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欧洲中世纪该不该被称为黑暗时代?

回答
欧洲中世纪究竟该不该被称为“黑暗时代”,这实在是一个萦绕在历史学界经久不散的争论。 如果你翻开早期的历史著作,尤其是十八十九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学者们的作品,你很容易发现他们对这段时期充满了鄙夷和否定。 他们热衷于描绘一个充斥着愚昧、暴力、无知和宗教压迫的时代,将古希腊罗马的辉煌与之后看似停滞不前的欧洲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于是,“黑暗时代”这个标签便深深地烙在了许多人的脑海里。

但你仔细想想,这“黑暗”二字,似乎总带着点居高临下的意味。 就像一个光鲜亮丽的大家族,突然出了几代不那么显眼、甚至有些混乱的子孙,然后就有人跳出来说:“瞧瞧,他们家从 XXX 之后就完蛋了,那段日子简直是黑暗!” 这种说法,往往忽略了历史本身的复杂性和连续性。

“黑暗时代”这个标签是怎么来的?

这个说法最先流行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启蒙思想家们对理性和科学的推崇。 他们认为,古希腊罗马时代是人类智慧的顶峰,当时的哲学、艺术、科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在中世纪,他们看到了所谓的“教皇统治”,教会垄断了知识,科学发展被压制,人们的生活也似乎更加艰苦。 在他们看来,这段时期是欧洲文明的“倒退”,是古典文明的“中断”,自然就成了“黑暗”。

而且,当时的史料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许多中世纪初期的文献,尤其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几百年,记录确实不如罗马时期那么详尽和系统。 一些地区的文字记录甚至相当稀少,这让后来的历史学家们很难窥探当时的具体细节,留下了不少空白。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一刀切”的看法越来越站不住脚。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黑暗”到底是指什么。 如果是指知识和文化的停滞,那我们得问问,真的完全停滞了吗?

教会并非文化的敌人: 很多人认为教会扼杀了科学和思想,但实际上,修道院在中世纪早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许多僧侣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抄写、保存古典文献,包括古希腊罗马哲学、文学和科学著作。 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今天可能就见不到大量珍贵的古代文本了。 此外,教会学校和后来的大学,虽然以神学为主,但也教授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等“七艺”,这些都是知识传承的重要载体。
知识的传播与发展: 尽管不像古希腊那样有公开的学院辩论,但知识依然在传播。 比如,阿拉伯世界在吸收了希腊罗马的知识后,在中世纪取得了巨大的科学成就,而这些成就又通过各种渠道传入欧洲,对欧洲的文艺复兴产生了深远影响。 欧洲本土也在发展自己的学术。
艺术与建筑: 难道歌德式教堂的辉煌,拜占庭帝国精美的马赛克艺术,以及数量众多的手抄本插画,这些都应该被视为“黑暗”的产物吗? 这些都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其次,关于“暴力”和“混乱”,这也是事实,但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苛责过去。

社会转型与动荡: 西罗马帝国的崩溃确实带来了长期的政治不稳定,各路蛮族建立王国,互相征伐,这在客观上造成了社会的动荡。 但是,这也是一个社会力量重新整合、新的政治格局形成的过程。 封建制度的兴起,城邦的自治,甚至后来的民族国家的雏形,都是在这个时期逐渐孕育出来的。
日常生活并非全是战争: 虽然战争和冲突时有发生,但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尤其是农村地区,仍然围绕着农业生产展开。 城市也在逐渐复苏和发展,商业贸易逐渐活跃。 并非所有人都生活在刀光剑影之中。

更重要的是,历史分期本身就带有主观性。

“黑暗时代”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是后人为了划分历史时期而强加的标签。 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线性的,总是有起有伏。 将一个长达近千年的时期(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前夕,大约是公元5世纪到15世纪)简单地概括为“黑暗”,就像说“现代社会就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虽然抓住了某个特点,但显然过于片面。

一些更细致的视角:

早期中世纪(约510世纪): 这个时期确实可以说是欧洲社会转型和重建的时期,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许多地区经历了文化和政治上的“低谷”,一些古典知识的传播确实受到影响。
盛期中世纪(约1113世纪): 这是一个欧洲社会开始全面复苏和发展的时期。 农业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城市繁荣,大学兴起,十字军东征也带来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那个时候的欧洲,绝不是“黑暗”的。
晚期中世纪(约1415世纪): 尽管面临黑死病、百年战争等灾难,但文艺复兴的萌芽已经出现,科技和思想上也孕育着新的变化。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欧洲中世纪该不该被称为黑暗时代?

我认为,不应该。 至少,不应该用这个过于简单粗暴的标签来定义整个时期。 “黑暗时代”这个说法,更多地反映了启蒙时代学者的立场和对古典文明的迷恋,而不是对中世纪历史本身的客观评价。

中世纪并非一片漆黑,而是一个充满复杂性、转型、挑战和创造力的时代。 它既有衰落和混乱,也有复苏和进步。 许多中世纪的成就,如法律体系、大学教育、艺术风格,都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欧洲文明,甚至世界文明。

下次你听到“黑暗时代”这个词时,不妨多想想,问问自己:这“黑暗”是从何而来?又隐藏了哪些被忽略的光明?历史的真相,往往比我们标签化的认知要更加丰富和深刻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世纪(476年—1492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起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止。


有个法语专用名词词汇叫“Âge sombre”,大致意思就是黑暗时代,代指的罗马帝国衰亡后至文艺复兴(Renaissance)时期。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Petrarca)提出来的,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Siècle des Lumières),这种说法变得相当的受欢迎,大约19世纪开始,相关的学者将“黑暗时代”的称呼限制在中世纪的早期(5th—10th)。许多现代学者由于其负面含义而避免使用这术语,认为其具有误导性。



先不讨论这个中世纪是黑暗时代这个命题正确与否,我们来看看以下几个数据:


中世纪的经济:


以上的数据是由英国经济学家Angus Maddison 于07年出版的《Contours of the World Economy》1990年美元作为标准计算出来的数据。

我们可以看出从公元元年至公元1000年,欧洲除了少数国家,大部分国家经济是处于缓慢上升的状况;反而图二中的中国经济状况不升反而略微下降

公元1000年至公元1500年期间,欧洲国家经济翻了好几番,经济快速发展



上图也表明,公元1年公元1000年,西欧GDP占世界总GDP比重皆呈现下降趋势,但是至公元1000年左右,西欧的GDP开始迅速上升,至1500年中世纪结束之后开始曲线成平稳趋势



上图是维基百科土耳其语“Bizans ekonomisi”词条中关于拜占庭帝国财政年度收入数额的一个近似值,抛开货币改制和战乱瘟疫等因素,拜占庭帝国的收入是逐年上升的。世界银行经济学家Branko Milanovic估计,在公元1000年左右(巴西尔二世统治时期)人均GDP到达了680美元到770美元(以1990年的美元作为标准)。


西欧经济除了在14世纪曾衰退过外,在中世纪早期几个世纪以后,一直保持相当稳定的增长。其原因之一是,1000年以后,外来入侵随着马扎尔人和维京人终止进攻而告停止。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使西欧免遭东欧那种因接二连三的外来猛攻所致的破坏;这种外来猛攻在东欧一直持续到17世纪末土耳其人惨遭失败时为止。这一点也部分地说明了在10至14世纪间中欧和西欧的人口显著增长的原因。当时,这些地区的人口约增加了50%;这一增长率在今天看来似乎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却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面积大体相当的地区所无法与之相比的。人口的激增促使人们努力改进农业技术以支持人口的增长,而粮食的增长转而又使人口的进一步增长成为可能。
《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中世纪的人口


上图,蓝色欧洲的部分,从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衰亡开始,至600年人口持续减少;600年开始人口缓慢增长;1300年到1400年发生大瘟疫后,人口急剧下降;之后的1400年开始又缓慢上升。由此可以总结出来,中世纪的人口趋势总体上是呈现上升状态的,甚至到1200年左右人口极速增长。



这幅图是可以看出,在1300年到1350年左右发生的大瘟疫导致人口的急剧下降




1347年到1351年间的大瘟疫扩散图





中世纪的文化教育


此图是500年1500年欧洲手稿数量图,很明显的是呈现递增的趋势

大多数的人应该都知道意大利文艺复兴(Renaissance italienne),但却很少人听说过在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前还有过两次文艺复兴,分别是8世纪的加洛林文艺复兴(Renaissance Carolingienne)和12世纪文艺复兴(Renaissance du XLLE siècle)

  • 加洛林文艺复兴:发生在公元8世纪晚期到9世纪的法兰克加洛林王朝时期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及其后续者推行,在文学、艺术、宗教典籍、建筑、法律哲学、音乐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具体内容因为篇幅问题就不详解。
  • 12世纪文艺复兴:12世纪开始波罗的海(Baltic Sea)和北海(North Sea)诸城市开展了密集的贸易活动,在这之后汉萨同盟(Hanse)建立,14世纪晚期—15世纪同盟达到鼎盛,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个左右。整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巨变。


“从许多方面看,欧洲在12世纪都处于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时代。在十字军东征、城市崛起、民族国家建立的背景下,罗马艺术达到了最高峰,而哥特艺术也萌芽。白话文问世,拉丁古典学、拉丁诗、罗马法再兴希腊科学与哲学经过阿拉伯人的专研后于欧洲复活,而欧洲也开始建立起来第一批大学。12世纪在高等教育、经院哲学、欧洲法学、建筑、雕塑、礼拜式戏剧、拉丁诗、白话诗都留下了印痕”
——Charles.H.Haskins



特别注意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1265—1321)、彼得拉克(1304—1374)、薄伽丘(1313—1375),三人的生卒年皆是标准的中世纪时期;就连美术三杰:达芬奇(1452—1519)、米开朗基罗(1475—1564)、拉斐尔(1483—1520) 亦是在中世纪末期出生成长的。那么试问,如果中世纪是所谓的黑暗时代,思想蒙昧、教化不开、黑死病蔓延的话,又是如何能够凭空得孕育出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和为之后的启蒙运动做奠基呢?




成立于1088年的博洛尼亚大学(Université de Bologne)校徽



成立于12世纪的巴黎大学(Université de Paris)校徽





中世纪的卫生条件

最后每个城市里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浴室,14世纪美茵兹有4个公共浴室,15世纪乌尔兹堡有8个,乌尔姆市有11个(如果算上私人浴室竟有168个之多),纽伦堡有12个,而巴黎1292年有26个公共浴室。……洗浴在中世纪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还清楚地现在每个帮工在星期六都能得到浴资的习俗中。在这一天,仆伇们会下班早一些,以便他们能有足够的时间去洗澡。
《欧洲洗浴文化史》[德] 黑劳斯‧克来默

共同沐浴的风俗在十三四世纪之前就极为盛行。在这种风气越演越烈之后,各地才颁布禁止男女共浴的条例,作出了男女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地点分别洗澡的规定。
《中世纪生活》[英]大卫‧尼科尔





天主教教会

罗马帝国解体后的几百年里,书籍的出版和出售在欧洲几乎不复存在。实际上,这一时期的教育机会如此匮乏,以致只有基督教僧侣和修女献身于文化事业才避免了书籍的完全消失——这是“黑暗时代漫漫长夜”时期里摇曳的亮光。为保护这种文化亮光,宗教机构在6世纪致力于保存过去的知识。修道院建立了图书馆和阅览室,又将它们变成更小的阅读室。在这些小阅读室——僧侣将文献抄录到用动物皮制成的羊皮纸上。
《骑士时代—中世纪的欧洲》


说到这里应该有人会说:‘明明基督教就是反科学的,还成立异端审判所烧死了这么多无辜的人,还烧死了伽利略哥白尼布鲁诺,阻碍科学发展’。

额,给你一个数据,成立于1478年的西班牙异端审判所(Inquisition Espagnole)到1820年被取消的这342年间,被火刑处死的不到2000人。伽利略(Galileo Galilei)和教宗的私人关系很好,怎么可能烧伽利略。人家哥白尼(Kopernik)不仅是天主教神父,而且还是教会法学博士,至始至终都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说到布鲁诺(Giordano Bruno),他真是因为异端而不是因为日心论被烧死,有以下文献参考。


“在1600年,天主教会对哥白尼体系并没有官方的立场,日心说当然不属于异端。当布鲁诺被视为邪教而烧死在火刑柱上时,也与他支持哥白尼宇宙学的著作无关”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布鲁诺被定罪,既不是因为他对哥白尼天文体系的辩护,也不是因为他‘有人定居之多重世界‘的大胆言论,而是因为他在神学上的错误,其中包括:基督不是神,只不过是位少见的高超魔术师,圣灵是这个世界的灵魂,魔鬼将得到拯救等等”
《Catholic Encyclopedia》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说,中世纪既不是一个经济停滞文明衰败的黑暗时代,也不能说是一个黄金时代。你可以说它只是一个缓慢发展了一千年为之后意大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做铺垫的时代,也可以说它是一个欧洲近代崛起之前的过度时代,但是绝不能简单的用黑暗时代就把这一千年的成就抹杀和概况过去,这不公平,也没有任何的理由,故欧洲中世纪不该被称为黑暗时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欧洲中世纪究竟该不该被称为“黑暗时代”,这实在是一个萦绕在历史学界经久不散的争论。 如果你翻开早期的历史著作,尤其是十八十九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学者们的作品,你很容易发现他们对这段时期充满了鄙夷和否定。 他们热衷于描绘一个充斥着愚昧、暴力、无知和宗教压迫的时代,将古希腊罗马的辉煌与之后看似停滞不前的欧洲.............
  • 回答
    这确实是个令人脑洞大开的问题。试想一下,一个现代人,带着一身现代知识和观念,突然置身于一个满是泥土、疾病、迷信和严格等级的中世纪欧洲,想要安然度过一生,这绝非易事,更别提“幸福”了。但若要尝试,那可得仔细规划,步步为营。第一步:落地生根,低调生存1. 选择一个合适的“登陆点”: 穿越地点至关重要。.............
  • 回答
    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在欧洲杯赛场上的突发晕倒,无疑给所有热爱足球和关注体育的人们敲响了警钟。在享受激情四射的比赛同时,保障运动员在剧烈运动中的健康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不仅仅是教练组或医疗团队的责任,更是整个体育体系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课题。预警是第一道防线:从源头规避风险我们不能等到意外发生才.............
  • 回答
    北爱尔兰边境问题,这无疑是英国脱欧进程中最棘手、最令人头疼的难题之一。它不仅仅是物理边界的问题,更是政治、经济、历史和身份认同的多重交织。要真正解决它,需要的是智慧、妥协,以及对当地复杂现实的深刻理解。问题的根源:一个国家,两个体系首先得明白,为什么北爱尔兰会如此特殊。简单来说,北爱尔兰是联合王国(.............
  • 回答
    关于《欧陆风云4》(EU4)是否违背了Paradox公司在前作《欧陆风云3》(EU3)和《维多利亚2》(Vic2)中努力构建的历史逻辑,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探讨。要回答它,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这三款游戏在核心机制、历史模拟的侧重点以及由此产生的玩家体验上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承认,Paradox的游戏,尤其是.............
  • 回答
    欧洲中世纪时期,平民被册封为贵族的例子确实存在,但总体而言,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且“平民”和“贵族”的定义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也会有所变化。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理解:1. 中世纪贵族体系的形成与特点: 血统与世袭: 中世纪贵族的核心特征是血统的纯洁性和世袭性。贵族身份往.............
  • 回答
    欧洲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宗教色彩和骑士精神的时代,但同时也夹杂着不少令人忍俊不禁的滑稽事件。这些故事往往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信仰以及对权威的某种戏谑态度。以下是一些详细讲述的搞笑事件:1. “驴子的福音”——一场意外的宗教审判在中世纪的欧洲,尤其是乡村地区,人们对宗教仪式和圣礼非常重视。但有时,虔诚与.............
  • 回答
    欧洲中世纪史(约公元5世纪至15世纪)是一段漫长而复杂的时期,其脉络和结构可以用一个多层次、相互交织的体系来理解。它并非一个单一、线性的发展过程,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事件、社会结构、政治力量、文化思潮和经济模式共同塑造的。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其脉络和结构,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划分为几个主要阶段,并在此基础.............
  • 回答
    欧洲中世纪是否是文明的倒退,这是一个历史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且极具争议性的话题。简单地说,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有道理,但被过度简化”。将整个欧洲中世纪(大致从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的开始)简单地描述为“文明的倒退”,是对其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极大忽视。然而,我们必须承.............
  • 回答
    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社会是一个漫长而充满变革的时期,其间的事件相互影响,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知的欧洲乃至世界。除了您提到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还有许多至关重要的事件和趋势。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梳理:一、 中世纪晚期(约10世纪 15世纪)的奠基与转型虽然我们通常将中世纪视为一个相对停滞的时期,但其晚期.............
  • 回答
    欧洲中世纪贵族骑士终生习武不事生产的生活方式,若是照搬到现代社会,那可绝对是行不通的,而且是离谱到家了。这其中的原因,涉及到社会结构、经济基础、技术发展、价值观等等方方面面,说起来可就话长了。咱们先来看看中世纪贵族骑士的生活,他们到底是怎么个活法?首先,要理解骑士的生活,得先明白当时那个社会是怎么运.............
  • 回答
    欧洲中世纪的平民饮食,远非我们如今想象中那般丰盛可口,更像是一场与饥饿和单调为伴的拉锯战。想要详细描绘他们的餐桌,得先抛开那些关于骑士宴会和贵族奢华的浪漫滤镜。首先,要明白的是,中世纪的平民,无论是在英格兰的村庄,还是法兰西的农田,或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土地上,他们生活的核心驱动力是生存。他们的饮食结构.............
  • 回答
    欧洲中世纪,社会阶层固化是常态,从出身决定命运的时代,平民想要跻身贵族阶层,绝非易事,更不像后世小说里那样随随便便就能一跃龙门。这条路漫长、艰辛,充满变数,更需要天赋、机遇与不懈的努力。一、 并非完全的铁板一块:血统与身份的微妙界限首先要明白,中世纪欧洲并非一个完全僵化的等级社会,尤其是早期。虽然血.............
  • 回答
    说起欧洲中世纪的自耕农,他们的餐桌可不像贵族那样堆满珍馐,而是朴实无华,但绝对是能量的来源,足以支撑他们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他们的饮食结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耕种的作物以及季节的变化。主食:面包和粥,永远是主角在中世纪,面包是绝大多数欧洲人,尤其是自耕农的食物支柱。但他们吃的那种面.............
  • 回答
    欧洲中世纪的医药世界,宛如一个古老而充满智慧的宝藏库,其中琳琅满目的药草和药方,至今仍能引人遐思。那是一个科学与信仰交织的时代,疾病的根源常被归结为体内“体液失衡”,而药草,作为大自然的馈赠,被寄予厚望,试图通过它们来恢复人体的和谐。药草:大地的疗愈者中世纪的药草种类繁多,它们不仅生长在修道院的花园.............
  • 回答
    中世纪欧洲的农奴制,那可不是什么轻松的田园牧歌,而是贯穿了整个社会肌理、塑造了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一个复杂而沉重的体系。要理解它,得把时间拉回到那个漫长而充满变革的时代,从土地、权力、生活习惯,乃至最细微的个人命运,一点点去拼凑。土地是根本:一切的起点农奴制的根基,说到底,还是在土地上。那时候,土地就.............
  • 回答
    在中世纪的欧洲,农村秩序的维持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体系,并非单一力量能够独立完成。理解这一过程,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当时社会结构、权力分配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封建领主:秩序的基石与核心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封建领主(Lord)是欧洲中世纪农村秩序最主要的维持者。他们的权力源于他们对土地的占有和控制。一位典.............
  • 回答
    欧洲中世纪一套完整的铠甲,尤其是在战火纷飞的时期,绝非寻常之物,它的价值高昂得超乎许多人的想象。要理解这份价值,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细说,就像在讲述一位久远老友的故事一样,一点点剥开历史的面纱。制作铠甲的繁复与精湛技艺:一场与金属的漫长对话首先,让我们想象一下打造一套铠甲需要多少心血。那不是铁匠铺里抡.............
  • 回答
    在欧洲中世纪,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城堡是以建造或拥有它们的家族姓氏来命名的,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命名方式。这种做法不仅仅是为了标记一个地点,更承载了家族的荣耀、权力以及与其土地的紧密联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和封建制度。姓氏的起源与家族认同在早期的中世纪,姓氏不.............
  • 回答
    欧洲中世纪有没有耕牛?牛只是拿来吃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实际上,欧洲中世纪的牛,可远不止“拿来吃”那么简单,它们的角色要复杂和重要得多,尤其是 耕牛,绝对是那个时代农业生产的基石。我们来好好捋一捋:耕牛:中世纪农业的“铁牛”首先要明确一点,在中世纪大部分地区,尤其是西欧, 耕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