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之际,你想说些什么?

回答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彼得格勒的风暴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当十月革命迎来百年祭,回望这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心中涌起的思绪万千,绝非寥寥数语能够概括。与其说是纪念,不如说是对一段复杂而深远的历史进程的审视与回味。

时代洪流中的一粒沙,却撬动了地球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十月革命的爆发并非孤立事件,它深嵌于20世纪初的全球历史大背景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消耗,沙皇俄国政府的腐朽无能,阶级矛盾的尖锐对立,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这些都在酝酿着一场巨变。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正是抓住了这个历史的契机,以其坚定的信仰和果断的行动,将民众的怨恨和期望转化为推翻旧世界的强大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十月革命就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远远超出了俄国的疆域。它向世界宣告了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为那些饱受压迫的民族和阶级带来了希望的火种。在那个时代,无数渴望变革的人们,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东方,在苏维埃政权身上看到了摆脱殖民、摆脱剥削的路径。这股思想的潮流,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激荡,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和政治格局。

理想的辉煌与现实的考量

然而,任何历史事件都不能脱离其内在的逻辑和实际的演变。十月革命的理想是宏伟的——建立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社会。在革命初期,我们看到了布尔什维克为实现这一理想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土地改革、工厂国有化、妇女解放、扫盲运动等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底层人民的生活,激发了巨大的社会创造力。

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回避革命道路上的曲折和代价。为了巩固政权,巩固新生的苏维埃国家,革命者们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措施,包括后来的“战时共产主义”和后来的集体化运动。这些政策虽然在特定时期起到了某些作用,但其伴随的强制性、对个体自由的限制,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困难和人道主义悲剧,也是历史无法回避的沉重一页。

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判十月革命。它是一场以崇高理想为起点,但在实践中经历了无数考验,甚至走向了意想不到的方向的伟大社会实验。它的成功与失败,它的光荣与代价,都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历史的回响与留下的思考

百年之后,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再看十月革命,其留下的思考尤为宝贵:

关于革命与改革的辩证关系: 当社会矛盾积重难返,改革的道路被堵死时,革命是否是唯一的选择?革命的成本与收益,又该如何衡量?
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平衡: 宏大的社会理想如何在地面的实践中落地?如何在追求公平正义的同时,尊重和保障个体的自由与权利?
关于国家与人民的关系: 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最能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权力是如何被约束和监督的?
关于社会主义的探索: 十月革命开启的社会主义道路,究竟意味着什么?它能否以更加人性化、更加灵活的方式发展,而不是陷入僵化和教条?

十月革命的遗产是复杂的,它既是激进变革的样本,也是深刻教训的警示。它证明了人民的力量可以颠覆旧秩序,但同时也警示我们,建设一个全新的社会,需要比颠覆更漫长、更艰辛的努力,更需要智慧、耐心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或许,在纪念十月革命百年之际,最重要的不是去歌颂或否定,而是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去理解那个时代的激情与困境,去分析那场革命的动力与后果,去汲取那些跨越时空的历史经验。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社会不断探索、不断试错的漫长旅程,也提醒我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仍在学习如何在理想的召唤下,稳健地前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告别浪漫的,幻想的,基督教千年王国式的“构想的天堂”吧。社会主义不是信仰,是科学。科学是要接受历史,现实,人类实践的检验的。

苏联历史的最大教训,在于企图用浪漫的,幻想的东西规范现代社会发展,这是不可能的。这一点也在本质上与人的自然与社会属性,与社会不断发展规律相违备。

是的,阿芙乐尔号的炮声,是激昂的;“骑兵军”的马刀,是闪亮的;那种自我牺牲,那种弥赛亚式的担当,是圣洁的。这一切能吸引人,作为个人选择,可以当特殊材料,可以当炼成的钢铁。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不是一炉钢水,想让它成为什么形状,它就是什么形状。

我从来认为,以日拱一卒的方式,实实在在克服每一个现实困难,不纠结过去,不展望未来。靠不断实践,不断奋进,人是可以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现代社会也一定能发展出新的社会形态。我认为,那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真正的社会主义是肯定能实现。我笃信这一推断,不是因为这是什么乌托邦之信仰,而是确确实实,逻辑上自洽的科学论断,这也可以叫做真理。

--分割线--

引用一下《剑桥世界史》中的材料,来梳理俄国革命脉落,让人明白,这场革命是怎样发生的:

“旧政权的虚弱因财政破产而进一步恶化了:俄国战费开支总计四百七十亿卢布,其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可以由正常收入来支付-内外战争债务达四百二十亿卢布。通货膨胀猛烈:1917年夏季货币流通量是1914年的十倍。到革命开始的那一年,(人们)日常生活费上涨到战前的700%”。-《剑桥世界史-俄国革命》。

“至1916年,(俄国军队)死伤和被俘人数达550万人。而且逃兵数字也与日俱增。”(同上)”

“(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彼得格勒发生广泛的罢工。这一天是国际妇女节,家庭主妇们上街…抗议饥饿,要求面包。”

“3月12日(俄历2月27日),又有一部分卫戌部队参加革命,警察从街头消失。到下午,政府完全陷入孤立-它的命令只在冬宫和海军部里起作用。”(同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彼得格勒的风暴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当十月革命迎来百年祭,回望这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心中涌起的思绪万千,绝非寥寥数语能够概括。与其说是纪念,不如说是对一段复杂而深远的历史进程的审视与回味。时代洪流中的一粒沙,却撬动了地球首先,必须承认的是,十月革命的爆发并非孤立事.............
  • 回答
    俄罗斯在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之际,计划树立反思苏联政治迫害的纪念碑,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复杂性和敏感性的举动,尤其是在俄罗斯社会内部,对于这段历史的评价和反思至今仍充满争议。要理解这一举动的意义和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来看,苏联时期的政治迫害是那个时代无法回避的沉.............
  • 回答
    十月革命后,俄罗斯贵族确实如电视剧中所描绘的那样,许多人流离失所,最终散落到世界各地。这是一个复杂而悲伤的历史进程,涉及逃亡、流亡、失去财产和身份认同的剧变。导致贵族流离失所的根本原因: 十月革命的性质: 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后,立即推行了激进的社会改造政策。他们视沙皇、贵族、地主和资本家为“人民.............
  • 回答
    十月革命发生后,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之所以被处决,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历史背景、政治考量以及革命的残酷逻辑。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下的产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得回到十月革命爆发前夕的俄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沼让俄国人民苦不堪言,经济凋敝,社会矛盾空前尖锐。而沙皇尼古拉二世,这位末代.............
  • 回答
    在十月革命(1917年)前的俄国(即沙皇统治时期,18941917年),俄国的首富并非一个固定人物,而是随着经济结构变化和工业发展而不断更替。然而,若要追溯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富豪,谢尔盖·彼得罗维奇·齐诺维耶夫(Sergei Petrovich Tsereteli) 是最具代表性的候选人之一。以下.............
  • 回答
    十月革命的发生,要说它完全是“偶然”的产物,那未免太轻描淡写了。历史的进程,尤其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往往是各种复杂因素长期酝酿、相互作用的结果,偶然的火星固然可能点燃干柴,但如果没有堆积如山的干柴,火星也难以成燎原之势。首先,我们得看看十月革命爆发前俄国社会是个什么光景。一、沙皇统治的腐朽与人民的深.............
  • 回答
    十月革命,一个将世界历史的车轮推向全新方向的伟大事件,如今已走过103个年头。每当提及它,思绪总是被拉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那些激荡人心的口号,那些为理想奋斗的身影,还有那场深刻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伟大变革。1917年,沙皇俄国的天空乌云密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并未让人民的苦难止息,反而让他们在饥.............
  • 回答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那可不是一般的大,可以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和政治变革的催化剂,它在中国大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巨浪,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的层面来细细道来,不能只看表面。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它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十月革命之前,中国知识界和革命者.............
  • 回答
    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其影响深远。如果十月革命没有发生,俄国是否能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假设性的话题,没有绝对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假如历史走向了另一个方向,俄国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如果不发生十月革命,俄国可能走上的道路1. 君主立宪制的延续.............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如果十月革命没有发生,世界会走向何方?这不仅仅是一个假设,更是一个对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的深刻反思。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剖析十月革命带来的影响,并尝试在没有它的平行世界里进行推演。首先,我们得承认,十月革命的发生及其带来的“布尔什维克主义”是二十世纪最深刻的社会实验之一。它.............
  • 回答
    您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深度,它触及了俄国革命史上一个核心的矛盾:为什么一个注定要垮台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战争是革命的催化剂,而一个已经掌权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布尔什维克领导下的)坚持内战却未能引发新的革命或政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俄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背景,以及这两个不同政权在战略、合法.............
  • 回答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这两场发生在1917年俄国的伟大变革,都与“苏维埃”这个词紧密相连。然而,它们所代表的苏维埃,从性质、构成、以及最终扮演的角色上,都有着天壤之别。要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们诞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各自的命运。二月革命的苏维埃:一个自发的、意想不到的权力补充1917年.............
  • 回答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照亮世界现代史的黎明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绝非仅仅是俄罗斯帝国的一次内部政权更迭,它如同一道划破历史黑暗的闪电,深刻地改变了20世纪乃至今天的世界格局。说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并非夸张,而是因为这场革命以其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力量,奠定了诸多现代世界的基石,塑造了此后一个多世纪的.............
  • 回答
    如果俄罗斯战败,是否会引发第二次十月革命,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问题。历史并非简单的线性发展,尤其是在俄罗斯这样一个充满戏剧性变动的国度。首先,我们得承认,十月革命的发生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特定条件的。1917年的俄国,经历了一战的长期消耗,国内民生凋敝,社会矛盾尖锐,沙皇专制统治摇摇欲坠,.............
  • 回答
    关于十月革命,孟什维克内部的看法,那可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充满了撕扯、辩论,甚至最终走向了分裂。想要理解当年他们的态度,咱们得把历史的镜头拉近点,看看当时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以及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首先得明确一点,孟什维克本身就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里的一个派别。在十月革命前,他们和布尔什维克在很多问题上.............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俄罗斯社会现实中一些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想要深入探讨“莫斯科举苏联国旗发表演讲是否可能引发第二次十月革命”,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其潜在的可能性和巨大的障碍。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俄罗斯社会中确实存在对苏联时期怀念的情绪,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许多俄罗斯人,特别是年长.............
  • 回答
    这日子,就像一根绷得紧紧的弦,稍不留神就得断了。咱们老百姓,生下来就是为了活着,为了填饱肚子,为了儿女能活下去。可这年头,活着本身就成了件难事。一战,那年头……1914年,刚开春,外面就刮起了妖风。先是报纸上天天说打仗,说打那个德国佬,说他们欺负咱们斯拉夫兄弟。男人家,一时间都挺着胸脯,觉得这是保家.............
  • 回答
    您提到的十月新番《逆转世界的电池少女》的设定,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话题性的角度,即“日本人为了保卫ACG文化反抗军国主义日本”。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作品背景设定与核心冲突的解读: 反乌托邦的日本: 作品描绘了一个军国主义复兴的日本,社会被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所统治.............
  • 回答
    十月文化官宣要制作《三体》真人电影的消息,由《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操刀,这消息一出,立刻就在国内科幻迷和电影圈炸开了锅。作为《三体》的忠实读者,我个人是既充满期待,又有些许担忧的。先说说我为什么看好这次改编的可能性。首先,导演田晓鹏的履历是最大的亮点。我们都知道,《大圣归来》这部电影当年是怎样的横空.............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