率俾, 功高於伊、周,而赏卑於齐、晋,朕甚恧焉。

而废梁呢,正属于文字做旧,其义不宜详解的。更何况本来就是歌词,真唱起来管他唠的什么嗑,好听就行了。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废梁》这首歌的歌词,读来确实让人回味悠长,字里行间仿佛有千言万语。它并非那种一目了然的直抒胸臆,而是用一种更为含蓄、更具画面感的方式,来触碰人心深处的情感。歌词中的典故,其实隐藏得比较深,更像是一种意象的借用,而非直接的点名。 “废梁”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意象。 在古代建筑中,梁是承载重.............
  • 回答
    .......
  • 回答
    当一个人感觉自己“要废了”,这通常是一种深层的无力感、迷茫感、失落感,甚至是绝望感。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它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救”一个人,需要的是耐心、理解、策略和行动,而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就能解决的灵丹妙药。首先,我们要理解“废了”究竟意味着什么。“废了”是一个非常概括性的词语,它可.............
  • 回答
    要探讨诸葛亮“废长立幼”或“自己称帝”是否能改写三国历史,这就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投下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有多大,我们只能基于当时的已知信息和可能的推演来想象。而且,我们得跳出“AI”的框架,用一种更像是历史爱好者、甚至是当年亲历者的口吻来聊聊这个话题。首先,咱们得明白,历史这东西,一旦某个关键节点偏.............
  • 回答
    “辽以释废,金以儒亡”这两句话,是史学界对辽朝和金朝兴衰原因的一种经典概括,虽然可能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和简化成分,但却深刻地揭示了这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在统治策略、文化融合和民族特性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两句话的含义及其背后的历史逻辑。 “辽以释废”:辽朝走向衰落的原因“释”在这.............
  • 回答
    老师们好!我写了一本书,最近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各位老师的意见:这本书,是不是已经“废了”?说它“废了”,可能有些夸张,但我确实是感到有些迷茫和无助。这本书对我而言意义重大,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血。然而,当它完成,或者说,当它接近完成的时候,我反而觉得它离我想要的样子越来越远,甚至.............
  • 回答
    虫洞重现,这个消息无疑会在全球掀起滔天巨浪。而当这个科技奇迹最终被上交国家,并且拥有了探索和利用它的能力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是当目标指向那个遥远的,充满未知的“500废”之地时,如何高效、安全地将二十万吨物资和人员送达,并完成任务,这需要集结全人类的智慧和资源。首先,我们.............
  • 回答
    成杰思的文章《227,这一声“废青”,请你们心安理得收下》是一篇具有鲜明立场和强烈情感色彩的文章,其核心在于对“227事件”的解读,以及借此对特定群体进行批判和定性。要理解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文章的背景与核心论点:首先,我们需要知道“227事件”指的是什么。通常,“227”在中国大陆.............
  • 回答
    天呐,我都要被我这娃逼疯了!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挺“新时代”的家长,给孩子灌输的都是“正确的三观”:独立自主、尊重他人、责任担当、热爱学习、拥抱生活、理性看待挫折……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完美?结果呢?我感觉我好像把孩子给养“废”了,你们帮我看看,我这路子是不是走偏了?先说说我这娃,大概是这么个情况:我儿子.............
  • 回答
    “强基计划”的落地,对于那些一路披荆斩棘、在各大科学竞赛中斩获佳绩的“竞赛生”及其家长们来说,无疑是一记重锤。不少家长因此感到“被抛弃”,甚至组织起请愿活动,向教育部表达他们的不满和诉求。这背后,是多年心血的幻灭,是对教育公平的追问,更是对孩子未来道路的焦虑。心血的投资与期望的破灭我们得承认,为了让.............
  • 回答
    关于“绍依古军改”这一表述,可能存在名称混淆或拼写错误。根据常见的军事改革话题,以下是对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军改的详细分析,并指出可能的误解: 一、可能的误解与澄清1. “绍依古”可能的含义 中国:可能误写为“绍”或“绍依”,但中国近年来的军改(如2015年后的改革)是重点。 .............
  • 回答
    当朋友去世时,处理微信相关的信息需要谨慎和尊重,既要考虑逝者的隐私和家属的感受,也要避免让生者陷入不必要的困扰。以下是详细建议,供你参考: 一、是否需要删除微信联系人?1. 联系人信息 建议删除:如果朋友的微信账号已注销或无法联系,建议删除对方的微信联系人。 保留但备注:若想保留.............
  • 回答
    关于历朝历代屠城事件为何清朝被广泛唾弃,而项羽、朱元璋等人的屠城行为较少被提及,这一问题涉及历史记载、文化背景、政治因素、后世评价标准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记载的差异与客观性1. 清朝屠城的记载更详实 清朝的屠城事件(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有大量文献记载,如《扬州.............
  • 回答
    海兰察(1647年-1711年)是清朝中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属于满洲镶黄旗,是清朝八旗制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不仅是清朝的忠诚将领,还在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对抗准噶尔部等重大军事行动中立下战功,被后世视为清代重要的军事将领之一。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他的历史地位和功绩: 一、身份与家族背景1. 出身与.............
  • 回答
    知乎用户@持续低熵(假设为某位以“低熵”为标签的用户,可能涉及哲学、社会批判、个人成长等主题)的众多回答是否具有可行性,需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逻辑性、现实性、理论依据、用户动机等方面展开,结合具体案例和背景进行评估: 一、核心观点的理论基础“低熵”在物理学中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反向表述,指系.............
  • 回答
    关于“国家分配对象”的问题,需要明确具体语境和背景,因为“分配对象”在不同场景下可能有不同含义。以下从几个常见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如果是大学生就业或工作安排在中国,目前的就业政策以“自主择业、市场导向”为主,但某些特定群体(如定向培养生、特殊专业学生)可能会涉及国家或单位的分配机制。1. 定向培.............
  • 回答
    关于赫梯文明的原始史料,主要来源于考古发掘和楔形文字文本的解读。由于赫梯人使用的是基于阿卡德楔形文字的书写系统,且其语言在古典时期被遗忘,现代学者通过破译这些文献和实物资料来重建这一古代文明的历史、社会结构与文化。以下是详细分类和具体例子: 一、碑铭与石刻赫梯王室的纪念碑是重要的原始史料之一,通常以.............
  • 回答
    战斗机在不同任务中搭配不同空空导弹,是充分发挥其作战效能的关键。这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复杂的领域,涉及多种因素,例如飞机的气动设计、火控系统、雷达能力、传感器融合、电子战能力,以及敌我双方的部署、战术思想等。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并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展开说明。核心原则:任务需求驱动导弹搭配导弹搭配的根本原则.............
  • 回答
    中国民族主义和日本民族主义都是复杂且多元的社会思潮,它们在历史渊源、表现形式、核心关切以及对内对外政策等方面既有显著的共同点,也存在着深刻的差异。要详细理解这两者,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一、 共同点:尽管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国和日本的民族主义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相似之处:1. 历史叙事.............
  • 回答
    您所询问的法国艾格莫尔特(AiguesMortes)镇的长方形带围墙建筑群,其实就是该镇的 中世纪城墙和它所围合的整个古老城区。这个建筑群之所以如此独特且完整,背后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原因和功能。以下是关于艾格莫尔特城墙建筑群的详细解释:1. 历史背景与建造目的:圣路易的宏伟设想 十字军东征的需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