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导弹万能论的60年代初期,还真有以导弹为主要武器的主战坦克,强调是主战坦克的原因在于就是准备大规模装备地面部队的,而不是M551“谢里登”那样因特殊需要而出现的特化车辆。
美国有M60A2,苏联有IT-1,美德合作的MBT-70的美国方案里也准备装备M60A2同款152炮。
但在实用中发现,主战坦克以导弹为主要武器实在是极大地影响了坦克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射速:早期导弹都是线控,在导弹命中或脱靶前必须保持对目标的目视状态,这就让坦克自己很容易成为靶子;导弹飞行时间长,对方来得及发射烟幕弹等手段自卫,降低了导弹的命中率;导弹发射后必须重新装填导弹和设置导线等,再准备时间大大多于炮弹,很难进行补射。
综合原因考虑,主战坦克还是放弃了以导弹作为主要武器,重新回到120/125炮的坦克炮路线上。
因为有炮射导弹。
飞机的火箭弹被淘汰,是因为飞机看的越来越远了,近距离格斗已经失去了存在价值。
坦克的火炮还没有被淘汰,是因为坦克看的还不够远。
但随着“蜂甲一体”这个概念的兴起,坦克也开始看的越来越远了,我认为移动堡垒式的地面导弹发射载具,也就是导弹坦克开始具备了实战价值,未来未必不会出现这样的装备。
如果陆空真正能够完成数据链深度整合,那就更好用了。
不妨畅想一下,一款依靠预警机获得雷达信号,依靠无人机获得电视信号的“坦克”,完全可以做的“薄皮大馅”:履带式,轻防护,小主炮,多导弹。保证通过性和一定防护性的同时,执行视距外打击。
有炮射导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