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金帐汗国到底是怎么灭亡的?

回答
金帐汗国(Golden Horde,或称术赤兀鲁思)的灭亡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一系列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大致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

一、 黄金时代的辉煌与潜藏的危机(13世纪中叶 14世纪中叶)

在成吉思汗之子术赤的后代——别儿哥汗、忙哥帖木儿等杰出统治者的领导下,金帐汗国在13世纪中叶达到鼎盛。其疆域辽阔,东至额济勒河与乌拉尔河之间,西至喀尔巴阡山,北抵伏尔加河下游和乌拉尔山脉,南临黑海和里海,甚至一度控制了基辅罗斯的大部分地区。

然而,在这个辉煌时期,一些潜藏的危机已经开始显现:

统治结构的松散与地方势力抬头: 金帐汗国是一个庞大的草原帝国,其统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各部落联盟的控制和对地方总督(通常是汗的亲属或重要将领)的任命。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地方总督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势力,对中央汗权的挑战能力增强。
继承人制度的不确定性: 蒙古帝国继承制度的特点是“兄终弟及”或“叔夺侄位”,这往往导致汗位争夺和内部冲突。金帐汗国也未能完全摆脱这一困境,虽然有相对稳定的传承,但汗位的争夺从未完全消失。
与周围政权的复杂关系: 金帐汗国与马穆鲁克王朝(埃及)、伊尔汗国(波斯)等有复杂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往来。虽然有时能形成联盟,但互相之间的猜忌和冲突也时有发生,尤其是在争夺在中亚和西亚的影响力时。
经济结构的单一性与对罗斯的依赖: 金帐汗国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是向罗斯各公国征收贡赋。这种单一的经济模式使其容易受到罗斯地区动荡的影响。

二、 内部动荡与衰落的开始(14世纪中叶 14世纪末)

14世纪中叶,尤其是1350年代以后,金帐汗国开始经历一系列严重的内部动荡,这标志着其衰落的开始:

黑死病的影响: 席卷欧亚大陆的黑死病也对金帐汗国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导致人口锐减,经济和军事力量受到削弱。
权臣专权与汗位频繁更迭(“大混乱”时期): 在1350年代到1380年代,金帐汗国经历了被称为“大混乱”(Great Troubles)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权臣马买(Mamai)实际上掌握了汗国的实际权力,他扶植了一个又一个傀儡汗。这段时期,汗位更迭频繁,国家陷入了严重的内乱和分裂。
马买的崛起与败亡: 马买是一位强大的军事统帅,他试图巩固自己的权力,但其统治并非得到所有部落的支持。1370年代,他与罗斯的德米特里·顿斯科伊(Dmitry Donskoy)在库利科沃战役(Battle of Kulikovo, 1380年)中被击败,这极大地削弱了他的威望和影响力。
脱脱迷失的复兴(短暂): 在马买衰落后,一位名叫脱脱迷失(Tokhtamysh)的汗崛起,并在1370年代末到1380年代初一度重振了金帐汗国的声威。他击败了马买的残余势力,并于1382年再次征服了莫斯科,恢复了对罗斯的控制。然而,脱脱迷失的统治也是短暂的。

三、 帖木儿帝国的打击与加速衰亡(14世纪末 15世纪初)

中亚的征服者帖木儿(Tamerlane)的崛起,对金帐汗国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加速了其衰亡的进程:

帖木儿的入侵与胜利: 在1390年代末,帖木儿率军三次入侵金帐汗国。
第一次(1391年):帖木儿在特雷克河战役(Battle of the Terek River)中击败了脱脱迷失。
第二次(1395年):帖木儿再次击败脱脱迷失,几乎摧毁了金帐汗国的军事力量。帖木儿的军队洗劫了金帐汗国的重要城市,如萨莱(Sarai),并破坏了其经济基础。
对金帐汗国政治和经济的摧残: 帖木儿的入侵导致金帐汗国中央政府的权威荡然无存,其经济命脉被切断。许多部落被迫迁徙,或者被帖木儿控制。脱脱迷失在帖木儿的打击后,也失去了对汗国的控制,金帐汗国从此一蹶不振。

四、 分裂与最终的瓦解(15世纪)

在帖木儿的打击之后,金帐汗国彻底失去了统一和强大的中央集权能力,开始走向彻底的分裂和瓦解:

地方政权的独立: 随着中央汗权的衰弱,金帐汗国原先的组成部分开始纷纷独立。
克里米亚汗国(Crimean Khanate): 在1430年代,哈吉·格莱(Hajji Giray)在克里米亚地区建立了克里米亚汗国,并逐渐脱离了金帐汗国的控制。克里米亚汗国后来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重要藩属,并长期存在,对东欧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喀山汗国(Kazan Khanate): 位于伏尔加河中游的喀山地区,也形成了独立的喀山汗国。
阿斯特拉罕汗国(Astrakhan Khanate): 在伏尔加河下游的阿斯特拉罕地区,也出现了独立的阿斯特拉罕汗国。
西伯利亚汗国(Siberian Khanate): 在更北的西伯利亚地区,也形成了独立的西伯利亚汗国。
诺盖兀鲁思(Nogai Horde): 在伏尔加河下游和乌拉尔河之间的地区,形成了强大的诺盖兀鲁思,成为金帐汗国分裂后的重要力量。
莫斯科公国的崛起与压力: 在金帐汗国衰弱的同时,被金帐汗国压迫了两个多世纪的莫斯科公国开始崛起。
伊凡三世与“多余的尼姆姑”(Standing on the Ugra River, 1480年): 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Ivan III)拒绝向金帐汗国支付贡赋,并在乌格拉河与金帐汗国军队对峙。最终,金帐汗国的军队因各种原因撤退,这标志着莫斯科公国摆脱了金帐汗国的统治,史称“乌格拉河对峙结束了罗斯的鞑靼枷锁”。
最后的残余: 即使在1480年之后,金帐汗国仍然存在一些残余势力,但其影响力已微乎其微。最终,在1502年,克里米亚汗国攻占了金帐汗国的都城萨莱,金帐汗国作为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彻底灭亡。

总结金帐汗国灭亡的原因:

1. 内部的政治分裂和汗位争夺: 继承制度的不确定性、地方权臣的崛起导致了长期的内乱和国家的分裂。
2. 外部的军事打击: 帖木儿的入侵对金帐汗国的军事和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是其迅速衰亡的关键外部因素。
3. 经济的脆弱性: 对罗斯的贡赋依赖以及单一的经济模式使其容易受到冲击。
4. 崛起的邻国力量: 莫斯科公国等罗斯公国的崛起,以及克里米亚汗国等其他继承国的独立,最终瓜分了金帐汗国的遗产。
5. 黑死病的社会经济影响: 瘟疫削弱了人口和生产力,加剧了其内部的危机。

金帐汗国的灭亡,标志着蒙古帝国在中亚和东欧霸权的终结,也为莫斯科公国的统一和俄罗斯帝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对整个东欧和中亚的历史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金帐汗国根本就没有在1502年灭亡,当时无论是斯拉夫人还是鞑靼人,都不会有“大斡耳朵”/“术赤兀鲁斯”乙烷的观念。

传统观念认为,克里米亚汗国是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一个鞑靼国家,并最终消灭了金帐汗国。问题是,金帐汗国到底亡于何时?这其实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俄国史家一般把这个时间定在1480年,即“乌格拉河对峙”的那一年:当时,莫斯科公国拒绝向金帐汗臣服纳贡,阿黑麻汗决意与波兰国王卡齐米日四世结盟,讨伐莫斯科。鞑靼人与莫斯科军队在乌格拉和两岸对峙,而卡齐米日四世的援军迟迟未至,加之鞑靼人的补给即将耗尽,所以阿黑麻汗先行撤退,对峙中没有发生任何实际战斗,但仍被后世俄国史学家视为“鞑靼枷锁”终结的时刻。不久,阿黑麻汗在顿涅茨河入海口附近被诺盖人击杀。

(19.8.7修正:俄国史学家其实对术赤兀鲁斯的性质非常清楚,并没有把1480年视作很重要的断裂点,这一段是我被某篇论文误导了,已经有大佬指正了。具体参见文末链接)


而西方历史学家更倾向于1502年这个时间点。这一年,阿黑麻汗之子,谢赫阿合马发兵讨伐克里米亚与莫斯科,沿第聂伯河左岸行军,并等待波兰-立陶宛援军。伊凡三世提议,如果谢赫阿合马能断绝与立陶宛的同盟,他“就会重新成为大汗的士兵和奴仆 (Kholop,这个词常指农奴)。”大汗拒绝了伊凡的提议。然而,和他的父亲一样,谢赫阿合马又一次被波兰背叛。他耗尽了补给,众叛亲离,连妻子也投奔了克里米亚汗,而其在伏尔加河的故地则被阿斯特拉罕夺取。谢赫阿合马的军队最后只剩下三十多人,此后被迫流亡立陶宛,被波兰国王软禁,成为波兰国王威慑克里米亚汗的政治工具,直到1527年才被释放,终老于阿斯特拉罕,时人称他为“可怜的阿合马”,他也被西方史学家视为“金帐汗国”的最后一位汗。

但是,把现代语言中的“国”这一概念用在游牧民族史上,根本就是有问题的。金帐汗国的政权更迭,只能用 斡耳朵,兀鲁斯 这样的词汇才能准确表述,否则只会引起各种误解。

首先必须得纠正一个名称的问题:“金帐汗国”不是一个自称,其真正的自称是“术赤兀鲁斯”,或者“大斡耳朵”/“大兀鲁斯”(Uluġ Ulus)。术赤是成吉思汗的长子,拔都之父,而“兀鲁斯”这个词的意思,最初是指“人民”、“部众”,后来才逐渐演变出“国家”,“民族”的意思:

中国境内的蒙古语标准称呼是 Dudamdu ulus(中央之国),而称呼汉族则是hyatad。中国境外(主要是蒙古国)的蒙古语则称呼为 “hyatad ulus(汉国)”,对中国人还有一种叫“Hujaa”的蔑称。[1]

相应地,伊儿汗国的正式名称是“旭烈兀兀鲁斯”,而元朝的蒙语名称就是“也客蒙古兀鲁思”。不过,兀鲁斯这个概念,在某些方面近似现代汉语中的“民族”,即有“民族套民族”的现象,一个中华“民族”之下会有56个复数“民族”,类似地,一个兀鲁斯之下,也会有许多小兀鲁斯,也就是分支部落,以其各自的首领命名。

那些以大汗的名字命名的兀鲁斯,后来有一些成为了真正的民族,比如乌兹别克,本意就是「月即别兀鲁斯」,诺盖则源自「那海兀鲁斯」。

现代蒙语中的兀鲁斯既可以指民族,也可以指国家。但正式语境下的意义多指国家,指民族的用法是口语性的,官方文书中更多用 ündüsüten 一词[2],这种官话与口语的微妙区别,有点类似汉语中的“汉人”与“汉族”。(此处感谢 @友善用户川丹丹指点)

(对于现代汉语中的“民族”一词,学界看法是,这个词无法被准确翻译,尤其是“民族套民族”的现象,是其他语言中所少见的。另外,由于汉语没有复数,因而回避了“中华民族只有一个还是有56个?”的问题,但在有复数的少数民族语言中,这就大有讲究了。)[3]

斡耳朵 (Ordu),原意是指帐篷,后来衍生出了“军队”,“宫殿”的意思,也可以代指大汗的一整套军政机构。现代土耳其语仍在用 ordu 一词来称呼军队以及集团军级单位,而巴基斯坦的“乌尔都语”,也得名于此。

至于 金帐汗国 (Золотая Орда) 这个称呼,不见于16世纪前的任何罗斯文献之中。当时的罗斯文献称这一鞑靼政权为 “Velikiy ulus”,就是“大兀鲁斯”的意思。而大汗的行营和军队,则被称为 “Bol'shaya orda”,即“大斡耳朵”。斡耳朵这个称呼可以用在金帐汗国分裂出的任意一个汗庭之上。一个斡耳朵可以统治多个兀鲁斯,反过来说,一个兀鲁斯也可能背弃自己原先的斡耳朵,转投另一个。

回到“金帐汗国亡于何时”这一问题,在1502年这个时间点上,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波兰国王亚历山大,克里米亚汗孟格里·吉拉伊,三个统治者都没有“大斡耳朵已死”这样的观念。在此之前,钦察草原上已经发生过无数次内战和分裂了,1502年的这次并不更特殊。1502年,莫斯科宫廷的信使如是报告伊凡三世:“沙皇孟格里·吉拉伊驱逐了谢赫阿合马,夺取了他的斡耳朵和兀鲁斯。”之后,孟格里·吉拉伊在写给伊凡三世的书信中,声称自己“驱逐了谢赫阿合马之后,真主将他的斡耳朵和兀鲁斯赐予给了我。”伊凡三世到1515年还称克里米亚汗为“大斡耳朵汗”,波兰国王亚历山大在1504年还能告诉教皇“大斡耳朵的力量自1502年以来有所加强”[4]所以,谁要是声称“大兀鲁斯亡于1502年”,谁就是在声称自己比当事的三位君主还要懂当时的东欧政治。

那么,当时的人又使怎么称呼那些分裂出来的鞑靼政权的呢?波兰文献时常称 Namagan 家族统治的“金帐汗国”为“外伏尔加” (Zawolhensem),相应地,克里米亚则常被称为“壕沟” (Fossatus /Perekop)本来指的是克里米亚地峡的防御工事,后来成了克里米亚地峡地区的名字,斯拉夫人常称克里米亚汗为“壕沟沙皇”。不过,对“外伏尔加”的掌控,还是有一定的特殊政治意义的,即此地的汗会被称为“王座可汗”。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按照鞑靼人和斯拉夫人的语言与观念,在1502年的钦察草原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 末代金帐汗”谢赫阿黑麻的部民投靠了孟格里,意味着大兀鲁斯被吉拉伊家族夺取。
  • 他的近臣和家属投靠克里米亚,意味着阿合马丧失了自己的斡耳朵。
  • 他此前在伏尔加河畔的故地,被阿斯特拉罕汗夺取。

而当时的阿斯特拉罕汗是谢赫阿合马的堂亲,阿斯特拉罕汗的后裔,后来又在17世纪统治了布哈拉。并且,“末代金帐汗”谢赫阿合马所属的家族,Namagan家族,本就是以阿斯特拉罕为基地的。总之,今人没有任何理由把1502年当作东欧史上的一个很重要的断裂点。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仅仅是伏尔加河流域的某个鞑靼军阀众叛亲离了而已,这种事在之前一百年已经发生了114514次了。只能说,1502年以后,不再有以萨莱城为中心的鞑靼政权。而之前早已分裂出来的各个鞑靼政权,各个都宣称自己是大兀鲁斯正统,只是最后没有人再能完成统一而已。在1523年这个时间点上,克里米亚的吉拉伊家族非常接近完成这一事业,但因为大汗的突然死亡而迅速崩溃。如果吉拉伊家族的草原霸业能多维持一段时间,后世史家肯定也会把吉拉伊王朝视为金帐汗国的一个王朝,而非只属于克里米亚。所以,我们不能说金帐汗国亡于1502,但却能够说,大斡耳朵/术赤兀鲁斯 一直延续到了18世纪。

(文章开头的“阿黑麻”和“阿合马”,都是 Ahmed,为方便区分才采用不同的译法)

(对本文错误的批判)

续篇已出

参考

  1. ^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259014
  2. ^ 蒙古地区近当代“民族”([ündüsüten]) 概念及其社会认同
  3. ^ 关于近代中华民族发明中试图摆脱“民族套民族”的困惑的尝试,参见《重塑中华》中的“蒋介石以‘宗族说’为基础的‘中华民族’一体观”,以及P261-262,265-280
  4. ^ On the alleged 'destruction' of the Great Horde in 150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金帐汗国(Golden Horde,或称术赤兀鲁思)的灭亡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一系列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大致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一、 黄金时代的辉煌与潜藏的危机(13世纪中叶 14世纪中叶)在成吉思汗之子术赤的后代——别儿哥汗、忙哥帖木儿等杰出统治者的领导下,金帐.............
  • 回答
    金帐汗国在15世纪中期(约1450年左右)分裂成多个继承国,这一过程对俄罗斯的南部边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塑造了俄罗斯未来几个世纪的扩张方向。要详细讲述金帐汗国分裂后俄罗斯的南部边界,我们需要理解以下几个关键点:1. 金帐汗国的解体与继承国:金帐汗国是一个庞大而松散的联盟,内部存在着复杂的政治和民族.............
  • 回答
    金帐汗国在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的崩溃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其崩溃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包括内部权力斗争、经济衰退、外部压力以及民族主义的兴起等等。因此,要说“最大的受益者”,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和地区来分析。总的来说,金帐汗国崩溃后,最大的受益者可以被认为是东斯拉夫民族国家,特别是新兴的莫.............
  • 回答
    金帐汗国要避免莫斯科人的反水,并非易事,这其中牵扯到地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汗国内部管理等诸多复杂因素。想要真正“避免”,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历史的洪流和地缘政治的演变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如果从金帐汗国统治者的角度出发,希望最大程度地降低莫斯科大公国反叛的风险,可以从以下几.............
  • 回答
    金帐汗国、伊儿汗国之所以没能像忽必烈南征北战,征服西欧、北非,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没能力”或者“没野心”就能概括的。这涉及到地理、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更深层面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差异。咱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掰开了说:一、 战略重心与地理限制: 金帐汗国: 他们的核心区域在东欧大草原,北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命名的一些有趣之处。要解释金帐汗国为何没被冠以术赤或拔都之名,咱们得从头说起,把当时的政治格局、命名习惯以及后世的认知都聊聊。首先,得明白“金帐汗国”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金帐汗国”这个称呼并非他们自称,而是后来人(主要是俄罗斯人和其他周边民族)给起的。它的由.............
  • 回答
    金帐汗国,这个曾经横扫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其对俄罗斯土地和民族的影响,绝非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那么肤浅。它更像是一场漫长而深刻的文化、政治乃至民族基因的重塑,其烙印至今仍清晰可见。政治格局的重塑与中央集权的萌芽首先,最直接也最显而易见的,是金帐汗国彻底改变了俄罗斯的政治版图。基辅罗斯在蒙古人入侵后土崩.............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话题:俄罗斯历史叙事中对于成吉思汗和术赤的定位,以及为何主流历史学家不将他们视为“民族英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包括俄罗斯的民族构建过程、历史记忆的塑造、以及“民族英雄”这一概念本身的内涵。首先,我们要明确“民族英雄”在俄罗斯历史语境中的具.............
  • 回答
    脱脱迷失这位传奇人物,在金帐汗国风雨飘摇之际,以惊人的毅力和远见,将其重新整合,恢复了往日的荣光。他的故事,本身就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戏剧性,而他最终选择反水帖木儿,而非全力对付北元,其背后缘由,绝非简单的政治博弈,而是牵扯到多方利益、地缘战略以及脱脱迷失自身的野心与考量。要理解脱脱迷失的选择,我们必须.............
  • 回答
    雄浑史诗,亦有时代烙印:《金帐汗国》的得与失俄剧《金帐汗国》(Золотая Орда)无疑是一部气势恢宏、野心勃勃的史诗巨制。它试图以独特的视角,描绘十五世纪俄罗斯与金帐汗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现那个时代政治、权力、信仰与人性的交织。然而,正如任何一部宏大的历史剧一样,《金帐汗国》在追求史诗感的.............
  • 回答
    要理解为何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建立的金帐汗国在莫斯科地区存在感相对较低,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金帐汗国的统治模式、莫斯科公国的崛起以及两者互动过程中复杂的历史进程。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存在感”问题,而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面的复杂关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金帐汗国在俄罗斯土地上的统治性质。金帐汗国并非直接.............
  • 回答
    在成吉思汗的铁蹄踏遍欧亚大陆后,横跨亚欧的庞大帝国——蒙古帝国——一度成为无可匹敌的霸主。然而,这个看似坚不可摧的帝国,在成吉思汗的子孙手中,逐渐分裂成了几个独立的汗国,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元帝国(大蒙古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以及伊尔汗国。理解这些汗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和边境军备,就像是在解.............
  • 回答
    金帐汗国的大汗扎尼别,一个在蒙古帝国分裂后的历史浪潮中扮演了至关重要角色的统治者。他的名字,在东欧和中亚的历史叙事中,常常与一个强大、统一且影响力辐射极广的金帐汗国联系在一起。要评价扎尼别,我们需要深入审视他统治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文化等多个维度,理解他如何巩固和发展了这个庞大的国家。崛起背景.............
  • 回答
    作为一名会计,被任命为财务负责人,却遇到老板以变相的方式收取工程合同履约金,并且收据由出纳开具,最终的账务处理落在我的手里。这绝对是一个复杂且棘手的情况,涉及到合规性、道德以及我的职业声誉。首先,咱们得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捋一捋。老板“变相收取工程合同履约金”,这句话很重要。这意味着它很可能不是一个.............
  • 回答
    如果金域医学员工因涉病毒传播被立案调查,且情况属实,该员工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具体责任如下: 一、刑事责任1. 故意传播传染病罪(《刑法》第331条) 构成要件: 员工明知自己感染病毒(如新冠病毒)或携带病毒,仍故意传播给他人; 传播行为导致他人感染.............
  • 回答
    金朝之所以没能最终灭掉南宋,这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并非单一原因所致。如果非要给一个概括性的答案,那就是“金朝自身出了问题,而南宋则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但要详细地讲,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分析。一、 金朝自身的问题,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夹击的必然结果。1. 战略上的“饮鸩止渴”:从辽东到黄河,步子迈得.............
  • 回答
    金坷垃三人组的演技嘛,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因为这几位吧,都不是科班出身的科班出身,说他们是“演技派”可能有点抬杠,但要说谁更“会玩”,谁更抓人眼球,那倒是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确“演技”在这个语境下指的是什么。 在金坷垃这个情境里,与其说是细腻的情感表达,不如说是对角色的一种“理解”和“执行”,以.............
  • 回答
    关于金朝和南宋谁是正统,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且颇具争议的话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某个朝代的视角去套用,而需要结合历史的演进、各方势力的认知以及后世学者的评价来综合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正统”这个概念在古代中国的含义。它不仅仅是指统治的合法性,更包含了一种道义上的优越感,是对于.............
  • 回答
    关于金灿荣教授提到“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近10年物理系全部转金融”的说法,需要澄清几点:1. “全部转金融”是夸张或误读: 麻省理工学院(MIT)作为世界顶尖的理工科大学,其物理系的研究水平和毕业生去向是多元的。虽然确实有不少物理学专业的毕业生选择进入金融领域,但说“全部转金融”是不准确的。物理系依然.............
  • 回答
    金朝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阐述:1. 地理范围与统治疆域: 统治区域: 金朝(1115年—1234年)是由女真人建立的王朝,其疆域相当辽阔。在鼎盛时期,金朝不仅统治了今天的中国东北地区(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大部分地区),还征服并统治了华北地区、今陕西部分地区、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