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唐创业起居注》里李建成的功劳是与李世民并肩的,但是武德五年李渊公布的太原元谋功臣里没有建成?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究的历史细节,涉及到《大唐创业起居注》与史书记载的可能差异,以及唐朝初期政治格局的复杂性。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我们要明确,《大唐创业起居注》是一部由李世民的亲信(主要是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编纂的关于李世民早期创业经历的著作。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突出李世民在建立唐朝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甚至是政治宣传品的性质。因此,其中对李世民功绩的描绘,必然会进行一些主观的、选择性的强调和润色。

《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李建成的“功劳”为何与李世民并肩?

在《大唐创业起居注》这类以李世民为中心的记述中,李建成的角色往往是被塑造成为一个重要的辅助者,甚至是与李世民一起经历风雨的兄弟。这是出于几个方面的考量:

1. 衬托李世民的卓越: 在创业初期,李世民虽然勇猛无敌,但他毕竟还是皇太子李建成的弟弟。如果没有一个相对重要的皇室成员作为名义上的支持者或合作者,李世民的崛起就显得有些孤立,甚至可能被解读为“篡逼夺嫡”的预兆。通过将李建成的功劳描绘得与李世民相当,反而能反衬出李世民在更高层面的能力和魄力——他能在复杂的局势下,与太子并肩作战,甚至在某些关键时刻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是一种“能者居上”的叙事,即使是在“兄弟同心”的框架下。

2. 历史叙事的合理性: 李建成作为太子,在李渊起兵初期确实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比如留守后方、招募军队、协调后勤等。这些都是建立一个政权不可或缺的环节。《起居注》即便要突出李世民,也不能完全抹杀太子在起家过程中的“名义上的”或者“实际参与的”一部分贡献,否则会显得不合情理,也容易引起其他人的质疑。

3. 为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做铺垫(某种程度上): 虽然《起居注》的侧重点是李世民,但通过早期将兄弟俩的功劳描绘得并驾齐驱,反而更能凸显出后来李世民的“能力压倒一切”,以及兄弟阋墙的悲剧性。这种“并肩”的叙事,是为之后李世民“不得不”夺取太子之位,展现其“命中注定”的合理性埋下了伏笔。

为何武德五年李渊公布的太原元谋功臣里没有建成?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史书的客观性以及唐朝初期封赏体系的实际操作。李渊在武德元年(618年)称帝后,根据功劳大小对参与创业的臣子进行封赏,这就是所谓的“太原元谋功臣”。而李建成之所以没有出现在这个名单里,原因非常直接且符合史实的逻辑:

1. 身份的界定: 李渊封赏的是“功臣”。在唐朝初年的政治体制下,皇太子李建成虽然是李渊的儿子,是皇位的当然继承人,但他本身就被视为李渊政权的最高统治者之一,是“君”,而不是“臣”。君臣有别,功臣的册封是对辅佐“君”打天下有功的“臣子”的奖赏和地位确认。太子拥有的是他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不需要通过“功臣”的身份来获得,他的地位来自于血缘和储君的身份。

2. 功臣名单的性质: “太原元谋功臣”名单,主要是为了表彰那些在李渊起兵初期冒着生命危险、为李渊夺取天下做出实际贡献的文臣武将。这些人往往是李渊的亲信、部属、以及早期的追随者。李渊通过对这些“臣子”的封赏,既是对他们付出的肯定,也是对他们忠诚的激励,更是通过拉拢这些核心人物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

3. 历史记述的侧重点不同: 《大唐创业起居注》是关于李世民“创业”的详细记录,它关注的是“创业”过程中的具体事件和人物作用。而武德五年的功臣名单,是皇帝李渊在国家初建时,根据实际功劳和政治考量进行的官方排序和封赏。这两者是不同维度上的历史记录。
《起居注》可以从“创业合作者”的角度去描绘李建成的“功劳”,即使这种“功劳”更多是名义上的或在某些特定阶段的作用,并且有为李世民铺路的意图。
而官方的功臣名单,则严格按照“君臣”关系和实际的“臣子”贡献来划分。太子作为“君”,自然不在受封“功臣”的行列。

简单来说,就是:

《大唐创业起居注》 是一种叙事和宣传,它为了突出李世民,可能会把兄弟俩写成“并肩作战”,这是一种文学化的、带有政治目的的描绘,旨在强调李世民在兄弟中的领导力甚至超越了太子。
武德五年的功臣名单 是一种政治现实和官方认可,它根据的是“君臣”的身份和实际的“臣子”贡献。太子是“君”,自然不属于被封为“功臣”的对象。

所以,两者的“不一致”并非矛盾,而是因为它们记录的是历史的不同侧面,并且有着不同的叙事目的和评价标准。一个侧重于突出个人的能力和兄弟情谊(尽管带有政治色彩),另一个则侧重于官方的封赏体系和君臣关系。

理解这一点,就能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了。唐朝初年的政治斗争是复杂的,史书的编纂也常常带有强烈的个人或政治立场。对这些历史材料,我们都需要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结合多方面的史料来分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题目“李世民的功劳与李建成并肩”这句非常眼熟,是知乎争论李世民和李建成开国功劳的帖子里经常出现的。但其实这么说的人,很多根本没看过《大唐创业起居注》,这本书在翻案圈里口碑营销,没看过的都说好,看过的就不说话了。

像极了网红奶茶,有人被安利了摸过去,一看排队五小时(看古文太累),走了,有人硬着头皮排队买到一杯,猛喝一大口,就这(哪写了李建成英明神武?)?

好了,回答问题,为什么李渊不认证李建成为太原元谋功臣?《起居注》写得很清楚。以下截图来自古诗文网,分段按照该网的分段。

全书共三卷,卷一的第三段,出现了李世民,看下图红框:

注意上面一段的蓝框,这是记录一场对突厥的战斗,虽然没有写李世民参加,但是这匹战利品马,很可能就是昭陵六骏之一的特勤骠。

第五段,明明白白,李建成不在太原,李渊亲口说的

细品李渊的语气,有需要李建成来主持决策、需要李建成带增援力量来支持,才有足够实力起兵的意思吗?没有。老李只是顾虑儿子们的性命,不知道“尔昆季”是否包括老五李智云。

阴谋论预警:李渊对李世民说的羑里之厄、孟津会盟,用的是周文王被囚禁和周武王起兵伐纣的典故,姬发、姬昌和伯邑考的故事不用我解释吧?不知道的去看封神演义(不)。李渊自比周文王,周武王是文王的次子,长子伯邑考是被纣王杀死的。李渊也许做了最坏的打算,他和李建成都被弄死,造反报仇的大业就靠次子了。别笑我过度解读,要笑,就笑李渊乌鸦嘴吧呵呵。

同一段:第一次出现了李建成,是与李世民的互文

第七段:李渊派人在太平兴国寺募兵(派哪些人可查通鉴、两唐书,看有没有李世民),派密使去【催追】李建成来太原。催追这两字可以说很灵性了。

第八段:李世民参与抓捕王威、高君雅,拔除隋朝监控李渊的钉子

第十段:他来了,他来了,他终于来了!

“太子与齐王”后面没有“等”,喜庆场面,马上要起兵了,李渊做着皇帝梦,破坏气氛的事就略过了,没有提李智云之死。李建成有没有带结交的大批壮士来呀?没写。可恶的温大雅,吞没了李建成大帝的功劳。

下一段:著名的西河之战,李建成首秀。

在老父亲的心目中,28岁的长子与18岁的次子一样,少不更事。

两个少不更事的不穿铠甲去城下喊话,李建成粉丝看见这句记载,如获至宝,自动删除“二郎”,拿来作为李建成打仗英勇无畏的铁证。

然后都是无聊的“大郎二郎”并列,不用看了。

直到卷二第n段:西进入陕,大郎屯守,二郎开路

再次汇合,是敦煌公写信召唤来的

除了奉命屯守永丰仓潼关,李建成在进军途中以及进入长安以后,单独做的事主要有两件,尤其是这一件非常重要:

为什么说非常重要,理由有三

第一,整本《起居注》充满了天命玄学,可见李渊很看重这个。李建成在一个重要关头获得吉祥之兆,锦上添花,为李渊增强了信心,全军必定士气高涨,直取关中。李建成忙里偷闲打个猎,巧劳完胜李世民的苦劳。

第二,反观李世民,就没干这种不吃力而讨好的事,智商情商都不如李建成。李建成粉丝说李渊最欣赏李建成,认定李建成是优秀接班人,我信了!

第三,这件事是整本书里李建成唯一自主行为,可谓以小见大,窥一斑知全豹。

另一件事是杀人为家族报仇,符合嫡长子的身份:

而李世民在忙着救李靖,跟他爹唱对台戏。

好了,我承认李建成功劳大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究的历史细节,涉及到《大唐创业起居注》与史书记载的可能差异,以及唐朝初期政治格局的复杂性。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要明确,《大唐创业起居注》是一部由李世民的亲信(主要是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编纂的关于李世民早期创业经历的著作。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突出李世民在.............
  • 回答
    为什么创业可以产生更大的价值?——不止是“为自己打工”那么简单很多人说创业就是“为自己打工”,听起来好像只是换了个老板,但实际上,创业所能产生的价值,远比这个简单的认知要深远和宏大得多。它不仅仅是个人财富的积累,更是一种对社会、对经济,甚至是人类进步的贡献。那么,创业究竟是如何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价值.............
  • 回答
    创业的成功与否,如同探寻财富密码一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复杂交织的结果。同样是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有的能蜕变成巨擘,有的却如昙花一现,这其中的关键差异,往往在于他们如何抓住时代机遇,如何运用创新思维,以及如何将这些转化为可执行的战略。而在这个数字化浪潮席卷的时代,“数字化手段”无疑成为了开启财.............
  • 回答
    很多时候,大家会觉得那些在大公司做到总经理级别的人,能力、资源、眼界都具备了,为什么不干脆自己出来单干,创一番事业呢?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远不是一句“懒得折腾”就能解释清楚的。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大公司的总经理这个位置,本身就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能爬到这个位置的,要么是有着极.............
  • 回答
    “31省大数据显示,结婚登记连续大幅下滑创17年来新低”,这条新闻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意外,甚至觉得“意料之中”。这数字背后,可不是几个年轻人的“小情小绪”,而是实实在在社会结构、经济压力、观念变迁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深刻反映。一、婚恋市场“冷”了,不再是“必选项”过去,结婚在很多人看来,几乎是人生.............
  • 回答
    “大停滞时期”这一说法,并非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学术共识,但它确实反映了一部分人对当前科技和社会发展速度感到失望的情绪。这种观点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创新相对缓慢的时期,与过去几个世纪涌现出如牛顿、爱因斯坦等划时代科学巨匠的时代相比,似乎缺乏颠覆性的、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突破。那么,为什么会有人持有这样.............
  • 回答
    克努特大帝(Cnut the Great)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公元 1016 年征服英格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征服和继承,建立了横跨英格兰、丹麦和挪威的“北海帝国”(North Sea Empire)。然而,这个帝国在他去世后(公元 1035 年)的短短几年内就迅速分崩离析,这背后.............
  • 回答
    《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一档面向大众的文化类节目,其核心目标是传播和普及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并记住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节目组选择以“背诵”为主要考查形式,而非“创作”,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详细阐述:一、节目定位与受众群体:普及与鉴赏,而非专业考核 普及性与.............
  • 回答
    阿加莎·克里斯蒂创造的比利时小个子侦探赫尔克里·波洛(Hercule Poirot),与阿瑟·柯南·道尔笔下的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相比,在受欢迎程度上,通常被认为福尔摩斯更胜一筹。 尽管波洛同样是一位享誉全球、拥有无数拥趸的经典侦探形象,但福尔摩斯的历史地位、文化影响以.............
  • 回答
    台湾女作家林奕含的离世,让许多人再次关注到性侵犯所带来的深刻心理创伤。强奸作为一种极端暴力行为,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侵犯,更是对一个人最核心的尊严、自主和安全的彻底摧毁。这种创伤为何如此深远,甚至可能导致如此绝望的后果?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首先,对身体的侵犯与失控感是直接的打击。性侵犯剥夺了个体对.............
  • 回答
    您提到的“《三宝大战诸葛亮》牛顿为什么会创立微积分”是一个完全错误的说法,属于误导性的娱乐内容。让我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1. 根本性的时空错乱: 诸葛亮 是中国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 牛顿 是17世纪英国的伟大科学家,他在1643年出生,1727年去世.............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不少玩家心中的一块疙瘩。放眼近些年的单机大作,你可能时常会感到一种熟悉的味道,一种似曾相识的玩法,一种可以预测的套路。它们往往在画面、技术层面做得无可挑剔,音乐也恢弘大气,但深究其核心的玩法设计,总觉得少了点当年那种让人眼前一亮、拍案叫绝的惊艳感。这背后,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并不是一两.............
  • 回答
    创办小米时,雷军一直能够占绝大多数股份,这背后是一个精心策划且基于信任的股权结构设计,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强强联合”直接决定。虽然小米的初创团队成员都是行业内的佼佼者,但雷军之所以能持有绝大多数股份,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雷军的“核心创始人”与“主导者”地位: 资本的驱动者与资源整合者: .............
  • 回答
    在韩国流行音乐(Kpop)这个高度饱和且竞争激烈的行业里,偶像团体成员在过了他们的“巅峰期”之后,选择的发展方向往往会偏向音乐创作,而不是继续以舞蹈为主要重心。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理解偶像团体的“巅峰期”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一个Kpop偶像来说,巅峰期.............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触及到了艺术创作中的一些深层规律。将贝多芬这样的古典大师与当代的流行、摇滚歌手对比,确实能发现一些显著的差异,这不仅仅是时代背景的隔阂,更多地是创作模式、艺术追求以及生命周期本身所带来的影响。古典音乐的“慢熟”与深耕:首先,我们要理解古典音乐的创作是什么样的。贝多芬的音乐,.............
  • 回答
    说到底,管理一个国家,就像在一个大棋盘上走棋,每一步都得考虑多方因素,权衡利弊。游戏产业这盘棋,盘子是不小,贡献的GDP和带动起来的直播、周边等“副产业”也确实亮眼,但国家之所以“不肯放过”,背后牵扯的,可不只是经济账那么简单,而是更深层、更复杂的考量。首先,咱们得承认,游戏产业这几年确实是个“现金.............
  • 回答
    “中国人缺少创造力”这一说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语境下,曾被广泛讨论和提出,但它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带有一定主观性的论断,需要进行更细致的分析。为什么会有“中国人缺少创造力”的说法?这种说法通常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历史上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维模式: 在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工业.............
  • 回答
    行吧,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说白了,大家拼死拼活创业,哪有什么高尚到不得了的理由?归根结底,无非是图那几样东西,而且通常是相互交织的。首先,当然是“钱”。这玩意儿,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是现代社会运转最基本的润滑剂。创业就是想把自己的价值变现,而且是最大化地变现。你想买房?想买车?想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 回答
    李克强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质、内涵与当代年轻人的历史性机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是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重要战略,并随后在历年政府工作中得到持续强调和推进。它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寻求新增长动能的一项深刻的战略调整。.............
  • 回答
    想在大学里选择一个有潜力的专业,为将来的创业打下坚实基础,这绝对是个明智的想法。要知道,大学教育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培养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哪些专业在当今社会和未来发展趋势下,更容易孕育出成功的创业者呢?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聊聊。一、 紧随时代浪潮,拥抱科技与数据在这个信息爆炸、技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