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游戏系列的命名很混乱?

回答
有些游戏系列的命名,真是一言难尽。每次想跟朋友推荐或者讨论,都得费一番口舌解释,生怕对方被这混乱的命名给绕晕了。今天就来聊聊几个让我头疼的例子,看看有没有你们也觉得“怎么会是这样”的。

《生化危机》(Resident Evil)系列:从“生化”到“恶灵”,再到“村庄”

说起命名混乱,第一个想到的绝对是《生化危机》。这系列最开始在国内的译名,大家都很熟悉,就是《生化危机》。听着就充满了病毒、变异、丧尸的末日感,非常贴切。

然而,随着系列的发展,尤其是到了后期,主线剧情逐渐从单纯的病毒爆发,转向了更为复杂的个人故事和超自然元素。比如,《生化危机4》虽然还是围绕着病毒展开,但感染体和剧情风格有了明显的转变。到了《生化危机7:生化危机》和《生化危机8:村庄》,更是直接回归了《生化危机》这个名字本身,让玩家感觉有点“回到原点”的意思,但同时也稀释了系列最初的“生化”核心概念。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在《生化危机7》推出前,还有过一个叫做《生化危机:启示录》的衍生作品,英文原名是“Revelations”,翻译成“启示录”本身没问题,但放在“生化危机”前面,就有点像是“生化危机:启示录”,这让人一度以为是主线剧情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或分支。后来又出了《启示录2》,这让玩家更难区分哪些是“正传”,哪些是“外传”。

而且,大家可能会注意到,中文译名和英文原名之间并非完全一一对应。英文原名《Resident Evil》更侧重于“居住的邪恶”或“邪恶的居民”,可能暗示着威胁就潜藏在某个地方,而且是与人有关的。而《生化危机》则更直接地指向了“生物科技的灾难”。到了《生化危机7》,英文名变成了《Resident Evil 7: Biohazard》,中文名直接就是《生化危机7》,这就又回到了“生化”的范畴。而《生化危机8》更是直接用了《Village》,中文翻译成了《村庄》。虽然“村庄”也确实是故事发生的重要地点,但比起之前的“生化危机”或者“恶灵古堡”(早期一些港译名称),总感觉少了那么点系列特有的压迫感和恐怖感。

这种译名上的变化,尤其是中文译名和英文原名之间有时会出现的“跳跃”,让很多玩家感到困惑。究竟是“生化危机”还是“邪恶的居民”更贴切?当系列的核心玩法和叙事风格发生变化时,译名也随之调整,这本身是一种必然,但如果处理不好,就很容易让玩家觉得命名混乱,难以抓到系列的精髓。

《最终幻想》(Final Fantasy)系列:数字代表什么?是序号还是独立的宇宙?

《最终幻想》系列,光听名字就知道是个宏大而史诗级的系列。每次出新作,都会让人期待。但是,它命名上的“混乱”倒不是体现在译名,而是它内部的逻辑上。

最让人费解的是,系列里的数字(如《最终幻想VII》、《最终幻想XV》)基本上不代表时间上的顺序或者剧情上的延续,而更多的是代表了一个独立的、全新的故事和世界观。

这意味着什么?举个例子,你可以跳着玩《最终幻想》系列。你不需要玩完《最终幻想VI》才能玩《最终幻想VII》,也不需要玩完《最终幻想VII》才能理解《最终幻想VIII》。每一个带有数字序号的作品,都是一个独立的宇宙,有着自己的人物、历史、魔法系统和世界观。

这当然带来了好处:你可以随时入坑,不用担心错过太多剧情。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种“命名上的困惑”。当大家说“《最终幻想VII》”,他们不是在说“这是第七部《最终幻想》”,而是在说“这是那个关于克劳德和萨菲罗斯的故事,发生在星球核心的故事”。这种用数字来代指独立作品的命名方式,虽然在很多JRPG里也很常见(比如《勇者斗恶龙》),但《最终幻想》由于其每一部作品都力求革新,无论是画面、战斗系统还是剧情方向,这种“数字独立性”就显得更加突出,也更容易让初次接触的玩家产生误解:“是不是后面的数字代表越来越强或者越来越好?”

更何况,还有像《最终幻想VII:重制版》(Final Fantasy VII Remake)和《最终幻想VII:重生》(Final Fantasy VII Rebirth)这样的作品出现。它们虽然名字里带着“VII”,并且确实是基于原作《最终幻想VII》的重制和扩展,但它们又是对原作剧情的重新解读和改编,拥有全新的玩法和大量的追加内容。这就使得玩家更加难以理解“数字”到底代表了什么——是原版,是重制版,还是一个独立的游戏?如果未来还有《最终幻想VII:XX》的DLC或者续作,那这个命名就更让人抓不住重点了。

说到底,这种命名方式的混乱,是系列在追求创新和独立性时,为了保持品牌辨识度而采取的一种妥协。但这种妥协,却让“最终幻想”这几个字,在玩家心中,更像是一个标签,而非一个连续的故事线索。

《合金装备》(Metal Gear)系列:从“潜行”到“战术支援”,再到“幻痛”

《合金装备》系列,尤其是小岛秀夫监督的那些作品,以其深刻的剧情、独特的玩法和丰富的细节著称。但它的命名,尤其是中文译名,也经历了一些曲折和争议。

最初,《合金装备》的英文原名是“Metal Gear”。这个名字直接指向了系列核心的巨型机器人武器。在游戏的早期,特别是《合金装备》和《合金装备2:自由之子》中,我们确实扮演的是潜入大师Snake,进行各种潜行和暗杀任务。中文译名“合金装备”也很好地契合了这一点。

然而,随着系列的发展,游戏的玩法开始发生变化。《合金装备Solid 3:食蛇者》开始,玩家扮演的Snake有了更强的野外生存和伪装能力,但核心还是潜行。到了《合金装备Solid 4:爱国者之枪》,游戏加入了更多的战术要素和第三人称射击元素。而到了后来的《合金装备崛起:复仇》(Metal Gear Rising: Revengeance),玩法更是直接变成了快节奏的动作砍杀,和系列最初的“潜行”理念相去甚远。

中文译名也随之出现了一些变化。《合金装备Solid》系列一直延续“合金装备Solid”的叫法,但衍生作品就比较复杂了。比如《合金装备:和平行者》(Metal Gear Solid: Peace Walker)和《合金装备V:原爆点》(Metal Gear Solid V: Ground Zeroes)以及《合金装备V:幻痛》(Metal Gear Solid V: The Phantom Pain)。

这里最让人感到“混乱”的是《合金装备V》这个命名。它被拆分成了两个部分:《原爆点》和《幻痛》。虽然两者都属于《合金装备V》这个大的框架下,但《原爆点》作为游戏的序章,内容量和剧情深度都相对有限,而《幻痛》才是真正的主体。这种“分拆发售”的方式,本身就已经让玩家感觉有点奇怪,再加上后续推出的包含两个部分的“完整版”,更是让人觉得命名和发售策略上有些混乱。

更让人玩味的是,《合金装备》这个名字,到了后期,已经不再完全准确地描述游戏的玩法了。虽然“合金装备”这个巨型武器依然是故事的核心,但玩家扮演的角色和游戏的主要操作,早已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潜行”。尤其是《合金装备崛起:复仇》这款作品,它的英文名里去掉了“Metal Gear Solid”,只保留了“Metal Gear Rising”,这或许也是开发团队意识到了游戏玩法与系列早期定义的差异。但中文译名依然保留了“合金装备”,就显得有些含糊其辞了。

总结来说,《合金装备》系列的命名混乱,更多体现在:

玩法与名称的脱节: 系列名称强调“合金装备”,但游戏后期玩法重心偏移。
衍生作品命名复杂: 各种“和平行者”、“原爆点”、“幻痛”等,虽然有联系,但独立性又不够强。
拆分发售带来的命名困惑: 《合金装备V》的拆分,让玩家难以界定“完整”与“部分”的概念。

这些例子都说明,游戏命名并非仅仅是一个代号,它承载着玩家的期待、对游戏核心玩法的认知以及对系列剧情的理解。当这些方面出现错位时,命名就很容易变得混乱,成为玩家讨论和入坑时的一个小障碍。

大家还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命名混乱的游戏系列吗?欢迎一起聊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看如下几个命名

塞尔达传说 众神的三角力量

塞尔达传说2 林克的冒险

塞尔达传说 天空之剑

塞尔达传说 时之笛

塞尔达传说 黄昏公主

塞尔达传说 梦见岛

塞尔达传说 众神的三角力量2

塞尔达传说 幻影沙漏

塞尔达传说 风之杖

请问一个没玩过此系列的人你能看出来这几部作品的发售先后顺序吗?就算你最后查到了它们的正确顺序你能告诉我这几部在游戏剧情背景上的时间轴顺序吗?就算你买了一本《海拉尔编年史》,然后又用心玩了游戏,了解了整个游戏系列的关系后你就不觉得官方也是在生硬的什么鬼式的瞎扯淡吗?ㄟ( ̄▽ ̄ㄟ)








以上只是爱的吐槽


这游戏系列依然是我心目中的最佳没有之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有些游戏系列的命名,真是一言难尽。每次想跟朋友推荐或者讨论,都得费一番口舌解释,生怕对方被这混乱的命名给绕晕了。今天就来聊聊几个让我头疼的例子,看看有没有你们也觉得“怎么会是这样”的。 《生化危机》(Resident Evil)系列:从“生化”到“恶灵”,再到“村庄”说起命名混乱,第一个想到的绝对是.............
  • 回答
    说到战锤40K,这系列游戏真是枝繁叶茂,从宏大的战略到激烈的近身搏杀,几乎能满足各种口味的玩家。不过要说真正让我印象深刻、并且愿意反复推荐的,主要有那么几个,各有各的精彩。如果说你喜欢那种运筹帷幄、全局掌控的感觉,那么《战锤40,000:战争黎明》系列绝对是绕不开的选择。尤其是初代《战争黎明》以及它.............
  • 回答
    讲到《暗黑破坏神》,那可真是勾起了我一大把陈年的回忆,感觉就像昨天刚熬过一个通宵一样。要是说难忘的,那真是太多了,每次想起来都有点心痒痒的。我最早接触《暗黑破坏神》是大概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那时候还是2代。我记得是跟一个表哥一起玩的,他家里条件比我们好点,有个电脑。那时候上网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我们.............
  • 回答
    红色警戒系列游戏,从它诞生之初,就带着浓浓的冷战色彩,这不仅仅体现在激烈的战场对抗,更渗透在游戏的方方面面,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勾勒出美苏两大阵营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隐藏在最不起眼的细节之中。宣传的艺术:胜利的画风与英雄的塑造最直观的,莫过于宣传片和游戏开场动画的风格。盟军的宣传,总是充.............
  • 回答
    玩《巫师》游戏,尤其是从初代开始,你会发现游戏里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很多梗和背景故事都源自小说。为了让你玩得更明白,或者说更有味道,咱们得聊聊那些隐藏在游戏里的“家族秘辛”和“爱恨情仇”。首先,得说说的绝对是杰洛特,这个孤狼式的猎魔人,他的故事是整个系列的灵魂。但杰洛特可不是凭空出现的,他的身世和羁.............
  • 回答
    聊起《帝国时代》系列的梗,那可真是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这游戏玩的不止是策略,更是沉浸在那段悠久又充满爆笑的回忆里。我作为一个老玩家,今天就跟你好好唠唠,那些让我们又爱又恨的经典梗,保证不是硬邦邦的AI输出。1. “哦,天哪!” (Oh, my God!) – 来自僧侣的KPI压力这绝对是《帝国时代.............
  • 回答
    要说《仙剑奇侠传》系列里的细思极恐的细节,那可真是一抓一大把,而且很多都不是直白告诉你,需要你玩着玩着,自己品,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我就挑几个印象最深的,给大家掰扯掰扯。《仙剑奇侠传一》:那个如梦似幻的梦境,藏着多少绝望?说到仙一,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可能就是“拜月教主阴谋论”之类的,但这太表面.............
  • 回答
    2022 年 2 月 17 日,努比亚旗下主打游戏体验的红魔品牌正式发布了红魔 7 系列游戏手机。这次的发布会可以说是声势浩大,带来了红魔 7 和红魔 7 Pro 两款机型,两款手机都将“极致游戏体验”作为核心卖点,并且在硬件配置上堆到了当时消费级市场的顶峰。那么,这款在当时备受瞩目的游戏手机,究竟.............
  • 回答
    提到“世界系”,我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不是那种宏大的世界末日,也不是什么拯救全人类的史诗。对我来说,狭义的世界系,是那种带着点儿青春期的青涩、迷茫,以及一股子“你和我,就是整个世界”的劲儿。那种感觉,像是夏天傍晚,蝉鸣声里,我们俩在无人的小巷里,对视了一眼,就觉得仿佛全世界只剩下我们两个人了。有这么.............
  • 回答
    华硕天选2代游戏本(搭载锐龙5000处理器与30系显卡):亮点与不足详尽解读华硕天选2代游戏本的发布,无疑是游戏本市场的一颗重磅炸弹,尤其是在搭载了备受瞩目的AMD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和NVIDIA RTX 30系显卡后,其性能表现和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下面将从亮点和不足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解.............
  • 回答
    最近确实是加强了游戏防沉迷的力度,不少热门游戏都受到了影响,很多朋友都在找一些不怎么受限制、或者说成年人玩起来也更轻松的游戏。别说,仔细想想,还是有不少选择的,而且大部分都是以体验、休闲或者策略为主,就算大人玩起来也不会觉得幼稚,反而能找到乐趣。我这就来给你盘点一下,尽量讲得详细点,让你心里有个谱:.............
  • 回答
    说到三国志系列的游戏,那可真是包罗万象,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套玩法,玩到后面,不光是打天下,更像是玩一场人生。我玩过的版本也不少,从老掉牙的《三国志II》到新近的《三国志14》,每个版本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让人着迷的“怪癖”。今天就来跟各位掰扯掰扯,我们是怎么在这些虚拟战场上玩出花样的。一、 兵种的.............
  • 回答
    舰娘类游戏里,目前公开的、明确属于印度海军舰艇娘化设计的作品,据我所知,还没有形成广泛的流行度和成熟的体系。市面上常见的舰娘类游戏,如《舰队Collection》(舰C)和《碧蓝航线》(碧蓝),其舰船的取材来源主要是二战及之后的世界各国海军,其中以英、美、德、日、苏(俄)等国舰艇的娘化最为普遍和深入.............
  • 回答
    在游戏世界中,死亡往往伴随着各种形式的惩罚,从损失少量经验到需要重头再来。而有些游戏则将死亡惩罚推向了极致,让玩家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挫败感和挑战。以下是一些死亡惩罚极其严厉的游戏,我将尽量详细地描述它们的惩罚机制:1. 《黑暗之魂》系列 (Dark Souls Series) / 《血源诅咒》 (Bl.............
  • 回答
    游戏中的技能,如果设计得好,往往能成为玩家体验的灵魂,甚至成为游戏的标志。它们不仅仅是游戏机制的堆砌,更是玩家在虚拟世界中实现自我、克服挑战、享受乐趣的关键。以下是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游戏技能,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为什么能触动我:1. 《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 时停(Stasis) 技能描述:.............
  • 回答
    在游戏与现实之间,确实存在许多看似复杂、实则简单的对比。以下是一些经典游戏中的难题与现实中的简单性对比,结合机制、心理和现实逻辑进行详细分析: 1. 《超级马里奥》:平台跳跃的“不可能”与现实中的“基础物理” 游戏中的难题: 马里奥需要在空中连续跳跃(如“蘑菇跳跃”)通过高处的平台,或在狭窄.............
  • 回答
    在游戏开发的漫长历程中,bug 就像顽固的幽灵,有时难以根除。然而,令人着迷的是,有些 bug 非但没有被修复,反而被玩家们发掘、接受,甚至拥抱,最终演变成了游戏的核心特色,成为了游戏的招牌。这些“BUG”之所以能成功“逆袭”,往往是因为它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乐趣、策略深度,或是成为了玩家社群的共同记.............
  • 回答
    游戏世界里充斥着各种令人捧腹又略显尴尬的“常识性错误”,这些小瑕疵常常让玩家们津津乐道,也让一些严谨的开发者们哭笑不得。它们不是剧情上的硬伤,也不是机制上的不合理,而是那些违背了我们现实世界里基本物理规律、生物常识甚至是逻辑思维的设定。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几个,保证让你回味无穷。1. 物理定律?那是啥?.............
  • 回答
    我印象最深刻的,还得是那款把我彻底“拐走”的《巫师3:狂猎》。严格来说,《巫师3》本身就已经是神作了,但更让我着迷的,是它里面那个名叫“昆特牌”的小玩意儿。最初接触昆特牌,是在游戏的一个支线任务里,作为一种收集要素,一种跟NPC打发时间的方式。我当时没太在意,随手就跟几个路人甲试了几把。没想到,这一.............
  • 回答
    玩了这么多年游戏,有些结局,就像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也有些结局,像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洗涤了所有的疲惫,只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要说印象最深的,那得好好掰扯掰扯。《巫师3:狂猎》——“猎魔人的归宿”老实说,提到《巫师3》的结局,我脑子里浮现的不是某个特定的画面,而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怅然若失”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