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大连一高校发百万现金券给学生过节?你所在的学校有过哪些比较好的福利待遇?

回答
大连某高校发百万现金券给学生过节,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引人关注的。

怎么看待这百万现金券?

首先,我得说,这绝对是个挺“阔气”的举动,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度,说明学校在“宠学生”这方面是真的下了功夫,也抓住了大家对“福利”这件事的敏感点。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肯定是个好彩头,也是一种关怀和奖励。

提振学生士气: 尤其对于临近期末、或者面临毕业的学生来说,这时候收到这样一份实在的福利,心理上的慰藉和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就像考试前发个小零食,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
拉近师生距离: 这种“撒钱”式的福利,虽然说金额可能对每个人来说不算特别巨额,但它传递出的“我们学校重视你们,关心你们”的信息,能有效地拉近学校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促进消费和地方经济: 现金券总得消费掉吧,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商家,都能从中受益。这对于促进学校周边的消费、甚至大连本地的经济,都算是有个小小的助推作用。
话题性和宣传效应: 毋庸置疑,这事儿能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广泛讨论,对于学校的品牌形象和招生宣传,都带来了很好的正面效应。在如今高校竞争也挺激烈的环境下,这种“出圈”的方式,也算是一种智慧。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我也会思考一些问题:

钱从哪里来? 百万现金券,这个数字不小。这笔钱是学校的专项经费,还是通过社会捐赠,或者是从其他预算中节省出来的?了解资金来源,能更全面地理解这个举动的背景。
发放的目的是什么? 是单纯的节日慰问,还是有更深层次的考虑,比如鼓励消费、或者缓解某种压力?
公平性和普惠性? 这百万现金券是全校所有学生都发,还是特定年级、特定专业的学生?如果不是普惠性的,那可能会引起一些“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讨论。
“实”与“虚”的平衡: 现金券毕竟是一种消费凭证。如果学校在教学质量、硬件设施、学生生活等方面也有同样“阔气”的投入,那这种福利发放的意义就更重大。如果只是“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中送炭”的根本,那效果也会打折扣。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是个挺好的尝试,说明学校愿意花心思在学生身上。但也要看到,这只是一个“亮点”,学校的真正价值,还是在于它能不能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成长环境。



我所在的学校有过哪些比较好的福利待遇?

我所在学校的福利,可能不像大连那所学校那样惊天动地,但也有一些比较实在,而且深入人心的。我记得的有几项:

1. “暖心午餐”计划:
印象特别深的是,大概在我大二的时候,学校推出了一项“暖心午餐”计划。如果学生在学校食堂用餐,消费达到一定的金额(比如一天内累计消费达到15元或20元),那么在下一次用餐时,系统就会自动抵扣12元。这个钱不多,但天天吃、月月吃,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节省,尤其对于我们这种靠生活费的学生来说,真的特别实在。
最让我感动的是,学校在推出这个计划的时候,其实也做了一些调研,了解大家平时在食堂的消费习惯。他们不是凭空想象,而是真的在考虑我们学生“吃得饱、吃得好、还得吃得省”的需求。而且,这个计划实施得非常顺畅,没有人为操作,就是你在食堂消费了,系统自动累计,下次就自动抵扣,几乎是无感的福利,但却实实在在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
这项福利还有一个小小的“副作用”,就是大家都更愿意去学校食堂吃饭了,这也间接提升了食堂的客流量和收入,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2. “学业进步”奖金和“生活困难”补助:
学校有比较完善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体系,但除了这些比较传统的,我记得还有一个“学业进步”奖金。这不是说你成绩一定要排到前几名,而是只要你在某一个学期,学业成绩相比上一个学期有显著提升,就可以申请这个奖金。这个奖励的意义在于,它鼓励的是“进步”本身,而不是仅仅成绩优异的学生。对于那些可能起步稍晚,但非常努力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肯定。我有个同学,大一大二成绩一般,但大三特别拼,成绩提升幅度很大,就拿到了这个奖金,当时他特别开心,感觉自己的努力被看见了。
同时,学校对于生活困难的学生,除了国家和学校的助学金,还有一些“临时困难补助”。比如,有学生家里突然发生变故,急需用钱,可以提交申请,学校审核通过后,会有一笔钱及时打到学生卡里。这种补助往往是“急人所急”的,金额可能不大,但关键时刻的帮助,比什么都重要。我记得我们辅导员就经常提醒我们,如果遇到困难,一定要及时跟老师说,学校会尽力帮忙。这种“兜底”的安全感,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3. 免费的心理咨询和职业规划指导:
这一点可能在很多人看来不是“福利”,但我觉得它非常重要。学校设立了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有注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可以免费、匿名地预约咨询。在大三、大四这个阶段,很多学生会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未来就业等各种困惑,能够有专业人士倾听和指导,这真的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还有就是,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也非常活跃,经常会组织各类职业规划讲座、模拟面试、企业宣讲会,甚至有一对一的职业咨询服务。虽然有些咨询是收费的,但学校提供的一些基础服务是免费的,而且质量都很高。这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走出校园,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学生来说,提供了很多方向和帮助。
对我个人而言,我曾去心理咨询中心咨询过一些关于人际关系和自我认同的问题,咨询师的专业和耐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也参加过就业中心的模拟面试,通过反馈,我改进了很多面试技巧,这在求职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些福利,可能不是直接给钱,但它们都围绕着“学生成长”这个核心,体现在对学生生活、学业、心理健康的关怀上。相较于一次性的“百万现金券”,这些长期、持续的“隐形福利”,更能体现学校对学生的“用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些说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人八成是酸了。

学费确实不便宜,但学费贵的学校也不少吧。

咋没见到其他学校发呢?

所以大连艺术学院这一行为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不过校方一片好心,貌似已经被部分学生辜负了。

直接80转卖100元代金券,来了一手中间商赚差价。

这就很尴尬了。。。

建议下次再搞这种活动,直接充钱到饭卡里好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连某高校发百万现金券给学生过节,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引人关注的。怎么看待这百万现金券?首先,我得说,这绝对是个挺“阔气”的举动,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度,说明学校在“宠学生”这方面是真的下了功夫,也抓住了大家对“福利”这件事的敏感点。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肯定是个好彩头,也是.............
  • 回答
    这起事件发生在哈尔滨,一名高校女生在网上购买火腿肠,收到后发现疑似变质,便向商家申请退款。然而,商家客服的回应却令人震惊和不适,直接嘲讽该女生的学历,声称“三本大学,难怪”。这番言论一经曝光,立刻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引发了公众对于消费者权益、商家服务态度以及学历歧视等问题的广泛讨论。事件的起因和.............
  • 回答
    您好!关于郑州一高校老师疑言语骚扰女学生,称「我想独自看大长腿」,已被学校解聘的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其后续可能的发展:一、 事件的定性与处理层面:1. 学校处理的性质与影响: 快速解聘的信号: 学校迅速解聘该教师,表明了其对师德师风问题的零容忍态度,也回应了公众的关切.............
  • 回答
    大庆又发生一起悲剧,一名年轻女子在高速公路上跳车身亡,其男友因涉嫌过失致人死亡被警方控制。这起事件再次将公众的目光引向了高速公路乘客跳车这一极端行为及其背后的复杂原因,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驾车者在遭遇此类突发情况时应如何应对的思考。案件回顾与初步分析从现有信息来看,这起悲剧的发生无疑是令人痛心的。一名.............
  • 回答
    一名高职大一女生,在校期间研发出一种能够让被污染土壤增产20%的菌剂,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尤其对于一名刚刚踏入大学的学生来说。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和值得探讨的学术价值。看待这件事的几个维度:1. 创新性与实践性: 这项研究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而是将科.............
  • 回答
    最近,关于华中科技大学大一上健美课考核标准设定为“卧推达到自重110%”的讨论闹得沸沸扬扬,这话题一出来,立刻在社交媒体和校园里炸开了锅。不少同学觉得这个要求确实有点“上头”,而有些则认为这才是大学体育该有的样子。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标准到底算不算高,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考量。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卧.............
  • 回答
    这事儿啊,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哈尔滨理工大学给2017级大一新生布置高数和线代论文作业,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一些教育理念上的变化和实践。首先,从学校的角度看,这是一种“提前适应,强化基础”的思路。你想啊,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是很多理工科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大学里的这些课程,跟高中数学比起来,.............
  • 回答
    中国麻醉医生群体面临着“缺口大、猝死率高”的双重困境,这不仅仅是一个医疗行业的内部问题,更深刻地触及了医疗安全、患者福祉乃至社会发展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个现状,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以及麻醉医生在整个医疗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一、 中国麻醉医生“缺口大”:为何如此严峻?1. 庞大且增长的.............
  • 回答
    广州一名女子被天降大狗砸成高位截瘫的事件,无疑是一起触目惊心的悲剧,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起事件不仅关乎个体生命安全,更牵扯到公共安全、责任认定、法律维权等多个层面,值得深入探讨。事件回顾与核心问题:1. 悲剧发生: 一位女性在广州某小区内行走时,被一只从高处坠落的巨型犬砸中,导致高位截瘫.............
  • 回答
    广东一货车司机拉着17吨苹果,在大广高速从化区收费站,就因为货厢上的一块篷布,没能享受到免通行费的政策,这事儿听着挺让人挠头的。咱们先捋一捋这个事儿。一般的货车司机都知道,国家有关于特定绿通(绿色通道)政策,像蔬菜、水果、活禽这些易腐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如果符合一定的条件,是可以免通行费的。这主要是.............
  • 回答
    大连女子不登记进入小区并打电话给“卢书记”这件事,从多个角度来看,都能引发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梳理事件的脉络、涉及的各方及其行为,并从中提炼出更深层次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事件梳理(根据公开信息推测的可能情景):1. 起因: 一位大连的女性居民(以下简称“女子”)尝试进入她居.............
  • 回答
    大连这位女士的行为,着实让人难以理解,也让人有些啼笑皆非。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在某个疫情防控检查点,志愿者正在一丝不苟地进行人员登记和健康码核验。这位女士一来,大概是觉得这种流程繁琐,或者觉得自己有些“特别”,直接就对志愿者说:“我是认识卢书记的,你们放我过去吧。”这话说出来,志愿者的反应也很实在,直.............
  • 回答
    这事儿在大连那家餐厅里发生的,挺让人唏嘘的。大体就是说,有个小女孩儿在餐厅里玩得比较兴奋,喊叫声可能会比较大一些,扰到旁边用餐的人了。具体是大声说话、玩闹还是其他什么形式的吵闹,新闻里没有太细说,但肯定是可以理解为“喊闹”。这时,坐在附近的一位女士,也不知道是觉得这孩子吵得实在受不了,还是本身就心情.............
  • 回答
    大连13岁男孩杀害女童案开庭,被告方无人出庭,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感到不安和深思的事件。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件事背后的复杂性。首先,从法律程序的角度来看,被告方无人出庭,尤其是未成年被告的监护人不出庭,这本身就非常不寻常。通常情况下,即便被告是未成年人,其法定代理人(父母或法定监护人)也必须到庭参.............
  • 回答
    如何看待大一学生 50 元一天发传单的现象?大一学生一天 50 元发传单,这是一种在大学校园及其周边地区相当普遍的现象。要全面看待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背后的原因、对学生自身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 一、 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1. 经济需求与独立意识的萌芽: .............
  • 回答
    看到大一新生班长非要把班费花在给同学们过生日这件事上,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一方面,我挺能理解这个班长的初衷,毕竟刚开学,班里气氛还没热络起来,用这种方式增进感情,让同学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出发点是好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有人情味”的。但是,作为班费的使用,这事儿可就没那么简单了。班费这笔钱,说实话,虽.............
  • 回答
    长春大一女生在网约车上犯困并疑似被下药,随后划伤司机,且未受到法律惩处一事,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事件,涉及到多方面的考量。要全面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尽可能详细地展开叙述:事件经过梳理(基于公开报道和常见推测):1. 事件发生背景: 一名长春某高校的大一女生乘坐网约车。2..............
  • 回答
    这件事发生在南京大学,一个男生在一段恋爱关系中,遭遇了令人窒息的对待。据了解,这段关系让这名男生备受煎熬,他被女方用各种方式进行“道德绑架”,甚至在一些关键时刻,女方会诉诸极端手段,比如“以死相逼”,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想象一下,在一段本应是平等、互相尊重的亲密关系中,一方却不断地将另一方置于一种被动.............
  • 回答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郑大一附院)179名医学研究生摁指纹联名投诉学校一事,在医学界和教育界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是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权益纠纷,更折射出当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事件的起因与经过: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首先,咱们得弄清楚.............
  • 回答
    郑大一附院这半年22.75亿的卖药收入,这数据一出来,确实是让不少人眼前一亮,甚至有些吃惊。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看到这22.75亿的数字,第一个反应肯定是:这医院真能“卖”啊! 不过,咱们得明白,这“卖药收入”并非我们常理解的医院单纯的“药店”式销售。在中国的医疗体系下,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