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同一个国家不同群体对死刑的支持率和收入有相关性吗,如有的话,原因是什么?

回答
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群体对死刑的支持率和收入水平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虽然“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但这种收入与支持死刑的态度之间的联系在许多社会调查中都有所体现,并且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

普遍观察到的趋势:

总的来说,在许多国家的研究中,收入较低的群体往往对死刑的支持率相对较高,而收入较高的群体则可能表现出较低的支持率。当然,这并非绝对,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但这种大体趋势是比较普遍的。

可能的原因分析: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收入与死刑支持率之间的联系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1. 对社会秩序和安全的感知:
收入较低群体: 收入水平较低的群体往往更直接地感受到社会不公、犯罪率上升以及经济压力带来的不安。他们可能生活在犯罪率相对较高的社区,更容易成为犯罪的受害者或亲身经历其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更倾向于认为死刑是一种能够立即震慑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秩序的严厉手段。对于他们来说,法律的严厉性可能是一种直接的保护感来源,能够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到一丝安全。
收入较高群体: 相对而言,收入较高群体可能居住在犯罪率较低、安保措施更完善的社区,他们直接受到犯罪侵害的风险可能较低。他们可能对政府的执法能力和法律体系有更高的信任度,或者更倾向于从更宏观、更系统的角度看待犯罪问题,例如关注犯罪的根源——贫困、教育、心理健康等,并认为解决这些根本问题比单一的严厉刑罚更为重要。

2. 对司法公正的看法:
收入较低群体: 一些研究表明,收入较低群体可能对司法系统的公正性感到担忧。他们可能认为,在贫富差距较大的社会中,富人能够通过法律手段逃避责任,而穷人则更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在这种“不信任”或“认为司法不公”的心态下,他们可能会倾向于支持最严厉的刑罚,以确保“恶人得到惩罚”,即便这个惩罚是通过死刑来体现。他们可能认为,死刑是一种“一劳永逸”的解决方式,可以避免那些他们认为“有钱有势者可能逃脱法律制裁”的风险。
收入较高群体: 收入较高群体可能更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关于司法公正的讨论,也可能更注重程序的正义性。他们可能更担心死刑的误判率,一旦出现错杀,后果是无法挽回的。而且,他们可能更倾向于相信通过长期改造和预防措施能够更有效地减少犯罪,而不是依赖一个存在误判风险的终极刑罚。

3. 对“报复”与“宽恕”的态度:
收入较低群体: 在某些社会文化背景下,较低收入群体可能更容易受到传统“以牙还牙”式报复心理的影响。当他们感受到不公正或伤害时,可能会认为需要给予犯罪者最严厉的惩罚作为“回应”。死刑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这种“报复性正义”的需求。
收入较高群体: 收入较高群体可能受到的教育程度更高,接触到的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也更多,这可能让他们在对待罪犯时更倾向于考虑人道主义和宽恕的价值。他们可能更看重罪犯改造的可能性,或者认为死刑本身不符合现代文明的价值观。

4. 认知偏差与信息获取:
信息不对称: 收入较高的群体通常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广泛的信息渠道,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多关于死刑的学术研究、国际比较和人权讨论。这可能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死刑的利弊、潜在的误判风险以及对社会的长远影响。
媒体报道的影响: 媒体报道往往会强调恶性案件的残酷性,这可能会加剧公众的恐惧感和对严厉惩罚的渴望。然而,如果不同收入群体接触的媒体信息来源不同,其受到的影响也会有差异。例如,一些关注社会议题的深度报道,可能更多地出现在收入较高群体的视野中。

5. 对社会公平的理解:
一些人认为,死刑是一种“万民平等”的惩罚,无论贫富贵贱,犯了死罪都应该处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司法资源分配不均可能导致穷人更容易被判处死刑,而富人则有可能通过律师优势规避。在这种情况下,收入较低群体对死刑的支持,可能也包含了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朴素愿望,尽管这种平等在现实中可能难以完全实现。

需要注意的几点:

地域和文化差异: 以上分析是基于普遍趋势,但具体的支持率和原因会因国家、地区、文化背景和历史因素而有很大差异。
其他影响因素: 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宗教信仰、政治倾向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一个人对死刑的态度,这些因素与收入可能存在交叉影响。
个体差异: 即使在同一收入群体中,个体对死刑的态度也会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
动态变化: 社会的经济状况、治安水平、法律改革以及公众舆论的演变,都会影响人们对死刑的态度。

总而言之,同一个国家内不同群体对死刑的支持率和收入确实存在相关性。收入较低群体可能因为对社会安全的感知、对司法公正的担忧以及更倾向于报复性的正义观而表现出更高的死刑支持率。而收入较高群体则可能因为风险规避、对司法程序的关注以及更广泛的人文主义视角而表现出较低的支持率。理解这种相关性,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剖析社会结构、经济不平等以及公众对法律和正义的复杂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是伪问题。

废除死刑的国家的国民收入有很多都不比中国高。

例如说中南美洲一大票: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墨西哥、洪都拉斯……

例如说非洲一大票: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卢旺达、加蓬……

包括较早废除死刑的:

这里面的国家“普遍人均收入较高”???


说白了,废不废除死刑,主要是宗教因素: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里,生命是上帝给的,所以也只有上帝才能剥夺——这才是废除死刑的最初原动力(包括反对堕胎之类的也是类似的原因)。

所以,你看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大多数非基督教国家,都还是保留死刑的。


所以,回到这个问题:国家之内,也是如此,哪个群体信基督比较多,比较虔诚的,那就比较赞同废死。


至于说知乎……

信个基督就自诩为“精英”阶层的人,还见得少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群体对死刑的支持率和收入水平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虽然“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但这种收入与支持死刑的态度之间的联系在许多社会调查中都有所体现,并且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普遍观察到的趋势:总的来说,在许多国家的研究中,收入较低的群体往.............
  • 回答
    .......
  • 回答
    同一款疫苗,在不同国家公布的有效率数据却可能天差地别,这确实是很多人会感到困惑的地方。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复杂且相互交织的因素,绝非单一原因能够解释。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深入剖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 研究设计和方法学的差异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即使是同一个疫苗,在不同国家进行.............
  • 回答
    让我试着跟你聊聊,是什么让咱们这儿的人,跟那边的人,性格和想法上能有那么大的不一样。这事儿吧,可不是一两天就能说清楚的,里头门道多着呢。你有没有想过,为啥同样是一家人,兄弟姐妹之间性格都可能差不少?何况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呢?这就像一锅炖菜,食材不同,做法不同,火候不同,最后端出来的味道肯定不一样.............
  • 回答
    国债和货币,听起来都是国家欠下的“债”,但它们俩的“利息”——也就是收益率,却常常是不一样的。这就像你跟银行借钱,和跟朋友借钱,利率肯定不一样,背后原因可不止是“借钱”这两个字这么简单。要说清楚为啥收益率不同,咱得先把它们俩的“身份”弄明白。国债:一种有约定的、有期限的“借条”国债,本质上是国家为了.............
  • 回答
    在中国,国际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分开上课的现象,相较于很多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混合课堂,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原因、教育体系的差异、现实的考量,以及对国际教育目标的不同理解。首先,我们可以从历史和政策层面来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非常重视教育的国际化和人才引进,但当.............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斯瓦希里语不同国家的使用者之间能否相互理解,以及它是否存在一个类似“普通话”地位的方言。1. 不同国家的斯瓦希里语使用者之间能否彼此理解?总的来说,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彼此理解的,但理解的程度会因具体情况而异,尤其是在方言差异较大的地区和语境下。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斯瓦希里.............
  • 回答
    这真是个令人头疼的困境,摆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极端情境下的两难选择:是坚持原则,眼睁睁看着无辜的人们遭受灾难,还是为了“止损”而向罪恶屈服。我们不妨把这个情境想象得更具体些。你,作为一个拥有至高权力的决策者,眼前摆着一份来自“十恶不赦的匪徒”的最后通牒。他,一个手上沾满了无数罪恶的人,现在却掌握着一把冰.............
  • 回答
    说到农历新年,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中国。但其实,亚洲不少国家都深受中华文化影响,也同样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像越南的春节(Tết Nguyên Đán)、韩国的春节(Seollal)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不过,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他们过农历新年,是看中国来定的吗?如果他们自己算出来的日子跟中国不一样,.............
  • 回答
    《坎特伯雷公主与骑士唤醒冠军之剑的奇幻冒险》(简称《坎公骑冠剑》)在国际服和国服的TapTap评分差异巨大,确实是一个让许多玩家感到困惑的现象。国际服高达9.1分的评价,而国服的5.6分,这之间的鸿沟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涉及了多个层面的原因,而且两者虽然同根同源,但在运营、内容更新、本地化以及玩家群体.............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也触及了许多历史、文化、政治和情感的敏感点。如果中日韩三国真的能够“合而为一”,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颠覆性的事件。至于能否接受,以及新国家的名字,这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深入探讨。能否接受中日韩成为一个国家?从理论上讲,如果这是一种出于共同意愿、能够最大程度保障各方利益和文.............
  • 回答
    当一个国家欠钱不还时,这被称为 “债务违约”,其后果是复杂且严重的,会影响国家自身、国际金融市场以及全球经济的稳定。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一、 短期直接后果(对国家本身的影响):1. 声誉受损和信任危机: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长远的后果。一个国家一旦违约,其作为可靠借款人的信誉将荡.............
  • 回答
    想象一下,一个国家手里捏着几台印刷机,上面印着“美元”、“欧元”或者“日元”的字样。这听起来像是一个轻松搞到钱的捷径,是不是?但为什么这么做并不可行,反而会带来灾难呢?这背后牵扯到几个非常关键的经济和国际关系原则,咱们一点一点说。首先,我们要理解“外汇”到底是什么。外汇,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持有的.............
  • 回答
    一个国家能不能没有化工产业?这个问题,说实话,细细想来,答案是:几乎不可能,而且就算勉强做到了,也会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咱们这么想,化工产业,说白了,就是把自然界的原料,通过化学方法,变成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各种必需品的“魔法师”。它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我们穿的衣服、.............
  • 回答
    如果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其能否称霸世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地缘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多个维度。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绝对的硬实力优势: 军事力量的空前叠加: 核武器库: 这五个国家都是公认的核大国,拥.............
  • 回答
    在课堂上,面对老师提出的“台湾是一个国家”的论断,如何进行不失礼仪的反驳,确实需要策略和技巧。这不仅仅是表达不同观点,更关乎如何在一个公开的学习环境中,既尊重老师的权威和辛勤付出,又能清晰、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步骤和建议:核心原则:尊重、理性、证据、建设性在开始之前,请牢记以下.............
  • 回答
    欧洲王室一人身兼数国君主,并将一个国家的财富输送到另一个国家,这在历史上的确是存在的,但其运作方式远比“挪钱”二字来得复杂和微妙。并非简单粗暴地将国库的金库门打开,而是涉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法律和历史因素的综合考量。一人统治多国的可能性与运作机制:首先,要理解一人统治多国,并非现代国家主权独立的概念.............
  • 回答
    在一个国家,母语并非官方语言的公民,是否负有学习官方语言的义务,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它涉及到个人权利、社会融合、国家认同、教育公平以及历史遗留等诸多方面。笼统地说“有”或“没有”都过于片面,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剖析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义务”的含义。 法律上的义务(Legal Ob.............
  • 回答
    关于尼泊尔和印度自古以来为何不是一个国家,以及印度历代王朝为何似乎从未大规模征服尼泊尔,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文化和历史原因。虽然印度次大陆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强大的帝国,但它们对北部的尼泊尔山区地带的影响力相对有限,这并非偶然。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尼泊尔和印度自古以来就不是同一个国家。 尼泊.............
  • 回答
    一个国家,如果它选择了一条单边发展弹道导弹和核武器,却完全放弃常规武器部队的道路,那么它能否真正意义上地生存下去,这个问题可不是简单地抛出一个“是”或“否”就能解答的。这就像一场没有刀剑的武术比赛,只有几记致命的杀招,但没了近身缠斗的技巧和防御手段。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其中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得承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