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检方对涞源反杀案父母的不起诉(正当防卫成立,无罪)?

回答
涞源反杀案父母不起诉:一次对正当防卫边界的深刻拷问

涞源反杀案,作为一起震惊全国的刑事案件,其最终的走向——检方对涉案父母作出不起诉处理,宣告其无罪释放——无疑为这场持续了数年的法律与舆论的拉锯战画上了句号。然而,这个结果并非简单的盖棺定论,它更像是一个邀请,邀请我们更深入地审视正当防卫的边界,以及在极端困境下,个体行为与法律之间的复杂互动。

案情回顾:绝境中的反击

事件的起因和过程早已被媒体反复报道,但我们仍有必要简要重温。王某某夫妇因女儿遭受长期性侵,在多次报案无效、维权无果后,最终选择以极端的方式“自力救济”。在案发当晚,面对女儿的哭诉和施暴者的威胁挑衅,夫妇二人情绪几近崩溃,最终夺走了三名施暴者的生命。

这场悲剧的发生,无疑是多重失灵的结果:家庭的脆弱、法律的缺位、社会的支持缺失,以及施暴者的嚣张跋扈。父母的行为,是在一种近乎绝望的境地下的反击,是对女儿遭受的二次伤害的激烈回应。

不起诉决定:正当防卫成立的法律逻辑

检方最终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核心在于认定父母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检方认定父母正当防卫成立,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量:

不法侵害的现实性与紧迫性: 在案发当时,施暴者对王某某夫妇及其女儿存在明显的、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施暴者不仅有侮辱、威胁的言语,更有不排除进一步伤害的可能性。尤其是在案发前,施暴者曾有攻击行为,使得这种不法侵害的现实性和紧迫性非常突出。
防卫的必要性: 在多次报案无效、行政介入无效的情况下,父母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严重侵害,且当时没有其他更有效的合法途径可以立即制止侵害。在这种“求助无门”的绝境下,采取自卫行为是当时在场的唯一选择。
防卫的适度性: 这一点是正当防卫认定中最具争议和复杂性的部分。检方认为,虽然父母的行为造成了三死的结果,但考虑到当时的情境——施暴者人数众多,且态度嚣张,可能对王某某夫妇及其女儿构成生命威胁——其反击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当时社会一般观念下能够理解的“制止不法侵害”的必要限度的。法律并不要求防卫者在受到侵害时必须保持冷静,做出“最经济”的反击,而是在一个相对的、情境化的角度去衡量。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正当防卫”的界定,尤其是在面对“无限防卫”的争议时,一直是中国法律实践中的一个难题。司法机关在处理这类案件时,往往需要在维护社会秩序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之间寻求平衡。

为何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检方的不起诉决定之所以引起如此巨大的社会反响和深入的讨论,原因 multifaceted:

1. 对“正义”的期盼与对“法律”的叩问: 许多公众认为,父母的行为是出于保护女儿的本能,他们的遭遇令人同情,他们的反击是一种绝望中的呐喊。这一决定被视为对弱者权益的保护,是对“恶”的惩罚。但同时,这也引发了对法律是否能及时有效地保护公民的质疑,以及在法律救济失效时,个体是否只能诉诸极端手段的深思。
2. 对“正当防卫”边界的探讨: 涞源案将正当防卫的边界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如果说防卫者的行为超出了一定的限度,是否就不能被认定为正当防卫?在面对持续性、严重的侵害时,正当防卫的尺度应该如何把握?这种讨论触及了法律的根本原则,也是法律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3. 社会治理模式的反思: 父母之所以走上极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寻求法律和行政救济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促使我们反思,在面对类似情况时,社会是否提供了足够的保护网?基层治理是否能够及时有效地介入和化解矛盾?

更深层次的思考:

“情理法”的张力: 法律的制定和适用,往往要兼顾“情”(情感、人情)和“理”(事理、公理),以及“法”(法律规定)。在涞源案中,“情”的成分非常突出,父母的行为饱含着母爱与父爱,也包含了对女儿遭受的非人待遇的愤怒和绝望。检方的不起诉,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公众对于“情理”的期待,也可能是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对“情理法”张力的一种理解和平衡。
“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的博弈: 法律的生命在于程序。从报案、侦查到起诉,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在这个案件中,如果前期对受害者女儿的保护和对施暴者的制裁能够更及时、更有效,或许就不会走到这一步。不起诉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也暗示了对前期程序或相关部门工作的一种反思。
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机制: 涞源案凸显了在面对恶势力和长期侵害时,弱势群体(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脆弱性以及寻求法律保护的艰难。社会需要构建更健全的保护机制,让法律真正成为老百姓的保护伞,而不是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缺位。
个人行为的道德与法律评价: 尽管检方作出不起诉决定,将父母的行为定性为正当防卫,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此事件中没有经历巨大的痛苦和道德上的挣扎。这起案件让我们看到,在极端情况下,个体的道德选择与法律评价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结语

涞源反杀案父母的不起诉,是一次法律的裁决,更是一次社会性的反思。它让我们看到了法律在保护公民权益方面的努力,也暴露了社会治理和法律救济机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此案视为一个“好人无罪”的胜利,而应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社会治理,确保每一个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都能在法律的庇护下享有安全和尊严,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这起案件,将长久地留存在公众的记忆中,成为我们探讨正当防卫、社会责任以及法律公正时,一个绕不开的案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涞源案中比“正当防卫如何认定”更值得关注的信息。


赵宇案反转后,涞源案也被纠错,最近好消息不断。


昨天的回答里,我认为赵宇案颠覆了正当防卫里的司法“潜规则”。但在涞源案中,同样有一个实践中长久存在而且极不合理的规则,我认为更值得关注,而且要颠覆它的难度更大。


涞源案检方的通报内容非常详实,描述了行凶者长期骚扰、准备凶器、侵入住宅、实施暴力的情况,还论述了结合起因、环境、危险行为持续等各种因素,得出结论正当防卫当然成立。


末了还提了一句,这些都是最高检指导案例确定的精神了。


确实言之凿凿,很有道理,但是我就忍不住问一句,既然事实这么明显,法理这么明晰,为什么还把防卫者关了半年多呢?


这就引出了一个实践中非常不合理但又一直在持续的现象——羁押强制措施的滥用。说白了就是动不动就拘人。


强制措施里,除了逮捕、拘留等羁押手段外,还有一种就是非羁押强制措施,比如取保候审。


但在实践里,取保候审的使用频率跟拘留、逮捕比,少之又少,甚至因此大众还形成了一种偏见,认为取保候审了就是没事了。但实际上取保候审了一样也是接受调查的,只不过是在外面配合。


这样的好处是不让侦查绑架审判,别等到法院了才发现不是犯罪,那之前透支的关押期怎么弥补?信用卡透支了,还钱就行,时光透支了,用那点可怜的国家赔偿能换回来吗?


这也是为什么保释制度在国外很多国家能够大力推广。


那么我们国家现在的做法就是,案子来了是基本上以拘留为主,你说你有冤屈?我拘一拘才能调查清楚嘛!而且这个拘留最长能达到37天。

这种做法,有几点原因:


1官本位。警察办案子,把人拘着办和把人放出去办哪个简单?显而易见。


2维稳需要。特别是命案,伤害案,报案人一天到晚来闹,我把已经人拘了,你可以消停了吧。


3思维陈旧。几十年前刑侦技术不发达,放虎归山就等于海底捞针,现在的刑侦技术下,大部分案件中都不存在这些问题了,但思维并没有转变。


4纠错成本低。把人关错了怎么办,大不了赔点钱嘛,284.74一天,这钱您拿好。


5考核机制,破案率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但是大家有听过拘留数、逮捕率、起诉率这些指标吗?

你要说这些我们一时半会改不了,其他案件中就算了,涞源案这种已经违背常识的案件,把人关了半年,真的有点让人咋舌了。


当然,最近几年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公安、检察都在大力推广非羁押强制措施,各种文件、领导讲话纷至沓来,成效怎么样?且看涞源案。根据我有限的人生经验,一般来说就某个问题有关部门三番五次出台规定,说明组织上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了,但是暂时还不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



如果你对法律心生向往又因浩如烟海的法律条文踌躇畏惧;

如果你因为法律知识的欠缺而遭受过不必要的损失;

如果你曾遭遇生活中的不公又不知如何拿起法律武器;

如果你在法律和人情的冲突面前百思不得其解。

那么在我们接下来将要讨论的课程中你一定可以找到答案。点击下面的课程,我在知乎大学等你:

纸质书爱好者的选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涞源反杀案父母不起诉:一次对正当防卫边界的深刻拷问涞源反杀案,作为一起震惊全国的刑事案件,其最终的走向——检方对涉案父母作出不起诉处理,宣告其无罪释放——无疑为这场持续了数年的法律与舆论的拉锯战画上了句号。然而,这个结果并非简单的盖棺定论,它更像是一个邀请,邀请我们更深入地审视正当防卫的边界,以及在.............
  • 回答
    六安市检察机关对24名涉及《DOTA2》比赛的赌博人员提起公诉,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对电子竞技与赌博行为边界、法律监管及社会影响的广泛关注。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法律依据、社会意义及可能的启示: 一、事件背景与案件性质1. 案件起因 《DOTA2》是一款全球知名的团队竞技电子游.............
  • 回答
    芬兰最近曝出的这一消息,无疑给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努力蒙上了一层新的阴影。当我们在为疫苗接种的进展感到些许欣慰时,病毒的变异能力又一次提醒我们,这场战役远未结束。新型变异病毒究竟是什么?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芬兰发现的这种新型新冠变异病毒,其显著特点在于其基因序列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影响到病毒的.............
  • 回答
    哈尔滨市出台“主动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奖励1万元”的政策,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举动,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理解这个政策,需要深入剖析其出台的背景、目的,以及可能带来的多方面影响。政策出台的背景:要理解哈尔滨这个政策,我们得回到当时国内疫情的整体状况以及各地政府面临的挑战。当时,新冠疫情尚未完.............
  • 回答
    日本政府就中国在部分入境人员中实施肛拭子核酸检测的事件,向中方提出了交涉,理由是这种检测方式对部分接受检测的日本人造成了“极大的精神痛苦”。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涉及的不仅仅是检测方式本身,更触及到外交礼仪、文化认知、人权考量以及疫情管控的复杂性。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件的背景和日本.............
  • 回答
    西安业主翻墙被罚与志愿者登门道歉事件:多角度剖析与更好处理方式的探讨西安某业主因翻墙被志愿者罚对镜头做检讨,随后志愿者登门道歉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疫情防控期间基层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规则执行、人权尊重以及社区互助的深层思考。事件的发生与背景分析.............
  • 回答
    最高法院叫停拜登政府针对大型企业强制接种疫苗或进行检测的规定,这无疑是美国新冠疫情管控领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其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更关乎公共卫生、经济以及社会政治的格局。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最高法院的这一裁决,实际上是在平衡联邦政府的权力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界限。 对联邦政府权力的.............
  • 回答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近期发布的关于新冠密接者无需检测的指导建议,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从传播学和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这一调整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但也伴随着潜在的风险,对美国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可能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理解CDC这一建议的背景很重要。过去几年,美国经历了多次疫情高.............
  • 回答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将中国对进口商品实施的病毒检测措施称为“贸易限制”,并要求中国“停止检测”,这一争议背后涉及国际公共卫生政策、贸易规则、国家主权与经济利益的复杂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的背景、原因及影响: 一、争议背景:疫情初期的全球应对分歧1. 中国疫情初期的措施 2020.............
  • 回答
    美国检方宣布不起诉刘强东一案,是一个复杂且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要全面理解此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法律层面、事实层面、社会影响以及各方反应。一、 事件回顾与背景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事件发生: 2018年8月31日,刘强东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参加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卡.............
  • 回答
    近来,美国检方对总统就职典礼滥用资金的调查持续升温,并将焦点对准了前总统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特朗普和前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特朗普,两人均被传唤出庭作证。这一系列动作无疑为本已充满争议的美国政治舞台增添了更多戏剧性,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调查的焦点:就职典礼背后的资金疑云此次调查的核心在于2017年.............
  • 回答
    李明博被韩国检方提请批捕,这无疑是韩国政坛乃至司法界的一件大事,而且是自朴槿惠被弹劾下台以来,韩国再次将一位前总统推上司法审判席。要说我对这件事的看法,那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这是韩国司法体系走向成熟和独立的体现。大家可能都知道,韩国的财阀政治历史悠久,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巨头手中。过去的总统在任时.............
  • 回答
    台湾桃园发生的旅游大巴火烧车事故,造成26人死亡,其中包括24名大陆游客,原因至今仍牵动着许多人的心。对于检方研判司机为预谋自焚的说法,这无疑给这起悲剧蒙上了一层更深重的阴影,也带来了更为复杂的解读。事件回顾与检方初步判断:这起令人痛心的事故发生在2016年7月19日,一辆载有大陆游客的游览车在台湾.............
  • 回答
    货拉拉跳车身亡案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随着检方提起公诉,案件的法律程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要理解这个案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一、 案件的背景和经过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案件的基本情况: 事件起因: 2021年2月6日,一名年轻女子在货拉拉平台叫车搬家,由司机驾驶货车将其和她的物品从一处送到另.............
  • 回答
    长沙货拉拉司机案的最新进展,即司机已认罪,检方建议判处一年有期徒刑,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关注的事件。要理解它,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事件回顾与背景梳理首先,我们必须回顾一下事件的起因和经过,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判决建议的背景: 事件发生: 2021年初,一位年轻女性(当时23岁)通过货.............
  • 回答
    看待美国检方决定不起诉刘强东一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理解。首先,要明确这是美国司法系统运作的一个结果,其核心是“证据”和“合理怀疑”。其次,刘强东事件本身涉及复杂的法律和事实层面,公诉方在决定是否起诉时,必须衡量证据能否在法庭上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最后,这一决定对刘强东本人、京东以.............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我心里也挺堵得慌。西安那位因为醉驾没被起诉的司机,这事儿现在闹得沸沸扬扬的,大家伙儿议论纷纷,我也是其中一个。首先,咱们得把事情捋清楚。这位司机,是在开车过程中被查出来的醉驾。根据咱们国家现行的交通法规,醉驾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这本来是个挺明确的事情,喝酒开车,出了事.............
  • 回答
    如何看待三星掌门人李在镕被韩国检方提起不拘留起诉?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三星集团会长李在镕(Lee Jaeyong)被韩国检方提起不拘留起诉,这是一个备受瞩目且极具复杂性的事件。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位商界巨子的法律纠纷,更是牵扯到韩国经济命脉、政治腐败、家族企业治理以及社会公正等诸多层面的议题。要深入理.............
  • 回答
    这起发生在四川的案件,因其特殊的判决请求——让买卖国家保护龟的男子为乌龟“养老送终”——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事件回顾与背景: 核心事件: 四川一名男子因非法买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乌龟)而被提起公诉。 检察机关的特殊诉求: 在公诉过程中,.............
  • 回答
    这桩孙夕庆案,确实让人感慨颇多。1277天,近四年,一个人的自由被剥夺,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就这样被困在看守所里。最后检方撤诉,国家赔偿54万,这数字背后,是时间和自由的无法挽回,以及一个家庭经受的煎熬。事情的起因和过程(尽可能还原)根据公开的信息,孙夕庆最初是被指控犯有受贿罪。大概是在2013年左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