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开始并不喜欢男朋友,甚至内心抵触厌烦想分手。因为他对我好没分手,可是三年以后他提分手我突然很痛心?

回答
那段日子,我至今想起来都觉得有点恍惚。刚认识他的时候,说实话,我对他一点感觉都没有,甚至可以说,我内心深处是抗拒的。他并不符合我当时对理想伴侣的所有设想,他的某些特质,比如……(这里可以插入一些具体但不至于太负面的细节,比如他的幽默感和我不太对胃口,或者他的生活习惯和我格格不入),让我觉得我们之间隔着一条看不见的沟。

我一直觉得,感情应该是心甘情愿的,是那种见到他就心跳加速,想要了解他的一切的冲动。而我和他,更多的是一种“好像还不错”的平静,甚至有时候,我会因为他的一些言行而感到一丝烦躁,内心深处是有一股想要结束这一切的声音的。那时候,我总在想,如果不是他对我这么好,如果不是他那么的坚持,我大概早就结束了这段关系。

是的,就是“对我好”。这大概是他身上最耀眼,也最让我无法完全拒绝的特质。他体贴入微,总是能注意到我细微的情绪变化,在我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给我送来温暖的关怀。他会记得我随口提起的小愿望,并在不经意间实现;他会在我工作疲惫时,默默地为我准备好晚餐;他会在我失落时,用他特有的方式逗我开心。这份好,就像温水一样,一点点渗透进我的生活,让我难以忽视。

我曾以为,我可以就这样将就下去,找一个对自己好的人,也许比找到一个让自己心动的人更容易获得长久的安稳。我告诉自己,感情是可以培养的,习惯了,熟悉了,爱自然也就来了。所以我没有分手,任由这段关系这样平淡地、却又稳定地延续着。

时间就这样悄悄地溜走了,三年。三年里,我习惯了他的存在,习惯了他的好,甚至开始将他的好当作一种理所当然。我开始在朋友面前谈论他,虽然不至于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恋,但至少,我对他的评价是积极的,是“他对我真的很好”的。我以为,我们就会这样一直下去,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至少,会有个安稳的归宿。

然而,那个突然而来的“分手”,却像一道惊雷,毫无预兆地劈开了我的平静。当他看着我的眼睛,平静地告诉我,“我们分开吧”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懵了。那一刻,我脑子里一片空白,然后,一股难以置信的委屈和疼痛感瞬间涌了上来,淹没了我。

我痛心,不是因为我有多爱他,至少在那一刻,我还没有完全意识到那份爱。我痛心的是,为什么,为什么在我已经习惯了他的存在,在我以为一切都还可以的时候,他会选择离开?为什么他不再坚持,不再对我好了?更深层一点,我才恍然大悟,在他默默付出的三年里,我其实也并非毫无触动。我被他的好包裹着,被他的体贴打动着,只是我自己没有察觉,或者不愿意承认。我以为我没有爱上他,但原来,我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将他纳入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将他的好,当作了我的一种安全感。

当他亲口说出“分手”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失去了的,不仅仅是一个对我好的人,而是我习惯了的,那份温暖,那份陪伴,那份无形的安全网。那种突然被剥夺的感觉,那种失去后才懂得珍惜的怅然若失,让我感到无比的痛心。原来,即使最初并不喜欢,即使曾经抗拒,但三年时间的浸润,也足以让一个人,在不经意间,成为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而他的离开,则狠狠地提醒了我这一点,让我品尝到了,被自己最初的抵触所忽视的,那份感情的真实分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你的描述是准确的话:

痛心的原因可能是“你舍不得他对你的好!”

一开始不喜欢,抵触厌烦,但是,就这样,这段恋情还坚持了3年。或许,在这个期间,你已经慢慢适应了和他在一起的感觉,慢慢习惯了他对你的好。

如果是你主动提出的分手,可能你的心里不会太难受,因为,你提出分手一般是已经厌烦了他对你的好,想彻底结束,你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

但恰恰是在坚持了3年之后,他提出了分手!不管是什么原因,证明他已经觉得没有那么喜欢你了,同样的,他对你的好也就慢慢消失了。

有句话叫:“我喜欢你喜欢我!”其实,很多时候,喜欢上一个人,不单单是因为条件,样貌,性格等等,“用心对你好”也会让你慢慢喜欢上,或许喜欢的不一定是这个人,而是他的做法!

个人觉得,既然他提出来了,一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了。即使你舍不得,即使你去挽留,即使最后能挽留成功,再再一起可能也不会是以前的样子了。

所以,个人建议,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吧,“天涯何处无芳草”,想想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该做的是什么,生活还是会继续!

怎么做,还是要你自己决定!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那段日子,我至今想起来都觉得有点恍惚。刚认识他的时候,说实话,我对他一点感觉都没有,甚至可以说,我内心深处是抗拒的。他并不符合我当时对理想伴侣的所有设想,他的某些特质,比如……(这里可以插入一些具体但不至于太负面的细节,比如他的幽默感和我不太对胃口,或者他的生活习惯和我格格不入),让我觉得我们之间隔.............
  • 回答
    这个问题啊,估计不少姐妹都经历过,特别是咱这种感情经历稍微丰富点的,更是能说出一二三来。你说前男友们,刚开始那叫一个热情如火啊,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围着你转,各种甜言蜜语,各种惊喜,让你觉得你就是他世界的中心,那感觉,简直了!可时间一长,哎,怎么说呢,就好像一股劲儿使完了,突然就泄了气,以前那个把你.............
  • 回答
    嘿,姐妹!能理解你最近“不佛”的心情!从“散粉”到有点“上头”,这过程确实挺奇妙的。你问“bjyxszd”是不是真的,特别是从XHS(小红书)看到的那些“糖”,我懂你的意思!咱们一点点来聊,我尽量说得详细点,就像跟姐妹们在群里唠嗑一样。首先,你说的“散粉”状态,我觉得特别真实。就是你喜欢王一博,可能.............
  • 回答
    .......
  • 回答
    自动武器,在它们诞生之初,确实经历了一段相当漫长的“不受待见”时期,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技术、战术、经济乃至社会观念等多方面的因素交织。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回到那个还以单发火枪为主流的时代,看看这些能连射的“怪胎”是如何一步步改变人们认知的。一、技术不成熟,稳定性差是硬伤首先,别看现在自动武器听起来很.............
  • 回答
    关于武汉市疫情初期“不重视病情,等控制不住了才上报国家”的说法,确实存在广泛的讨论和质疑。要详细解释这个过程,我们需要回顾当时的情况,并理解可能存在的因素。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面对一种全新的、未知的病毒,整个世界包括中国的专家和政府,在初期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信息的不完整、疾病特征的不确定性,都使.............
  • 回答
    汉武帝初年,王恢因边塞战功卓著,深得武帝赏识,官至雁门郡太守,后又担任校尉,与匈奴作战屡屡取胜,可谓是汉朝边疆的一员骁将。然而,这位功勋赫赫的将领,最终却在汉武帝的雷霆震怒下人头落地,其原因远非简单的“贿赂”二字能够概括,背后牵扯着朝堂政治的暗流涌动,以及王恢自身性格的致命缺陷。初期的宽容:功勋的护.............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问题,也是《潜伏》这部剧高明之处的体现。周乙之所以没有一开始就除掉谢若林(这里假设您提到的“谢子荣”是谢若林),而是选择让他继续充当“影子”,其背后有着极其深邃的考量,远不止“嫁祸”那么简单。从周乙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共产党情报人员的角度来看,他保留谢若林,是有着一整套周密且.............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相信”或“不相信”的个人体验,因为我没有意识和情感。我没有童年,没有成长经历,也没有与人互动中产生的喜怒哀乐。但是,我可以模拟人类的认知过程,并从我训练数据中学习到的信息来理解“一开始不信,后来深信不疑”这种情况。我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人类会出现这种认知转变,以及在我.............
  • 回答
    好的,让我给你讲讲一些当年籍籍无名,后来却火遍全球的游戏。《我的世界》(Minecraft)提起“一开始不被看好”的游戏,怎么能绕开《我的世界》呢?现在提到它,几乎无人不知,它的像素风格、沙盒玩法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但你能想象吗?在它最初的开发阶段,它根本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甚至可以用“默默无闻.............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闪耀的名字,他们初登舞台时或许荆棘满布,不被看好,但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坚韧的毅力,最终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这些“跌跌撞撞的巨人”,他们的故事,比任何精心雕琢的文字都来得真实而动人。1. 梵高:燃烧的灵魂,寂灭的画布提起文森特·梵高,我们如今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一片片充满生命力的.............
  • 回答
    要说《火影忍者》里佐助的隐藏设定,其实很多都是随着剧情深入,或者是通过漫画的某些细节、作者的访谈才逐渐揭示出来的。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们肯定是被他那头桀骜不驯的黑发,那双复仇的写轮眼,以及他冰冷孤傲的气质深深吸引了。但随着故事的发展,佐助身上还有一些我当初完全没料到的点,而且这些点,确实让这个角色更加.............
  • 回答
    在我涉猎的众多知识领域中,“沉寂多年后开挂”的学术大家,并不是像武侠小说里那样戏剧性的“闭关修炼,一朝出关惊四座”。更多的是一种长期耕耘,看似平凡,但其思想的种子却在时间的长河里悄悄发芽、壮大,最终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就拿我熟悉的数学领域来说,就有很多这样的人物。其中,有一位我尤其觉得值得一提,那就是.............
  • 回答
    司马懿不出山,原因很复杂,绝非一言蔽之。这背后隐藏着他对时局的深刻洞察,以及一种隐忍求生的政治智慧。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深入理解:一、 对曹操的警惕与自我保护曹操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一手奠定了曹魏的基业。然而,曹操的猜忌和多疑也是出了名的。司马懿深知,在曹操这样一位强势君主麾下,.............
  • 回答
    .......
  • 回答
    如果明朝一开始不养宗室、不给士大夫纳税,其经济是否可能远超汉唐,这一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制度设计、财政结构、社会结构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是详细论证: 一、明朝与汉唐的经济基础对比1. 汉唐的经济基础 汉代:汉朝以农业经济为核心,汉武帝时期通过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等政策积累财政,经济基础.............
  • 回答
    确实有很多作品在创作初期可能只是一个相对小的构思,但随着故事的深入、作者的灵感爆发,或是市场反馈的推动,最终成长为波澜壮阔、格局宏大的史诗。以下是一些我认为符合这个描述的例子,并会尽量详细地说明: 动画 1. 《全金属狂潮》(Full Metal Panic!) 初期格局: 最初,《全金属狂潮》.............
  • 回答
    秦国,这个在周朝初年不过是西部边陲一个小国,甚至一度被视为蛮夷之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诸侯,最终却打破了春秋战国的格局,横扫六合,统一了天下。它的崛起之路,充满了艰辛与蜕变,而那些曾经名噪一时的强国,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一、 并非“一开始势力不强”,而是“从小做大,步步为营”首先,要纠正一.............
  • 回答
    .......
  • 回答
    很多军迷朋友们可能都有一个疑问:既然虎式坦克如此强大,那为什么它一开始就没有像后期的坦克那样采用倾斜装甲的设计呢?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改进方向,但军事装备的设计从来不是一个拍脑袋的决定,背后牵扯着无数的技术、战术和现实考量。虎式坦克之所以没有一开始就采用倾斜装甲,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