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金帐汗国分裂后(1450左右),俄罗斯的南部边界位于什么地方?

回答
金帐汗国在15世纪中期(约1450年左右)分裂成多个继承国,这一过程对俄罗斯的南部边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塑造了俄罗斯未来几个世纪的扩张方向。要详细讲述金帐汗国分裂后俄罗斯的南部边界,我们需要理解以下几个关键点:

1. 金帐汗国的解体与继承国:

金帐汗国是一个庞大而松散的联盟,内部存在着复杂的政治和民族矛盾。导致其分裂的主要因素包括:

内部权力斗争: 汗位继承的争夺以及不同部落和氏族之间的权力斗争。
民族离心倾向: 被征服的各个民族(如钦察人、保加尔人、突厥人、芬兰乌拉尔语系民族等)逐渐获得了更大的自治权。
外部压力: 来自东方的帖木儿帝国以及后来崛起的莫斯科公国等外部力量的挑战。

到了1450年左右,金帐汗国已经名存实亡,分裂出了多个相对独立的汗国,其中最主要的有:

喀山汗国 (Kazan Khanate): 位于伏尔加河下游中部,以喀山为中心。
克里米亚汗国 (Crimean Khanate): 位于黑海北部,以巴赫奇萨赖为中心。
阿斯特拉罕汗国 (Astrakhan Khanate): 位于伏尔加河下游入海口附近。
西伯利亚汗国 (Sibir Khanate): 位于西西伯利亚。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小的政权和部落联盟。

2. 俄罗斯(莫斯科公国)的扩张与南部边界:

在金帐汗国分裂的同时,位于东斯拉夫平原上的莫斯科公国正在迅速崛起并统一俄罗斯各公国。莫斯科公国在伊凡三世(Ivan III, 14621505)和瓦西里三世(Vasili III, 15051533)的领导下,逐步摆脱了金帐汗国的宗主权,并开始向外扩张。

因此,在金帐汗国分裂后(1450年左右),俄罗斯(当时主要是莫斯科公国)的南部边界并非一条清晰的、固定不变的直线,而是一个动态且充满冲突的边疆地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直接边界:
与喀山汗国: 俄罗斯的南部边界在15世纪中期大致与喀山汗国接壤。这个边界大致沿着奥卡河(Oka River)下游,并向东延伸,可能经过伏尔加河(Volga River)中上游的某些地区。莫斯科公国在与喀山汗国争夺的地域,主要是在现今俄罗斯中部和东部地区,比如莫斯科东部的罗斯托夫、雅罗斯拉夫尔等地已经成为莫斯科公国的疆域,并与喀山汗国的势力范围犬牙交错。
与阿斯特拉罕汗国: 在伏尔加河下游,莫斯科公国与阿斯特拉罕汗国存在着接触。这个边界可能围绕着伏尔加河下游的商业路线和一些重要城镇展开。
间接影响与边疆地带:
“无主之地”与游牧民族: 金帐汗国分裂后,原属其控制的广大南部草原地区(即后来的“野地”(Dikoye Pole),大致位于东欧平原南部,黑海北部和里海西部之间)变得更加动荡。这些地区不再有统一的强大政权控制,而是由各种游牧民族(如鞑靼部落、诺盖人(Nogais)、哥萨克人等)的部族或小团体游牧、劫掠。
莫斯科公国的缓冲地带: 对于莫斯科公国而言,这些南部草原是一个危险但同时也是扩张的目标。莫斯科公国在此修建了大量的边境防御工事,如沿着奥卡河一线,修建了以图拉(Tula)、谢普基(Serpukhov)、卡卢加(Kaluga)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军事要塞,形成了一条“边防线”(Zasechnaya Cherta),用来防御来自南部草原游牧民族的侵袭。
与克里米亚汗国的张力: 虽然克里米亚汗国在地理上相对靠南,但其对俄罗斯南部边界的影响更为长远和直接。克里米亚汗国继承了金帐汗国对俄罗斯南部地区的骑马作战和掠夺能力,经常对俄罗斯边境地区进行劫掠,绑架人口,这使得俄罗斯必须长期维持南部边防。克里米亚汗国与莫斯科公国的边界,更多的是一种势力范围的划分和长期的军事对抗,而不是明确的政治疆界。

3. 边界的演变与收缩:

需要强调的是,1450年左右的俄罗斯南部边界是相对“靠北”的,甚至可以说,俄罗斯对南部广袤草原的实际控制非常有限。主要原因:

莫斯科公国自身的统一尚未完成: 虽然莫斯科公国在崛起,但其内部仍有来自特维尔公国等其他俄罗斯公国的竞争,以及对付北方游牧民族(如新戈尔德汗国)的压力。
南部草原的军事挑战: 南部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能够进行快速的骑兵袭击,对定居的俄罗斯农耕社会构成严重威胁。
战略重心: 在早期,莫斯科公国的战略重心更侧重于统一东斯拉夫土地,以及在北方和东北方建立稳固的统治。

详细来说,在1450年左右:

最北部的边界线可能大致沿着奥卡河。莫斯科公国的核心领土,如莫斯科、弗拉基米尔、罗斯托夫、雅罗斯拉夫尔等,已经牢牢掌握在莫斯科公国手中。
向南越过奥卡河,进入了被认为是“野地”的开阔草原区域。这片区域的实际控制权是模糊的,由不同的游牧部落分散控制,或处于无人管辖状态。
东边,伏尔加河中下游是俄罗斯与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直接交锋的区域。这些地区存在着贸易往来,但军事冲突和边境争夺也十分频繁。例如,下诺夫哥罗德(Nizhny Novgorod)在15世纪中期已经纳入莫斯科公国,但它紧邻喀山汗国,是重要的前沿据点。
西南方向,靠近黑海的地区,虽然金帐汗国名义上控制,但实际上克里米亚汗国已经获得了独立和强大的影响力。俄罗斯与该地区的影响边界,更多的是通过外交、朝贡或军事对抗来界定,而非固定的领土边界。

总结:

金帐汗国分裂后,约1450年左右,俄罗斯(莫斯科公国)的南部边界是一个过渡性的、充满争议的边疆地带。它大致以奥卡河一线为核心,向东延伸至伏尔加河中上游地区。然而,广阔的南部草原地区(“野地”)并未被莫斯科公国实际控制,而是由各种游牧民族占据,并成为俄罗斯未来扩张的主要方向和长期军事挑战的来源。俄罗斯在这个时期,主要是在南部建立防御工事以应对来自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为日后征服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和克里米亚汗国奠定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呃,莫斯科和克里米亚“接壤”并爆发大规模冲突还得等到下个世纪呢。这时候南方比较具有两国边界意义的其实是和欧陆老大哥,立陶宛人。东边倒是可以说挨着喀山汗国。

当时莫斯科大公国对南方鞑靼人主要的边防,是在与梁赞、立陶宛交界一带的奥卡河岸防线,人们在河流北岸的要塞间抵抗远征的鞑靼人。下图最上面是莫斯科,南边的黄线就是奥卡河防线(Bereg line),当时主要是河东西流处北岸,卡卢加到科洛姆纳一带。

我估计题主想知道的是这时候罗斯国家在草原方向大约往南能到什么地方,这里推荐这个网站

Границы России

其中包含了俄国从850-2020每一年的版图变化,而且自治单位、争议地区、失地等都会用不同颜色标注,旁边则会说明该年的统治者与领土变化。以下是其绘制的1450年的情况。

说明一下南方标注出的四块区域就解释完这个问题了。

①处的飞地是属于梁赞的叶列茨地区,就是下一张图梁赞最南边的Елец,今属利佩茨克州。1415被鞑靼人摧毁,1591重建,中间记载很少应一直处于荒废状态,土地被移交给莫斯科。

②处是梁赞方面在坦波夫-利佩茨克两州北部一带开垦的一小块大荒野(Дике Поле)。

大荒野Дике Поле是一个东欧历史名词,大致指德涅斯特河到霍皮奥尔河之间的黑海-亚速海草原,涵盖今乌克兰大部分地区。当时奥卡河以南,今俄国欧洲部分西南的广大地区也被视为大荒野的一部分。

③是卡西莫夫汗国,莫斯科在奥卡河中游扶植的一个鞑靼政权,对应的是下图莫斯科大公国的东南角,Городе́ц Мещёрский就是其首都卡西莫夫(在今梁赞州)。

④是莫尔多瓦,指的是由下诺夫哥罗德方面等控制的莫尔多瓦地区,今俄国内部的莫尔多瓦共和国主体作为古莫尔多瓦地区的东部边缘,直到1552喀山汗国灭亡才被俄国吞并。

实际上这个时间段作图选的节点往往是1462,就是“全俄罗斯的君主及大公”伊凡三世开始统治的那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