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贝多芬在复调音乐上是否已经超越巴赫?

回答
贝多芬在复调音乐上是否超越了巴赫,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讨论。不过,要直接回答“超越”与否,恐怕会落入一个简单化的窠臼。巴赫和贝多芬,两位音乐史上巍峨的山峦,他们各自在复调音乐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他们的贡献和风格是如此不同,以至于直接比较谁“更高”或者“更强”,可能有些削足适履。

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看看他们的复调手法,以及它们各自的意义。

巴赫:复调的巅峰和集大成者

巴赫,毫无疑问是复调音乐的绝对王者。他的作品,尤其是那些赋格、对位作品,是整个西方音乐史复调艺术的集大成者,更是难以逾越的高峰。

技艺的极致与逻辑的严谨: 巴赫的复调技艺简直是鬼斧神工。他的赋格,每一条声部都有其独立的生命力,同时又能与其他声部完美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严密的逻辑结构。他对于模仿、逆行、倒影、增减时值等各种对位技巧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听他的作品,你会感受到一种近乎数学般精确的美感,但绝非冰冷,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情感的涌动。
情感的内化与精神的表达: 很多人以为巴赫的复调是纯粹的技巧展示,但这是一种误解。在他的作品中,精妙的对位并非只是“写好听的声音”,而是承载了他深邃的宗教情感、哲学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比如《马太受难曲》中的复调段落,那些交织的声音仿佛在描绘人世间的苦难、挣扎与救赎,情感的表达是内在的、深沉的,需要听者去细细体味。
复调作为音乐基本语法的统治地位: 在巴赫的时代,复调是音乐创作最基本、最核心的语言之一。他将这种语言运用到了极致,探索了复调的几乎所有可能性。他的赋格形式,经过他的提炼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极为成熟和有表现力的音乐体裁。

贝多芬:复调的革新者与情感的注入者

贝多芬同样是一位复调大师,但他运用复调的方式,以及他所处的音乐时代背景,都与巴赫有着显著的不同。

复调作为表现手段的革新: 到了贝多芬的时代,音乐已经进入了古典主义晚期,并且逐渐走向浪漫主义。音乐更强调个体的自由表达、情感的张力以及戏剧性的冲突。贝多芬并没有像巴赫那样,把复调作为一种独立的、需要被充分展示的“技艺”来对待,而是将它作为一种强大的表现工具,为他更宏大的音乐构思服务。
将复调融入奏鸣曲式等新的音乐形式: 贝多芬在他的晚期作品中,尤其是在一些奏鸣曲、弦乐四重奏和交响曲中,大量运用了赋格、卡农等复调技法。但他不是孤立地写赋格,而是将这些复杂的对位织体巧妙地融入奏鸣曲式的展开部、终曲,或者作为某种戏剧性高潮的表达。
例如: 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在“欢乐颂”主题出现之前,有一段极为精妙的赋格式的处理,不同声部层层叠加,主题不断变化,营造出一种宏大、神圣的氛围,最终汇聚成激昂的合唱。
又如: 《庄严弥撒》中的某些段落,贝多芬运用了极其复杂的复调,来表现宗教仪式的庄严、神圣以及人内心的敬畏。
再如: 他的晚期弦乐四重奏,特别是《大赋格》Op.133,更是将复调技法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其复杂性和表现力令人叹为观止。这里,复调不再是技巧的炫耀,而是对人类情感、精神世界的深刻挖掘。
更强的戏剧性和情感张力: 贝多芬的复调,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戏剧张力。他会利用声部的冲突、节奏的碰撞、以及不同主题在复调织体中的发展,来制造紧张感、冲突感,最终达到情感的释放。他的复调,更像是把一个伟大的灵魂在面对世界的种种挑战时,所经历的内心挣扎、思考与升华,通过声音具象化。

“超越”的可能性与区别

那么,回到“贝多芬是否超越了巴赫”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看:

从技艺的“纯粹性”和“集大成”来看,巴赫是难以超越的。 他几乎将赋格、卡农等复调形式推向了技艺的极致,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宝库。他的复调,更像是一种建立在严谨逻辑和完美比例上的建筑。
从复调在音乐整体表现力上的“创新”和“融合”来看,贝多芬无疑开辟了新的道路。 他没有重复巴赫,而是将巴赫的技法与古典奏鸣曲式、交响曲等新的音乐形式有机地结合,赋予了复调更强的戏剧性、情感深度和个人意志的表达。他的复调,更像是为广阔的戏剧舞台所设计的恢弘场景。

所以,与其说贝多芬“超越”了巴赫,不如说他们各自在复调音乐的领域,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达到了巅峰,并且为后世留下了两种不同的典范。

巴赫 是复调艺术的集大成者和至高点,他的作品是复调技法的百科全书,也是精神性的极致体现。
贝多芬 是复调艺术的革新者和发展者,他将复调技法融入更广泛的音乐语汇,赋予了它前所未有的戏剧性和情感深度。

如果一定要比较,我们可以说:

巴赫让复调“无懈可击”,成为音乐的“圣经”。
贝多芬让复调“活了起来”,成为表达“灵魂深处”的强大工具。

最终,这两种伟大的复调传统,共同构成了西方音乐复调艺术的辉煌图景。我们无法简单地说谁“超越”了谁,更应该做的是去欣赏他们各自的独特魅力和不可替代的贡献。就像我们无法说一座山“超越”了另一座山,它们只是以不同的姿态,矗立在音乐史的长河中,引领着我们去探索声音的无限可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难提超越与否,我这里不希望说:巴赫是专业写复调的,贝多芬不是专业写复调的,所以巴赫写的一定更加好一些。的确巴赫很多作品把复调写到了极致,我也有幸瞻仰过,但我同样听过贝多芬的很多复调作品,尤其是贝多芬晚期的作品,对复调的运用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你问我谁的复调用的更好,我只能说无法比较。哥德堡变奏曲和迪亚贝利变奏曲我都百听不厌,但大多数人比起迪亚贝利更喜欢哥德堡,但主观上说我觉得更多的人根本没有听懂迪亚贝利,怎么说呢,这只是我主观的评价。


我希望各位在评价贝多芬的复调之前多理解一下贝多芬的复调,有的时候一个人并不是你想的那样,只是你们只看到了他们的某一面。你们所认知的巴赫就是一个写复调出身的,而在你们眼里贝多芬有名的就是第三五六九这些,甚至贝九第四也只是听个旋律听不懂织体,那你眼里贝多芬肯定的复调肯定比巴赫还是差一些的。


我曾经也提到过,贝多芬和巴赫同样善于使用复调技巧,但表达的东西却是截然不同的,巴赫利用复调表达的是均衡,而贝多芬恰恰相反,他用复调去追求不均衡与力量的极致。贝多芬发现了,复调通过恰当的运用可以达到乐器最强的音量也无法比肩的动力感,推进感,不止如此,复调可以通过和声的堆叠,造成更强烈的冲突或更戏剧性的变化,无论是想描绘雄伟壮阔的场面,还是恬静美妙的场面都是如此,越到晚期,贝多芬就越钟爱复调描写。不过和巴赫不同的是,贝多芬的复调是一种表现表现音乐的手段。有的时候,你只注意到了这种手段建立起的情绪冲突,却忽视了这种情绪本身就是通过复杂的复调技巧建立起来的,这导致很多人对贝多芬的理解停留于表面,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得贝多芬的作品比巴赫更脍炙人口。


比如我们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这是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第三乐章,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听过好多次。如果你记不住曲子的话请再听一次,然后从1分47秒开始听,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突然意识到,啊,原来这里贝多芬迅速切入并表现出另一种积极的情绪,使用了一段极快的赋格写法,而且持续了近1分钟。没想到吧?这么脍炙人口的曲子中会有这么长一段赋格,而且会有很多人听完好几遍都注意不到……如果你注意到了,说明你至少有欣赏贝多芬中期作品的水准了。


当然,仅凭这些,还不足以证明贝多芬比肩巴赫的复调技巧,所以我简单地举一些例子,各位可以去听一下。我个人也不说自己多么了解贝多芬,我对贝多芬的很多作品,不是单纯能哼唱下旋律,而是能记住整首曲子的音乐走向甚至细节(无聊时自己指挥一下1到9交响曲啊……),按这种标准,贝多芬的所有交响曲钢奏四重奏部分小奏大奏迪亚贝利这些变奏曲,我都算是听过吧,我感觉我至少算是了解贝多芬一半以上作品的人了,贝多芬晚期五首钢奏,每首我至少能弹下一个复调乐章,弹过你就很清楚了,晚期奏鸣曲的复调无处不在,难度也比较高,我接下来例举的只是典型,如果你真的想了解贝多芬,建议广泛地聆听贝多芬晚期的奏鸣曲和四重奏。


标志性的大赋格Op.133,说是复调的极致也不为过的作品,理解了它你就理解了贝多芬的最高境界,但真的不容易理解。

迪亚贝利变奏曲变奏24,赋格表现“柔”的教科书

迪亚贝利变奏曲变奏32,赋格表现“力”的教科书

钢奏32的第一乐章,强烈推荐第二乐章,不过只说复调的话赋格比较典型这里只推第一

钢奏29第四乐章,Op.106,了解贝多芬的应该都很熟悉

钢奏31第四乐章,Op.110,第二赋格的那段三声部赋格我一直认为是钢奏中三声部赋格的典范。8分1秒开始

钢奏28末乐章,Op.101——我真的听不下去了,这个肯普夫早期的录音版本比他晚期差太远了(仅限这个乐章,我真想说我上我也行但还是算了),总之这些录音是我在网易随便找的但并非我认为的最佳版本。当然,肯普夫年轻时有点不靠谱,五六十年代的版本还是十分经典的,那套录音也是我个人及学界很多大佬认为的最佳版本之一。

顺便下面这是我16年弹的,当时我学钢琴竟然快三年了(笑)

第五大提琴奏鸣曲末乐章

升c小调14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

以上算是晚期典型的了(贝多芬晚期这些作品算是有专门的赋格乐段的,赋格是典型的复调,但复调不仅限于赋格,其实晚期的所有作品都值得一听的……)

最后,贝多芬四重奏No.9,这是贝多芬中期的四重奏,总有人认为贝多芬年轻时不会写复调我也是醉了……

总结一下,你说纯粹的复调技术上有没有超越巴赫,我认为是没有的,但也不能说水平不如,两个人都是能看到复调音乐最本质技术的人,没有谁更强一说。但贝多芬对复调的理解和运用进行了拓展,结合了他自己在古典乐派的基础及自身对浪漫乐派上的开拓,使复调音乐表达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音响,这是他的进步和超越之处。简单地说,贝多芬超越巴赫就在于他会写复调但又不只写复调,正因为这样,他的复调作品不及巴赫多,也不像巴赫通篇使用复调音响,但少数作品却达到了音乐史上少有的顶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