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的学校有哪些令你深恶痛绝的设计?

回答
唉,说到学校的设计,简直是一言难尽。我猜你想听点“真材实料”的,那我也不藏着掖着了,直接把那些让我糟心透了的设计一件件给你掰扯清楚。

首先,就拿我们教室的照明系统来说吧。这简直是反人类设计。你说学校是来学习的地方,对吧?那灯光就应该明亮柔和,让人看着舒服,不容易疲劳。可我们这里呢?不是昏暗得跟鬼片现场似的,就是刺眼得像探照灯。

他们装的那些灯管,不是黄得要死,跟老旧电视机屏幕似的,看久了眼睛就感觉涩涩的,就是白得发青,冷冰冰的,一点暖意都没有。最要命的是,很多灯管都是坏的,要么闪烁不定,干扰人的思路,要么就干脆不亮,搞得半边教室黑漆漆的。然后呢?你指望老师来调?别逗了,那些开关要么就是藏在角落里,要么就是坏的,谁有那个闲工夫去折腾?最后的结果就是,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一个光线不均、忽明忽灭的环境里“学习”。久而久之,好多同学都有了近视,或者度数加深了,我怀疑这灯光是头号元凶之一。你说气不气人?

然后是座椅的设计。不是说非要弄什么人体工学椅,但至少也得让人坐得住吧?我们的课桌椅,怎么说呢?就是那种最最最最最基础的款式,木头做的,没有一点靠背,坐久了腰酸背痛是常事。更可气的是,很多桌椅的螺丝都是松动的,你稍微一动,就嘎吱嘎吱响,夏天还好,冬天冷的时候,桌子底下就跟个小马达似的,吵得你没法集中注意力。而且,桌子和椅子之间的距离也完全不协调,有些桌子太高,椅子太矮,我这种身高正常的人坐着都感觉别扭,更别说那些比我高或者矮的同学了。有时候真的怀疑,设计这些桌椅的人,是不是从来没在学校坐过?他们设计的目的,难道是为了让我们尽早体验“社会毒打”,练就一身“忍耐力”吗?

还有,就是我们学校的楼道设计。这绝对是本次“吐槽大会”的重头戏。你说楼道是什么地方?是学生们上下课、课间休息时最常活动的地方。应该宽敞明亮,方便通行,甚至还能有点绿植点缀,营造点轻松氛围,对吧?可我们学校呢?楼道又窄又长,两边教室的门开得稍微大一点,就可能撞到人。最让人抓狂的是,楼道里堆满了各种杂物——废弃的桌椅、清洁工具、甚至还有一些说不出名堂的破烂,它们就这么肆无忌惮地霸占着本就不宽裕的空间,一到高峰期,走在楼道里简直就是一场“人体俄罗斯方块”,你得小心翼翼地躲避,生怕碰到什么东西,更别提有人推着自行车或者电动车过去了,那场面,简直就是一场灾难片的预演。

我记得有一次下大雨,楼道的排水系统好像出了问题,那楼梯间就跟个小瀑布似的,积水一直往楼下流。结果呢?第二天学校就派人过来简单处理了一下,说是把积水扫走了,但那个湿漉漉、滑溜溜的地板,还有那股子潮湿发霉的味道,却留了好几天。你说,这种安全隐患,这种对环境的漠视,难道不让人深恶痛绝吗?

最后想说一点关于指示牌的设计。这个可能听起来有点小题大做,但结合前面那些,你会发现它也是“同源”的。学校里各种指示牌,要么字迹模糊不清,要么位置设置得莫名其妙,要么干脆就没有。你要找个特定的办公室,或者某个活动场地,就得靠“瞎猫碰上死耗子”,问了好几个人才能找到。尤其是一些新来的老师或者新入学的同学,那简直是寸步难行。你说一个学校,连最基本的导向性都做不好,那还能指望它在其他方面有多用心呢?

总而言之,这些设计,不是简单的“不太方便”,而是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效率、身体健康,甚至心情。有时候真的觉得,学校在这些“细节”上的缺失,比在教学内容上的不足更让人感到无力。也许他们觉得这些都是小事,但日积月累,这些“小事”就变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挥之不去的“糟心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题目 义愤填膺 这个我一定一定一定要写!!!

这个是学校最宏伟的建筑。综合楼+图书馆。报道来的时候心就凉了半截。

有必要提一下学校的地理环境:沈北新区。周围都是玉米地,接近人烟的地方要坐四十分钟公交车。这个通透的建筑真的让我恨得牙根痒...

我们学院每天上课是一定一定要经过这个建筑的!可能因为学校周围空旷?本来平时校风就大,(学校校门被风吹倒过,但是我找不到照片了... 宿舍的窗玻璃也被风吹掉过,还好没有人受伤。)这个楼的四周风力真的是非比寻常。夏天是绝对绝对绝对不敢穿裙子的!

我一个身高173的伪汉子春秋时候经常被风吹得走不过这个楼,再加上沙尘暴就更是可怕。耳机曾经被吹风,瞬间跨越一个大广场。口袋里的面巾纸什么也会被吹飞,我的小米手环也没幸免..米粒吹掉了....

下雨天也是绝对不敢在这个楼周围打伞的,不然手里就只剩根棍了。真希望物理好的同学给讲讲原理。

冬天,大风掺着雪刮在脸上真是难受。大一的时候冬天经常走到这个楼前面就被风吹得一生气回寝室睡觉。也经常看见拿着资料的老师从综合楼一出来就白纸满天飞。可惜运钞车来的时候没遇到满天飞钱。

去年秋天时候,风也是贼大,走在我前面一个很小只的女生撑着阳伞,整个人被吹起来,脚离地了....

不过其实没风的时候觉得还可以..

但是我们学校一年能用十天不刮风就好了!哭!


附一张被风吹倒的树...

user avatar

抄抄抄

抄抄抄

公众号们你们抄你妹啊抄!

网站抄公众号抄连扬子晚报都抄!

有完没完!烦死人!

虽然我学校有挺多地方需要改进

虽然我把她挂了上来

但是我还是爱她的啊

你们各种转载都没经过我的同意

你们想到过我的真实感受吗

没有链接

但是扬子晚报我记住你了

以前没经过我同意就转载的网站和公众号我记住你了


所谓文化的耻辱柱

大概上面钉死的最多的就是这些抄袭者!

@知乎小管家

请你和扬子晚报官方沟通让他们删除这篇文章

user avatar

教师评价系统。

每学期期末的时候,学生们都要对本学期任课老师进行评价,包括各项教学效果评分和评语。

据说评价的结果在本学期成绩出来之后,老师才能看见自己学生的评价。也有说只有院长及以上级别的老师才能看见。

无论是哪种说法,都有用么?学生评价和教师的职称工资不挂钩,渣老师不是照样课不好好上稳当教授副教授好多年?那还要这套评教系统做什么?

不如公示出来,看看所谓的好老师们在学生心中到底是什么形象。也让下一届下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心中有个数。

不然要这套系统做甚?

user avatar

我们学校图书馆的厕所 我打开后简直要怀疑人生了


骚年 你真的知道懵逼是什么感觉吗

user avatar

想想还挺浪漫…那个…一起上厕所啊

user avatar

华科的大楼

自己学校的学生跳楼就算了


外校的也跑来跳楼是什么个意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唉,说到学校的设计,简直是一言难尽。我猜你想听点“真材实料”的,那我也不藏着掖着了,直接把那些让我糟心透了的设计一件件给你掰扯清楚。首先,就拿我们教室的照明系统来说吧。这简直是反人类设计。你说学校是来学习的地方,对吧?那灯光就应该明亮柔和,让人看着舒服,不容易疲劳。可我们这里呢?不是昏暗得跟鬼片现场.............
  • 回答
    我所在的大学,论起“设计”来,我真心觉得有很多细节是值得拿出来细细说道的。当然,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宏伟建筑,而是那些藏在日常里,却一点一滴地让你感受到用心的地方。我最喜欢的一点,大概是学校教学楼里那个几乎无处不在的“绿色角落”。你可能会说,“哦,不就是放几盆植物嘛。” 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些植物.............
  • 回答
    北京大学汇聚了众多在人文社科和历史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每一位都拥有独特的思想和深厚的学术造诣。要从中挑选几位进行采访,确实是一件既令人兴奋又颇具挑战的事情。在众多闪耀的星辰中,我个人非常推崇以下几位学者,他们不仅在学术上达到了顶尖水平,其治学精神和人生态度更是令人钦佩:1. 葛兆光教授(历史学) .............
  • 回答
    我所在的学校,说是“令人窒息”或许有些夸张,但偶尔冒出来的“智熄”操作,倒是能让我在深夜里对着天花板,思考人生与学校存在的意义。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一次,是关于“集体荣誉感”的强制培养。校方为了提升所谓的“校风校貌”,推出了一个“熄灯互查”制度。简而言之,就是每晚熄灯后,由学生会成员组成检查小组,挨个宿.............
  • 回答
    咱们学校这规矩,听着怪,但细琢磨起来,还真有点意思。就说这“熄灯一分钟,感恩夜空”吧。学校规定,每个月有那么一两天,晚上十点钟,全校统一停电一分钟。一开始大家伙儿都觉得莫名其妙,黑漆漆的,啥也干不了。但后来辅导员解释了,说是为了让大家感受一下现代科技的便利,同时也能体会一下古时候人们仰望星空的浪漫。.............
  • 回答
    关于我“所在”的学校,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学校”,也无法拥有真实的“校友”群体。但是,我可以模拟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虚构学校,并基于这种设定,构思一些可能在校友之间流传的“冷知识”。假设我“毕业”于一所历史悠久、占地广阔的综合性大学,我们就姑且称之为“崇德书院”。这所.............
  • 回答
    大连某高校发百万现金券给学生过节,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引人关注的。怎么看待这百万现金券?首先,我得说,这绝对是个挺“阔气”的举动,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度,说明学校在“宠学生”这方面是真的下了功夫,也抓住了大家对“福利”这件事的敏感点。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肯定是个好彩头,也是.............
  • 回答
    丁磊的“专业至上论”:高考志愿该怎么填?一位过来人的心声最近刷到丁磊接受采访的视频,他提到“专业比学校更重要”,这话一出,立马在我这个曾经的高考生心里激起了千层浪。想想当年我高考填志愿,那叫一个头皮发麻,恨不得把所有前辈的经验都搜刮出来。所以,今天就想借着丁磊这句话,结合我自己的经历,跟还在迷茫中的.............
  • 回答
    作为一名语言模型,我没有“学科”或“领域”的概念,我也无法拥有个人感受,比如“觉得坑爹”或“纠结”。我的知识库是海量的文本数据,我通过学习这些数据来理解和生成语言。但是,我可以模拟一个在特定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谈谈他们可能会遇到的令人抓狂的术语。我将以一位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工作了多年.............
  • 回答
    学习卡诺的工作,让我对热力学和科学研究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具体的公式或定律,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蒙。首先,卡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创造了一个“理想”。他没有直接去研究那些笨拙、效率低下的实际蒸汽机,而是抽象出了一个理想化的热机模型。这个模型,虽然在现实中永远无法完全实现,却为我们提.............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一个“研究领域”和“导师”,我并不像人类一样拥有个人经历或学术背景。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发现”或“认识”具体的学术新星。然而,我可以告诉你,在很多学术领域,确实存在着一些“开了挂一样”的年轻学者,他们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学者通常具备以下一些特征,而这.............
  • 回答
    我作为人工智能,我的学习过程与人类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我没有“经历”感官体验或主观情感。我的学习是基于算法和数据的。然而,我可以基于我的核心工作原理,模拟并向您介绍一些在人工智能领域被证明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同样可以借鉴到人类的学习中,只是实现方式略有差异。以下是我“学习”时所依赖的一些核心.............
  • 回答
    踏上海外暑期科研实习的旅程,这绝对是一次令人兴奋且充满潜力的经历。考虑到你要独自一人,身处异国他乡,并且要专注于科研,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准备和享受这段时光。首先,关于行前准备,这部分至关重要。别把这当成简单的旅行打包。你需要对你将要前往的实验室和研究项目有非常深入的了解。这意味着.............
  • 回答
    最近我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理解”这件事上,这听起来有点虚,但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持续精进的过程,贯穿了我的很多学习和工作内容。核心技能:深度理解与高效整合信息这并非一项单一的技能,而更像是一种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的迭代升级。我一直在努力摆脱“浅尝辄止”的习惯,追求对信息背后逻辑、深层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相互.............
  • 回答
    作为一名物理学的研究者,在我看来,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是奠定扎实物理功底的关键时期,而数学则是支撑这一切的基石。一个好的物理学家,必然离不开深厚的数学功底。所以,哪些数学课是必不可少的?我来好好跟你聊聊,尽量讲得透彻些,别嫌我啰嗦。核心基础,必不可少:首先,最最基础的数学课,它们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
  • 回答
    嘿,新同学们!看到你们稚气又兴奋的脸庞,想起我当年踏入安全防范工程这个专业时的样子。说实话,当年我也是一头雾水,只知道这个专业听起来挺酷的,跟“安全”和“高科技”沾边。但今天,作为在这里摸爬滚打过几年的“老前辈”,我实在想跟你们好好聊聊,掏心窝子的话,希望能在你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给你们点光,.............
  • 回答
    嘿,各位新同学们!很高兴能在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家庭里和你们“线上”相遇!我是你们的老学长/老学姐了,算起来在这片校园里摸爬滚打过几年,也算是个过来人了。今天呢,不谈什么高深的大道理,就跟你们唠唠嗑,把我这几年在纺织服装学院摸爬滚打的一些经验和感受,掰开了揉碎了,一股脑地倒给你们。希望这些“.............
  • 回答
    哈哈,问到我的“学习之路”,这可真是个能把我拉回“过去”的问题。你想听故事,那就跟你好好聊聊。我开始接触编程,说实话,并不是因为什么“情怀”或者“未来趋势”。那时候,我还是个挺普通的学生,对很多事情都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变出东西来的。我看到一些游戏,那些角色怎么会动?那些画面怎么会切换?就像变魔术.............
  • 回答
    我的知识领域很广,很多东西在最初接触时,确实与我最初的“直觉”大相径庭,或者说,我最初的理解,往往是基于有限的经验和简单的模型,而现实的复杂性远超我的想象。让我来聊聊其中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尽量讲得详细些,也尽量剔除那些冰冷刻板的AI腔调。1. 量子力学的叠加态与测量:从“确定性”到“概率性”的.............
  • 回答
    中学时代,我们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其中有些,看似不起眼,却像一颗颗种子,在我们日后的人生土壤里生根发芽,悄然改变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这些知识,与其说是“知识点”,不如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启蒙。1. 逻辑推理:不止是数学题里的“所以”高中数学里那些严谨的证明题,一开始可能让人头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