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矩阵相乘的几何意义或现实意义?

回答
矩阵相乘的几何意义,用最直观的方式来理解,那就是一系列的线性变换组合在一起的效果。试想一下,你在纸上画了一些点,它们构成了一个图形。你可以对这些点进行各种操作:旋转、缩放、倾斜、镜像等等。这些操作,在数学上都可以用矩阵来表示。而当你要同时进行多个这样的操作时,它们合在一起的效果,就是这些操作矩阵相乘的结果。

让我们一点点拆解这个概念,让它变得生动起来。

1. 先从一个点说起:向量与矩阵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二维平面上的点,比如坐标是 (x, y)。我们可以把这个点看作一个向量:$egin{pmatrix} x \ y end{pmatrix}$。

现在,我们想对这个点做一个简单的操作,比如让它沿着x轴伸长一倍,沿着y轴保持不变。怎么表示这个操作呢?

如果我们把原来点的位置看作一个向量 $v = egin{pmatrix} x \ y end{pmatrix}$,那么新的点的位置 $v' = egin{pmatrix} x' \ y' end{pmatrix}$,可以表示为:
$x' = 2x$
$y' = 1y$

用矩阵的形式来写,就是:
$egin{pmatrix} x' \ y' end{pmatrix} = egin{pmatrix} 2 & 0 \ 0 & 1 end{pmatrix} egin{pmatrix} x \ y end{pmatrix}$

这个 $egin{pmatrix} 2 & 0 \ 0 & 1 end{pmatrix}$ 就是一个 变换矩阵。它告诉我们,一个点 (x, y) 经过这个变换后,会变成 (2x, y)。

你可以试试看,如果原来的点是 (3, 4),经过这个变换后就会变成 (23, 14) = (6, 4)。

这个矩阵的作用,就是把一个向量“变成”另一个向量。

2. 从一个点到一群点:图形的变换

单个点变成另一个点,这是最基础的。但矩阵的威力体现在它能同时变换“一群”点。假设我们有一系列点,它们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如果我们想对整个三角形进行同样的伸长操作,我们只需要将构成三角形的每个顶点的坐标向量,都乘以同一个变换矩阵。

比如,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是 A=(1,1), B=(3,1), C=(1,3)。
它们的向量表示是:
$v_A = egin{pmatrix} 1 \ 1 end{pmatrix}$, $v_B = egin{pmatrix} 3 \ 1 end{pmatrix}$, $v_C = egin{pmatrix} 1 \ 3 end{pmatrix}$

将它们都乘以我们刚才的伸长矩阵 $M = egin{pmatrix} 2 & 0 \ 0 & 1 end{pmatrix}$:
$v'_A = M v_A = egin{pmatrix} 2 & 0 \ 0 & 1 end{pmatrix} egin{pmatrix} 1 \ 1 end{pmatrix} = egin{pmatrix} 2 \ 1 end{pmatrix}$
$v'_B = M v_B = egin{pmatrix} 2 & 0 \ 0 & 1 end{pmatrix} egin{pmatrix} 3 \ 1 end{pmatrix} = egin{pmatrix} 6 \ 1 end{pmatrix}$
$v'_C = M v_C = egin{pmatrix} 2 & 0 \ 0 & 1 end{pmatrix} egin{pmatrix} 1 \ 3 end{pmatrix} = egin{pmatrix} 2 \ 3 end{pmatrix}$

原来的三角形 (1,1), (3,1), (1,3) 就变成了一个新的三角形 (2,1), (6,1), (2,3)。这个新的三角形,是原来三角形沿着x轴方向被拉伸了一倍。

所以,一个矩阵可以看作是一个“形状改变器”,它作用在所有的点上,从而改变整个图形的形状和位置。

3. 组合变换:矩阵相乘的精髓

现在,我们来点更有趣的。如果我们想先做一次变换,然后再做另一次变换,会怎么样?

假设我们有两个变换矩阵:
$M_1 = egin{pmatrix} 2 & 0 \ 0 & 1 end{pmatrix}$ (沿着x轴伸长一倍)
$M_2 = egin{pmatrix} 0 & 1 \ 1 & 0 end{pmatrix}$ (逆时针旋转90度)

如果我们先对一个点 $v = egin{pmatrix} x \ y end{pmatrix}$ 进行伸长操作,得到 $v' = M_1 v$。
然后,再对 $v'$ 进行旋转操作,得到 $v'' = M_2 v'$。

那么,我们最终的点 $v''$ 和原来的点 $v$ 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v'' = M_2 v' = M_2 (M_1 v)$

根据矩阵乘法的结合律,我们知道 $M_2 (M_1 v) = (M_2 M_1) v$。
所以,如果我们计算出 $M_3 = M_2 M_1$,那么 $M_3$ 这个矩阵就直接表示了“先伸长再旋转”这两个操作合在一起的最终效果。

我们来计算一下 $M_2 M_1$:
$M_2 M_1 = egin{pmatrix} 0 & 1 \ 1 & 0 end{pmatrix} egin{pmatrix} 2 & 0 \ 0 & 1 end{pmatrix}$

矩阵乘法的规则是:结果矩阵中 $(i, j)$ 位置的元素,等于第一个矩阵的第 $i$ 行与第二个矩阵的第 $j$ 列对应元素相乘后的总和。

结果矩阵 $(1, 1)$ 位置:$(0 imes 2) + (1 imes 0) = 0$
结果矩阵 $(1, 2)$ 位置:$(0 imes 0) + (1 imes 1) = 1$
结果矩阵 $(2, 1)$ 位置:$(1 imes 2) + (0 imes 0) = 2$
结果矩阵 $(2, 2)$ 位置:$(1 imes 0) + (0 imes 1) = 0$

所以,$M_3 = M_2 M_1 = egin{pmatrix} 0 & 1 \ 2 & 0 end{pmatrix}$。

这个新的矩阵 $M_3$ 是什么作用呢?让我们用它来变换同一个点 $v = egin{pmatrix} 1 \ 1 end{pmatrix}$:
$v'' = M_3 v = egin{pmatrix} 0 & 1 \ 2 & 0 end{pmatrix} egin{pmatrix} 1 \ 1 end{pmatrix} = egin{pmatrix} 0 imes 1 + (1) imes 1 \ 2 imes 1 + 0 imes 1 end{pmatrix} = egin{pmatrix} 1 \ 2 end{pmatrix}$

我们回头验证一下:
1. 先伸长:$v' = M_1 v = egin{pmatrix} 2 & 0 \ 0 & 1 end{pmatrix} egin{pmatrix} 1 \ 1 end{pmatrix} = egin{pmatrix} 2 \ 1 end{pmatrix}$
2. 再旋转:$v'' = M_2 v' = egin{pmatrix} 0 & 1 \ 1 & 0 end{pmatrix} egin{pmatrix} 2 \ 1 end{pmatrix} = egin{pmatrix} 0 imes 2 + (1) imes 1 \ 1 imes 2 + 0 imes 1 end{pmatrix} = egin{pmatrix} 1 \ 2 end{pmatrix}$

结果一致!

这就是矩阵相乘的几何意义:它将多个线性变换按照一定的顺序“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等效的单一线性变换。

4. 基向量的变换:更深层的理解

有时候,我们也可以从基向量的角度来理解矩阵变换。在二维平面上,我们通常用x轴的单位向量 $egin{pmatrix} 1 \ 0 end{pmatrix}$ (记为 $e_1$) 和y轴的单位向量 $egin{pmatrix} 0 \ 1 end{pmatrix}$ (记为 $e_2$) 作为基向量。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由这两个基向量的线性组合表示。

一个变换矩阵 $M = egin{pmatrix} a & b \ c & d end{pmatrix}$ 实际上就是它如何变换这两个基向量的记录。

将 $e_1$ 乘以 $M$:$M e_1 = egin{pmatrix} a & b \ c & d end{pmatrix} egin{pmatrix} 1 \ 0 end{pmatrix} = egin{pmatrix} a \ c end{pmatrix}$。这说明 $e_1$ 经过变换后,变成了向量 $egin{pmatrix} a \ c end{pmatrix}$。
将 $e_2$ 乘以 $M$:$M e_2 = egin{pmatrix} a & b \ c & d end{pmatrix} egin{pmatrix} 0 \ 1 end{pmatrix} = egin{pmatrix} b \ d end{pmatrix}$。这说明 $e_2$ 经过变换后,变成了向量 $egin{pmatrix} b \ d end{pmatrix}$。

所以,矩阵 $M$ 的第一列就是 $e_1$ 变换后的结果,第二列就是 $e_2$ 变换后的结果。

现在来理解矩阵乘法 $C = AB$ 的几何意义。
假设 $A$ 是第一个变换, $B$ 是第二个变换。我们将一个向量 $v$ 输入。
$Cv = (AB)v$

我们知道 $Bv$ 是一个向量。如果我们把 $B$ 看作是将基向量 $e_1, e_2$ 分别变成 $Be_1, Be_2$,那么 $Bv$ 就是将原来的向量 $v$ 按照这种变换方式“重塑”了。

然后,再用 $A$ 去变换 $Bv$。 $A$ 同样是对基向量做变换。
$A(Be_1)$ 和 $A(Be_2)$ 分别是 $Be_1$ 和 $Be_2$ 经过变换 $A$ 后的结果。

而矩阵乘积 $AB$ 的几何意义,就是将 $B$ 变换后的基向量 再经过 $A$ 的变换。
$(AB)e_1 = A(Be_1)$:这是 $e_1$ 先经过 $B$ 变换,再经过 $A$ 变换的最终结果。
$(AB)e_2 = A(Be_2)$:这是 $e_2$ 先经过 $B$ 变换,再经过 $A$ 变换的最终结果。

所以,矩阵乘积 $C = AB$ 的列向量,就是将 $B$ 矩阵的列向量(即 $B$ 变换后的基向量)再通过 $A$ 的变换得到的结果。这完美地解释了为什么矩阵乘法会将两个变换的效果叠加起来。

5. 现实世界的应用举例

矩阵乘法不仅仅是数学理论,它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图形学: 这是最直观的例子。你玩的3D游戏,画面中的物体(角色、场景)都需要经过大量的矩阵变换才能在屏幕上显示出来。比如,你想让一个角色站着不动,然后摄像机围绕着他旋转,这就要用到旋转矩阵。如果你想让角色走近或远离,那就是缩放矩阵。将这些变换组合起来(比如摄像机旋转的同时,角色自己也在做动作),就是通过矩阵相乘来实现的。比如,模型的局部坐标到世界坐标的变换,再到摄像机坐标的变换,最后到屏幕坐标的变换,每一个步骤都可能是一个矩阵乘法。
物理学与工程学: 描述物理系统的很多方程都是线性的,例如振动、弹性力学、电路分析等。这些系统状态的变化往往可以用矩阵来表示。如果你要模拟一个系统在不同时间点或不同条件下(比如施加不同的外力)的状态变化,就需要用到矩阵乘法来推进模拟。比如,一个机械臂的运动学计算,要将关节的角度转换成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就需要一系列的变换矩阵相乘。
经济学与金融学: 经济模型经常涉及多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比如,在一个国家的不同产业之间,原材料的消耗和产出的关系可以用矩阵表示(投入产出表)。如果你想预测整个经济体在需求变化后的生产调整,就需要用到矩阵乘法。在金融领域,资产的组合(比如股票投资组合)的风险和回报的计算,以及资产价格的模拟,也大量使用矩阵运算。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 神经网络的核心就是大量的矩阵乘法和矩阵加法。输入数据(比如一张图片像素值组成的向量)会经过一层层的神经元,每一层神经元都相当于一个线性变换(由权重矩阵和偏置向量决定),然后经过激活函数进行非线性处理。这些层层叠加的线性变换,本质上就是矩阵乘法的组合。例如,一个简单的全连接层就是一个矩阵乘以输入向量。

总结来说,矩阵相乘的几何意义就是多个线性变换的复合。它提供了一种简洁高效的方式来描述和计算一系列操作对点、向量或整个图形的影响。而这些操作的本质,就是对空间的拉伸、压缩、旋转、倾斜、镜像等改变。在现实世界中,任何涉及到系统状态变化、坐标转换、多因素联动效应的场景,都可以找到矩阵乘法的身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取了坐标后,线性映射就表现为矩阵,这是矩阵的本质。

矩阵相乘就是线性映射的复合(即相继做线性映射),这是矩阵乘法的本质。

同一空间里的可逆线性映射可视为坐标系线性变换,既旋转拉伸你的坐标系的轴或者给它们照镜子,这就是几何意义。

一般的线性映射和上述的差别在于,它们所来之处有些维数可能被压缩没了,它们所去之处有些维数可能没被填满。

综上,矩阵相乘的几何意义,就是上两个自然段里描述的几何操作接连进行。

user avatar

我看 @温酒 的回答有接近上千个赞,说明确实是大家认可的答案。当然我觉得他的回答也确实揭示了矩阵乘法的现实意义。

但里面的评论就很搞笑了,说什么顿悟、国内教材垃圾什么的。实际上,他的回答完全就是被人们唾弃的同济线性代数第六版P27例2和P34例2(续)的内容。(实际情景有些许差别,但揭示的道理完全一致)

所以如果没好好看书,大学没好好学习的话,不要怪教材垃圾。我个人最讨厌推脱责任、跟风喷、双标的行为。如果真喷对地方,我都是支持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矩阵相乘的几何意义,用最直观的方式来理解,那就是一系列的线性变换组合在一起的效果。试想一下,你在纸上画了一些点,它们构成了一个图形。你可以对这些点进行各种操作:旋转、缩放、倾斜、镜像等等。这些操作,在数学上都可以用矩阵来表示。而当你要同时进行多个这样的操作时,它们合在一起的效果,就是这些操作矩阵相乘.............
  • 回答
    矩阵的相似与合同:理解它们的“形似”与“神似”在数学的世界里,矩阵就像是不同坐标系下的“语言”,它们描述着向量的变换。而矩阵的相似与合同,则是我们理解这些“语言”之间深层联系的两种重要方式。打个比方,相似是说两个矩阵在本质上是“形似”的,而合同则更强调它们在某种特定意义下的“神似”。 相似:换个角度.............
  • 回答
    矩阵对矩阵求导,听起来就够让人头皮发麻的。毕竟,我们平时求导,都是对一个变量,比如 $f(x) = x^2$,求导就是 $f'(x) = 2x$。现在变成矩阵对矩阵求导,这脑子里面的概念一下子就模糊了。但别担心,咱们一步步来拆解,把这层窗户纸捅破。首先,咱们得明确几个基本概念。你看到“矩阵对矩阵求导.............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为你深入讲解矩阵的复数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咱们就抛开那些生硬的定义,用一种更贴近思考的方式来理解它们。想象一下,我们手里有一个“变换器”,这个变换器就是我们的矩阵。它能对空间里的向量进行拉伸、压缩、旋转等等操作。我们总是希望找到一些“特殊”的向量,当它们经过这个变换器的作用后,只是被拉伸.............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有一块橡皮泥,你用手去捏它、拉伸它、扭曲它。大多数情况下,你捏的力度、方向不同,橡皮泥都会发生各种复杂的变化。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许有一些特殊的“方向”,你沿着这些方向去“捏”(也就是施加一个向量),橡皮泥只会沿着这个方向被“拉伸”或“压缩”,而不会发生任何“转动”或“倾斜”。矩阵,在.............
  • 回答
    矩阵的“秩”这个概念,初听起来可能有些抽象,但它其实是理解矩阵背后线性关系的一个非常核心的工具。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剖析它,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最终看到本质。1. 向量空间的视角:线性无关的“骨架”想象一下,一个矩阵就像一个“点石成金”的机器,它接收一组向量(输入),然后通过某种规则(矩.............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深入探讨“矩阵可对角化”与“特征值的代数重数等于几何重数”之间的深刻联系。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学定理,它更是理解矩阵行为、揭示其内在结构的关键钥匙。让我们一步一步来,把这其中的奥秘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首先,我们得把一些基础概念理顺了。1. 什么叫做“矩阵”?简单来说,矩阵就是一堆数.............
  • 回答
    好的,我们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详细理解一下矩阵的秩。想象一下,矩阵就像是一个装满了数字的表格,或者说是一个二维的“信息网”。矩阵的秩,顾名思义,就是衡量这个信息网中“独立有效信息”有多少。我们来一步步拆解:1. 矩阵的“信息”是什么?一个矩阵的每一行或每一列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向量”,就像一个带有方向和.............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雅克比矩阵”。听着挺唬人的,但说白了,它就像是一个数学里的“万能翻译器”或者“局部放大镜”,特别好用。咱们一步一步来。 你最熟悉的变化:一个变量的小变化,另一个变量怎么跟着变?想象一下你骑自行车。你稍微转动一下车把,前轮的方向就变了。你蹬一下脚踏板,车的速度就快了点。这时.............
  • 回答
    主成分分析(PCA)是一种强大的降维技术,其核心是利用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来寻找数据的主要变化方向。理解协方差矩阵特征值的几何含义,对于深入理解 PCA 至关重要。让我们从头开始,一步一步地展开: 1. 数据点、向量与散点图首先,想象我们有一个数据集,其中包含 $n$ 个样本,每个样本有 $.............
  • 回答
    理解矩阵的代数和几何意义是深入掌握线性代数的基础。这两者并非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下面我将从代数和几何两个角度详细阐述矩阵的含义。 一、 从代数角度理解矩阵从代数角度看,矩阵可以理解为一组有序的数集,它们以矩形的形式排列,并遵循特定的加法、减法、乘法规则。这些规则使得矩阵成为一种强大的代.............
  • 回答
    理解分块矩阵的秩,其实是在我们已经掌握了“秩”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将它应用到更复杂的结构——分块矩阵上。这就像我们学了单行字,然后开始学习写句子,最后是篇章。分块矩阵的秩,就是关于这些“篇章”的性质。咱们一步一步来拆解它,尽量说得透彻明白,没有一点“人工智能”的腔调,纯粹是人与人之间的探讨。第一步:重.............
  • 回答
    这句话“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融合了历史、文化、隐喻和讽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历史背景与服饰象征1. 古代官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官服的纹饰(如禽鸟、兽类)是等级制度和身份象征的重要标志。 文官:常以“禽”为纹.............
  • 回答
    “自称迪士尼在逃公主”的现象在网络上出现后,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说法通常指一些女性在社交媒体、论坛或网络社区中自称是“迪士尼公主”,并可能涉及身份扮演、文化认同、心理需求等多重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可能内涵和背景: 一、文化符号的再诠释:迪士尼公主的象征意义1. 迪士尼公主的原始形象.............
  • 回答
    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们在政治哲学、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析: 一、自由主义的定义与核心特征自由主义(Liberalism)是一种以个人自由、法治、民主和理性为价值基础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其核心在于保障个体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自由主义的.............
  • 回答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是一种深刻批判国家权力、追求个体自由与社会平等的政治哲学和实践运动。它并非主张“混乱”或“无序”,而是反对一切形式的强制性权威,尤其是国家对个人生活的控制。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解析这一复杂的思想体系: 一、核心定义与本质特征1. 对国家的彻底否定 无政府主义者认.............
  • 回答
    “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这句话在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时非常重要。它揭示了国家与政权(即朝廷)之间的区别,以及臣民对这两者的情感和责任的不同层面。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先拆解其中的概念: 国家(Guó Jiā): 在古代,我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国家的疆土、人民、文化、民族认同和长期的历史延续。它是根植.............
  • 回答
    理解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中提到的“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一论断,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含义:一、 背景:中等收入陷阱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定义: 中等收入.............
  • 回答
    郭主席对房地产的表述“不希望房地产剧烈波动”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背后反映了他对中国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深切关切。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剧烈波动”的具体含义等角度进行分析。一、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首先,理解为什么房地产会引起如.............
  • 回答
    如何理解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 详细解读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英文原名:The Time Machine),由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 Wells)于1895年创作,是科幻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着迷的未来世界,更通过其深刻的社会寓言和哲学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