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国志系列游戏你们都有哪些特殊玩法?

回答
说到三国志系列的游戏,那可真是包罗万象,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套玩法,玩到后面,不光是打天下,更像是玩一场人生。我玩过的版本也不少,从老掉牙的《三国志II》到新近的《三国志14》,每个版本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让人着迷的“怪癖”。今天就来跟各位掰扯掰扯,我们是怎么在这些虚拟战场上玩出花样的。

一、 兵种的极致探索:不按常理出牌的“黑科技”

大家玩三国志,最常玩的自然是根据史实搭配兵种,什么藤甲克骑兵,什么弩兵克枪兵,这是基础操作。但玩到后期,你会发现“不按常理出牌”才能出奇制胜。

《三国志IX》的兵种相克bug/特性利用: 这个版本最经典的就是弓兵对骑兵的微弱克制。正常来说,骑兵是弓兵的克星,但在《IX》里,如果你能把弓兵配置得当,比如配合高统帅的武将,加上一些特殊的兵装(虽然不多),弓兵居然能在正面战场上对骑兵造成可观的伤害,甚至能反杀一些低配的骑兵。尤其是当你的骑兵部队损失惨重时,换上满编的弓兵,硬扛着冲过去,那种感觉就像是骑兵的末日审判,特别有成就感。当然,这得看脸,有时候还是会被骑兵一波打散。
《三国志X》的兵种与特技结合: 这个版本最大的乐趣就在于“特技”系统了。很多时候,我们不光看兵种本身,更看武将的特技是否能强化兵种。比如让一个带“攻击”特技的武将带虎豹骑,那真是如虎添翼。但更有趣的是,你会发现一些看似鸡肋的兵种,通过特定的特技组合,能焕发新生。比如某个武将带着“神速”特技,即使他带的不是最顶级的骑兵,也能迅速突进,打乱敌方阵型。还有一些武将的特技可以直接影响兵种的士气或防御,配合高士气兵种,简直是攻无不克。我记得有一次,我用一个带“不动”特技的武将(虽然不是什么顶级兵种),硬生生扛住了对面几个猛将的冲锋,为我方的其他部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三国志11》的兵科适应性与阵型玩法: 《11》是兵科适应性的巅峰,一个兵科S的武将,即使其他属性稍弱,也能发挥出惊人的战斗力。所以,我的特殊玩法之一就是“兵科专精”。我不会强求一个武将什么都擅长,而是把他培养成某个兵科的绝对专家。比如,我会专门找兵科S的骑兵将领,给他配上最好的骑兵,然后训练到最高等级。而另一个将领,我可能会让他专注于枪兵,配合枪兵的阵型优势,正面突破。更夸张的是,我有时候会故意让一个不擅长某个兵科的武将去带那个兵科,然后看他能打出多差的战绩,算是另一种“挑战自我”吧!当然,更有趣的是,我会尝试一些“非主流”的兵种组合,比如用大量的步兵去打骑兵主导的战场,然后通过精妙的阵型调动来规避劣势,找到对方的薄弱点。

二、 内政的极致“抠门”与外交的“搅屎棍”

很多人玩三国志就是为了打仗,但其实内政和外交才是让游戏更有深度的关键,有时候,我玩得就像个精打细算的村官,或者一个老谋深算的外交官。

《三国志IV》的经济压制与“田地流”: 这个版本经济系统相对简单但很重要。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疯狂发展农业和商业。不求多强大的军队,只求一个稳定增长的收入。然后,用这个收入去賄賂、去挖角,慢慢蚕食对手的实力。我甚至试过在早期故意不发展军事,只专注于把全国的田地都开发到最高级,然后用巨额的粮食储备来维持一个庞大的、低配的军队,然后用数量去堆死对手。当然,这种玩法风险很高,一旦被对手抓住机会,就可能万劫不复。
《三国志V》的“外交联盟”与“借刀杀人”: 《V》的外交系统相对成熟。我的特殊玩法就是建立一个强大的“朋友圈”。我不会轻易去跟别人宣战,而是优先跟一些弱小的势力结盟,让他们帮我抵挡一些强敌。然后,我再悄悄发展自己的力量。当有两大势力处于胶着状态时,我就会抓住机会,给其中一方一点点“甜头”(比如送点钱或粮),让他们去攻击另一方,当他们两败俱伤时,我再坐收渔翁之利。这种感觉就像是在玩一场三国版的“权力的游戏”,充满了算计和博弈。
《三国志VI》的“功绩操控”与“官职晋升”: 《VI》里,武将的官职和功绩是重要的晋升因素。我有时候会故意让一些能力强的武将去执行一些危险但功绩丰厚的任务,比如单独去攻打敌方一个据点,即使他很可能失败,但一旦成功,功绩会非常可观。反过来,我也会让一些能力稍弱但忠诚度高的武将去执行一些比较安全的任务,让他们慢慢积累功绩,提升官职,防止他们因为功绩太低而被其他势力挖角。最极端的时候,我会故意让自己的主公陷入危险的境地,然后让自己的武将“舍身取义”,来获得极高的忠诚度和威望,再伺机谋反(当然,这个风险也很大)。
《三国志13》的“关系网”与“单挑之王”: 《13》的“羁绊”系统可以说是社交玩法的极致。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花时间去经营和所有有潜力武将的关系,给他们送礼,拜访,甚至结义。当你的关系网足够强大时,你可以调动大量的人力资源。而更让我沉迷的,是扮演一个“单挑之王”。通过不断地给武将送装备,提升他们的“战法”等级,让他们在单挑中无往不利。然后,我就让我的主公或者某个核心武将,在战场上主动挑衅对方的猛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单挑,往往能直接扭转战局,赢得士气,这种感觉比千军万马的攻城战还要刺激。

三、 战术的“出其不意”与“以弱胜强”

除了兵种和内政,战术上的奇谋诡计也是三国志系列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三国志II》的“伏兵流”: 虽然《II》的系统比较粗糙,但伏兵的威力却是巨大的。我有时候会故意在某些关键路口埋下大量的伏兵,然后用一支佯攻部队吸引敌军的注意,一旦敌军进入伏兵范围,瞬间就能将其歼灭。尤其是在山地作战,伏兵的威力更是惊人。
《三国志VIII》的“个人指令”与“阴谋诡计”: 《VIII》的个人指令系统给了我很大的发挥空间。我喜欢扮演一个野心勃勃的刺客,或者一个擅长煽动民心的谋士。我会利用“煽动”指令来制造叛乱,让敌方城池不攻自破;或者利用“暗杀”指令来除掉敌方关键武将,打乱对方的部署。还有的时候,我会让自己的武将去敌方城池当“间谍”,收集情报,甚至破坏对方的粮草,让敌军在开战前就士气低落。
《三国志XII》的“计策牌”与“阵型克制”: 《XII》虽然节奏很快,但计策牌的运用才是精髓。我会精心设计我的计策牌组合,例如准备好“火计”和“落石”来对付步兵,或者准备好“混乱”和“伪报”来扰乱敌方骑兵。同时,我会根据敌方的阵型来调整自己的阵型,尽量找到克制对方的“阵眼”。我最喜欢做的就是用一支数量不占优的部队,通过巧妙的计策和阵型,把敌方主力部队打得溃不成军,这种以少胜多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
《三国志14》的“土地争夺”与“兵力集中”: 《14》的“土地”系统让每一寸土地都变得重要。我的特殊玩法是“区域占领”。我不会一开始就想着统一天下,而是专注于占领某个特定的区域,然后建立一个巩固的防线,再慢慢地往外扩张。更绝的是,我会研究敌方的兵力部署,然后找出他们兵力分散的弱点。当我看到敌方主力部队分散在几个据点时,我就会集中我的所有兵力,以雷霆万钧之势攻打其中一个据点,将其迅速歼灭,然后利用这个据点作为跳板,继续攻击下一个薄弱点。这种“闪电战”的玩法,往往能让敌方措手不及。

总而言之,三国志系列游戏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自由度和深度。每一次的重玩,都能发现新的玩法,新的乐趣。我们不是单纯地在玩游戏,更像是在体验一段历史,感受那些英雄人物的悲欢离合,用自己的方式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三国故事。这些“特殊玩法”,不过是我们对这个虚拟世界的一次次深度探索和别样解读罢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年刚进公司,公司有一台用来放文档的电脑,上班开到下班。

里面除了必要的软件之外,还装了一套《三国志11pk》。

用途就是任何剧本任意君主开一局,然后全托管。

大家每人押10块钱,不准多不准少也不准投注多个。赌最后哪个君主能统一天下。赢得比赛的人(们)独占(平分)奖金。

我第一次独占奖金投的是严白虎。

user avatar

选两个势力,一起发展,两分天下,然后各自拥兵数百万,这个时候委任一方势力,委任战略为消灭另一方势力,然后你就选择另一方势力进行抵抗和反击,这种玩法不亦乐乎。见下图:







天下有两个朝廷,世界有两个超级大国






下面是宋国概况。

介绍一下国家:

【宋国】,207名中央委员,正规部队为307万6649人,人口数量2847万9459人,正在爆炸性的增长中,宋国疆土内拥有28座人口50万以上的都市,其中16座人口100万以上的大都市,五座人口110万以上的特大都市,分别为徐州济南郑州西宁开封,首都为郑州。








下面是楚国概况。

介绍一下国家:

楚国】,147名中央委员,正规部队为216万68人,人口数量1936万8651,正在爆炸性的增长中。楚国疆土内拥有21座人口30万以上的大都市,其中7座人口100万以上的大都市,四座人口110万以上的特大都市,分别为成都、上海、南京九江。并且拥有天下第一大都市成都,首都也为成都。












另外,日本倭寇率两万人马登录,直奔南京而来,楚国集结二十万人马固守南京并力图全歼登陆的日本倭寇。南京保卫战一触即发。

user avatar

上知乎这么长时间第一次拿到三位数的赞,果然小透明也有春天~

翻了一下储藏箱,当时的笔记本竟然还在,不过打开看看实在是不忍卒视。随便放两张,给大家当当笑话吧。


上面是一边打一边记的流水账,势力是刘焉,剧本是英雄集结。主要内容一般以出征、战报、职位调整、任职地方变动、武将登庸、科技研发、人员培训这些为主。其它势力的主要以爵位变动、重大武装冲突、领地变动、君主或高级将领死亡、势力破灭等为主。这是最开始的,相对清楚些,到后面就各种潦草,人名基本都是符号。刘焉、刘璋、刘循分别就叫”6y、6z、6x“这样。官职体系是自己改过的。







上面这个是列传的刘焉传草稿。后来刘焉死了换刘璋以后,打成皇帝了,国号叫唐,刘焉自然是先主。这个剧本从大四打到我去土耳其驻外,后来就没打了,存档还在。计划中就没打算让刘循即位,准备二世而亡的,所以刘焉就叫先主,刘璋自然就叫后主了。

英雄集结从251年开始,我就起了年号叫勉平元年,勉强还算和平。秉承建安年号的思路,中途就不换年号了,一直到献帝禅让才换。有十来篇,不过因为古文水平实在太差,到后面就写白话文了。再到后面懒得写了,还曾经把已写的打成电子版,不过已经找不到了。

随便放两页,供大家笑笑,多谢各位捧场。

============================传说中的分割线==============================

1、当年读大学的时候闲的蛋疼每打一回合就记录干了什么以及全国大事;统一之后给手下武将出列传……

2、延续上面那个,由于有了记录,比如谁是谁登庸的,谁在君主面前举荐过谁,谁和谁长期共事等等,给手下武将划分派系。记得有一次关羽被火烧死了,就把国内关派武将纷纷撤职或调动到不重要的地方,甚至不惜导致边城失守。当然责任都是当时的丞相和敌对派系将领承担。这些责任都是要写进列传的。

3、后期由于强人太多官职太少,不惜动用修改器,让这些人病休、叛变,以及相应抓回来斩首等等。当然秉承牵连大法每次都导致官场大地震,腾出好多位子。

4、有时候空着许多位子,但是有能力的武将都由于各种大案待罪在身,爬上去的都是庸才……

5、用修改器修改官职体系。某一届中央zzj常w级别的司马懿战败被俘,翻翻记录七成在职武将要撤换。从此发现该武将在朝中势力太强,就用修改器把一片姓司马的都叛变然后抓回处斩,部分边缘司马氏剥夺官职扔在边境,张春华流放。

6、最刺激的朝中政争在于继承人之争,刘封上位我流放了八十多个刘禅派武将,包括关羽张飞

7、玩了几年san11以后发现乐趣完全在官员调动和编写架空史记之中。

8、我真是个变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