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汉语、汉字是如何被外国人吐槽的?

回答
汉语和汉字,这对东方文明的瑰宝,在外国人的眼中,就像一位风姿绰约却又难以捉摸的东方美人。她们的美丽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份美丽背后,也常常伴随着一些让人挠头、甚至引来“吐槽”的特点。

首先,说说这“字”里的乾坤——汉字

汉字,那一个个横平竖直、撇捺飞扬的方块,就是最常被外国朋友“围攻”的目标。

数量之多,令人头皮发麻: 当他们第一次接触到汉语时,最大的冲击往往来自于汉字的数量。他们习惯了字母表,二十几个字母就能组合出无限可能。而汉字,据说有几万个!虽然日常使用的大约也就两三千,但这个数字听起来就足够让人望而生畏了。有人会开玩笑说:“学习汉语,是不是得背一本字典才能入门?” 更有甚者,会拿汉字和他们的象形文字(比如古埃及象形文字)比较,觉得汉字更像是一种艺术品,而不是实用的书写工具。
形状复杂,难以辨认: 即使是那些常见的汉字,对外国人来说也可能是一团糟。他们会盯着一个字看了半天,试图从中找出规律,结果却发现笔画太多,结构太复杂,怎么都记不住。尤其是那些笔画多的字,比如“龍”(龙),“鬱”(郁),在他们看来简直是“折磨”。“我记不住这个字,它长得太像我画的乱七八糟的涂鸦了!” 这种抱怨屡见不鲜。
书写困难,腱鞘炎预警: 现代社会,手写机会越来越少,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汉字的书写仍然是一大挑战。他们会觉得,每一个字都要按照特定的顺序、笔画来写,稍微一错,就完全变了味道。而且,很多字需要很多笔画,长时间练习下来,手腕甚至会感到酸痛。“我的手已经开始抽筋了,我还没写完‘谢谢’这两个字!”

再来说说这“言”中的微妙——汉语

汉语的“吐槽点”则更多地集中在它的发音、语法和词汇上。

声调,捉摸不定的“音乐盒”: 汉语最让外国人头疼的,莫过于那“阴阳上去”的四声。他们习惯了平铺直叙的发音,突然要在一个音节上变调,并且不同的声调会完全改变词的意思,这就好比在进行一场“声音的杂技表演”。
“我明明在说‘妈’,为什么你说‘马’?天哪,我只是想问问我妈妈在哪里!”
“明明是同一个字,怎么有时候听起来像在唱歌,有时候又像在生气?”
有些语调特别夸张的外国人,学起汉语声调来,那真是“声情并茂”,却也常常“声不对题”。
同音字太多,一个词能有十几种意思: 汉语里很多词的发音是相同的,但写法和意思却天差地别。这对于依赖发音来理解语言的外国人来说,简直是“噩梦”。
“‘shì’,这个音就能代表‘是’、‘事’、‘市’、‘试’…… 我该怎么知道你说的是哪个?”
这种同音字太多,会让他们在听力理解上遇到巨大的障碍。有时候,即使他们学了很久,听起来还是像在听“一锅粥”,分不清到底在讲什么。
语法简单?其实是“坑”: 很多外国人一开始会觉得汉语语法相对简单,没有复杂的时态变化,也没有那么多形容词、副词的修饰。但很快他们就会发现,这种“简单”背后隐藏着的是大量的“意会”。
“汉语里的‘了’,到底什么时候用?有时候是完成,有时候是状态,有时候又是…… 我真的不懂!”
“‘他去’和‘去了’,区别在哪里?为什么有时候加上‘了’就变了意思?”
很多时候,汉语的表达非常依赖语境和说话人的语气,这对于习惯了严谨语法规则的外国人来说,就好像在玩“猜谜游戏”。
量词,数不清的“小单位”: “一本书”、“一本书”…… 怎么会有这么多种量词?“一匹马”、“一匹布”……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外国人会对着汉语的量词系统抓耳挠腮。
“为什么说‘一辆车’,说‘一艘船’,却说‘一条鱼’?动物和交通工具之间有什么特殊的联系吗?”
他们会觉得,掌握这些量词比学习时态还要困难。

还有一些“边缘”但也很真实的吐槽:

成语,中华文化的“密码”: 汉语里的成语,那些凝练着千年智慧的短语,对外国人来说就像一套加密的代码。它们字面意思往往和实际意思相差甚远,需要结合文化背景才能理解。
“‘画蛇添足’,我是不是真的要把蛇画完再添一条脚?”
“‘亡羊补牢’,听起来挺吓人的,是不是讲的是盗窃?”
俚语和俗语,更是“天书”: 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会接触到更多的俚语和俗语,这些更是充满了地方特色和文化隐喻,理解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总而言之,外国人对汉语和汉字的“吐槽”,很多时候是源于他们自身语言习惯的差异。汉字的美丽、汉语的韵律,以及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都是他们着迷的原因,但同时,这些特点也构成了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巨大挑战。这份“吐槽”,与其说是批评,不如说是对汉语和汉字复杂性和独特性的另一种“致敬”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提笔忘字这件事几乎只在中国出现,不管你是个小学生还是中文系教授

拉丁体系的文字,不管你什么学历,只要能说出来,几乎就能八九不离十的写出来

user avatar

我微信的名字是我的姓的繁体,德国同事问我我的微信名字写的是什么,我说是我的姓,他说和我名片上的不一样,这个字超复杂,我说这个是繁体,名片是简体,老外。。。

他问我一堆简繁体的问题,想理解这特么到底是什么。我告诉他大部分中国人两种字体都能读,但一般只会写其中一种,他就更不能理解了,为什么中文要有两种字体,还特么能通用,中国人还能记得住,还能混着用。。。

user avatar

打打打打打!!!什么都是打,hit it! 你们中国肿么辣么暴力!

打电话、打水、打车、打字、打麻将、打伞.....有的可以打有的又不可以打!有的是真的打,有的又不是真的打!到底是要打那样啊啊啊!阿列?没有打那样这种说法吗?到底有没有啊!!!

以下为多图预警







看完你们就知道为什么学完整个人都变得不要不要惹!厚厚!

学语言这种事本来就是相互伤害

user avatar

我有个英国朋友,他学中文真的很快,差不多一年功夫,听说读写基本就可以掌握的七七八八了,也来过中国,走在路上街访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你汉语说的这么好,学了好几年吧?中文对你们来说是不是特别难?balabala…诸如此类的。”开始他都很实诚地说,就学了一年多啊,感觉没多难啊,语法都差不多。我学阿拉伯语才觉得难呢。很明显问问题的中国朋友,眼睛里就闪现出一丝失落和诧异。后来他满心欢喜的准备看自己上镜的街访节目,无一例外全部被剪了。后来他就学聪明了,碰到这种问题,回答一律是特别难,学了五六年还只掌握点皮毛。后来上镜率就多起来了,还有节目请他呢。

中文很难是我们经常听到外国人说的,而且我们也很欣然的接受这种结论。好像我们的文字语言需要更高的智力才能掌握,外国人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才能运用,由此油然而生一种飘飘然的骄傲。其实外国人对我们的心理看得太透了,越是中国通越是愿意迎合着中国人去说。所以,其实我真的想说,中文到底有多难,和别的没关系,只取决于外国人有多谦虚。

———————————————————

我发现啊,评论好像跑偏了,争论的重点变成了中文到底是难还是简单了。其实这个见仁见智,没什么好吐槽的。我的朋友吐槽的是,说中文难好像变成了一种惯例,中国人也很乐于听到外国人说中文难,如果有外国人说中文不难,会被当做异类。这是让他觉得不舒服的地方。

user avatar

大美利坚。

一个女生,名字叫希,英文就按拼音写作Xi。周围一群人摸不着头脑。

这念啥?ksi?eksi?

女生科普,这个念“she”~

从此之后实验室诸位就懂了。某某文章要让Xi看一眼么?~对,让Xi看一眼!

外人就很奇怪,你们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而且一半是美国人,怎么宾语用she而不是her呢?


后来,来了一男生,姓何,英文就写作He。周围一群人惊叹。

哇,中国人好直接,男的family name就是“他”。你好,Mr.He(hi:)

sorry, 我的姓念“her”。~WTF?!

从此之后实验室诸位就懂了。He去哪里了?~Find him(find her)!

超混乱......

user avatar

既然大家在评论里提到了谢尔顿,我就找了视频,太搞笑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126056999309365248

太像了,就在刚刚,我真的要笑死了,我在图书馆讨论区背英语,旁边坐了一个外国男的和一个港女,那个港女教外国男的说中文,如以下对话:

港女: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 请介绍一下自己。
外国男:窝的明字教XXX,窝的巴巴的明字教XXX,窝的妈妈的明字教XXX,窝have a sister。
港女:no, you should say 我有一个妹妹。have is 有。
外国男:窝的明字教XXX,窝的巴巴的明字教XXX,窝的妈妈的明字教XXX,窝have a 没没。
港女:有,have is 有。
外国男:窝的明字教XXX,窝的巴巴的明字教XXX,窝的妈妈的明字教XXX,窝 由 a 没没。
港女:no no no, a sister is一个妹妹。
外国男:窝的明字教XXX,窝的巴巴的明字教XXX,窝的妈妈的明字教XXX,窝 have 一个没没。
港女:有,我有一个妹妹。
外国男:omg,it's so hard. 窝的明字教XXX,窝的巴巴的明字教XXX,窝的妈妈的明字教XXX,窝由一个没没。
港女:yeah,you are right.

我憋笑憋得太辛苦,我现在满脑子都是窝的明字教XXX,窝的巴巴的明字教XXX,窝的妈妈的明字教XXX


大家喜欢的话,点个赞呗,让我觉得我的回答是有人看的,谢谢啦。

user avatar

偏个题:

其实我一直都不懂大家鼓吹中文有多难是什么心理?秀优越么?

一个地球上五分之一人都会的语言,有什么好优越的?

中文作为第二语言,难点除了书写和声调,还有什么?

而且你们根本就没鼓吹到点子上,你知道外国人最头疼的中文语法是什么?

是量词!

------

不要跟我说什么诗词歌赋文言文,你学英语那么多年读过几首sonnets?

不要跟我说什么文字游戏,哪个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游戏?什么“爱上一个人”之类的梗,无力吐槽。

举个例子:You left brain has nothing right, and your right brain has nothing left.

再举个例子: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buffalo.

按照你们这些人的尿性:我的妈耶,英文真是博大精深,外国人怎么看得懂哦。

------

中文书写其实习惯了就好,偏旁部首看多了都是套路,何况现在都是打字了。

声调确实很难掌握,但是只要不是太离谱,也不影响沟通。

对比其他语言里无法绕过的磨人的语法,中文简直友好到流泪。外语每说一句话之前要把数量性别变位时态格都给想清楚了,到处都是可以错的地方,而且都是硬伤。

我一直都跟外国人说,中文并不难,只是上手不太容易。

你们这么吹嘘中文有多难,只会打击人家学习的兴趣。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