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的很多楼盘名字太霸气,为什么管理部门不约束下,或者起名的机制改下,约束下开发商的起名权?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普遍且具有现实意义,关于楼盘名称的“霸气化”现象,确实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管理部门对楼盘起名是否需要约束,以及如何修改起名机制,这涉及到城市管理、市场规范、文化导向以及开发商的营销策略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个问题:

一、 楼盘名称“霸气化”的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霸气”的楼盘名称。

市场竞争激烈,追求品牌辨识度: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每个开发商都希望自己的项目能在众多楼盘中脱颖而出。一个响亮、有气势、甚至带点“霸气”的名字,更容易吸引眼球,形成初步的品牌印象。
迎合部分购房者心理: 一部分购房者在选择住房时,希望房屋能带来身份的象征、地位的体现,或者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有“帝景”、“尊邸”、“御湖”、“国际”、“湾区”等字眼的名字,往往能营造一种高端、尊贵、稀缺的氛围,迎合了这部分购房者的心理预期。
文化元素和地域特色: 有些开发商会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或者赋予项目某种特定的文化内涵来起名。如果结合得好,会显得高雅且有故事;但有时也可能为了追求“霸气”而过度夸张或生搬硬套。
营销炒作和概念包装: “霸气”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种营销手段。通过命名,开发商可以提前为项目塑造一个高端、稀缺、甚至有“价值投资”潜力的形象,为后续的销售造势。
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引导: 在过去,对楼盘命名的监管可能相对宽松,更侧重于名称是否重复或有误导性,而对名称的“霸气”程度和文化内涵的约束力较弱。

二、 为什么需要对楼盘名称进行约束或改进起名机制?

尽管开发商有其营销考量,但过度“霸气化”的楼盘名称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名称的虚假性与误导性:
过度承诺: 很多“霸气”的名字,如“XX公馆”、“XX庄园”、“XX宫殿”,在实际的建筑风格、社区品质、居住体验上可能与名称所营造的意境相去甚远。这容易给购房者造成不切实际的期望,甚至构成虚假宣传和误导。
脱离实际: 有些名称与项目所在地块的实际情况、规划用途、建筑风格完全不符,例如在普通区域命名为“XX湾”或“XX岛”,容易产生认知偏差。

2. 文化和审美导向问题:
低俗化和拜金化: 过度追求“霸气”可能导致名称走向庸俗化、拜金化,甚至出现一些带有封建色彩或土豪气的名字,不利于形成健康、积极的社会文化氛围。
文化断裂与认同感削弱: 一味追求洋气或虚无缥缈的“霸气”,可能会忽视对本土文化、历史传承的尊重和挖掘,长期下去可能削弱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
审美疲劳: 当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相似的“霸气”名称时,反而会引起购房者的审美疲劳,失去其应有的吸引力。

3. 管理上的混乱和效率低下:
审批难题: 如果没有明确的命名规则,管理部门在审核名称时会面临主观判断的困难,容易出现“凭感觉”审批或因“霸气”程度的界定模糊而产生争议。
后期纠纷隐患: 名称与实际不符,容易引发消费者投诉和法律纠纷,增加社会管理成本。

4. 对城市形象的影响:
城市风貌的碎片化: 楼盘名称是城市肌理的一部分,杂乱无章、过度商业化的名称堆砌,不利于塑造城市独特的文化品位和整体形象。

三、 管理部门应如何约束或改进起名机制?

针对以上问题,管理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楼盘起名进行约束和优化:

1. 制定明确的楼盘命名管理规定:
禁止使用虚假、夸大、误导性词汇: 明确列出禁止使用的词语,如“皇家”、“帝王”、“宫殿”、“国宾”、“世界”、“亚洲”、“全球”等,除非项目确实符合特定标准(如历史建筑、国际机构等,且需提供证明)。
限制使用未经证实的描述性词汇: 如“湖景”、“海景”、“山景”,除非项目确实有明确的景观资源,并经过相关部门的认定和公示。
禁止使用可能引起不良社会影响的词汇: 如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民族歧视性、粗俗或过于煽情的词语。
强调名称的地域相关性: 鼓励和引导开发商在命名时结合项目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或地名,赋予项目本地化的特色和人情味。
规范外文名称的使用: 如果使用外文名称,应提供准确的中文翻译,且不得含有低俗、媚外或误导性信息。

2. 建立多部门联动审批机制:
联合规划、住建、市场监管、文化等部门: 在楼盘项目审批的早期阶段,将名称审核纳入其中。规划部门负责名称是否符合区域规划;住建部门负责名称是否与项目规划建设内容相符;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名称是否误导消费者;文化部门可以从文化传承和价值导向上提出意见。
成立命名专家评审小组: 邀请语言学家、历史文化学者、城市规划专家、消费者代表等组成评审小组,对拟定楼盘名称进行专业评估。

3. 推行“事前申请、事中审查、事后监督”的全流程管理:
事前申请: 开发商在申请项目报建时,必须提交详细的命名方案,并说明命名理由和依据。
事中审查: 管理部门对申请名称进行严格审查,不符合规定的应要求开发商修改。
事后监督: 在项目销售和交付过程中,对名称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名称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误导消费者的,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4. 引入行业自律和公众监督: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鼓励房地产行业协会制定行业内的命名规范和道德准则,引导会员企业合理命名。
建立投诉举报机制: 公开投诉渠道,鼓励购房者和市民对不规范的楼盘名称进行监督和举报。

5. 鼓励和引导开发商的良性命名方向:
宣传正面案例: 推广那些命名得体、有文化内涵、能体现地域特色的楼盘名称,形成示范效应。
提供命名参考: 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可以为开发商提供一些具有本地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命名参考方向。

四、 挑战与思考

当然,对楼盘命名进行约束也面临一些挑战:

界定标准的主观性: 即使有规定,对于“霸气”、“误导”、“低俗”的界定仍然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如何制定既有约束力又操作性强的标准是关键。
自由与规范的平衡: 商业活动中的名称选择也包含一定程度的自由表达权,如何在保障市场活力和规范市场行为之间找到平衡点需要智慧。
执行的难度: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项目数量的增加,对每一个楼盘名称进行细致的审查和后续监督,对管理部门的资源和效率是很大的考验。
文化的演变与接受度: 语言和文化是发展的,消费者对名称的接受度也在变化,管理规定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总结:

楼盘名称是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项目标识,也承载了一定的文化信息和价值导向。管理部门不约束楼盘命名,或不改进起名机制,可能导致市场混乱、消费者权益受损,甚至对城市文化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加强跨部门联动、引入专家评审和公众监督等多种方式,对楼盘命名进行合理引导和规范,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必要举措。这需要政府、开发商、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有一天,题主这样的人被认为不适合出现在地球而被清理的时候,请记住当初是谁把自己的权力一个又一个的交给「管理部门」的。

啥事都希望有人管,这个想法看起来不错,不过你别忘了,你如何找到一个有资格管别人的人,他自己的行为又如何监管?

愚以为,只要还是人类在统治世界,我就不赞成监管,因为监管者的资质和行为无法预期。我更支持AI统治世界。

user avatar

首先,新中国法律上没有社会等级,“僭越”这种罪早就取消了。公用道路不用“媚洋”和“封建”地名是国家的政策导向,私人地产自己取名字是商业和个人自由。

其次,对商业项目的命名限制过多,必然会造成腐败——因为什么算“洋名”什么算“过分”,很难定出绝对标准。而名称又是先占先得的垄断性资产。所以,批哪个,不批哪个,先放哪个过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核人员的自由判断,很多申请会处于两可之间。这就是给整个社会埋地雷呢。要说“霸气”、“过分”,这几年奇葩的个人名字更多,为什么不能由国家审核后再上户口?因为那等于给派出所长和户籍警平添发财进项。

最后,既然我们这个时代崇拜的就是金钱/权力/欧美生活方式,楼盘名字向主流文化模式靠拢,也是必然的结果。50年前很多村镇起名“卫星”、“东方红”、“跃进”,是不是更“霸气”?也没听说要改。眼下你对文化气氛不满,从地名入手,那纯粹是头疼医脚指甲,太舍本逐末了。就算几十年后,这些过气的地名显得发傻,也不妨留着,提醒我们经历过什么样的时代。日本阿尔卑斯山不是还在吗?王府井也没有王府了,但习惯了就好。

user avatar

前年去长沙,在湖南大学有个讲座。我坐在车上,开到岳麓山东北角、橘子洲西岸的时候,忽然看到一个小区名一闪而过,令人惊叹。我以为看错了,调出地图一看,果然没看错……

比起那些矫揉造作的小区名,这个可以说是一股清流了。


user avatar

静安慕舍(又名 明园四期)

位于上海静安(原闸北)大宁(中环内)

这个2016年新楼盘的价格才不到八万……

楼盘名字可谓上海滩一绝。

user avatar

说实话,没改名的那是你们那边的地方ZF太LOWB。

中央曾经多次指示各地方清理过。



深圳特区内一豪华楼盘名叫“波托菲诺”(意大利某小镇名称)、深南大道旁边的一楼盘名叫“白金汉宫”(英国王室宫邸名称),为了谐音英国的“曼城”,特区外甚至出现了“慢城”的楼盘名。记者昨天从深圳市规划局获悉,今后如此赶追新潮,楼盘频取“洋名”的做法在深圳将行不通了。

  目前,首次覆盖深圳全市2000多平方公里的地名“大梳理”已经启动。今年年底前,《深圳市地名管理规定》和《深圳市地名规划》草案将完成,其中对楼盘取“洋名”、企业对地名有偿冠名,楼盘取名“花园”、“广场”的做法,以及各种道路名称均将采取严格的规范措施。

  “洋名”楼盘将被清理

  深圳是全国房地产业较为活跃的城市,开发商对楼盘的命名千奇百怪。有赶新潮,命“洋名”的,如标准名称是“纯水岸”,推广名叫“波托菲诺”;有为好听,标准名是“金地网球中心”,却还要取个推广名叫“金地香蜜山”;而为创意叫“公馆”、“花园”、“广场”的更是特别多。

  深圳市规划局规划处曾工程师表示,具有法律效力的是登记的标准名称,楼盘大量使用推广名容易对消费者造成误导,此次深圳地名梳理的重点区域之一就是楼盘命名问题。

  她告诉记者,按照国家、省有关地名管理的规定,外国人名、地名是禁止使用的,深圳也将对楼盘取“洋名”说“不”。目前,深圳市规划局已与工商、城管等部门组成了地名联席审查小组,将对“洋名”楼盘予以清理,首个被清理的楼盘名称将是“白金汉宫”。

  楼盘不能乱叫“花园”“山庄”

  据深圳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含有“大厦”、“广场”、“花园”、“花苑”、“城”等称谓的建筑物名称也是不能乱叫的。此次梳理将予以严格规范。

  如叫“大厦”的楼盘须是地面以上建筑层数达18层以上的综合性建筑;叫“广场”的楼盘则须用地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且必须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整块露天公共场地(不包括停车场和消防通道);叫“花园”、“花苑”的,则须是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并且绿化和休闲面积(不包括道路、停车位)占总用地面积25%以上的中大型居住区;叫“别墅”、“山庄”的须以低层为主,地处市郊,且绿化和休闲面积占总用地面积50%以上的居住区。其中,叫“山庄”的还必须依山而建。

  考虑到实际情况,命名时对有关小区绿化面积的比例,深圳有可能进一步调高。

  限制地名有偿“冠名”

  深圳市宝安规划分局规划科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国内已有城市通过拍卖道路“冠名权”的办法,尝试地名有偿使用,但宝安区在进行试点规划时,要设置很高的门槛。他们的规划思路是,即使允许有偿“冠名”,也应是部分“冠名”,地名开头必须要有固定称呼,以免企业“冠名权”到期后更名带来地名使用的混乱。

  深圳市规划局有关人士表示,深圳肯定是要限制地名有偿“冠名”的,具体措施将于今年年底前制订。

  深圳道路名称面临调整

  据了解,率先完成的宝安区道路(网)命名规划方案显示,深圳市宝安区四大组团范围内的600多条道路,其中须要更名或新命名的道路共达287条,需变动道路名称的比例超过道路(网)总数的47%.

  由于深圳的城市发展非常迅猛,在新地名命名、旧地名转化方面,缺乏全市地名管理思路和指导方案,重复地名、路名较多,同时许多小区道路、街巷的命名又出现空白。一些识别性差的地名,或者不符合使用习惯的地名,影响百姓审美心理的地名都将属于此次地名梳理规范的范围。




“山庄”必须依山而建,“花园”必须绿化率达35%以上,“广场”则必须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整块公共活动场地……前天,中国南京网发布《南京市道路、住宅区和建筑物命名管理办法》,今年3月1日起,我市将对近些年来道路、住宅以及建筑物中带有大量“名称乱象”进行规范。

绿化率35%以上才能叫花园

办法规定,今后凡是想起名为“花园”、“花苑”有了前提条件,那就是:具有相当的人工景点和一定的绿地,典雅秀丽,绿化率达35%以上的住宅区。如果新楼盘想命名为“广场”,那必须有宽阔的公共场地,占地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或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室外整块公共活动场地在2000平方米以上,并具有商用、办公、娱乐、居住等多功能、综合性大型建筑(群)。主城区内项目命名“广场”可适当降低占地面积或建筑面积标准,但占地面积最低不得低于1万平方米。



想以“城”为楼盘名?那必须具有居住、商业、办公、娱乐等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建筑群。以居住为主的,明城墙内占地面积在6万平方米以上或城郊占地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上;以商贸为主的,明城墙内占地面积在4万平方米以上或城郊占地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而如果想叫“山庄”的话,应该依山而建,绿化率在45%以上,容积率小于0.5,建筑覆盖率小于25%,有一定的园林景观、环境优雅的低密度高级住宅区。

新地名不得使用帝王称谓

今后所命名的住宅区和建筑物名称应与其使用性质及规模相符,一般不得冠以“国际”、“世界”、“亚洲”、“中国”、“中华”、“中央”、“全国”、“江苏”、“南京”等词语。如需使用,必须具有特定产业功能,并应征得国家、省、市相应主管部门的书面同意。使用“南京”等词语为专名的,须经市政府批准后方可命名。

作为六朝古都,南京的道路、住宅以及一些建筑物还喜欢“皇家感觉”。本次出台的文件规定:如无明确历史史实,新地名不得使用帝王的称谓、官衔、职位等词语。通名前不得使用“皇、帝、御”等带有封建王权色彩的修饰词。

此外,住宅区、建筑物也不得使用“国、邦、郡、州、市、区、镇”等行政区域通名和“岛、洲、湾、海、湖、门”等名实不符、易产生歧义的词语作通名





据悉,上海市政府于1993年出台了《上海市地名管理办法》,1998年进一步将其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对本市地名的管理职责、命名更名原则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1999年条例实施以来,经市地名办审批的建筑物名有1843个,居住区名1018个,道路交通设施名764个,本市的地名日益丰富,管理成效也日益显现。

近年来,随着上海城乡一体化的加快,市内外各种交往活动的日趋频繁,地名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据市地名办的调查统计,当前地名状况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道路同名;二是门牌号比较混乱;三是地名管理职能交叉;四是出现了开发楼盘名称假、大、奇、古、洋而误导市民,居住区与行政区划名出现冲突等种种新情况,对此需要及时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上海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将开展地名整治工作,实现上海市域范围的全覆盖管理。焦扬透露,首先,将进一步规范地名审批程序和地名命名规则,克服主观性和随意性。今后对市政交通设施、公共绿地和广场、居住区和建筑物等地名的命名,明确规定不得使用有损于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和人民团结的词语,不得使用封建帝王称谓、官衔和职位等词语,不得使用有违社会道德风尚的词语,不得使用不规范的文字,等等。

焦扬说,对地名命名的规定已经非常具体。如有市政交通设施命名细则,自然地理实体命名细则,公共绿地、公共广场命名细则,还有居住区、建筑物命名细则等。今后如取名“某某花园、某某花苑”的,它必须做到这一居住地的绿化率达到50%或以上。取名“某某城”的,它的用地面积必须在2万平方米以上,并且建筑面积要达到10万平方米以上。取名“山庄”的,就应该是靠山,而且用地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取名“广场”的,用地面积必须是在8千平方米以上,并且有2千平方米以上的集中空地。

焦扬还透露,为了加强地名管理,上海还将建立由市建委、民政、市政、公安、交通、规划、地名等部门组成的“七方”协调机制,统一规范,协调管理。建立一个由不同学科专家教授和不同部门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库。同时通过地名征集、地名决策公示等方式,调动和发挥广大市民献计献策的积极性,让地名管理贴近广大群众、走进市民生活。

user avatar

推荐起名: 浣熊镇,洛丹伦,达拉然,斯坦索姆,埃拉西亚,崔斯特瑞姆,雏见泽,六轩岛,特洛伊,庞贝,耶利哥……

user avatar

祝大家一炮成功

user avatar

从另一个角度答一下

身为一个码字老狗,你们看到的这些楼盘名字基本都是批量生产出来的。

经常遇到甲方或者乙方的文案们来问如何给楼盘起名字,我一般会问你家发钱的那个喜欢偏东方的还是偏西方的?

偏东方风格的最好说,历代帝王年号来一波

偏西方的比较麻烦,因为大块的地名基本用完了,一般是推荐开个地图出版社的世界地图集,然后抽签……


当然,时代都在进步,现在的文案们也许直接从美漫和耽美小说里面找了


手动微笑

user avatar

说得好像只有中国是这样似的!


我就打开地图分享一下目前坐标两英里以内的小区吧:(附赠暴力直译和友情吐槽)


The Villas of Renaissance 文艺复兴山庄

Valentia Apartments 瓦伦蒂亚公寓

Costa Verde Village 绿色海岸村Regents Court 王庭 哪个房租更高呢?当然是村啦!


Pacific Gardens Apartments太平洋花园公寓 离海岸多远呢? 走路一个半小时吧~

La Regencia 君王(异国风情版) 你们有多喜欢君王?

Pacific Regents 太平洋君王 (……你们有点想象力!)

Avalon colony 阿瓦隆殖民地 (亚瑟王用【石中炮】轰开了阿兹特克的国门……)

Regents 君王 (……这几个君王之间不到一公里,你就不怕出租车司机搞混吗……)

(一般Regent都翻成摄政王我知道,然而它的拉丁文词源是“去统治”,在这些用法里翻作君王的意思稍好,而且因为是英伦老词儿所以显得特有13格)


喘口气~(。ŏ_ŏ)


International Garden国际花园Village Garden 乡村花园哪个高档捏? 国际是这个区最廉价的……乡村挺贵。

Del Sol 太阳 (因为一点都不帝王,还有异域风情,所以我记住了,耶)

Del Mar 大海 (……)

La Scala 尺度 (???)

Mirada 风景 (눈_눈)

360 Luxury Apartments 360度豪华公寓(敬你直白,是条汉子( ̄_ ̄ ))


我对西海岸失望了……


点到东部试试看!


St. Antoine Gardens 圣安托万花园

Delta Manor 德尔塔大宅 (听起来像大学兄弟会)

Regency Tower 君王塔 (面对无处不在的君王,老娘只有一口老血奉上)

……


所以说,

附庸风雅这种事情上,中美的房地产开发商都差不多吧。

然而这件事情上美国人要缺乏想象力得多!

不就是Garden, Regent, Villa, Manor, Luxury排列组合, 然后飙两个小学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单词(美国式媚洋)嘛! (/‵Д′)/~ ╧╧

这种名字,我编起来比在地图上找还快!!


(不过,发现一个好玩的项目:分地域分时代统计美国开发商惯用的高频词,以后可以玩一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