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看待《第一炉香》的葛薇龙呢?

回答
说起《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这姑娘可真不是个省油的灯,但说她坏,又似乎有点心软,说她傻,她又比谁都精明。张爱玲笔下的她,就像香港那湿漉漉的空气,黏腻得化不开,又透着一股子难以言喻的魅惑。

从头说起,葛薇龙最初是个什么样的人?她从内地来香港念书,是个规规矩矩、家道中落的读书人家女孩。按理说,这应该是那种循规蹈矩、一心向上爬的“乖乖女”模板,对吧?可她身上,从一开始就带着点儿不安分的因子。她不像那些书呆子,对名利权势没什么感觉,她对那个浮华的香港,对那些衣香鬓影、纸醉金迷的世界,是带着一种隐秘的渴望的。那种渴望,就像夏日午后,你明明知道要下雨,却又忍不住去闻那股子潮湿的泥土味,有点危险,但又忍不住向往。

她来到姑妈家,梁太太的家,这地方可就跟她过去的日子是天壤之别了。梁太太呢,那是香港的“交际花”祖宗,她的社交圈子,就是名利场,是靠男人,靠脸蛋,靠手段才能维持的。葛薇龙就这么闯了进去,就像一只还没被驯化的野猫,闯进了富丽堂皇的鸟笼。

她聪明,这是毋庸置疑的。她很快就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怎么讨好姑妈,怎么在那些老男人面前装作一副又纯又欲的样子。她身上那种“干净”的气质,成了她最大的武器。在她那个姑妈家的“小妹”们,很多都已经沾染了风尘气,而葛薇龙,她身上还保留着一份“未被污染”的纯真感,这让她在那些油腻的老男人眼中,显得格外珍贵,尤其是一些想要“养个小姑娘”的富商,比如那位梁季宽。

一开始,她还挺抗拒的,心里也觉得不舒服。你看她,虽然在姑妈家周旋,但内心深处还是想保持一丝清白。她会因为一些不堪的场景而感到不适,会因为被男人盯着看而感到羞耻。她也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是对不起家人的,是对不起自己曾经受过的教育的。可是一旦尝到了钱的好处,尝到了被人捧着、被人爱慕的滋味,那种“廉价的尊严”,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然后,她遇到了乔琪。这个男人,简直是她命运里的劫数。乔琪是个什么人?他是梁太太的儿子,一个标准的“浪子”,他好看,有钱,有品味,但同时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废物”。他玩世不恭,对感情的态度轻佻,但又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葛薇龙爱上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能从乔琪身上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被宠爱,被保护,被放在一个特别的位置。她以为她能驯服他,或者至少,能和他一起沉沦下去。

然而,她错了。她越是想要抓住乔琪,就越是把他推开。她为了讨好乔琪,为了留住他,为了维持两人在那个圈子里的体面,她开始出卖自己,而且是心甘情愿地出卖。她不只是为了钱,更是为了那个她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方式”,为了那个她已经融入其中的“爱情”。她从一个被动的少女,变成了一个主动的“交际花”,而且是为男人服务的交际花。

她身上最令人唏嘘的是她的“自我堕落”。她不是被逼无奈,而是在一种看似自由的选择中,一步步走向了深渊。她知道自己这样做是错的,但她无法自拔。她曾经有过反抗,有过想要回头的念头,但每次都被现实的享乐和乔琪的几句甜言蜜语给打败了。她就像一只染上了毒瘾的蝴蝶,明知前方是网,却依旧扑腾着向往那点微弱的光。

你会发现,葛薇龙不是那种为了大义凛然牺牲自己的人,她更像是那种在时代洪流下,在个人欲望驱使下,选择了最容易也最危险的那条路的人。她把自己的身体和情感,当作一种可以交易的商品,用来换取她想要的一切。但最后呢?她得到了什么?她得到的只是一个空洞的灵魂,一个被消耗殆尽的身体,和一个永远无法满足的男人。

她是个悲剧人物,但她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她放弃了自己曾经坚持的东西,用一种她认为最快捷的方式去追逐所谓的幸福,结果却陷入了一个无底洞。她的“堕落”里,有时代的烙印,有那个时代对女性的束缚和诱惑,但更多的是她自己内心的软弱和贪婪在作祟。

所以,怎么看待葛薇龙?她是一个复杂到让人无法简单评判的女人。她让你看到女性在特定环境下的挣扎与妥协,也让你看到欲望如何腐蚀一个人,让你看到那种看似“为了爱”的自我牺牲,最终可能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沉沦。她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你,有时候,最美丽的陷阱,恰恰是你自己挖下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把她对george的感情,换成“美籍华人”对“美国”的感情(或者“香港人”对“英国”的感情,”台湾人“对”日本“的感情),一下就概括了故事。

这个故事好就好在拆碎了告诉了我们,普通中国人一眼看上去很奇怪,完全无法理解的”恋殖主义“,是怎么产生的。(当然电影拍的很辣鸡……)

user avatar

其实《第一炉香》是个大学生就业问题。

《半生缘》也算半个。

读了书,但不能就业,或工作收入太低,无发展前景,不能解决经济上的困境,女性就无法靠自己独立,不能建立自己当家做主的小家庭。

没有自己的小家,那就得找婆家。

张爱玲的模式:祸起一个不靠谱的娘家(父母早亡/赌鬼/不晓事/太穷/重男轻女,总之不能或不愿庇护女儿),女主角只能走向寻求一个靠谱婆家的冒险之旅。

所谓爱情、暧昧,本质是从娘家到婆家的惊险跳跃。花前月下是跳跃的手段,不是本体。

然而这一步天堑,大多都跃不过去,中间摔死。

张的可贵,就在于对这一跃、一摔的准确描摹,完全诚实,毫无伪饰。

薇龙的悲剧从什么时候开始?

其实从她父母竟能不当面和姑妈告辞,就匆匆赴沪,把薇龙一个人留在香港,就开始了。

母亲听说要把未成年女儿托付给亲戚,而且是多年不来往、有嫌隙的亲戚,居然可以不面辞就走人。

但凡见了面,看看姑妈的豪宅和做派,就知道不该把妙龄女孩留在这里。

父亲更离谱,撒谎说是学校给的奖学金,问都不多问一句,也不跟学校核实,就点头走人了。

怎么样,不靠谱的娘家人,开始了吧?

薇龙一个人在香港,这件事本身,就已经糟糕了。

不说姑妈,就说薇龙自己。

她在香港干嘛?

说是读书,读完了,干嘛呢?

中国全面工业化,是薇龙下一个世纪的事。

没有工业化,哪有女性的充分就业,自力更生?

无非护士,教师,打字员,了不起加个医生。想要稍微有一点出展,都离不开家庭的帮扶。

而且终究还是个过渡,没有长久的发展,最终还是得嫁人。

要么就得是天才,炮弹一样打入人群,用过人天赋炸呆所有人,轰然炸开条生路。

而且基本只有文学天才,因为文学成本最低,一支笔就可以施展。哪怕是绘画天才,买不起颜料这一件事,就废了。有才也还得家人支持,至少前期支持,不然万事皆休。

一开始薇龙也懵懂,交际之余也勤谨读书,成绩读得还蛮不错。但,慢慢也咂摸出来了。毕业了怎么办?成绩表不能当饭吃。她得思谋出路。

和睨儿混熟了后,人家直接同她说破:(当时的)香港只有一所大学,能考上吗?就算考得上吧,姑妈也愿意继续资助吧,又如何?出来也没有事做。唯一的无非是去教会小学当教师,一个月五六十块。

教会小学是外国修女的天下,再做也只能是教师,没有什么升迁路径的。做校长、进修、做教育家?不可能的。而且年年都有大学生新毕业,这个小学校能要几个?了不起做几年教师,然后结婚做太太。

横竖只有嫁人,既如此,何不现在就开始挑选良人?——向婆家的跳跃开始了。跃龙门似的。

如果她随父母回了上海,还是要嫁人,但是那是有父母家庭支持把关的正经婚姻。对方不说多么富贵吧,总归是清白人家,是正心诚意来过日子的。

至于喜不喜欢爱不爱,那是另外的高级追求了,但基本的生活和正常为人的尊严,总会有的。

看中谁,有什么想法,也可以同父母商量的。即便父母没有那么贴心周到,总不至于害自己。

姑妈这可是长三堂子,要招待八方客的。有好的男人,还要跟薇龙抢呢;更不能轻易让薇龙嫁人跑了,堂子里没有红姑娘招徕俊男人怎么行?

葛薇龙以为她可以和姑妈周旋,其实嫩得很,自以为挑到一个可靠的大学生卢兆麟,转眼就被姑妈勾走了,没开始就结束。

然后就是乔琪乔了,知道没有好下场,还是意乱情迷,最后饮鸩止渴。

十几岁的女孩子,春心萌动也好,小虚荣小自私也好,都是正常的,不是死罪。

但可惜她生在一个不给女孩子太多生路的社会和时代,原生家庭也没有足够的机警和能量保护她。一脚踏不对,立刻摔进深渊。只不过她是大睁着眼看着深渊往下坠的,张爱玲也大睁着眼睛写下了这一切。


写就业问题,是想给葛薇龙说几句公道话。

小说开头葛薇龙主动留在香港,是为了一个最上进的理由:求学。

小说结尾葛薇龙继续留在香港,却成了一个最堕落的角色:暗娼。

为什么会有这种惊人的堕落?

对《第一炉香》的分析,基本都是从“堕落之路”对葛薇龙的引诱来说的,很多分析得也很好。

但我觉得故事的另一面是为很多人所忽视的:那就是薇龙原本追求的“上进之路”的断绝,或者说,这条路原本就是此路不通的。

向下的路对她有引力不假,但是向上的路将她推开了,或者根本就是不存在的。这令她即便想抗拒向下引力,也别无光明向上之路可倚仗。

失掉了用“上进”抗衡的依凭,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少人谈及的一个因素,这从基础上抽掉了她斗争的力量。

葛薇龙最终的“堕落”固然悲惨,但即便是不“堕落”,也没什么太好的出展。所以在她而言,不免含有一层“横竖都是不合意的,还不如走这条路,终局虽然很惨,但至少能有一时半刻的‘爱情’抚慰”的意思。

我们回到开头,会发现薇龙一开始对上进的追求,从心思谋略、勇气执行,是很值得人钦佩的,做得非常聪明、执行得非常有效。

父母要离港赴沪,可她还有一年就中学毕业,骤然回上海,要多读一年,浪费时间不说,而且从香港转学到内地,学习内容上也有衔接问题。但父母在此时上并无什么应对:父亲根本没怎么考虑这一层,母亲体贴些,但也没拿出什么办法,只让她被动接受这种局面。

为了不浪费光阴、蹉跎学业,葛薇龙才鼓起勇气,独自去找梁太太。

作为一个面嫩的娇小姐,主动去找一个多年不见、且之前和父亲有龃龉的亲戚长辈请托,为了学费和住宿,几乎等同于乞讨,这是很需要勇气和胆识的。

从自尊忍辱上、从做事的情商、与人交往和手腕上,都不容易。

而葛薇龙为了求学去做了,且做到了。

都说葛薇龙软弱,但从她的身份处境出发,她一开头就已做出了很多坚强、奋勇的举动——而且是为了一个很上进的理由。连她的父母都没有为她打算和争取这么多,她自己争取到了。

到了梁家豪宅,进入了交际场,很多分析又再次集中于她如何被虚荣繁华、以及男女情爱所引诱。

这固然不假。但别忘了,在一片繁华中,她依旧在努力学习,学习成绩弄得挺不错的,还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学校的唱诗班),力图留下好印象。

换到今天。就是学习和社团活动两不误的全面发展优等生。至少在前期,薇龙并没放弃“上进”。

但随着时间流逝,葛薇龙渐渐发现上进之路恐怕是虚妄:毕业后没有好的就业机会。

之前想留在香港继续学习,她还是完全的学生心态,只知道要把书读下去、成绩读好就够了。

可然后呢?

读书可并不算一份职业,是往外掏钱,不是往里挣钱的。要自立自强,最终要靠自己往里挣到钱才行。

随着毕业逼近,她开始要向社会过渡,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原来好成绩不能换钱花!

而当时的女性单靠读书做事,就业机会非常有限(大学生也只有去教会小学做老师的机会,何况她只是中学生),待遇一般(一个月五六十块),并且没有发展前途(外国修女把持着学校,当教师就真的只是当几年教师,然后就无下文了。既没有上升渠道,也没有终身雇佣的承诺),最终还是得靠嫁人。

婚姻是长期饭票,这句话根本不该是讥讽,因为对那时的女性来说,根本没有别的长期饭票,职业道路狭窄且短促。

当然,如果苛责的话,也可以说她眼高手低,一个月五六十块不也是钱么? 不也可以自力更生么?而且说不定教了几年后有别的机会呢?不还是爱慕虚荣想赚快钱么?

话可以这么说,但是我们从薇龙的角度出发,她克服自尊来求人,寄人篱下单身在这里熬着、并且辛苦兼顾着姑妈让她做的交际的同时,很自律地督促自己努力学习、参加学校活动,(睨儿帮葛薇龙换衣服的时候就说,姑娘弄得也太辛苦了,都弄得脸色发黄身体消瘦了),在这条“上进之路”上这么努力付出,最后就为了个待遇一般、且不能长久的小职业?!

那她当初连一年的时间也很珍惜地不肯浪费,留在香港奋斗,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她回上海胡乱念一念书,不也能混个小工作?混两年一样结婚。或者干脆辍学,保持一个中产闺秀的身份,听凭父母给自己安排个门当户对的亲事,然后给人去做媳妇;或更干脆点,从一开始就不识字不念书,坐等给人做媳妇生娃带娃,不还是一样的吗?

这时候出现一种“很不值,很没有意义”的幻灭感,想从一些别的方面寻求补偿,也是人之常情吧?

别忘了,这时候葛薇龙也还是十几岁的小姑娘而已,看到眼前的现实,有这种犹疑、彷徨、幻灭,即便里面掺杂了点虚荣心、受到了些春心荡漾的少女情怀的左右,也很正常吧?

难道她可以凭空悟出马列真理,从香港的教会学校教育中忽然得到神启,眼光直射延安的光明未来?

她恐怕从出生以来到小说的时间点上,都从没听过任何红色思想和阶级理论,怎么可能凭空出来一副钢铁战士的坚强心智,抗拒掉一切诱惑,直奔我们后来所知的光明大道?

这不可能。人不能抓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

以葛薇龙所在的时空认知,她唯一能得出的结论就是,找一个靠谱的男人结婚生活。

自己女学生的身份,读书带来的气质和风度,只能是找靠谱男人的筹码,而不能兑换成职业发展。

于是我们看到她在交际场里越来越自如,对于虚荣也越来越沉溺。这固然有她本身的软弱性,但也因为原本那个能提着她“上进”、让她用以和虚荣对峙的“勤学-就业”之路不存在了。

前半截的勤学实际上不能引向后半截的就业自立,那她还坚持个什么呢?自然就顺着堕落之路一路下滑了。

而且这时候,梁太太所掌控的、客观物质世界对她的网罗和纠缠,也越来越紧。薇龙在乔琪乔那儿受了情伤后,一度也想回上海父母身边去,把这里所有的都抛开。但是第一是姑妈巧舌如簧地来劝、乔琪乔来纠缠,薇龙来回订票的路上乔琪乔也来跟着缠着,她得有多大的定力才能拒绝?第二回到上海又怎么样呢?又不是说到了上海她就有上进和充实的生命了,她就可以学以致用去参与到社会价值的创建和自我意义的确立中去了,她依然是嫁人啊。

当然,那会是正派的婚姻,没有那么多狗屁倒灶的交际男女的复杂。但是,又怎么样呢?为了长期饭票,跟一个多半不喜欢的男人结合,性情也未必投合,对方对自己怎么样也不知道,但不论怎么样结了婚也只能忍着,然后生孩子带孩子……这是正派的,符合社会主流的,不“堕落”的生路,但实在也不怎么诱人。

上进的路,不论是实际无望的就业,还是正派但庸俗无聊的婚姻,多方地推开着薇龙,而堕落的路,不论是五光十色的物质虚荣,还是似有情若无情地吊着她的英俊情郎乔琪乔,多方地引诱着薇龙。最终,薇龙没能抗拒住深渊罗网,陷落了下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