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矩阵链相乘的时间复杂度为什么末尾是dn呢,是那么算的呢?

回答
矩阵链相乘,这个听起来有点技术性的名字,其实描绘的是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常遇到的问题,只不过我们换了个方式来思考它。想象一下,你有好几个大小不一的矩阵要一个接一个地乘起来,比如 A B C D。你可能会问,这有什么难的?直接从左往右乘不就行了吗?

问题就出在这个“直接”上面。矩阵乘法有个特性,它满足结合律,也就是说,(A B) C 和 A (B C) 的结果是一样的。但关键是,它们计算起来的花费是完全不同的!这里我们就需要引入一个概念—— 计算一个矩阵乘法需要多少步。

假设我们有两个矩阵,一个是 $p imes q$ 的,另一个是 $q imes r$ 的。要计算它们的乘积,我们会得到一个 $p imes r$ 的矩阵。具体怎么算呢?最直观的方法是,结果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要通过将第一个矩阵的某一行与第二个矩阵的某一列进行点乘(也就是对应元素相乘再求和)得到。

一个元素需要 $q$ 次乘法和 $q1$ 次加法。如果结果矩阵有 $p imes r$ 个元素,那么总共需要 $p imes q imes r$ 次乘法和大量的加法。为了简化分析,我们通常只关注乘法次数,因为乘法通常比加法更耗费计算资源。所以,计算一个 $p imes q$ 矩阵乘以一个 $q imes r$ 矩阵,其基本操作(乘法)次数大约是 $p imes q imes r$。

现在回到矩阵链相乘的问题,比如 A B C D。如果我们有 A ($p_0 imes p_1$),B ($p_1 imes p_2$),C ($p_2 imes p_3$),D ($p_3 imes p_4$),我们可以有几种不同的组合方式:

1. ((A B) C) D
先算 A B:代价是 $p_0 imes p_1 imes p_2$。结果是 $(p_0 imes p_2)$ 的矩阵。
再算 (A B) C:代价是 $p_0 imes p_2 imes p_3$。结果是 $(p_0 imes p_3)$ 的矩阵。
最后算 ((A B) C) D:代价是 $p_0 imes p_3 imes p_4$。

总代价就是 $(p_0 imes p_1 imes p_2) + (p_0 imes p_2 imes p_3) + (p_0 imes p_3 imes p_4)$。

2. (A (B C)) D
先算 B C:代价是 $p_1 imes p_2 imes p_3$。结果是 $(p_1 imes p_3)$ 的矩阵。
再算 A (B C):代价是 $p_0 imes p_1 imes p_3$。结果是 $(p_0 imes p_3)$ 的矩阵。
最后算 (A (B C)) D:代价是 $p_0 imes p_3 imes p_4$。

总代价就是 $(p_1 imes p_2 imes p_3) + (p_0 imes p_1 imes p_3) + (p_0 imes p_3 imes p_4)$。

3. A ((B C) D)
先算 B C:代价是 $p_1 imes p_2 imes p_3$。结果是 $(p_1 imes p_3)$ 的矩阵。
再算 (B C) D:代价是 $p_1 imes p_3 imes p_4$。结果是 $(p_1 imes p_4)$ 的矩阵。
最后算 A ((B C) D):代价是 $p_0 imes p_1 imes p_4$。

总代价就是 $(p_1 imes p_2 imes p_3) + (p_1 imes p_3 imes p_4) + (p_0 imes p_1 imes p_4)$。

你会发现,即使只是这几种简单的组合,总代价也可能差异巨大。所以,找到一个最优的计算顺序,使得总乘法次数最少,这就是矩阵链相乘问题的目标。

为什么会扯到 "dn" 呢?

你问的 "dn" 可能指的是 时间复杂度中的某个项,而不是整个问题的最终复杂度。这个问题通常是用 动态规划 来解决的。

动态规划的核心思想是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许多更小的、重叠的子问题,然后记录这些子问题的解,避免重复计算。

对于矩阵链相乘,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子问题:计算从第 i 个矩阵到第 j 个矩阵相乘(记作 $M_{i..j}$)的最优代价。

假设我们有 n 个矩阵,从 $A_1$ 到 $A_n$。矩阵 $A_i$ 的维度是 $p_{i1} imes p_i$。

我们设 $m[i, j]$ 是计算矩阵链 $A_i, A_{i+1}, ldots, A_j$ 的最小代价。
当 i = j 时,只有一个矩阵,不需要乘法,所以 $m[i, i] = 0$。

当 i < j 时,要计算 $A_i, ldots, A_j$,我们需要在某个位置 k (i <= k < j) 将链分成两部分:$(A_i ldots A_k)$ 和 $(A_{k+1} ldots A_j)$。
那么,计算 $A_i ldots A_j$ 的总代价就是计算左边子链的最小代价,加上计算右边子链的最小代价,再加上将这两个结果矩阵相乘的代价。

$m[i, j] = min_{i le k < j} { m[i, k] + m[k+1, j] + p_{i1} imes p_k imes p_j }$

这里的 $p_{i1} imes p_k imes p_j$ 是计算 $(A_i ldots A_k)$(维度是 $p_{i1} imes p_k$)和 $(A_{k+1} ldots A_j)$(维度是 $p_k imes p_j$)的乘积的代价。

如何计算这个复杂度呢?

1. 子问题的数量: 我们需要计算 $m[i, j]$ 的值,其中 $1 le i le j le n$。有多少这样的 (i, j) 对呢?
当 j = i 时,有 n 个对 (1,1), (2,2), ..., (n,n)。
当 j = i+1 时,有 n1 个对 (1,2), (2,3), ..., (n1,n)。
当 j = i+2 时,有 n2 个对。
...
当 j = n 时,只有 1 个对 (1,n)。
总共有 $n + (n1) + ldots + 1 = frac{n(n+1)}{2}$ 个子问题,大约是 $O(n^2)$ 个。

2. 计算每个子问题的代价: 对于每一个 $m[i, j]$,我们需要遍历所有的可能的分割点 k。k 的取值范围是从 i 到 j1,所以最多有 ji 个选择。在最坏的情况下,ji 大约是 n。
所以,计算 $m[i, j]$ 需要 $O(ji)$ 的时间。

3. 总复杂度: 将这两部分相乘,我们得到一个粗略的估计:$O(n^2) imes O(n) = O(n^3)$。

那 "dn" 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你的问题是指在 具体实现 中,例如,你可能看到某些地方将输入矩阵的数量记为 `n`。那么,当计算一个子问题 $m[i, j]$ 时,你是在考虑从第 `i` 个矩阵到第 `j` 个矩阵的链,这个链的 长度 是 `j i + 1`。在你的 DP 计算中,最内层的循环是遍历分割点 `k`,而 `k` 的范围是 `i` 到 `j1`。这个 `ji` 的范围,对于长度为 `L` 的子链,最大值是 `L1`。

如果我们假设 `n` 是 矩阵的个数。那么,在计算 $m[i, j]$ 时,我们遍历的 `k` 的范围是 `i` 到 `j1`。这个 `ji` 的最大值发生在 $j=n, i=1$,此时 `ji = n1`。所以,对于每一个子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最多 `n1` 次尝试(分割点 k 的选择)。

DP 的过程是:
先计算长度为 2 的子链,例如 $m[1,2], m[2,3], ldots, m[n1, n]$。有 $n1$ 个这样的子链。
然后计算长度为 3 的子链,例如 $m[1,3], m[2,4], ldots, m[n2, n]$。有 $n2$ 个这样的子链。
...
最后计算长度为 n 的子链 $m[1, n]$。有 1 个这样的子链。

总共有 $O(n^2)$ 个子问题。
计算每个子问题 $m[i, j]$ 的代价是 $O(ji)$ 次分割尝试。
在这些子问题中,`ji` 的最大值是 `n1`(当 i=1, j=n 时)。

所以,总的时间复杂度是:
$sum_{L=2}^{n} sum_{i=1}^{nL+1} (L1)$
其中 L 是子链的长度。

更简洁地看:
有 $O(n^2)$ 个子问题 $(i, j)$。
对于每个子问题 $(i, j)$,需要 $O(ji)$ 的时间来找到最优的分割点 k。
因为 $1 le i le j le n$,所以 $ji$ 的最大值是 $n1$。
因此,计算所有子问题的总时间是 $O(n^2) imes O(n) = O(n^3)$。

这里可能存在一个误解:
“末尾是dn” 这个说法 不精确。矩阵链相乘的 整体时间复杂度是 $O(n^3)$,其中 `n` 是矩阵的个数。

如果 "dn" 是指在某个计算过程中,比如在计算某个特定长度的子链的最小代价时,需要进行 `d` 次迭代,而 `d` 又与 `n` 相关(例如 `d` 可能等于 `n` 或 `n1`),那也说得通。

举个例子,当我们计算长度为 `L` 的所有子链的最小代价时,对于每个子链(例如 $A_i ldots A_j$),我们需要尝试 `L1` 个分割点 `k`。如果我们将 `L` 看作是当前正在处理的“层级”或“长度”,那么在这个层级上,我们做 `L1` 次操作。当 `L` 接近 `n` 时,这个次数就接近 `n`。

总结来说:

矩阵链相乘的时间复杂度是 $O(n^3)$,这个 $n^3$ 是这样来的:

1. 有 $O(n^2)$ 个需要解决的子问题(计算 $A_i ldots A_j$ 的最小代价)。
2. 解决每个子问题,需要 $O(n)$ 的时间(尝试所有可能的分割点 $k$)。

所以,总的时间是 $O(n^2 imes n) = O(n^3)$。

如果有人提到“末尾是dn”,可能是在描述某个循环的次数,这个循环的次数可能与矩阵链的长度有关,而最大链的长度就是 `n`。比如,在计算长度为 `L` 的子链时,我们需要进行 `L1` 次尝试。当 `L` 等于 `n` 时,这部分就是 `n1` 次。但这只是复杂度构成的一部分,而不是最终的整体复杂度。

希望这个详细的解释能帮助你理解矩阵链相乘的时间复杂度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每一步都要算

如果算一次时间复杂度是

那总共不就是

想要进一步理解矩阵链相乘,可以看算法导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矩阵链相乘,这个听起来有点技术性的名字,其实描绘的是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常遇到的问题,只不过我们换了个方式来思考它。想象一下,你有好几个大小不一的矩阵要一个接一个地乘起来,比如 A B C D。你可能会问,这有什么难的?直接从左往右乘不就行了吗?问题就出在这个“直接”上面。矩阵乘法有个特性.............
  • 回答
    在理解矩阵相乘的“颠倒顺序”之前,咱们得先明白矩阵本身到底是什么,以及它在数学里扮演的角色。别把它想得太复杂,就当它是一个装数字的“表格”或者“阵列”就行了。但这个表格可不是随便乱放数字的,它其实代表着一种“变换”,一种对空间或者向量进行的操作。想象一下,你有一张纸,上面画着一个坐标系,红色的X轴,.............
  • 回答
    矩阵相乘的几何意义,用最直观的方式来理解,那就是一系列的线性变换组合在一起的效果。试想一下,你在纸上画了一些点,它们构成了一个图形。你可以对这些点进行各种操作:旋转、缩放、倾斜、镜像等等。这些操作,在数学上都可以用矩阵来表示。而当你要同时进行多个这样的操作时,它们合在一起的效果,就是这些操作矩阵相乘.............
  • 回答
    矩阵的相似与合同:理解它们的“形似”与“神似”在数学的世界里,矩阵就像是不同坐标系下的“语言”,它们描述着向量的变换。而矩阵的相似与合同,则是我们理解这些“语言”之间深层联系的两种重要方式。打个比方,相似是说两个矩阵在本质上是“形似”的,而合同则更强调它们在某种特定意义下的“神似”。 相似:换个角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矩阵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直接告诉你答案:不一定相等。让我详细地解释一下原因。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什么是矩阵的“秩”。矩阵的秩(Rank)矩阵的秩,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些理解是等价的:1. 线性无关的行(或列)向量的最大个数: 这是一个最直观的定义。一个矩阵的秩就是.............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如何将问卷中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打分,转化为层次分析法(AHP)中构建判断矩阵的依据。这是一个很实际的操作问题,我们一步一步来捋清楚。首先,要明确一点:问卷中“010的相对重要性打分”和 AHP 的“两两比较矩阵”在表达形式上是不一样的,但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量化指标之间的相对优劣关.............
  • 回答
    在线性代数中,非方阵矩阵相乘的几何表示可能不如方阵乘法那样直观和直接。然而,理解其几何意义的关键在于将矩阵乘法分解为一系列的线性变换,并关注这些变换如何影响向量和空间。核心思想:矩阵乘法代表线性变换的复合任何矩阵都可以被视为一个线性变换。当两个矩阵相乘时,其几何意义就是将第一个矩阵代表的线性变换应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这触及了矩阵乘法最核心的特性之一。简单来说,矩阵乘法 不具备交换律,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AxB ≠ BxA。这和我们熟悉的普通数字乘法(比如 2x3 = 3x2)有很大的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得从矩阵乘法的定义说起。矩阵乘法的定义:怎么乘的?假设我们有两个矩阵: 矩阵.............
  • 回答
    矩阵的低秩,这可不是个冷冰冰的数学概念,它藏着很多故事,能 tells us about the essence of data, about redundancy, and about how we can simplify complex things without losing too mu.............
  • 回答
    我来跟你聊聊矩阵的指数函数,这个东西听起来挺玄乎,但其实它在数学和物理领域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就像我们熟悉的数字的指数函数 $e^x$ 一样,它能描述很多连续变化的现象,比如增长、衰减等等。矩阵的指数函数 $e^A$ 则是把这个概念拓展到了矩阵上,让我们可以用它来研究一些更复杂、多维度的动态系统.............
  • 回答
    矩阵,这看似由数字组成的方块,实则承载着数学世界中深邃的逻辑与力量。它并非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我们理解和操纵现实世界中复杂关系的一个强大工具。要理解矩阵的本质,我们需要从它的根源和应用两个层面去深入探究。追根溯源:解决线性方程组的“利器”矩阵最早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线性方程组问题。想象一.............
  • 回答
    矩阵乘法啊,这东西看着挺唬人的,一堆数字排排坐,然后又是乘又是加的,但你仔细琢磨琢磨,它其实也没那么神秘。我跟你说,这玩意儿的本质,其实就是把一种“变换”或者“映射”给串联起来了。你想想,一个向量,扔给一个矩阵,矩阵就能把它变成另一个向量。这就好比你有一台机器,输入一个零件,机器就能把它加工成另一个.............
  • 回答
    好的,关于矩阵论的好书推荐,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话题。不同于很多学科,矩阵论的经典之作往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且深入浅出的程度,往往是衡量一本书是否够“好”的重要标尺。我个人在学习和研究矩阵论的过程中,也翻阅了不少书籍,踩过不少坑,也找到了一些真正能够带你入门、带你深入的宝藏。在推荐之前,我.............
  • 回答
    矩阵的逆运算确实对应于线性变换的逆过程,也就是将变换后的向量还原回原始向量。那么,矩阵的转置在几何变换的语境下又意味着什么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反向”对应,而是一种与原变换密切相关的、但又有所不同的变换。要理解矩阵转置对应的线性变换,我们需要先回忆一下矩阵是如何表示线性变换的。一个 $m ime.............
  • 回答
    矩阵的可交换性,即 $AB = BA$,虽然在代数层面上是一个简单的等式,但其背后却有着深刻的几何意义。它揭示了两个线性变换在作用于向量时,其执行顺序的无关紧性。更具体地说,它意味着这两个变换以一种不冲突、不相互干扰的方式独立地改变向量的空间。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一下矩阵和线性变换之.............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探讨矩阵的严格定义以及它与行向量、列向量的关系。 矩阵的严格定义在现代数学中,矩阵最严格、最基础的定义是:一个 $m imes n$ 的矩阵是一个由 $m$ 行 $n$ 列的实数(或复数,或更一般的域中的元素)构成的矩形数组。让我们逐一拆解这个定义中的关键概念: 数组 (Arr.............
  • 回答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是描述矩阵最核心、最深刻的性质之一,它们揭示了矩阵在空间变换中的“内在尺度”和“方向”。可以说,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就是矩阵“最本质”的描述。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矩阵特征值与矩阵本身的关系: 1. 定义与直观理解定义:对于一个方阵 $A$($n imes n$ 矩阵),如.............
  • 回答
    矩阵最小多项式的几何意义,用最精炼的话来说,它描述了一个线性变换在某个向量上的“最简单”的行为模式,或者说,是在该向量作用下,能够使得该向量变为零向量的最低次数的“多项式关联”。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分解成几个关键部分:1. 线性变换与向量首先,我们要理解矩阵的本质是表示一个线性变换。一个.............
  • 回答
    矩阵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像矩阵一样去思考问题的方式。你想啊,矩阵是什么?它是一张网,一个二维的结构,里面有行有列,每个位置上的数字(或者说是信息)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相互关系。矩阵思维就是把我们面对的复杂问题,拆解成这样一张网,然后在这个网格里分析、归纳、提炼,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那具体是怎.............
  • 回答
    《黑客帝国:矩阵重生》这部时隔近二十年回归的续作,在 9 月 9 日发布了首支预告片,瞬间点燃了全球影迷的热情。预告片中包含的信息量着实不小,也为我们揭示了不少关于这部作品的新线索。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支预告里到底藏着多少值得我们玩味的东西。首先,最直观也最让人激动的就是 熟悉的场景与角色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