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管几区期刊,4 篇第一作者已经厉害到难以置信了。14篇这种标题,于其说是吹,不如说是黑。大家会误解成 14 篇第一作者。就算从大一开始投入科研,也是绝无可能的。
想到以前报纸吹捧“剑桥女孩”“在大学里门门功课100分”。剑桥学科考试,是百分制,但是能拿到50分都算神童。人家及格线不一样。记者直接把她吹成了骗子。
很优秀的同学。至少浙大光电也好多年没有大三的同学发4篇一作文章了,上一个我知道的本科阶段发了4篇一作文章的同学现在在Caltech读Phd。
本科生基本上发的文章都偏算法或仿真,实际上和硕士博士发的文章还是有区别的(虽然我看过不少组里之前硕博发的文章,也挺水的......)。
@宁京 前面有个答主问光电学科能否在4个月内从开题到发论文,首先看课题难易,再看具体怎么做,如果是纯仿真是可以的,要加实验的话可能会久一点,当然文章层次也会上去(现在纯仿真很难发稍微高水平一点的期刊)。
但是,对于本科生来说,不论是纯仿真还是其他,其实都很优秀了,不能以看待硕士博士的眼光看待本科生(感觉这个问题问的感觉有股酸味)。
我院的老师对本科生的态度基本也是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如果有参与一些科研算是加分项(鼓励参加科研罢了),所以大多老师对于本科生的成果也是相对包容的态度,反正培养培养科研能力吧,本科生灌水只要不太离谱,也问题不大,至少在这个过程中,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邀请我?我知道想让我吐槽的,但我的光学知识仅限于高中。他的发表我看不懂。
但我还是通过他的ORCiD看了看他所有的发表。目前发现的第一作者文章一共三篇,第四篇暂未收录。
没有关于接收时间的详细信息,从ORCiD的收录时间推断大概是在2020年6月接收。
2020年6月提交,8月接收。
2020年5月提交,8月接收。
2020年10月提交,2021年2月接收。
非第一作者的文章没有谈论的必要。
结合新闻说吴同学为18级学生,大一下进实验室。也就是说,是19年上半年进实验室。2020年上半年疫情原因学校工作状态不正常,根据新闻,华南师范大学2020年非毕业年级本科生春季返校在5月底至6月初。那么就是说,吴同学四篇第一作者文章中至少前三篇应该是在疫情封校前完成的。最后一篇的时间特别一些。返校到提交论文只有4个月,太紧了,所以最后一篇也许也是在疫情封校前完成的。除非光学方面的研究可以在4个月之内完成从开始课题到论文提交的全部步骤。
一年之内完成3篇半,效率确实很高。
看了一下邓冬梅教授,在学生中的评价很不错,在这位吴同学之前,她还带过一个学生叫谢锦涛。当年也是本科阶段就发了好几篇论文。我想这老师大概能力很强,学生在她手里能发很多论文。
除了文章都比较短之外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