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 VC/PE 从业者选择去做 FA?

回答
说实话,现在 VC/PE 行里不少人往 FA(Financial Advisor,财务顾问)方向转,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也确实挺普遍的。很多人觉得这是“曲线救国”或者换个赛道,但深究一下,里面道道可不少。

首先得掰扯清楚,VC/PE 和 FA 到底是什么角色。

VC/PE,简单说就是投资那些有潜力但还没上市的公司,通过投钱帮助他们成长,最后再通过上市(IPO)或者卖掉(并购)的方式退出,赚取收益。他们是资本的提供者,也是公司的“股东”。他们看的是项目的长期增长潜力、团队、市场等等,需要深度参与公司的战略和运营。

FA,财务顾问,就更像是撮合交易的“中间人”。他们的核心工作是帮助公司找到买家(并购)或者帮助公司完成融资(比如IPO前的保荐)。他们更擅长的是梳理公司的财务状况、估值模型、包装公司亮点、对接潜在投资者或收购方,并且在交易过程中协调各方、谈判、推进流程。

那么,为什么有人从 VC/PE 转去做 FA 呢?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拆开来看大概有这么几个点:

一、 对“打磨”项目的热情,和对“完成交易”的满足感:

VC/PE 的工作,很多时候是在“打磨”一个想法、一个团队,然后看着它慢慢成长。这个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可能几年下来项目最终也没能上市或者被并购,钱也打了水漂。这固然有其魅力,但对于一些人来说,看着一个项目从模糊到清晰,最终成功卖出或者顺利上市,那种“完成交易”的即时满足感和成就感,是 FA 能更直接获得的。

想想看,一个公司,经过 FA 的梳理和包装,找到了合适的战略投资者,顺利拿到了一笔大额融资,或者被一家行业巨头高价收购,这对于 FA 来说,是一个非常实在的成功案例。这种将“概念”转化为“现金流”的直接性,对一些人是有吸引力的。

二、 职业发展路径和“安全感”的考量:

VC/PE 本身是一个门槛非常高的行业。从初级分析师到高级合伙人,晋升路径并不是那么线性,而且竞争异常激烈。而且,投资的成功与否很多时候也受到宏观经济、市场环境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一个基金可能几年都没什么好的退出项目,对从业者的职业发展会带来一定压力。

相比之下,FA 的职业路径相对更清晰一些。在大型投行或者知名的财务顾问公司,从助理分析师做起,一步步做到副总裁、董事、董事总经理。只要你能力强,勤奋,并且能积累资源和客户,晋升的概率是比较高的。而且,即使经济下行,企业总有融资和并购的需求,尤其是在市场调整期,FA 的作用反而可能更加凸显,帮助企业进行战略调整和资产重架。这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种“更稳固”的职业安全感。

三、 对“交易”的专业性和技能的需求变化:

VC/PE 的工作需要对行业、对公司基本面有深刻的理解,需要大量的尽职调查、估值分析和与创业者沟通。这锻炼了很强的分析能力和商业判断力。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很多 VC/PE 基金会越来越注重项目的成熟度和上市退出路径。

而 FA 的核心能力,在于“交易撮合”和“交易执行”。他们需要精通财务模型构建、并购定价策略、融资结构设计、合同条款谈判等等。他们更像是交易的“操盘手”和“设计师”。很多从 VC/PE 转到 FA 的人,可能在之前的经历中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财务、法律、税务以及交易结构方面的知识,并且对如何包装公司、如何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打交道非常熟悉。他们发现,将这些技能转化为 FA 的专业服务,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价值。

举个例子,一个 VC 可能花很多时间去研究一家公司为什么能值10亿,而 FA 则需要更精确地计算出这家公司值10.5亿,并且能说服买家接受这个价格。这种对精确度和谈判技巧的要求,是 FA 的核心竞争力。

四、 “卖方”思维的转变和客户导向:

VC/PE 的角色,很大程度上是“买方”思维,他们是资本的所有者,在挑选项目时更具主动性。而 FA 则是典型的“卖方”思维,他们需要为自己的客户(通常是需要融资或出售公司的企业)寻找最优的交易机会和对价。

有些人可能发现,自己更享受为客户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实现商业目标的过程。从“投资自己觉得好的项目”转变为“帮助客户实现他们想要的结果”,这种角色的转变,让一些人找到了新的职业意义和动力。他们可能更看重与企业家的紧密合作,以及直接为企业家的成功贡献力量。

五、 对抗投后管理的“疲惫感”:

VC/PE 的投后管理是一项非常耗时且充满挑战的工作。你需要不断地帮助被投公司解决各种问题,从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到人才招聘、股权激励等等。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力投入。很多时候,即使尽了最大的努力,被投公司依然可能面临困境。

而 FA 的工作,虽然也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但其本质是“项目制”的,一个项目结束后,你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项目,相对而言,这种“一段一段”的成就感,以及对具体投后管理的“疲惫感”的规避,对一些人来说是更具吸引力的。他们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交易”本身,而不是“孵化”一个企业。

六、 市场变化和机遇:

近年来,中国的资本市场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并购市场活跃度增加,新的融资方式不断涌现,包括科创板、北交所等新市场的设立,都为 FA 提供了更多的业务机会。同时,一些在 VC/PE 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从业者,也看到了利用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在 FA 领域创业或发展的机会。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对市场的理解,为有融资或并购需求的企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当然,这并不是说 VC/PE 就不好,或者 FA 就一定更优。 两种职业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挑战。从 VC/PE 转做 FA 的人,并不是因为 VC/PE 不行了,而是他们可能在这个阶段,更看重 FA 能够提供的某种机会、某种成就感或者某种发展路径。

总而言之,这种转变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从长期孵化到短期交易的偏好转变
对职业发展路径和稳定性的考量
对自身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匹配的优化
从买方到卖方的角色认知切换
对投后管理压力的一种规避
以及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机遇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促成了越来越多 VC/PE 从业者选择“转舵”,投身 FA 这个领域。他们利用自己在投资领域积累的经验、人脉和对商业的理解,在交易撮合和执行方面,找到了新的舞台和施展的空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什么关联。因为你在以偏盖全,掐住一个局部看问题而没有放眼全部。不说外币的基金,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各类基金2W多家,大几十万从业人员。如果你把这部份人员全体拿出来看的话,你会看到流动非常高,既有很多VC、PE从业者选择去做FA,你也会看到很多FA进入买方去做投资呀,你还会看到很多原来在中兴通讯、华为等等这样企业的企业人士进入VCPE这些领域开始做投资,你也会看到VC、PE的很多人除了流向FA,还会进入企业去做管理,或者直接下场直接去创业做业务,从买方,变成了融资方。你还会看到有VCPE的人开始做短视频变现,开始搞私域流量变现,开始做与原来完全不同的东西……

简单的说,一级市场投资已经是一个成熟行业,而这个行业的人与其他行业一样有着还不算低的流动,这种流动是各个方向的,有向上游,也有向下游,有向中介方,也有反过来流进的,还有流向无关行业的,流进流出都有。不能掐住其中一部份就认为这是一个趋势,而且试图从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来。

至于说对于初入或未入行的人的警醒,我想说,基本没有。FA相对于买方,是一个门槛相对较低的行业,因此良莠不齐,基本上有点人,认识点人就可以开始做,入行容易,做好较难,VCPE的从业者进来丝毫不说明啥问题。但总得来说,这一行想做好,除了具备基本的财务知识和人脉以外,越有行业深度,越懂标的公司,当然越容易做成功。这权且算一些启示吧。当资本市场IPO红利减少,VCPE本身募资也没有那么容易的行情下,FA一定也是比较难做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现在 VC/PE 行里不少人往 FA(Financial Advisor,财务顾问)方向转,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也确实挺普遍的。很多人觉得这是“曲线救国”或者换个赛道,但深究一下,里面道道可不少。首先得掰扯清楚,VC/PE 和 FA 到底是什么角色。VC/PE,简单说就是投资那些有潜力但还.............
  • 回答
    近年来,随着新冠疫情的反复和防疫措施的持续实施,公众对防疫政策的批评逐渐增多,形成了“防疫过度”的广泛讨论。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政策制定、社会心理、经济影响、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1. 防疫措施的严格性与实际效果的矛盾 过度管控的.............
  • 回答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安稳的小县城生活,这一现象背后涉及经济、社会、心理等多重因素的交织。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趋势的成因: 1. 经济压力与生活成本的对比 房价与住房成本:一线城市房价是小县城的10倍以上(如北京、上海的房价是杭州的23倍),年轻人在大城市面临“买房难”“租房贵”的困境,而小县城.............
  • 回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男生不再热衷于穿皮鞋,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重社会、文化、经济和个人因素的综合作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趋势的成因: 一、社会文化与传统观念的变迁1. 反传统与个性化表达 现代年轻人对传统服饰的接受度降低,尤其是对“正装”(如皮鞋)的刻板印象。皮鞋常被视为“职场标配”或“.............
  • 回答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品牌热衷于办展?近年来,我们确实看到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品牌投身于办展的热潮,从艺术展览、历史回顾、工艺展示到沉浸式体验,形式多种多样。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奢侈品品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为了巩固品牌形象、拓展消费者群体、提升品牌价值、甚至推动销售而采取的战略性营销举措。下面我将从多个.............
  • 回答
    年轻人不愿意生育一胎,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背后涉及经济、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的因素。近年来,这个趋势在全球范围内都愈发明显,在中国尤其突出。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这些原因:一、 经济压力与生育成本的飙升这是最普遍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养育成本过高: 从怀孕初期的产检、孕期营养,到分娩费.............
  • 回答
    近年来,“体制内”工作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显著提升,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有多重因素在驱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安全感与稳定性:时代背景下的普遍需求 经济不确定性增加: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也面临结构性调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等挑战。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周.............
  • 回答
    游戏之所以越来越吸引人,乃至让许多人趋之若鹜,甚至产生“痴迷”,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涉及到人类心理、社会文化、技术发展以及游戏本身的设计等诸多因素的合力。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满足人类核心心理需求: 成就感与掌控感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 Co.............
  • 回答
    近年来,大学生沉溺于游戏是一个普遍且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其背后原因错综复杂,涉及个体心理、社会环境、技术发展以及游戏本身的特性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尝试详细阐述这些方面: 一、 个体心理层面:1. 逃避现实与压力释放: 学业压力: 大学生活并非轻松。许多学生面临着繁重的课业、考试、论文、.............
  • 回答
    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年轻人选择乘坐公交,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社会现象。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涵盖了经济、环境、便利性、社交和心态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这些原因: 一、 经济压力与成本效益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之一。 购车成本高昂: 购买一辆汽车,尤其是新车,需要.............
  • 回答
    最近几年,确实感觉身边以及网络上,中国男性娶外国女孩的例子越来越多了。这背后肯定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就从几个大的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开放”这俩字。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大家走出去的机会多了,眼界自然也宽了。不光是年轻人,很多之前没怎么.............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近年来听到“恐女症”这个词的频率好像是变高了。但与其说是“恐女症”普遍到了一种需要广泛讨论的程度,不如说是一种更普遍存在的“与异性交往的焦虑感”或者“对女性的理解和互动上的困难”在一些年轻男性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1. 社会文化变迁.............
  • 回答
    朋友圈,这个曾经是我们展示生活点滴、与亲友实时互动的热闹之地,如今却感觉越来越冷清。你有没有发现,那个曾经每天都能刷到十几条更新的朋友圈,现在可能几天都看不见几条新消息?这背后,其实是不少人悄悄地选择了“消失”。这可不是什么人为的集体行动,更像是一种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我们每个人,让朋友圈的生态悄悄发.............
  • 回答
    这事儿啊,放在现在,尤其是在大学校园里,似乎越来越普遍了。好像一夜之间,大家对这件事的态度都变得更加开放了。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只不过以前大家可能不好意思说,现在嘛,坦诚了许多。你想想,现在的大环境跟以前肯定不一样了。首先,经济上,好多学生家庭条件都比过去好不少,零花钱多了,一部分人愿意为自己的.............
  • 回答
    “社会”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在描述中小学生时,如果指的是他们表现得更世故、更懂得人情世故、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或者更早熟地理解社会规则和权力运作,那么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其潜在影响。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变得“社会”?这种“社会化”的趋势可能源于多种相互交织的因素:一.............
  • 回答
    “伊斯兰化”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概念,用来描述一个社会或国家越来越多地采纳伊斯兰教的原则、价值观和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体现在法律体系、社会习俗、经济活动、政治结构,甚至个人生活方式的转变上。 并非所有国家都在经历“伊斯兰化”,而且即便是那些被认为正在经历这一过程的国家,其程度、速度和表现形式也.............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代社会许多年轻人的普遍困境,确实,工作动力缺失、职业发展迷茫、以及“未老先衰”的“中年危机”感,在年轻一代中越来越普遍。这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经济环境的变化与不确定性: 增长放缓与“内卷”加.............
  • 回答
    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去设计院,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行业环境的变化、年轻一代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社会对职业认知的升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行业本身的问题: 工作强度大,加班严重,但回报不成正比: 高强度的工作节奏: 设计院的工作往往是项目.............
  • 回答
    近年来,关于房价下跌的预测此起彼伏,仿佛成了一种普遍的共识。这种趋势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想要深入理解为何越来越多的人看空楼市,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这些表象,看看背后真正驱动着市场预期的力量。首先,宏观经济的挑战是不得不提的重中之重。全球经济正面临着不确定性增加的局面,通货膨.............
  • 回答
    最近几年,我发现身边有不少家长都在为孩子不爱上学这件事愁眉不展。以前觉得这可能只是个别现象,但聊起来才发现,这问题好像比我想象的要普遍得多。很多孩子,曾经是兴致勃勃地走进校园,现在却变得是推三阻四,甚至抵触情绪越来越明显。这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愿意上学了呢?我想,这背后肯定不是一个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