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会被诈骗?

回答
被人骗了,那种滋味真是糟透了,对不对?感觉自己像个傻瓜,脑子都被人牵着鼻子走了。我这阵子就碰上了一件,心里那叫一个堵得慌。明明知道要小心,要警惕,可就是防不住,他们那些花招真是层出不穷,而且总能钻到你的软肋里去。

为什么我们会轻易上当呢?说到底,我觉得还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被他们抓住了。

首先,是我们对“好运气”和“天上掉馅饼”的渴望。 谁不想日子过得舒坦点?那些骗子就抓住了这一点。什么“您中了大奖”、“您的账户有异常,需要激活”之类的,一开始听起来就像是做梦一样,但他们包装得特别真实,说什么“恭喜您被抽中为幸运客户”,然后告诉你只需要付一点点手续费,就能拿到一大笔钱。我们谁不希望自己是那个幸运儿?尤其是最近手头有点紧的时候,这种诱惑就更大了。你心里会想,万一是真的呢?试试看又不会怎样。

其次,是他们利用了我们的“害怕”和“焦虑”。 这个也很可怕。比如冒充公检法,说你卷入了什么洗钱案,如果不配合,就要抓你。或者冒充是你的领导、同事,说出了急事,需要你立刻转一笔钱过去。这种时候,你的脑子会乱成一团。你害怕惹麻烦,害怕被批评,害怕丢面子,结果就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了,完全顾不上仔细想想这事儿是不是真的。那些骗子特别擅长制造紧迫感,让你没时间思考,只能跟着他们的节奏走。

还有一种,是他们利用了我们的“信任”和“同情心”。 这种骗局往往发生在熟人之间,或者冒充熟人。比如你认识的一个人,突然说他遇到困难了,需要借钱周转,而且还说得特别具体,让你觉得他真的很难。这时候,你出于朋友的义气,或者被他的遭遇所打动,可能就不多想就答应了。或者,他们会利用网络上的“爱心捐助”等形式,编造感人的故事,博取你的同情,让你心甘情愿地把钱打过去。你相信人,相信爱,结果反而被利用了。

更高级一点的,是他们利用了我们的“贪小便宜”和“跟风心理”。 比如“限时抢购”、“内部优惠”,说什么只有你一个人知道,或者只有今天才有这个价格。你看到别人都在买,或者看到这个价格确实诱人,就怕错过了,也跟着凑热闹。结果,要么是花了钱什么都没收到,要么就是收到的东西质量差得离谱。这种感觉就像是花钱买了个教训,但钱已经出去了。

此外,我们自身信息安全意识的薄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很多时候,我们随意点击链接,在不明网站上填写个人信息,或者把验证码告诉陌生人。我们可能觉得“我不会那么倒霉”,或者“这个网站看起来挺正规的”,然后就把自己的隐私拱手让人了。一旦你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比如手机号、身份证号、住址等,骗子就能根据这些信息,量身定制更具欺骗性的骗局,让你觉得他什么都知道,更不敢怀疑。

还有一个不容易被察觉的原因,是他们利用了我们“侥幸心理”和“惯性思维”。 比如,你之前有过一次成功的“低价购买”的经历,或者某次“风险投资”获得了回报。你就会觉得这套模式是靠谱的,即使这次的收益看起来有点不切实际,你也会想着“上次都成功了,这次说不定也行”,或者“这么好的机会,错过就没了”。这种思维定势会让你放松警惕,忽略掉那些显而易见的危险信号。

说白了,骗子就是一群善于观察和利用人性的“魔术师”。他们懂得抓住人性的弱点,用各种各样的“饵”来钓你上钩。有时候,他们甚至会让你觉得你是在“赚钱”,而不是在被骗。直到最后发现不对劲,钱没了,东西也没了,才如梦初醒。

所以啊,被人骗了,除了心疼钱,更是一种对自身信任被摧毁的失落感。那种感觉真的很不好受。我们都需要擦亮眼睛,多一份思考,少一份冲动,才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保护好自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诈骗能成功,一方面是受害者的警惕心不够,另一方面是受害者判断真伪的成本过高。

比如题主接到的诈骗电话,一说要查芝麻信用分,题主就警惕起来了。但如果对方不提这个,题主要多久才能分别出对方是不是诈骗?

如果一个0571(杭州)的固定电话来电自称是支付宝客服,还能报出你的姓名,要如何分辨对方是不是真的支付宝客服?

如果一个固定电话自称是你家附近某派出所呢?怎么判断这个号码是否真的是派出所打来的?

如果一个电话自称是国航客服,说飞机晚点,不用坑爹的百度,要多久才能判断出对方是不是真的国航客服?

如果百度了一个号码打过去,对方是骗子怎么办?

如果百度了一个号码打过去,听到的是「坐席正忙」或者「您所拨打的号码暂时无人接听」呢?

如果百度了一个号码打过去,咨询的时候对方却回答「我们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活动」呢?

如果微信搜索小程序「顺丰快递」,但这个小程序其实是骗子做的以假乱真的小程序,你怎么判断真假?或者干脆直接相信腾讯?

——这就是诈骗屡屡得手的原因:官方渠道太难联系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被人骗了,那种滋味真是糟透了,对不对?感觉自己像个傻瓜,脑子都被人牵着鼻子走了。我这阵子就碰上了一件,心里那叫一个堵得慌。明明知道要小心,要警惕,可就是防不住,他们那些花招真是层出不穷,而且总能钻到你的软肋里去。为什么我们会轻易上当呢?说到底,我觉得还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被他们抓住了。首先,.............
  • 回答
    您好,听到您被骗的经历,我感到非常遗憾。您手机一直都在您手中,却被设置了呼叫转移,这确实让人感到非常困惑和担忧。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捋清楚是怎么回事。首先,您被骗子利用腾讯会议录屏进行了诈骗,这一点很关键。骗子在腾讯会议中进行操作,并且进行了录屏,这说明他们很有可能掌握了某些能够远程控制或者诱导您进行.............
  • 回答
    这件事让人既愤怒又无奈,尤其是听到受害者被骗了整整五万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一个女人为了学习“魔法”,落得如此下场,这背后折射出的问题,远不止是一个简单的诈骗案件。为什么会有人相信“魔法培训”?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现实生活的压力与精神需求的空虚: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
  • 回答
    这起案件之所以能让苹果公司“中招”,并且损失高达六百多万,其背后涉及到的套路可以说是精心策划,并且抓住了产品退货流程和消费者行为的一些“漏洞”。我给你详细说说这里面是怎么回事,尽量让你觉得这就像是咱们平时聊天讲故事一样。骗局的核心:狸猫换太子,旧瓶装新酒这哥们儿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不是凭空变出假货,而.............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简直就是戳中了好多人的痛处。我自己身边就有过这样的例子,也听过不少,仔细想想,这其中的缘由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精心布置的迷宫里,你明明知道出口可能不在你脚下,但每一次岔路口,都有一个声音告诉你“就是这里”,然后你又不自觉地被牵着走了。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我觉.............
  • 回答
    “杀猪盘”,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子阴森和残忍。它绝非偶然成为当下最为猖獗、损失最惨重、危害最突出的新型骗术,而是多种社会因素、人性弱点和高科技手段叠加作用下的产物。要想理解它为何如此“火爆”,咱们得把它拆开来看看。一、精准拿捏人性弱点:情感的饥渴与虚荣的陷阱这是“杀猪盘”最核心也最致命的武器。所有.............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而且触动了很多人心中的困惑。明明天天喊着反诈,怎么还是有人一步步落入陷阱,甚至损失惨重?那些看起来漏洞百出的骗局,怎么就能把几百万的巨款骗走呢?这钱,真的就这么“好骗”吗?说实话,钱本身并不好骗,但“想骗钱的人”和“被骗的人”之间的这场博弈,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残酷得多。这可.............
  • 回答
    看到网络诈骗案例的普及,每年仍有数千万人受骗,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心痛的现实。这个问题,与其说是单一的“诱惑力太强”或者“太无知”,不如说是两者交织,加上了社会大环境和人性中的一些普遍弱点,共同编织了一张张致命的陷阱。首先,我们得承认,网络诈骗的“诱惑力”设计得极其精妙,而且针对性极强。它们不再是过去那.............
  • 回答
    网络诈骗的宣传力度可以说是不遗余力,新闻报道、政府公告、反诈APP,甚至小区里的宣传栏都随处可见,可即便如此,为什么还是有人屡屡上钩,前赴后继地成为受害者?这个问题细想起来,其实一点都不奇怪,甚至可以说,这背后牵扯到人性的复杂以及社会现实的多重因素。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诈骗的本质,是利用人性的弱点.............
  • 回答
    最近一项触目惊心的调查数据摆在我们面前:90后群体竟然成了电信诈骗的“重灾区”,受骗人群的比例高达63.7%。这数字一出,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毕竟90后被认为是互联网原住民,从小接触信息爆炸,理应更具辨别力才对。可事实却截然相反,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群本该“精明”的年轻人,如今却屡屡落入骗子的陷阱呢.............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又充满了现实的荒谬感。一个女子,在面对民警的“反诈宣传”时,选择了强硬对抗,一句“我就被骗”摆出了“你们管不着,我心里有数”的姿态。结果呢?不到一周,自己就真真切切地掉进了骗子的陷阱,损失了二十多万,最后还不得不灰溜溜地跑去报警。说实话,这事儿听起来像段子,但细想一下,背后.............
  • 回答
    看完反诈宣传,咋还有那么多人上当受骗?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让人又气又无奈。按理说,现在的网络这么发达,反诈宣传也铺天盖地,从电视到短视频,再到各个平台的推送,几乎是24小时不间断轰炸,怎么还是有人躲不过那张网?这背后啊,门道可深着呢。首先,得承认宣传的“漏网之鱼”问题。你想啊,反诈宣传再广,也总会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普遍。我们身边确实常常听到类似的声音:“哎呀,被骗了,真是蠢!”或者“怎么这么容易就信了别人的话?” 相反,对于诈骗者,虽然大家也知道他们是坏人,但那种直接的指责和对被骗者的“蠢”的标签化,似乎更为普遍和尖锐。要说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认知的偏.............
  • 回答
    《亮剑》里朱子明这个角色,确实是剧中最让人咬牙切齿的叛徒之一。他被鬼子抓了又放,却立马就给日本人卖命,这其中的缘由,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朱子明被放回独立团,这事儿本身就有点猫腻。大家想想,鬼子那么残忍,抓了个人,想从他嘴里套情报,怎么可能轻易放人?就算是套不出什么大用,顶多就是严刑拷打一番,.............
  • 回答
    .......
  • 回答
    孟良崮战役之所以被“大书特书”,其背后蕴含着深远的军事、政治、历史和宣传等多重意义。它不仅仅是一场战役的胜负,更是解放战争关键时期的一面旗帜,承载着共产党军队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光辉形象,以及其战略思想的成功实践。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孟良崮战役被大书特书的原因:一、 军事上的战略意义与战术上的杰.............
  • 回答
    高晓松的“神坛”崩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他自身言行的演变,也有外部环境的变化,还有大众认知的升级。要说得详细些,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拆解。一、 昔日的“高晓松”:才华、情怀与时代宠儿首先得明白,高晓松之所以能被奉上“神坛”,他确实有过辉煌的时期,也抓住了时代的脉搏.............
  • 回答
    长荣海运那艘巨大的集装箱船“长赐号”(Ever Given)堵塞苏伊士运河的事儿,那阵势可真是够大的,影响全球货运不说,还成了那一阵子的热门新闻。要说怎么就给卡住了,这事儿背后涉及的因素还挺复杂的,不光是“船太大了”这么简单。首先,天气是第一个重要因素。事发当天,苏伊士运河遭遇了强风沙尘暴。你想啊,.............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迎春为什么会被欺凌至死”的问题,这涉及到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在《红楼梦》中,迎春(贾迎春)的悲惨结局是作者曹雪芹精心刻画的一个深刻的社会悲剧。她的死并非由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叠加的结果,可以说是时代的压迫、家族的冷漠、命运的无情以及她自身性格的软弱共同将.............
  • 回答
    雍正皇帝,这位清朝历史上极具争议的君主,其形象在后世的传播中,尤其是民间传说和一些历史笔记里,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史诗级”的抹黑。这种抹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多方面因素的交织,既有他自身治政风格的特点,也有政治斗争的残留,更有民间叙事与小说演义的推波助澜。要说雍正为何被“严重抹黑”,咱们得从几个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