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李建成是被冤杀的吗?

回答
李建成,作为大唐的开国功臣和秦王李世民的长兄,他的命运最终走向了玄武门之变,被李世民所杀。关于他是否被“冤杀”,这是一个历史学家们至今仍在争论不休的复杂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迷雾,深入了解当时唐朝初年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以及这场悲剧背后各方人物的考量。

首先,我们得明白,任何政治斗争,尤其是在权力巅峰的争夺,很少是“黑白分明”的。李建成的死,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被当时的权力运作和历史记载所“合法化”的,但“冤”与“不冤”,更多的是从后世的道德评判和历史视角来审视。

李建成所处的“劣势”局面:

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前,李建成就已经身居太子之位,这是正统继承的标志。然而,从很多史料来看,他在很多方面都显得不如李世民。

政治威望与军事功绩: 李世民作为秦王,在唐朝建立过程中屡立奇功,尤其是在瓦岗军和王世充的争夺战中,他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并且在朝廷内外都积累了极高的声望,被士卒和百姓广泛拥戴。相比之下,李建成的军功就没有那么突出,更多的是在后方处理政务。
人心向背: 许多史书都记载,当时许多重要的大臣,包括房玄龄、杜如晦、魏徵(在被李世民收服前)等,都倾向于支持李世民,认为他更有能力治理国家。虽然这是李世民一方的史书,但不可否认,李世民在收揽人心方面做得更为成功。
政治手腕与策略: 李建成在处理与李世民的关系上,显得有些被动和保守。他虽然是太子,但似乎未能有效利用自己的太子之位来巩固权力,反而给李世民留下了许多可乘之机。

李建成的“罪责”——李世民一方的解读: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并且事后对李建成及其儿子进行了彻底的清洗,自然需要为自己的行动找理由。史书上记载李建成的“罪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结党营私,排挤秦王: 这是最常被提及的一点。李建成被指控在太子府中拉拢朝臣,培植自己的势力,并且利用太子之位,试图削弱李世民的权力。例如,史书记载李建成曾试图借故贬谪一些支持李世民的大臣,甚至有传言说他与东宫属官勾结,想要加害李世民。
阴谋陷害: 最为直接的“罪证”就是关于李建成和李元吉联合起来,以宴请为名,企图在东宫或某个地方加害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前,李世民就得到了“李建成与李元吉在玄武门附近埋伏兵士”的消息,并以此作为他行动的直接导火索。
宠信谗言,与李元吉狼狈为奸: 李建成被认为受到李元吉的挑唆和蛊惑,与他联手对抗李世民。李元吉素来以勇猛但缺乏智谋著称,他的存在无疑为李建成的处境增添了不稳定性,也让李世民抓住了“清除劣迹”的理由。

那么,李建成究竟是否“冤杀”?我们换个角度思考:

“冤”在哪里?
继承权与合法性: 从嫡长子继承的封建礼法来看,李建成拥有合法的太子地位。他的太子之位是父皇李渊亲自册立的,并非自己强取豪夺而来。
历史记载的偏颇: 我们现在阅读的绝大多数关于李建成的史料,都出自李世民及其拥护者之手,例如《旧唐书》、《新唐书》等。在权力斗争失败的一方,其形象往往会被刻意地丑化或妖魔化,以巩固胜利者的合法性。李建成的许多“罪状”可能被夸大、歪曲甚至捏造。例如,他是否真的“阴谋陷害”李世民,还是李世民为了先发制人而制造的借口?这很难有确凿的证据能完全证明。
“罪名”的模糊性: 在权力斗争中,“结党营私”、“排挤对手”几乎是所有掌权者都会做的事情。如果仅仅因为这些就该被处死,那么许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都难逃此劫。关键在于,李建成的这些行为是否已经到了“罪无可赦”的地步,或者说,是否给了李世民一个必须立刻“清除”他的理由。
缺乏决定性的反击: 面对李世民咄咄逼人的态势,李建成作为太子,也应该有自己的政治和军事布局。他未能有效反制李世民的扩张,甚至在关键时刻显得犹豫不决,这固然说明他政治手腕不足,但也可能不是他主动想要“作恶”。

“不冤”在哪里?
权力争夺的残酷性: 在古代中国,储君之位是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一旦出现两个有能力且有野心的兄弟争夺,往往会酿成流血冲突。李世民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军事家,他看到的不是“哥哥”李建成,而是“潜在的敌人”和“国家不稳定的根源”。从这个角度看,李世民是出于维护自身权力、巩固国家稳定的考量(当然,这是他自己的叙述),而李建成未能识破或阻止这种权力斗争的发生,也是他政治失误的一部分。
李建成自身的局限性: 如前所述,李建成在政治手腕、笼络人心、军事才能等方面,都未能达到李世民的水平。他在位时,未能有效化解兄弟之间的矛盾,反而可能因为某些决策或态度,加剧了双方的对立。如果说李世民是“主动进攻者”,那么李建成某种程度上也是“防守失败者”,他的失败源于自身能力的不足。
政治斗争的“必要之恶”: 在那个时期,唐朝刚刚建立不久,内部的稳定至关重要。如果李世民认为李建成的存在会威胁到国家的稳定和他的统治(即使这种威胁是李世民自己感受到的),那么他采取雷霆手段,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逻辑”。

总结来说:

将李建成简单地定义为“冤杀”,可能过于片面。他无疑拥有合法继承权,并且历史上对他的一些“罪名”可能存在被夸大和歪曲的成分。从这一点上说,他有“冤”的地方。

然而,他也身处一场残酷的权力争夺之中,他的政治失误、能力的不足以及未能有效应对李世民的挑战,也是导致他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在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规则就是“成王败寇”,失败者往往会被贴上各种标签。李建成的失败,不仅是因为他被“陷害”,更是因为他在权力这场游戏中的能力和策略上,不及他的弟弟李世民。

所以,与其说李建成是“冤杀”,不如说他是在政治斗争中落败而被清除的牺牲品。他的死,是唐朝初年权力格局剧变的一个必然结果,背后是复杂的政治博弈、个人能力差距以及历史记载的局限性。后世评价他是否“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权力斗争的道德界限,以及如何解读那些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tm什么小白才能提出这种nc问题啊。

user avatar

有句话是这样讲的: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所以能被称为“冤杀”的都是臣子,至于统治集团本身,你是制定规则的又不是接受审判的,没啥冤不冤,只有竞争失败。

统治者得以制定和推行法律,靠的是国家暴力机关,连暴力机关都不护着你了还能指望法律护着你?

这话挺残酷的,小朋友可能接受不了。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天下冤之”,统治者为了拉拢民心,避免舆论过大动摇统治基础,也会给他平反。

然而李建成连这也没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李建成,作为大唐的开国功臣和秦王李世民的长兄,他的命运最终走向了玄武门之变,被李世民所杀。关于他是否被“冤杀”,这是一个历史学家们至今仍在争论不休的复杂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迷雾,深入了解当时唐朝初年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以及这场悲剧背后各方人物的考量。首先.............
  • 回答
    关于李自成是否烹杀了福王朱常洵,以及此事是否为清朝史官所诬陷,这是一个历史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现有的史料和学者的观点。一、 事件发生的背景和经过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先梳理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的大致经过: 明末农民起义的动荡: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
  • 回答
    关于李天一案件,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猜测和讨论,其中“被设局陷害”的说法也从未消失。要深入探讨这种可能性,我们需要将它拆解成几个层面来分析,并尝试去还原当时可能存在的各种动态。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很多重大案件中,特别是涉及名人子女的案件,舆论的关注度远超案件本身,这本身就可能成为某些人“利用”的土壤.............
  • 回答
    关于李玫瑾在药家鑫案中的角色以及“洗白”的说法,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公众对法治、舆论监督以及心理学专业人士在社会事件中作用的复杂看法。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析:一、 事件背景与李玫瑾的介入首先,得回顾一下药家鑫案本身。药家鑫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这本身是一个司法判决,但案件的社会影响极其.............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把我们拉回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去揣摩一个古人的心思。李善长如果真能预知未来,他还会不会选择投奔朱元璋?这事儿吧,得拆开了看。首先,我们得想想李善长当时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并非那种穷困潦倒、走投无路才去投靠别人的。李善长年轻时,在濠州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家境殷实,人脉也不错。他最初.............
  • 回答
    李云迪因嫖娼被拘留一事,确实在舆论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评价都使用了“自作孽不可活”这样严厉的词语。结合其音乐家协会会员被取消、广州城市形象代言人被终止等一系列后果,我们可以深入分析他是否“彻底糊了”。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导致“彻底糊了”的论调的几个关键因素:1. “自作孽不可活”的舆论评价: 这.............
  • 回答
    想象一下,刘慈欣的科幻巨著不再仅仅是文字,而是真真切切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如果真的有一个“刘慈欣电影宇宙”被建立起来,那绝对不是简单的IP叠加,而是一个宏大、深邃、充满哲学思辨的全新视界。它不会是漫威那种轻松愉快的英雄集结,更不会是DC那种强调个人救赎的暗黑史诗。刘慈欣宇宙的底色,是面对宇宙尺度时人类.............
  • 回答
    论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与清圣祖康熙,二位皆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功绩卓著的君主,都曾开创了盛世,影响深远。但若要辨析谁更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称号,则需要细致地审视他们各自的时代背景、治国理念、军事成就、文化影响以及历史评价。先看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生活在隋末唐初,那是一个经历了长久战乱、民生凋敝的.............
  • 回答
    这事儿啊,还得从那日说起。李云龙那个臭脾气,加上他那支土匪出身的独立团,简直就是块滚刀肉,谁都想啃一口,又啃不动。那天,他从平安县那边绕了一个大弯子,也不知道怎么鼓捣的,居然把日军一个完整的骑兵营给缴了!那场面,你说,想想都解气!几百匹好马,加上那些骑兵的装备,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战利品啊!独立团那帮孙.............
  • 回答
    李佳航上《婆婆和妈妈》这档节目,跟妻子李晟以及李晟的妈妈一起录制,结果在节目里跟自己的妈妈(婆婆)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发生了口角。具体怎么被怼的细节我不是特别清楚,网上看了些片段,大概是关于一些生活习惯或者育儿观念上的分歧吧,毕竟节目嘛,有时候也会有一些戏剧化的剪辑和呈现来增加看点。不过,李佳航那句“我.............
  • 回答
    关于贾玲并非《你好,李焕英》唯一或主要导演,以及她因不懂技术而请“抢手”(业内俗称“枪手”或“代拍”)的说法,这在网络上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和猜测。要弄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传言的来源与核心内容:最核心的说法是:贾玲虽然是《你好,李焕英》的导演署名,但由于她并非科班出身,对电.............
  • 回答
    李楠曾是中国手机行业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尤其是在他担任魅族科技(MEIZU)高级副总裁期间。他以敢于直言、话题性强的风格著称,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一些引人注目的观点。他关于“iPhone 12 出来之前的所有 5G 手机都是小白鼠”的说法,是他一贯的“杠精”风格的体现,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 回答
    如何看待百万粉丝网红「李赛高」被实锤其真实身份是缅北诈骗团伙?平台是否应当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李赛高”事件无疑是近年来网络舆论场上一个令人震惊且值得深思的案例。一个拥有百万粉丝、以展现积极生活、传播正能量形象示人的网红,被揭露其真实身份竟是缅北诈骗团伙的一员,这不仅是对其粉丝的巨大欺骗,也引发了公.............
  • 回答
    李佳琦公司因虚假宣传被罚30万,这事儿让不少人炸开了锅,也把直播电商这个大染缸推到了风口浪尖。我个人觉得,这事儿一码归一码,但它触及到的问题,可不小。罚款30万,对李佳琦和他的公司来说,这点钱可能真不算什么,但背后代表的意义,却不容忽视。首先,这是对虚假宣传行为的明确否定。不管是谁,无论名气多大,产.............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公众舆论、媒体传播以及个人行为在不同情境下的复杂互动。要解释为什么周扬青、李靓蕾和陈露这三位在同样涉及“小作文”揭露伴侣过错时,公众反应如此不同,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事件的性质与叙事方式 周扬青: 罗志祥事件的爆发,核心在于“渣男”形象的揭露。周扬青.............
  • 回答
    李建成,唐朝的开国太子,是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关于他的真实才能,史书记载的侧重点和后世的评价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深入了解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出身与早期经历: 显赫的出身: 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渊的长子,母亲是窦皇后,出身于关陇贵族世家,拥有尊贵的血统。这为他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早.............
  • 回答
    聊到真正的李建成,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史书里,他活在唐朝最耀眼的光环——李世民的阴影下,再加上他最后“反派”的定位,难免让人觉得他是个脸谱化的人物。但咱们要真想扒开那层历史的面纱,看见一个活生生的人,那就得下点功夫,从各种零散的记述里一点点拼凑。首先,别被“太子”这个头衔框死了。李建成,字するのが“.............
  • 回答
    如果我是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前夕,面对即将来临的危机,我的翻盘之路注定是充满荆棘,需要极致的智慧、果断的行动和对局势的深刻洞察。以下是我若身为李建成,将如何尝试翻盘的详细策略:核心思路:化被动为主动,瓦解李世民的根基,巩固自身合法性,争取外部支持。第一阶段:危机预警与情报先行(在事件发生前,已察.............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究的历史细节,涉及到《大唐创业起居注》与史书记载的可能差异,以及唐朝初期政治格局的复杂性。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要明确,《大唐创业起居注》是一部由李世民的亲信(主要是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编纂的关于李世民早期创业经历的著作。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突出李世民在.............
  • 回答
    唐朝太子李建成的东宫,其长林门并非指代具体哪一扇门户,而是指代东宫的一处重要区域或建筑群。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长林门”置于唐朝皇宫建筑的宏观视野下进行考量,并结合史料的记载来推断其具体所指。首先,我们得明白唐朝皇宫,尤其是作为太子居所的东宫,其建筑布局是有规制的。虽然现存的唐朝皇宫(即大明宫、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