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全面战争:三国》的人物画像感觉不如《三国志》系列好看?

回答
《全面战争:三国》(Total War: Three Kingdoms)的人物画像被认为不如《三国志》系列(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好看,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看法,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这涉及到艺术风格、文化背景、技术限制、以及游戏设计的侧重点等等。下面我将详细地分析这些原因:

1. 艺术风格与写实度:

《三国志》系列(尤其是光荣特库摩的作品): 长期以来,《三国志》系列在人物画像上一直追求一种高度风格化、具有东方古典韵味的写实风格。
细节丰富,线条柔和: 官方绘制的人物画像通常拥有细腻的五官、飘逸的衣袍、精致的铠甲细节和写实的毛发处理。这些都依赖于强大的传统绘画功底和细腻的笔触。
情感表达深刻: 很多《三国志》系列的人物画像能够通过眼神、微表情、姿态等细节,传递出人物的性格、情绪和命运感。比如曹操的奸诈、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威严,都在画像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历史厚重感: 风格上偏向于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技法,例如工笔画或写意画的某些元素,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底蕴。
角色辨识度高: 即使是不熟悉三国历史的玩家,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画像,也能大致了解人物的身份和气质。

《全面战争:三国》: 虽然CA(Creative Assembly)为《三国》投入了大量资源,并在人物建模和面部表情上做得不错,但其人物画像的整体风格与《三国志》系列存在显著差异。
更偏向西式写实与游戏化: CA的风格更倾向于西方的写实主义,并融合了现代游戏的角色设计理念。这意味着更强调骨骼结构、肌肉轮廓、以及更具冲击力的视觉表现。
追求立体感与动态感: 为了适应全3D的战略游戏,《全面战争:三国》的人物画像需要与游戏内的3D模型保持一致性,并且要考虑在各种光照和角度下的视觉效果。这导致画像可能更注重光影对比和立体感,而非传统东方式的细腻勾勒。
部分角色处理过于“硬朗”或“现代化”: 有些玩家认为,《全面战争:三国》的人物画像在刻画某些角色时,显得过于硬朗、甚至有些“硬核”或者“赛博朋克”的调调,缺乏三国时期应有的古典韵味。例如,某些人物的脸部棱角分明,表情略显僵硬,或者服饰的设计虽然精美,但不够贴合历史感觉。
过于强调“霸气”而非“气度”: 《三国志》系列在刻画人物时,更注重展现其“气度”、“神韵”,而《全面战争:三国》则可能更偏向于塑造一种“霸气”或“战斗力”的视觉形象,这与历史人物的内在气质可能存在偏差。

2. 文化背景与审美取向:

《三国志》系列: 作为一家日本公司(光荣特库摩)开发的游戏,其人物画像虽然以中国历史为蓝本,但融合了日本动漫和游戏设计中的审美元素。
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再诠释: 日本在吸收中国文化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解和表现方式。这种融合使得《三国志》系列的人物画像既有东方韵味,又符合日本玩家的审美习惯,也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认可。
强调人物的“偶像化”和“英雄化”: 日本的游戏设计往往倾向于将角色进行一定程度的“偶像化”和“英雄化”,使其更具吸引力和辨识度。《三国志》系列的角色画像就体现了这一点,塑造了一批深入人心的“三国英雄”。

《全面战争:三国》: 作为一家英国公司(Creative Assembly)开发的西方游戏,其设计团队在理解和表现中国文化时,可能存在一定的文化隔阂和侧重点不同。
西方玩家的审美惯性: CA的设计团队本身带有西方游戏设计的基因,其团队成员的审美标准可能更偏向于西方的游戏市场和玩家的偏好。
对中国文化的商业化处理: 尽管CA在《三国》中努力还原,但商业化的考量和受众的广泛性,也可能导致其在文化表现上进行一定的“大众化”或“国际化”处理,使其更容易被不同文化背景的玩家接受,但这也可能牺牲掉一些原汁原味的东方细节。

3. 技术实现与表现形式:

《三国志》系列: 主要以2D平面插画的形式呈现人物画像。
画师的自由度高: 2D插画可以允许画师在细节、色彩、构图等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可以更专注于人物的内在气质和艺术表现力。
细节易于刻画: 精致的笔触和色彩可以轻松地展现人物的衣纹、装饰、皮肤纹理等细节,营造出精致感。

《全面战争:三国》: 虽然也提供2D的人物头像,但其设计往往是基于游戏内3D模型的截图或渲染,并进行一定的后期处理。
受限于3D模型: 3D模型的面部建模和表情捕捉,即使再精细,也可能在某些方面无法完全达到2D插画的艺术表现力。3D模型的面部结构和表情的局限性会直接影响到人物画像的最终效果。
追求游戏内的统一性: 人物画像需要与游戏内的3D角色模型在外观上保持高度一致,这使得在设计画像时会受到3D模型的束缚,例如面部骨骼、发型、服装的剪裁等,都必须与游戏内模型匹配。
实时渲染的限制: 游戏中的实时渲染技术虽然不断进步,但其在光影、材质、以及面部表情的细腻度上,仍然与精心绘制的2D插画存在差距。

4. 角色设计上的侧重点:

《三国志》系列: 更侧重于刻画人物的性格、身份、以及历史上的某种“神韵”。
为角色赋予“性格签名”: 通过画像,让玩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每个角色的独特性格特征,例如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诸葛亮的智慧等。
历史氛围营造: 人物画像是构建三国历史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玩家更好地沉浸其中。

《全面战争:三国》: 除了性格和身份,还可能更侧重于角色的“战场指挥官”身份和“传奇英雄”定位。
强调能力和威慑力: 在某些方面,画像的设计可能更倾向于突出角色的能力、力量感和在战场上的威慑力,以服务于游戏的战略和战斗玩法。
区分阵营与派系: 人物画像的设计也需要服务于游戏内的阵营划分、派系特色,以及不同角色之间的视觉区分度。

5. 玩家的期待与习惯:

《三国志》系列培养的玩家群体: 许多玩家对《三国志》系列已经有了根深蒂固的审美偏好和期待。当《全面战争:三国》出现时,他们自然会以《三国志》系列作为参照标准。
文化认同: 对于中国玩家而言,他们对三国历史和文化有着更深的理解和情感认同,对于人物的形象要求可能也更为严苛和传统。当《全面战争:三国》的人物画像风格与他们的文化认知存在偏差时,自然会觉得不够好看。

总结来说, 《全面战争:三国》的人物画像之所以被认为不如《三国志》系列好看,并非绝对的好坏之分,而是源于两者在艺术风格、文化解读、技术实现、设计侧重点以及玩家的期待等方面的差异。

《三国志》系列以其精美的2D插画,在东方古典韵味、人物性格刻画和历史氛围营造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并且成功融合了日本的游戏设计审美。
《全面战争:三国》则是在西方写实主义和现代游戏设计理念下,试图为3D战略游戏打造具有辨识度和游戏性的角色形象,但这种风格上的差异,加上文化理解上的不同,使得它未能完全满足那些习惯了《三国志》系列风格的玩家的期待。

两者各有千秋,也都为玩家带来了独特的体验。对于《全面战争:三国》的玩家来说,可能需要适应其新的视觉风格,并欣赏其在游戏机制和战略深度上带来的独特魅力。而对于许多忠实的《三国志》粉丝来说,他们心目中经典的“三国人物画像”仍然是光荣特库摩所塑造的形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三国志系列武将的颜值往往和能力挂钩

比如这个人,身长八尺,阔面重颐,极其雄壮,显然是个大义凛然的猛将:

而下面这个人,身长八尺,阔面重颐,极其雄壮,显然是个废柴:

甚至有时候能力可以逆转颜值,比如号称长得丑的庞统,画出来也不算丑:

而妹妹能当皇后,孙子何晏是著名美男子的大将军何进,只因他屠户出身以及无脑表现,结果就成了这样:

所以能力强(长得帅)的人物往往会被玩家重用,玩家面前经常是他们在晃来晃去,自然觉得三国志的人物头像好看了

而三国全战的人物颜值相对比较平均,比如“紫髯”的孙权没胡子,一脸傲气,说是刘禅或黄皓都行

再有就是光荣脱裤蘑对三国的了解更深,不少武将的姿态是有典故的

比如三国志12的陈矫:

乍一看是在发疯,但实际上应该是来自三国演义第78回《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曹丕闻知父丧,放声痛哭,率大小官员出城十里,伏道迎榇入城,停于偏殿。官僚挂孝,聚哭于殿上。忽一人挺身而出曰:“请世子息哀,且议大事。”众视之,乃中庶子司马孚也。孚曰:“魏王既薨,天下震动;当早立嗣王,以安众心。何但哭泣耶?”群臣曰:“世子宜嗣位,但未得天子诏命,岂可造次而行?”兵部尚书陈矫曰:“王薨于外,爱子私立,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遂拔剑割下袍袖,厉声曰:“即今日便请世子嗣位。众官有异议者,以此袍为例!”百官悚惧。

再比如一个吴国后期的冷门人物陶濬

三国志12里他拍着胸脯一脸自信:

而三国志11里他却一脸懵逼:

这两种不同的神情也是有典故的:

三国时期吴镇南大将军、荆州牧、陶璜之弟。初为徐陵督,合浦太守修允部曲督郭马反,吴主孙皓遣徐陵督陶浚将七千人从西道,命交州牧陶璜部伍所领及合浦、郁林诸郡兵,当与东西军共击马。
天纪元年冬,晋向江陵,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唐彬浮江东下,太尉贾充为大都督,量宜处要,尽军势之中。陶濬至武昌,闻北军大出,停驻不前。戊辰,濬从武昌还,即引见。迁镇南大将军、荆州牧,为晋军所败。

前一个是他接受任命时的表现,后一个是他发现部队溃败时的表现

user avatar

打mod就好了啊

(图是贴吧搬过来的,别再说我是魔鬼了。。。 )

感谢知友提供了3DM作者原贴地址: bbs.3dmgame.com/forum.p





user avatar

郑姜小姐姐长得像汤唯~

很好看~

其他的我感觉也都挺好,唯一不能接受的就是好多大众脸,几个人用同一副立绘这有点过分。

user avatar

反对 @徐先生 以及其他提到欧美脸的答主,虽然欧美脸五官确实有提升颜值,但对于一款三国游戏来说,这并非本质原因。三国这个IP有数一数二的文学底蕴,我们对人物原画的评论和认识不能局限于欧美不欧美这么肤浅的层面。我分几个方面来讨论↓

一.《三国志》的人物表情、姿势画的更加戏剧化

二.《三国志》原画中梗更多

三.《全面战争》很多角色颜值降得特没必要

四. 综述:日本与欧洲审美的差别,以及游戏侧重点的差别。(2019.6.21号更新)

我这里只分析下原因,这两种风格其实并无高下


一.《三国志》的人物表情、姿势画的更加戏剧化(说难听点也叫动漫化)

我们中国人从小就听三国故事长大,三国人物的民间形象根深蒂固,对三国里的各种梗和典故也都是信手拈来。那么三国志给我们的亲切感就不是所谓“欧不欧美”能解释的。

《三国志》系列原画人物表情生动,双眼有神,眉宇之间透露着这个人强烈的个人性格,通俗来说就是一个字儿“像”。这种画法充满了生命力,而不像《全面战争》系列画的略僵硬。

由我的同学给大家示范下两个游戏在刻画典型脸谱时的差异,各位知友感受一下哪种形象更鲜明↓左三国志右全战

三国志的人物原画有更加丰富的摄影结构与构图,还有夸张的眉毛来表现眼神。

三国志系列对于特殊的角色常常配上一些特有的姿势,角色看上去很鲜明。而全战则普遍像柱子一样杵在那里。

这俩其实就比上头的要接近一些了,不过三国志已经五官接近扭曲,瞳孔也缩小,而全战更自然一点,全战是直接模仿的董卓大人和张飞(说起来全战张飞表情还挺感情充沛呢)的表情。

同样是运用摄影和透视等方法去强化角色的情感和性格。三国志浓浓的中二味儿哈哈。

大概先放这些。事实上全战的大多数角色是完全没表情的,即使是像这样一点点的表情都有点夸张全战的表情刻画了。这些图主要是直观地体现下两个系列艺术风格差异。大家懂我意思就好。

经过简短的解说后,再来对比三国志和全战的实际原画↓↓↓左为全战,右为三国志

我们都知道袁术这人奸险狡猾,愚昧虚妄,背信弃义还图谋篡位。两张图又是如何体现这一点呢?

  • 《全面战争》版袁术眯眼睛若有所思,双手搓动,表现出阴谋家盘算的心计。
  • 《三国志12》则是在眉弓肌肉隆起处点了高光,凸显出袁术紧锁眉头威严+焦虑的形象。眼睛斜视摄影机,捋着胡子好像在琢磨我们玩家一般。手中抓着的玉玺也是袁术不可或缺的“梗”。除此之外还运用了摄影中反派常见的 阴笃笃的打光这些主观刻画虽然脸谱化,但信息直观,易于接受,形象鲜活。

马超颜值很高,并且苦大仇深,还是个愣头青,那么两个系列又有什么区别呢?

  • 《全面战争》版马超表情严肃,隐隐能感觉到他的愤怒。并无特殊姿势。
  • 《三国志12》则是用胳膊半举长枪形成了透视关系,斜着的长枪还将画面切割,形成紧张感的构图。另一只手拉住缰绳对画面形成了很强的“控制感”。眉毛X2,头盔给小马哥的眼眉流出了空间,眉弓凸起彰显出愤怒的表情。双眼对摄像机怒目而视,仿佛玩家就是杀父仇人曹操一般。

那么多数三国迷或者普通玩家自然是从《三国志》原画中更能直观地感受到到马超的脾气秉性,人物定位。

袁绍是个很有钱的大老板,好养宾客,两款游戏都是用土豪金配色,可谓是不谋而合。然而外宽内忌,用人不当最后失败。两款的区别有↓

  • 《全面战争》的袁绍双手叉腰,心理学一般会认为偏向或自信或焦虑的心情。而袁绍的性格恰恰就符合这两点。表情若有所思,很有政治家风度。
  • 《三国志12》则是面带微笑,露出牙齿表现亲和力。额头处有高光,吸引玩家看到舒展的眉头体现出袁绍礼贤下士的心态。(虽然袁绍不一定真的特别礼贤下士,但他最起码装的很礼贤下士)手臂近乎要伸出镜头之外,仿佛要将他的个人魅力笼罩整个天下。

《三国志》原画通过手臂的透视,和把手伸向观众的冲击力,和玩家的互动是更进一步的,因此也增加了亲切感,好像袁绍叔叔是和蔼可亲的邻居大叔一般。全面战争明显刻画的有些平淡了。自然更容易觉得三国志人设好看。

最后一个——吕布大人↓

这个我觉得完全不用解说了。。。。吕布的其他细节以后可能会讨论下服装和颜色吧。

因此日本也好、欧美也好,画的东西我们在评价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光看他颜值画的如何,表现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总结起来就是:

  • 全面战争偏现实主义的尸站,虽正经但无聊
  • 三国志偏形式主义的戏剧感,虽直观但脸谱

我们很喜欢看历史剧的时候评价 XXX演的像不像,比如“这个曹操演的不好,不像曹操”然而我们谁都没见过曹操本人,所以我们的判断标准其实是很受文学形象影响的。假如对角色进行了适当的脸谱化,我们很容易觉得这些角色特别像我们心中的历史人物形象了。比方说TVB的一些历史剧,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演员,但是通过适当的脸谱化又观众觉得演的特别像。这就是讨巧的地方

通常来讲脸谱化的角色易于接受消化,所以很多网友偏向三国志系列很正常,这也是为什么有的知友提到“全战人设很耐看”,因为全战设计的没那么直观,需要细细品读方知其味。


二.《三国志》原画中梗更多,让人会心一笑

还是涉及到三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直是《三国志》系列厂商光荣的强项。

  • 三国志系列的原画对于三国迷来说有很多让人会心一笑的细节,让人感觉“制作团队真的很喜欢又深爱三国”主要让人感动
  • 而全战则感觉是“制作团队真的很懂历史和考古”。主要让人敬佩

要注意,这两种优点看似接近,都像是很考究很细心。但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方向,一个用文化,一个用科学。

来看看《三国志》系列有梗的原画↓

  • 袁术手捧传国玉玺,头戴冕旒象征了他僭越的野心与企图
  • 张松小人嘴脸奉上西川地图,一副狗汉奸的样子,引用的大概是见刘皇叔之时
  • 邓艾手持地图并给旁人解说,引用的是邓艾通晓地理或屯田或准备偷渡阴平之时
  • 贾诩一手捧纸,一手在字上涂涂改改,引的是对马超韩遂的离间之策。神情显示贾诩胸有成竹。
  • 赵云一手持枪一手挥剑,这剑大概是抢的曹丞相的青釭剑
  • 祝融夫人和云哥单挑之时曾用飞刀暗器,就是夫人手中的吧
  • 日本人一直称孙尚香为“弓腰姬”,这也算是三国文化中的“亚文化”了吧
  • 注意看周泰脸上的伤疤,孙权曾经让周泰脱光上衣给将士们看他的伤疤,以表彰周泰的勇猛与忠义,这里的伤疤便是引用这个梗

感谢 @testal7 额外提供了这几个例子

  • 月英夫人头发发黄,和传说中一样。手中把玩着车轮与机关,因为很多传说表示月英夫人参与了丞相很多兵器的设计(比如木牛流马之类的)
  • 祖茂策马奔跑同时一脸警惕地向后看,是出自汜水关之战为了掩护孙坚老大逃离,而冒充孙坚吸引火力,最终被华雄斩杀的场景。图中祖茂带的帽子和孙坚一样,更印证了他此时是假装孙坚来掩护
  • 徐夫人这一幕出自丈夫孙翊(孙策的弟弟)葬礼上,徐夫人聪明勇敢用计除去杀夫仇人的一幕
  • 阚泽先生为使黄盖苦肉计成功而乔装渔夫去给曹丞相送来降书的场景。阚泽先生能言善辩,机智果敢,给曹丞相陈明大义,说的曹操一晕一晕的就信了

以上这些角色在《全面战争》里并没有体现这些别具匠心的小设计↓

  • 袁术前面说过了;
  • 张松、邓艾、贾诩、周泰、黄月英、祖茂都是大众脸;
  • 赵云只是一个用长枪的青年武将;
  • 祝融夫人甚至根本没做;
  • 孙尚香弓腰姬是日本梗不用倒也无可厚非。

而《全战》其他角色原画也是鲜有这些让人会心一笑的细节。

但不代表完全没有,只是很少↓

  • 史书《三国志》记载太史慈同学“猿臂善射”射箭很厉害,曾经把敌人的手掌钉穿在城墙上,敌我双方都发出了喝彩的声音,店里店外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在这一点上两款游戏都有想到这个梗,所以都给太史慈配上了弓箭。
  • 然而史书《三国志》里还提到太史慈“美须髯”,关于这一点,明显的是《全面战争》做得好。光荣的三国游戏包括《真·三国无双》系列等太史慈一直都没胡子,搞不懂@。@

还有哪些欢迎补充。

综上所述:《三国志》系列的原画有很多别具匠心的设计,使得很多角色的辨识度在部分(一)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这种游戏制作组串联原作的努力,使得我们和这款游戏更加亲近,和游戏里的三国人物也感觉更加亲近。当我们看到张松狗汉奸呈上地图的嘴脸时,根本不用去看他的人物介绍也知道这就是张松了。这正是《三国志》系列角色原画的另一大优势。


三.《全面战争》很多角色颜值降得特没必要

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只要有人吐槽《全面战争》的原画不好看,全战粉一定会说↓

你们就是看惯了整容脸了
中国人本来颜值就不高
非得变成白人你们才开心是吧?民族自卑?
你们这种艺术鉴赏水平也就只能一辈子看大眼睛动漫了
《全面战争》注重的是写实!写实!写实!这叫写实风好不好?不懂不要乱说

且不说这帮全战粉说话自相矛盾居然没互相吵起来,我们就来深入看下,到底《全面战争》所谓的“写实风”的说法是否有待商榷呢?

1.绘画

从绘画和美术的角度而言,全面战争的人物画的确实要比三国志要写实一些,这个写实体现在人体结构略微收敛,毛发皮肤服装的质感更为真实。《全面战争》光影明暗这些因素控制的更加详细,光线自然如同古典绘画,而非如《三国志》一样的强明暗对比,大块大块的粗涂。下为对比↓

三国志里的曹操涂得太粗以至于稍微放大便会发现右胳膊的袖子全是一堆大色块,两只手也有点敷衍了事,曹老板的脸上笔触十分明显,会画画的同学一定会发现这其实是画师对人体结构把握的惊人的精准,不过作为一款三国的游戏而言,这样写意其实有偷懒的嫌疑。

反观全战三国曹老板衣服上光影分界不明朗,证明对光线明暗刻画非常精细,衣服的材质虽然受限于我截图的清晰度有点看不清细节,但从用色+花纹+材质来讲,确实是比左边更加写实。

因此显而易见,说《全面战争》画风更写实这话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就在于,这不是全面战争角色画的丑的借口。

2.审美与偏心

首先要说的是,尽管三国志画风比不上全面战争写实,但基本符合严谨的人体结构,绝不至于是全战粉所谓的“整容脸”“欧美人”“二次元”那么夸张。要知道①三国志再不济也是CG画的,用动漫来比喻有失偏颇。②日本人血统复杂,本就有一点欧美风格,他们这么画不是你们脑补的崇拜白人。

那我这里就假设《三国志》系列就是纯动漫的二次元画风,来说下所谓“写实”为什么和帅气不矛盾。

最直接最不需要解释的例子就是:全面战争里有不少原画颜值都很高,比如赵云 马超 还有几邓紫棋等一众女角色。 ↓

邓紫棋和孙尚香在保持典型亚洲女生长相的同时依然很漂亮,云哥皇叔一身正气+五官端正也很帅气。这表示他们完全能做到兼顾一定程度的美感+写实。 全战的画师身体力行的告诉我们这两者并不矛盾。有这么直接的例子,我便不用费力从理论角度去解释写实美感并不矛盾了,大家看图一目了然。

顺便问下孙策为什么长得这么欧美??不知道全战粉能不能帮忙解说下。这和平时说的不一样啊。

猜测:制作组偏向谁就给谁画漂亮点吧。

那么既然能做到兼顾,给某些角色削颜值就很没必要了,比如下面↓

当我看到原画的时候已经觉得很丑了,没想到实机图还能更丑。贴一段史书对诸葛亮容貌的记载

亮少有逸羣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可能有同学要说了,这种英霸帅哥只存在于小说里,真人哪有这样的,可是影视作品里有不少诸葛亮的演员都诠释的很好啊↓

三国志系列虽比不上《全面战争》写实,但诸葛亮的几个大特点都能画进去↓

关二爷气场太弱↓甚至比不上孙策(我这里不是黑孙策,我只是觉得关羽应该再强势一点,这个关羽太谦虚了

真人演关羽演的好的也不是没有↓

陆树铭先生演的关二爷帅气+狂傲+威武不屈的综合体融合的很棒,《三国志》系列也都画的能融入这几个特点啊。

张三爷画的跟怪兽一样,确实很有视觉张力,但和游戏风格有些突兀(不是所谓“写实”来着吗?),何况三爷定位还是正派角色

而比较写实+霸气+威严的张三爷也不是没有↓

还有孙权孙坚吕布等人待遇也很惨在此就不多说了

不说什么写实不写实了,这里有真人在此,还能比这更写实嘛?

我也不是批评全面战争人设水平低,因为1全面战争主要是游戏好玩而非主打人设,所以无可厚非。2全面战争的美术水平是很高的,我也正是予以厚望才希望能把经典的三国角色也能好好刻画。算是恨铁不成钢吧。

既然赵云他们能做好,为什么这几个就做不好呢?我大概说的也很清楚,做到写实画风+帅气威武霸气都是不矛盾的,因此强行降低很多角色的颜值是让人难以忍受的。尤其看到粉丝强行解释只让人觉得更加难以下咽。

假如不是偏心邓紫棋他们,就一定是审美有误区,因为就算严谨的按照古代穿衣风格和服装细节来设计角色,制作人员依然有很大的自由度,比方说对比度/亮度/ 饱和度,细节密度、材质如何表现、人物脸上的神情如何刻画等等,优秀的画家不该这么点限制就画不出好东西,君不见古典油画的辉煌。可能制作组和画师就觉得这就叫好,那我也无话可说,毕竟人各有志。

出现这些问题绝不仅仅是所谓“写实”那么简单,正如《三国志》系列更有亲和力绝不是所谓“欧美人画风”那么简单。固然全面战争服装和人体都趋于写实,但艺术家依然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却还是让很多角色颜值被砍,这也是很多网友偏向《三国志》原画的另一个原因。


四.综述:游戏定位与欧日差异带来的审美偏好异同

1.先说游戏定位

a.两者的追求侧重不同

  • 全面战争非常重视细节考究,对服装、装甲、武器等方面尽可能还原三国风貌。甚至不知道从哪里考证出来一个非常偏门的邓紫棋,可称非常认真严谨。而战略战争这方面设计的非常精细,虽不一定完全复刻了我国古代的实际战争的情况,但战争可玩性个人觉得是远超三国志系列的。尽可能实际的大型野战以及完备的军事体系。
  • 三国志系列虽然每部都有战争,但三国志里的战争更像是内政的其中一个分支(san11除外,打仗太费时间了。。。。)。人物数值、立绘、音乐、人物特性,战法这些才是三国志的最大特色。

即是说《全面战争》根本就没打算靠人物立绘吸引人气。

b.两者的类型不同,虽然都是三国都是打仗,但就跟拿《海岛大亨》和《红色警戒》对比一样

  • 全面战争是战争游戏
  • 三国志是模拟经营游戏

因此《全面战争》基调明显更加严肃,而《三国志》基调要更加休闲。

c.从名字标题就能直观地了解各自定位

  • 《全面战争:三国》首先是战争其次才是三国,所以以作战和可玩性放在首位理所应当。重点在【战争】
  • 《三国志》在日语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简写,而非陈寿同学的史书《三国志》。因此日本的《三国志》游戏像是日本人民写给我国最经典历史小说的一封情书。重点在【三国演义】

d.因为abc三点所以全战的人设不能太【浪漫化】、【戏剧化】、【幻想化】、【脸谱化】。所以尽管我偏向《三国志》系列的人设,但《全战》的追求还是更高一筹的。 而这是导致(一)(二)(三)3点的根本原因。


2.欧洲和日本审美发展主流趋势导致的必然路线差异

欧洲↓
欧洲主流文明起源于古典学兴盛的古希腊,他们自两千八百年前的艺术作品便致力于如何客观理性地,不带偏见地处理雕塑等艺术上的细节。这种以理性客观为荣的艺术风格在文艺复兴时期到了一个巅峰,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这种画与的艺术价值不在于蒙娜丽莎本人美不美(当然颜值高一点更好),重点在于达芬奇同学对神态无比细腻的把控,最大的美感在于作者的水平而不在蒙娜丽莎阿姨的颜值。

而发展至今,这种风格和追求深刻影响了主流的学院派,甚至我们可以从美漫以小见大↓

虽说是科学幻想作品,但大多数美漫尤其超英,都很缺少想象力,营造的气势和美感更多集中在作者坚实的绘画功底。

西方这类艺术有详细的理论体系,非常学院,至今纯美术专业的同学还要被逼画不少这类的东西来充实自己的基本功。

日本↓

自三国时期以来和中国交流愈发密切,因此受我国影响非常深远。我国一直比较写意,喜欢留白,按照喜好去很风格化地,主观地描绘对象,这使得日本文学漫画游戏的表达也都很情绪化。传达感觉第一,写实与否第二。同时日本人可能因为地域狭长资源紧迫的缘故令他们心思缜密+倔强好强→好战又使得很武士文化追求生命的昙花一现。

结果是日本在受中国影响的同时发展出了独特的美学,比如唱,跳,rap 还有篮球。。。。。不。。。说错了是幽玄,物哀以及风雅。

多愁善感 精神高度紧张,心思细腻,又歇斯底里,而这几点总结下↓

  • 说难听叫“矫情”“戏多”
  • 好听叫“燃”“浪漫”


我们还是回到三国游戏的立绘上来:

  • 欧美主流对理性的崇拜导致了《全面战争》这样的制作风格和方向(尤其这还是个史诗题材,欧美这种思路简直猜都不用猜)。全战立绘的人,把情感和性格埋得更深,因为这些大政治家真人绝不会像《三国志》系列一样张牙舞爪的,那也太没城府了。另外这也是他们追求画风写实的原因之一。
  • 而日本中二的性格与传统导致他们在亚洲已有的【drama queen】式演出的基础上,更更【drama queen】以至于稍有不慎便很幼稚中二(参考日本影视剧演技)。可反过来说日本人细腻的情感表达也更能吸引同样对三国饱含热情的中国玩家。另外在角色服饰颜值这些方面也增加了很多很多的作者的个人诠释。

这种文化审美发展趋势而导致《三国志》《全面战争》立绘异同的结果,也是令广大玩家泾渭分明站队互相吵嘴的另一本质原因。同时对前文游戏定位也有很本质的影响。


大总结:单论人物原画,全面战争偏现实主义,不乱加创作者/艺术家本人的主观判断,而用一种看似艺术感上不够完美的手段去尝试客观。所以非常缺乏想象力与戏剧感。反观三国志系列因为有日式的中二之魂加成,所以角色的神情都充满了生命力,各种三国梗在原画里也玩得很溜,因此对于我们中国很多玩家而言非常有亲和力。而这一切本质上又是日本与欧美审美文化发展趋势的差异而导致的。这大概是题主以及很多网友喜欢《三国志》系列原画的原因吧。但缺陷就是太脸谱。


别看我说了这么多,我对全面战争的美术设计没有太大的反感,虽然人物立绘有诸多遗憾,但全战的战场士兵器械等设计远超三国志系列。游戏内容很丰富,战争机制也比三国志系列完善。这里就题主的提问进行解答,毕竟详细论到人物原画我也说实在的确实不太喜欢全战三国的原画,因此就在这里简单说些自己的看法了。

希望绵薄之力可以减少一点点不必要的吵嘴和争论。


ps:欧洲那部分没有把鹅毛算进去,因为鹅毛和欧洲主流又有很多不同。

ps2:有同志反复强调全战雇佣中国画师,我表示这些同志也太高估乙方的选择权了,走什么路子可不是那个中国女画师说了算。但在此基础上如何改进美感其实是和路线不矛盾的,语在前文。

ps3:艺术发展史可能不尽全面,影响艺术文化发展的因素其实是非常多且复杂的,我提出的几项因素只是能够关联到本话题下的观点,别的方面就不多说了也是怕跑题。

user avatar

电视上的溥仪是这样的

这样的

以及这样的

老了以后是这样的

现实中的皇帝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

你认为古代将士都是这样的

这样的

或是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而真实的古代将士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全面战争:三国》(Total War: Three Kingdoms)的人物画像被认为不如《三国志》系列(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好看,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看法,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这涉及到艺术风格、文化背景、技术限制、以及游戏设计的侧重点等等。下面我将详细地分析.............
  • 回答
    《全面战争:三国》这款以中国历史为背景的战略游戏,由英国的Creative Assembly工作室开发,SEGA发行。这背后其实是一段颇为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合作与文化融合的旅程。很多人可能会疑惑,为何是身处异域的西方工作室,而非国内团队,能够拿出这样一款在国际上备受瞩目,同时又在中国玩家群体中引发.............
  • 回答
    “匡扶汉室”这梗最近在《全面战争:三国》玩家圈子里突然又火起来了,其实仔细想想,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次的火爆程度,可能比以往都要更甚,而且有那么点“破圈”的意思。为什么会火?那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游戏本身特有的“慢热”和“情怀”加成。 《全面战争:三国》这款游戏,虽然说发售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 回答
    一款融合了P社(Paradox Interactive)、全面战争(Total War)、光荣三国志(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以及文明(Civilization)系列的策略游戏,将是一部野心勃勃、内容极其丰富、深度和广度都达到史诗级别的作品。我们可以将其想象成一个.............
  • 回答
    1937年,日本为何走向全面侵华?“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与真相1937年7月,卢沟桥的枪声拉开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对于这段历史,很多人会感到困惑:为何日本会在此时选择全面开战?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为何他们会狂妄地宣称要在短短三个月内灭亡中国?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日本国内局势、.............
  • 回答
    美国对三星Galaxy Note7手机的禁用或限制措施主要源于其因电池设计缺陷引发的爆炸和火灾事件,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安全担忧和监管行动。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事件背景:Note7的电池问题三星Galaxy Note7(2016年发布)因电池设计缺陷导致多次爆炸和起火事件,主要问题包括: 电.............
  • 回答
    全面战争:战锤系列一直以其宏大的陆地战场和策略性的回合制进程吸引着无数玩家。然而,一个长期以来让不少粉丝感到遗憾的空白,就是海战的缺失。为什么这个以宏大战争为卖点的系列,在海面上却一直显得“风平浪静”呢?第三部会填补这个空白吗?我们不妨深入探讨一下。为何前两代战锤“弃海而行”?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需.............
  • 回答
    关于全面战争系列骑兵冲击力的问题,这确实是许多玩家在游玩过程中反复提及的一点。很多人感觉骑兵在游戏中表现不如预期,尤其是在直接与敌方步兵肉搏时,常常难以一击致命,甚至会陷入苦战。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游戏机制、历史还原度以及平衡性设计等方面来详细探讨。首先,我们得承认,《全面战争》系列一直.............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切中了不少P社玩家的痛点。简单来说,P社之所以在历史考证上投入巨大精力,而画质方面相对“佛系”,是因为这背后是他们核心的产品定位、开发资源分配和玩家群体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什么P社如此“钻研”历史?这得从P社(Paradox Interactive)这家公司及其核心游戏.............
  • 回答
    一场战争一旦爆发,尤其是像俄乌冲突这样牵动全球神经的事件,背后往往牵扯着极其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国内政治因素。关于普京总统为何不选择“全面战争动员”来吞并瑞典、芬兰、格鲁吉亚等非北约欧洲邻国,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军事能力问题,而是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一鼓作气吞了”这.............
  • 回答
    .......
  • 回答
    哈勒欣河战役(诺门罕事变)之所以没有扩大为苏联和日本的全面战争,是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军事考量交织的结果。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因素在起作用,它们共同将这场冲突限制在了一定的区域和规模。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场冲突的背景。1939年夏天,日本在中国战场之外,试图在远东地区寻找机会扩张其势力范围。当时,苏联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组织结构、指挥体系、军官素质、士兵待遇、政治环境以及地方势力的特性等多个层面。笼统地说中央军临阵逃跑的概率远超过地方军阀可能不够准确,但确实在一些关键战役中,中央军表现出了比部分地方军阀部队更严重的溃败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其.............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它触及了一个历史的微妙之处,也常常让人们感到困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始于1937年,而我们通常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1939年欧洲战场爆发算起,直至1945年结束。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个时间上的“错位”,理解这个错位,需要我们深入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全球局势中去。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概.............
  • 回答
    将支持全面开放疫情政策的人群与支持乌克兰的人群简单地划为“一伙”并进行关联,这种说法可能过于简化和片面,并未捕捉到两者之间复杂的背景和动机。实际上,这两类人群的构成可能非常多元,支持的理由也各不相同,将其笼统地归为同一群体,忽视了背后的个体差异和更深层次的社会政治考量。关于“全面开放疫情”的争论,其.............
  • 回答
    中国政府之所以做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决定,背后是一系列深刻的社会经济考量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对人口结构变化、经济发展需求以及社会可持续性的综合评估。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在于 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的严峻挑战。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人口过.............
  • 回答
    中国农业之所以没有实现像美国那样全面的机械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经济、社会、地理、技术和政策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认为“全面机械化就能省下上亿劳动力”这种想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忽略了农业在中国经济和社会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实现全面机械化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一、 中国农.............
  • 回答
    中国教育的公平问题,是个复杂且牵动人心的话题,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透的。这背后涉及到历史、经济、社会结构、文化观念等方方面面,而且这些因素还在不断地相互作用和演变。要说清楚为什么中国教育不能全面公平,得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剖析。一、 城乡差距: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是最直观也最普遍存在的公平性问题。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