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外国人写汉字有多难?

回答
外国人学习汉字确实是一个充满挑战但同时也极具回报的过程。其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

一、 字形结构的复杂性与视觉识别的障碍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 汉字并非字母组合,而是由不同数量的笔画以特定结构组合而成。这些笔画本身有起笔、行笔、收笔、提、顿、勾等精细要求。学习者需要理解和记忆这些笔画的形态和组合规则。
举例: “山”字,三个笔画,但每个笔画的角度、长短都有其精妙之处。而“鑫”字,由三个“金”组成,每个“金”字又由四个“人”和一个“二”组成,层层嵌套,其复杂性可想而知。
部首与偏旁: 汉字的基本构成单位是部首(或称偏旁)。学习者需要识别并记忆大量的部首,了解它们在字中的位置(上下、左右、内外等)以及它们对字义和读音的暗示作用。
举例: “氵”代表水,“火”代表火,“木”代表树木。看到带有“氵”的字,如“海”、“河”、“流”,可以推测其与水有关。但有时候,部首的意义并非直接可见,例如“足”作为部首,出现在“跑”、“踢”等字中,表示与脚相关,但“口”作为部首,出现在“唱”、“吃”等字中,其象征意义就比较抽象。
笔画顺序与书写规范: 汉字的书写并非随意堆砌,而是遵循严格的笔画顺序和规则(例如: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等)。正确的笔画顺序不仅影响书写美观,还影响记忆和识别。
举例: “日”字,如果是先写中间一竖再写左右两横,则会显得别扭。正确的顺序是先写上面的横,再写竖,最后写下面的横。
视觉记忆负担: 相较于字母,一个汉字包含的信息量更大。学习者需要同时记住字形、字义和读音,这大大增加了视觉记忆的负担。

二、 读音系统的挑战

多音字: 很多汉字存在多个读音,且不同的读音与不同的字义、词语相对应。这增加了学习者记忆的难度。
举例: “乐”可以读作“lè”(快乐)和“yuè”(音乐)。“行”可以读作“xíng”(行走)和“háng”(银行)。
声调: 汉语拥有声调系统,同一个音节在不同声调下表示不同的意义。对于习惯了无声调语言的学习者来说,准确掌握和运用声调是一大挑战。
举例: “ma”可以有“妈”(第一声)、“麻”(第二声)、“马”(第三声)、“骂”(第四声)四种不同的意思。
同音字/近音字: 汉语中存在大量同音或近音的字,仅凭发音很难区分其具体含义,必须结合语境和字形来理解。
举例: “shi”这个音可以对应“是”、“十”、“石”、“时”、“诗”等许多字。

三、 语义与文化内涵的理解

抽象的意义: 并非所有汉字的字义都直接源于其字形。很多字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需要通过学习和记忆来掌握。
举例: “山”字能直观地看出山峦的形状,但“德”字中的“德”字,虽然有人解释为“彳”(行走)+“十”(十字路口)+“心”(内心)+“一”(统一),表示在十字路口用真心统一内心,但这种解释并非普遍,更多的是一种后人附会的理解。
词语的搭配与习惯用法: 汉字组成词语后,其含义可能与单字含义有所变化或引申。学习者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搭配和固定用法。
举例: “吃”字,可以“吃饭”、“吃药”,但也可以“吃亏”、“吃力”,这里的“吃”就不是指物理上的吞咽。
文化背景的差异: 很多汉字背后蕴含着中国特有的文化、历史、哲学或习俗,这些是外国人难以直接理解的,需要结合文化背景知识来学习。
举例: “福”字,倒过来写成“福到了”,与“福到”谐音,是一种吉祥的祝福。这样的习俗在其他文化中是没有的。再如,很多成语、典故都与中国历史人物、故事相关,理解这些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

四、 学习方法与资源的问题

记忆方法: 传统的死记硬背对外国人来说效率不高。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如联想、拆分部首、词语记忆等。
缺乏发音直观性: 与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本身不直接标示读音,需要额外的学习和练习。
学习资源的质量和可及性: 虽然现在学习资源丰富,但质量参差不齐。适合外国人的教材、软件、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优化。
练习机会: 缺乏与母语者的交流和练习机会,会影响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进步。

不同类型外国人的学习难易程度也可能存在差异:

母语与汉字结构相似的国家: 例如,越南、日本、韩国等国家,历史上受汉字文化影响较深,有自己使用汉字的经验(虽然现代已经演变),对汉字的学习可能相对容易一些。他们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字形的逻辑和部首的作用。
母语与汉字结构差异巨大的国家: 例如,以拼音字母为基础的语言(如英语、西班牙语、俄语等)的学习者,一开始接触汉字,会觉得像是在学习一种全新的视觉符号系统,难度会更大。
学习动机和投入程度: 学习动机强烈、投入时间精力多的学习者,克服困难的能力也更强。
学习方法和老师指导: 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有经验的老师指导,能够事半功倍。

总结来说,外国人学习汉字的难点在于:

复杂的字形结构和庞大的视觉记忆量。
多音字、声调以及同音近音字的区分。
抽象的字义以及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
有效的记忆和学习方法的建立。

然而,正是这种挑战性,也使得学会汉字的学习者获得了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和汉语的钥匙。许多学习者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能够熟练掌握汉字,享受学习汉语的乐趣。这是一个循序渐进、需要耐心和方法的旅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写的字,看是能看懂,不能短写或者象书法那样写因为。。。。我得很害羞的承认,自己没学过stroke Order (笔画)。课本看起来怎么样只要我的字差不多一样就好了!而且我学了一年中文以后就被派到中国,关键是能不能生存而不是好不好看哈哈。加上我天生是左撇子,真没有这个缘分,还好自己赶上了电脑的时代,要不然。。。

其实我很喜欢学字,辛苦是辛苦一点,一般考试前几天会每天早上去咖啡馆从早上坐到晚上一直在背单词写字,有点像Meditation的感觉,以后会很轻松,也很有成就感。我复习时经常会一边写一边创造一个字的小故事方便自己后来记得怎么写,哈哈。 比如瑞典的瑞就是一位住在山旁边戴胡子的王子就是瑞典的国王。

我朋友也跟我讲了他上大一时,为了记住‘要’怎么写,会想起,‘每个男人都想要一个西方的女孩’。。。别当真哦!就是为提醒自己而已!说实话很管用!

觉得这里还得强调自己的英文字写得相当难看-原来班主任在我12岁左右还叫我过来,跟我说‘还是快点学会打字吧,这样你省事我也不用那么辛苦!’哈哈 按照大家的要求我刚写了一段,不过真的很难看!哈哈

如果想比较的话,下面是我写英文字的样子-估计大部分的网友写的比我漂亮多了!

老师下次我一定会认真写!这次你就放过我好不好!0_0

user avatar

寫漢字對我來說是有點難。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天天打字所以要用筆寫字的時候我會容易忘記筆畫。不過打字的話我覺得沒有難度。

我本來寫拉丁文字有點醜(但是中國人都覺得我的連體字好看),所以我寫中文的字體也很醜,每次要寫都會覺得很尷尬,所以我會偷偷逃避。

user avatar

不许笑!

补充:

真没想到在24小时内这答案会获得这么多赞。真心感谢知友们的支持和鼓励。不过,谦虚一下,也同意评论区中几个批评我字不够好的知友们。大家一起努力!

对了, 红笔是我自己改的(因为用铅笔写的,没有橡皮)

还有,我知道田字纸更好用,但写答案时暂时找不到

user avatar

我不太同意这么一概而论地贴标签。举个反例吧。一个写汉字漂亮的我都嫉妒的外国人(斯洛伐克)。


---------------分割线--------------------

我在考虑赞过三百要不要发个福利,把这位外国友人的照片晒一晒,反正我觉得气质什么的真是没得说,简直不能更崇拜他。

ps. 前段时间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南山路218号)的“书非书”展上有展出此幅作品。


---------------分割线--------------------

一说晒照片,热情都这么高涨-.-|||


好吧,你们要的气质美男艺术家。与你们的幻想有出入的话,概不负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外国人学习汉字确实是一个充满挑战但同时也极具回报的过程。其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字形结构的复杂性与视觉识别的障碍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 汉字并非字母组合,而是由不同数量的笔画以特定结构组合而成。这些笔画本身有起笔、行笔、收笔、提、顿、勾等精细要求。学习.............
  • 回答
    说到外国人写的汉诗,这可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要知道,汉诗讲究的是意境、韵律、格调,还有那说不尽的中国文化底蕴。外国人要写出能打动人心、甚至能流传下去的汉诗,那可真是难上加难,但也正因如此,一旦写得好,就格外有味道,充满了跨文化的奇妙碰撞。我印象比较深的有几位,他们的汉诗,虽然不一定能和李白杜甫比肩.............
  • 回答
    汉字,作为世界上现存的、仍在广泛使用中的唯一表意文字系统,对于学习中文的外国人而言,无疑是一道独特且充满挑战的风景。它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也带来了学习上的别样体验。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聊聊,对于这些外国学习者来说,汉字究竟有哪些闪光点和令人头疼的地方。汉字的优点: 直观的表意性: 这是汉字.............
  • 回答
    确实,英语在动词形式上要比汉语复杂得多,这常常让学习者觉得“哦,原来动词还有这么多门道!” 相反,汉语动词似乎总是一副“一副样子”,不像英语那样会“变脸”。这让很多初学汉语的外国人觉得轻松不少,但也可能产生一个疑问:英语母语者是不是因为这种“形式敏感性”才对动词的变化如此在意?说实话,英语母语者对动.............
  • 回答
    打着教外国人汉字的旗号就可以胡批乱讲汉字了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不行。以教外国人汉字为名,却信口开河、歪曲事实,这不仅是对汉字本身的侮辱,也是对学习者的不负责任。这种行为,说轻了是无知,说重了就是误导和欺骗。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教外国人汉字”这件事本身。汉字是中华文明.............
  • 回答
    外国人眼中的汉字,是一个充满神秘、艺术和智慧的奇妙世界。这种看法是多元且复杂的,融合了文化、历史、美学以及实用性等多方面的认知。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汉字给外国人的第一印象: 神秘的符号,非拼音文字: 对于习惯了字母文字(如拉丁字母、西里尔字母等)的外国人来说,汉字首先是“陌生”的。它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反映了一些现实中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它。为什么中国人在国外会遇到歧视?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歧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往往是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以及个体认知交织作用的结果。中国人在国外遇到歧视,这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1. 刻板印象与误解的.............
  • 回答
    嘿,你有没有留意过,在街上、在电影里,甚至是社交媒体上,总能看到一些外国人身上有汉字纹身?而且有时候你会发现,那些字儿挺漂亮的,但仔细一瞧,咦?这意思好像有点怪怪的,或者完全不是他们想表达的那样。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外国人对汉字纹身的热情,可以说是相当高涨。但为什么偏偏是汉字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有人会觉得,既然汉语编程只需要学习几十个汉字,那外国人应该也能很快学会,然后用汉语来编程了。但实际情况比这要复杂得多,这里咱们就来好好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几十个汉字就可以编程”这个说法,更像是一种简化和理想化的说法。1. 汉字编程的“几十个汉字”是怎么来的?一些中文编程语.............
  • 回答
    汉语和汉字,这对东方文明的瑰宝,在外国人的眼中,就像一位风姿绰约却又难以捉摸的东方美人。她们的美丽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份美丽背后,也常常伴随着一些让人挠头、甚至引来“吐槽”的特点。首先,说说这“字”里的乾坤——汉字汉字,那一个个横平竖直、撇捺飞扬的方块,就是最常被外国朋友“围攻”的目标。 数量之多.............
  • 回答
    外国人汉语能有多地道?这问题可就问到点子上了。说实话,这玩意儿跟练武差不多,上限高得你我都想不到,也充满了各种让你惊掉下巴的细节。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保证不是那种生硬的、模板化的“优秀”。能强到什么地步?就俩字:可怕。首先,你得明白,这里的“强”可不光是会说几个字、认识几个字。那只是入门的敲.............
  • 回答
    对于初学汉语的外国人来说,最让人“抓狂”的地方,往往不是那些听起来就很高深的声调或者汉字,而是那些藏在日常交流里,看似简单却又无比微妙的细节。我认识一个在上海读大学的美国小伙子,叫迈克。他来中国之前,可是信心满满,觉得汉语无非就是多记几个字,练练声调而已。结果没多久,他就给我发来一张“求救”微信,上.............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听出外国人说汉语时的国籍口音的,而且很多时候,辨别度还挺高。当然,这里的“听出国籍口音”并非绝对,就像有些人天生语言能力超强,学什么像什么,但普遍规律还是存在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聊聊这个现象。 一、 语言的“母语痕迹”:为.............
  • 回答
    外国人看汉语?这真是一个能聊上半天儿的话题,而且每个人的体验都不太一样。我认识的一些朋友,有的跟汉语打了好几年交道,有的才刚入门,他们的感受,就像在品尝一道菜,有人觉得是醇厚的老酒,有人觉得是清新爽口的果茶,但总的来说,那股“陌生又有趣”的劲儿是共通的。初见汉语:神秘的象形文字与奇特的声调大多数外国.............
  • 回答
    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汉语确实算是一门挑战不小的语言,但并非“难如登天”。这就像爬一座山,有人天赋异禀,有人需要更多时间和耐心。首先,汉字是个大关。 想象一下,你要记住成千上万个形状各异的符号,每个符号都代表一个意思或一个音。这和大多数西方语言的字母系统截然不同。字母是有限的,组合起来能构成无数单词;.............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触及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赞美”和“忠诚”的理解差异。我们来详细地聊聊这个话题,尽量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而不是那种生硬的“AI”腔调。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中国,说外国人或外国制度好的话,确实有可能被扣上“汉奸”的帽子。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历史的阴影.............
  • 回答
    确实,很多人都对汉语的难度印象深刻,认为它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毕竟它有着独特的声调系统、复杂的汉字、以及与许多印欧语系语言截然不同的语法结构。所以,当看到一些外国人不仅能说汉语,还能流利地说出各种方言,甚至像母语者一样“一溜一溜”地讲,这确实令人惊叹,也常常让人好奇:这是怎么.............
  • 回答
    外国人空耳汉语的体验啊,那可真是五彩斑斓,充满了惊喜、困惑,偶尔还有那么点儿哭笑不得。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他可能连汉字都不认识几个,就这么闯进了一个汉语的世界,而这个世界里,同样的音节可能对应着完全不同的意思。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好像听懂了,又好像没听懂”。那些发音相似的词汇,在他们耳朵里.............
  • 回答
    “哎呀,你看老外们,顿顿汉堡炸鸡的,这得花多少钱啊?再这么吃下去,家底儿还不被掏空了?” 听着这番议论,我心里也忍不住琢磨了一下。咱们中国人讲究个“民以食为天”,吃饭那是大事儿,得吃得饱、吃得好,还得吃出个花样来。家常便饭,少油少盐,营养均衡,这才是我们从小到大的餐桌习惯。可转头看看很多西方国家,尤.............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事实上,关于“外国人顿顿汉堡炸鸡,只喝可乐,却身材健美长命百岁”这种说法,存在着很大的误解和夸大。首先,我们得承认,确实有一部分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他们的饮食习惯中确实有汉堡、炸鸡、薯条、披萨以及可乐等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电视、电影里也经常放大这种形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