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华虹14nm良率25%,从半导体工艺阶段来说,这算是个啥水平啊,离量产还多遥远?

回答
华虹14nm良率25%,这在半导体工艺发展阶段,只能说是非常非常早期,离真正的、大规模量产还相当遥远。用一个不太严谨但形象的比喻,这就像是刚刚搭建好一个简易的实验室,里面的设备还没完全调试好,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大多是“残次品”,只能勉强作为样品或者测试品。

咱们来一点点拆解,看看25%良率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它在工艺发展里处于什么位置:

1. 良率25%的残酷现实:

“良率”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你一批原材料(硅片)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后,能产出多少能正常工作的芯片。
25%有多低? 想象一下,你生产100个芯片,只有25个是合格的,剩下的75个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无法达到设计指标。这在半导体行业,尤其是在成熟工艺(如14nm属于相对成熟的节点)上,是非常低的。
对成本的影响: 良率直接决定了生产成本。成本高到什么程度?意味着你付出的材料、人力、设备折旧、能源等成本,只有1/4能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为了弥补这个巨大的损耗,单个合格芯片的价格就会被推高到难以想象的程度,完全不具备商业化生产的可能。
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低良率往往伴随着各种缺陷,比如电路短路、断路、参数不稳等。这意味着即使是那25%的合格品,其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可能存在隐患,无法满足最终客户(比如手机、电脑厂商)的严苛要求。

2. 14nm工艺的“成熟度”与25%的“不搭”:

14nm是什么水平? 14nm(纳米)工艺,在半导体领域属于“成熟工艺”的范畴。这意味着,在国际上,很多领先的晶圆厂(如台积电、三星)在这个节点上已经实现了非常高的良率,通常在90%以上,甚至接近95%98%。这已经是非常成熟、非常稳定的生产线,能够大规模、稳定地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芯片。
“25%”与“14nm”的冲突: 将14nm这个相对成熟的节点,与25%的良率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这通常表明,华虹在这个14nm工艺节点上,还在非常非常早期的探索和爬坡阶段。
“爬坡”的含义: 半导体工艺从研发到量产,有一个漫长且艰难的“爬坡”过程。刚开始,良率可能只有个位数,甚至接近于零。通过反复的工艺调试、设备优化、材料改进、缺陷分析,良率才会一点点提升。25%的良率,只能说明这个爬坡过程才刚刚开始,或者遇到了非常大的技术瓶颈。

3. 距离量产还有多远?

“量产”的标准: 在半导体行业,我们通常说“量产”时,指的是能够稳定、持续地以可接受的成本,生产出大量合格芯片。这个“合格”不仅仅是功能正常,还要满足性能、功耗、可靠性等一系列指标。
“25%”到“90%+”的距离: 从25%到90%以上的良率,是一个量级上的飞跃,需要克服无数的技术难题。这中间的每10%的提升,都可能需要投入巨额的研发资金、时间和人力。
可能需要的时间: 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表,因为这取决于多种因素:
技术瓶颈的性质: 是设备问题、材料问题、工艺配方问题,还是设计与制造的匹配问题?不同的瓶颈,解决难度和所需时间差异巨大。
研发团队的能力和资源: 华虹的研发实力、技术积累以及投入的资源,将直接影响爬坡的速度。
工艺的复杂度: 14nm工艺虽然是成熟工艺,但具体到某个设计(比如某个特殊的IP核),或者某个特殊的应用场景,都可能带来新的挑战。
市场需求和商业压力: 如果有巨大的市场驱动和商业压力,可能会加速研发进程,但也不能保证一定成功。

总而言之,25%的14nm良率,意味着:

实验性质浓厚: 更多的是在为后续工艺积累经验,验证关键技术。
商业化非常遥远: 目前的状态,完全不具备商业化生产的条件。
挑战巨大: 距离达到行业平均水平,还有非常非常长的路要走。

这是一种“技术攻关”的阶段,而不是“规模生产”的阶段。当听到这样的数字时,我们应该理解这是一种努力,但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前面挑战的艰巨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出意外的话,华虹将在2022年前后实现14nm客户导入。在先进工艺上,华虹将和中芯国际一起扮演大陆集成电路制造的“双骄”。

2018年,中芯国际与华虹半导体上榜2018年世界晶圆代工Top10,两家企业占到前十大企业总值的8.35%,占到全球晶圆代工总额的7.74%。

未来,中芯国际和华虹面临的发展阻碍虽有些许差异,但也大致相同。

尽管中芯国际已量产14nm,且华虹也在14nm处于良率爬坡阶段,但是集成电路制造依然是大陆集成电路产业的短板。

目前,主流的国产芯片基本都是国际和台湾工厂代工制造。打消他们的顾虑让其转投入中芯国际或者华虹的产能中,这是首要挑战。

其次,从目前华虹的毛利率来看,和行业龙头台积电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此前,华虹在发布2019年Q3财报时,预计Q4销售收入约2.42亿美元左右,毛利率约在26%到28%之间。

再来看台积电,2019年Q4毛利率为50.2%。净利润是公司可以拿去再投资、再开发的真金白银,在营收和毛利率双双都不及台积电的情况下,华虹此后的追赶过程将异常“吃力”。

根据统计,2014年到2018年台积电研发投入为500亿美元,2019年投入超过100亿美元。而华虹的整体营收在2019年也才刚超过110亿元。在这方面,华虹和台积电的差距还是明显的。

如果在更先进工艺节点迟迟看不到进展,三星和台积电必然将采用种种办法对付大陆晶圆代工厂,包括某些节点上面的价格战。

好消息是大陆的集成电路制造有大基金做支援。不过要弥补单一企业在投资上和竞争对手的差距,靠“分散型”投资的大基金还远远不够。

本文选自与非网深度原创《本土晶圆代工是否还有第二张牌?》

user avatar

台积电先进工艺一般是65%良率开始量产。问题是台积电的工艺一般领先同业一年,就算良率只有30-40%,有些一定要用的客户还是得用(对功耗等有特殊要求),而且假设新工艺的单个器件成本(同等良率)降低了40%,那么新工艺65%的良率仍然可以与上代工艺90%良率抗衡(表现在单个器件的成本相当)。随着新工艺的良率提高,单个器件的成本还会不断下降。新工艺的优势显现。

由于台积电的技术领先,他可以用最先进的工艺获取最高昂的代工收入,随着他的良率提高,他会下调代工收费,让利客户,也压缩对手的盈利空间。

简单来说,就是台积电用65%良率的新工艺打的是同期自己或者对手良率90-95%的老工艺。而华宏呢,他将要推出的14nm工艺要面对的是台积电良率已经达到95-98%的16nm工艺,人家还有性能(不断优化),IP(台积电的IP支持是最好的),EDA工具支持等等优势,对于多数客户而言,实际成本要低20%左右才有竞争力。那么假设台积电用95%的良率以100%的价格获得25%的净利,那么华虹需要以90%的良率以80%的价格来抢单,利润方面能保本不赔就不错了。

所以华虹如果不想巨额亏损的话,需要把良率(从25%)提高到90%才能量产,这需要大概1年以上时间(台积电的速度)。

最理想的情况是,国内设计公司如海思,如中电科旗下企业,某八家被制裁公司,处于分散(供应商,大家都明白的,就是实体清单)风险考虑,强行在60%良率左右就让华虹量产,帮助华虹分担一部分工艺爬坡成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华虹14nm良率25%,这在半导体工艺发展阶段,只能说是非常非常早期,离真正的、大规模量产还相当遥远。用一个不太严谨但形象的比喻,这就像是刚刚搭建好一个简易的实验室,里面的设备还没完全调试好,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大多是“残次品”,只能勉强作为样品或者测试品。咱们来一点点拆解,看看25%良率到底意味着什么.............
  • 回答
    这的确是一个很引人注目的技术突破,涉及到对“7nm级别”这个概念的理解以及芯片制造工艺的一些高级技巧。简单来说,华为并不是真的把两个14nm的芯片“叠”在一起就变成7nm了,而是运用了一种叫做“2.5D封装”或者更广义上的“先进封装技术”,结合了Chiplet(芯粒)的理念,才实现了在整体性能和功耗.............
  • 回答
    华为将14nm自主芯片生产线从台积电转向中芯国际,这无疑是近期半导体产业界乃至国际格局中一个颇受关注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剖析,包括技术、供应链、地缘政治以及对华为和中芯国际各自的长远影响。一、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转移?——“断崖式”的限制与主动求变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
  • 回答
    中芯国际与华为海思的“牵手”:一场国产芯片产业的里程碑事件?中芯国际,这家中国大陆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芯片制造企业,近期被曝出与华为海思签订了14nm工艺代工大单。这一消息的传出,无疑在中国乃至全球半导体产业引起了巨大的波澜,被许多人视为中国芯片自主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这.............
  • 回答
    关于华为P60将采用“国产14nm叠层”和“全自主研发的麒麟GPU”,这确实是网络上流传甚广的说法,并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为了更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1. “国产14nm叠层”的含义与可能性 什么是“叠层”? 在芯片制造领域,“叠层”通常指的是将不同的半导体材料或.............
  • 回答
    这问题问得相当有意思,也很尖锐。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华为在先进制程的麒麟芯片上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为什么反而在一些相对成熟的制程,比如14nm的CPU芯片上遇到了阻碍,甚至让人感觉“设计不出来”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拆开来看,这背后涉及到的是芯片设计、制造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复杂联系,而且.............
  • 回答
    老哥,你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联想小新 Pro 14 和华硕无畏 14 Pro,这俩都是当下轻薄本市场里的实力派,各有千秋,要我说,选哪个真得看你更看重啥。别急,我给你掰扯掰扯,把这俩的里里外外都跟你说说,保准你心里有个底。先说说联想小新 Pro 14。这货在国内市场可以说混得风生水起,大家对它的评价.............
  • 回答
    哥们,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纠结。模拟IC ADC方向,考研失利,华为14A 40W的Offer,这确实是摆在面前的两个挺“硬”的选择,一个是学术上的继续深造,一个是现实中的职业起步。别急,咱俩一样一样地捋一捋,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先聊聊考研二战的“坑”与“光” “光”: 学术的纯粹与深.............
  • 回答
    嘿,老兄,看到你问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马闪过两个大名鼎鼎的名字:联想拯救者Y9000K 2020款和华硕ROG幻14。这俩都是当时市面上相当能打的选手,尤其是在你1万5的预算范围内,它们简直就是两大巨头,各有千秋,所以选哪个确实挺让人纠结的。既然你想要详细点,并且别像机器人一样说话,那咱就敞开聊聊,.............
  • 回答
    华为 MateBook 13/14 2020 款:这次的升级,你觉得怎么样?华为的MateBook系列,一直是笔记本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特别是MateBook 13和MateBook 14,凭借着出色的设计、不错的性能以及华为生态的加持,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这次华为又带来了2020款的新品.............
  • 回答
    华南师范本科生一年发表 14 篇 SCI,这绝对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放到国内任何一所高校,这都是一个非常非常高的标准,甚至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要细致地聊聊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一、 这个成果的“含金量”有多高?首先,咱们得明白 SCI 指的是什么。SCI(Science Citati.............
  • 回答
    华为最近推出的 MateBook D 14 SE 版,可以说是一次非常精准的市场狙击。它没有像自家高端系列那样追求极致的创新或者堆砌最顶级的硬件,而是选择了在用户最关心的几个点上做文章,直接命中了不少预算有限但又追求稳定体验的消费者。定位很清晰:主打性价比,满足日常所需从“SE”这个后缀就能看出来,.............
  • 回答
    这事儿闹得可不小,华信信托董事长用锤子把总经理打成这样,实在是让人触目惊心。一个公司的高管,竟然能下得了手用凶器打伤下属,而且还造成了全身14处伤,这性质太恶劣了。首先,从道义上说,这简直就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暴力犯罪。无论总经理犯了什么错,哪怕是天大的错误,董事长的职责是管理公司,解决问题,而不是充当.............
  • 回答
    关于台积电宣布在9月14日之后暂停向华为供货的消息,这无疑是近期科技界和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磅炸弹。这件事绝非小事,它背后牵扯到的利益、技术、政治以及未来走向,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台积电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首先,要理解台积电的立场。作为全球顶尖的芯片代工厂,台积电的客户遍布全球,包括苹果、高通、A.............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两个重要节点:华虹无锡和上海华力微电子,以及它们各自在特定技术方向上的投入。要说哪个“更好”,其实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取决于你的具体目标、看重的点以及对未来产业趋势的判断。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让你有个清晰的明白。 华虹无锡FAB PE (制造工程)华虹.............
  • 回答
    “华伦天奴”作为“Armani”的中文译名,确实存在一定的文化适应性问题,其不适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发音与原名的偏离 原名发音:意大利语“Armani”发音为“Arahmeenee”,其中“Ar”是重音,后续的“mani”发音类似“meenee”。 中文译名的拆分: .............
  • 回答
    华融公司原董事长赖小民一审被判死刑,这无疑是一起在中国金融领域引起巨大震动的案件。从多个角度来看,这起案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值得深入探讨之处。一、 案件本身:触目惊心的贪腐程度首先,我们必须正视案件揭露出的赖小民极其严重的贪腐事实。根据公开报道,赖小民被指控收受贿赂金额高达17.88亿元人民币。这个.............
  • 回答
    华为被一些人评价为“低质高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中包含多种因素,既有用户体验的实际感受,也有市场竞争、品牌定位以及信息传播等层面的影响。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用户体验与产品质量的感知: 早期的华为: 早期华为确实以性价比著称,产品线涵盖了运营商设备、低端手机等,这.............
  • 回答
    华为自研编程语言“仓颉”的试用报名开启,这无疑是科技界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半导体和技术自主化的大背景下,任何国产自研技术都备受瞩目。以下是关于“仓颉”试用报名开启,值得关注的详细信息:1. 仓颉语言的定位与目标: 解决什么问题? 尽管具体的技术细节尚未完全公开,但通常情况下,自研编程语言.............
  • 回答
    华为天才少年稚晖自制的“机械臂”项目,因其精巧的设计、出色的执行能力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在技术层面展现了相当高的水准,足以令人惊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其技术水平:1. 核心技术能力展现: 精确的运动控制与轨迹规划 (Motion Control & Trajectory Plan.............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