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感觉美国白人都很穷,我的感觉有什么问题吗?

回答
你对美国白人群体贫困的感受,如果确实是你的真实体验,那说明你可能接触到的美国白人群体,在经济状况上确实普遍偏低。这背后可能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原因,但直接将“美国白人都很穷”作为结论,可能就有些以偏概全了。

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可能的原因:

1. 你接触的圈子可能比较集中: 如果你认识的大部分美国白人来自某个特定的地区,或者从事某个特定行业的职业,那么他们的经济状况可能就比较相似。例如,你可能生活在一些曾经是工业重镇,但现在经济不景气的地区,当地的白人群体可能面临就业困难,工资增长缓慢,从而表现出普遍的经济拮据。

2. 媒体和文化的影响: 有时,媒体报道或者流行文化会聚焦于某些特定群体或特定社会问题。如果经常接触到关于美国“衰落的白人中产阶级”、“铁锈地带”的报道,或者看到一些表现普通白人生活困境的影视作品,这些都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认知,让你觉得“白人很穷”是一种普遍现象。

3. “穷”的定义和你的观察角度: 你对“穷”的定义是什么?是绝对贫困线以下,还是指的是没有多少积蓄、勉强维持生计、生活品质不高?你观察到的可能是美国白人群体中那些经济不那么富裕的“大多数”,而那些非常富有的白人群体,可能在你日常生活中并不容易接触到。

4. 忽视了内部的巨大差异: 美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极不均衡的国家。即使在白人群体内部,经济状况也存在着天壤之别。有非常富有的白人企业家、金融精英、科技人才,也有在大城市 periferia(郊区/边缘地区)过着普通生活,甚至经济困难的白人家庭。你的观察可能只是抓住了其中的一个侧面。

为什么“美国白人都很穷”这个说法有问题?

1. 忽略了财富和收入的巨大差距: 尽管美国社会贫富差距很大,但白人群体依然占据着绝大多数的财富和高收入职位。美国最富有的前1%甚至前0.1%的人群中,白人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状况,与你可能接触到的那些经济不那么宽裕的白人,是完全不同的。

2. “穷”是一个相对概念,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在美国,即使是收入不高的人,也可能享有相对完善的社会福利和基础设施,这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情况有很大不同。而且,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不仅仅取决于收入,还包括资产、负债、是否有稳定的工作、是否有医疗保险、居住成本等等。

3. 种族和经济状况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但不能简单划等号: 美国社会确实存在种族歧视和经济不平等的历史遗留问题,这影响了不同族裔在经济上的发展机会。但将所有经济问题简单归咎于种族,或者反过来说,因为是白人就必然贫穷,都是过于简化和不准确的。很多经济上的困难,其实是结构性问题(比如产业转移、技术变革、教育机会不均等)造成的,这些问题会影响到所有族裔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

4. 数据说话: 如果我们参考一些官方数据和学术研究,会发现白人群体在美国的平均收入和财富水平,通常仍然高于许多其他族裔群体。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白人都富有,更不意味着其他族裔就一定比他们好。但从整体上看,“美国白人都很穷”这个说法,是与现实不符的。

总结一下:

你产生“美国白人都很穷”的感受,很可能是基于你有限的接触范围、媒体信息,以及你对“穷”的个人定义。这种感觉本身没有绝对的对错,因为它反映了你个人的观察和体验。

但是,如果以此来推断整个美国白人群体的经济状况,那就忽视了美国社会内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美国白人群体内部的经济差异是巨大的,存在着从极度贫困到极其富有的各个阶层。与其说“美国白人都很穷”,不如说你可能观察到了美国社会中那些经济不那么成功的白人群体,并且他们的确面临着一些现实的经济挑战。

要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你需要:

拓宽你的信息来源: 看看更广泛的统计数据、经济学家的分析、社会学家的研究报告,而不仅仅是个人观察或某个领域的报道。
认识到内部差异: 始终记住,任何一个庞大的群体内部都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
区分“普通”与“贫穷”: 有时候,普通人的生活质量不高,可能只是勉强维持,距离“富裕”很远,但这并不直接等同于“贫穷”。

希望这些分析能帮助你更清晰地看待这个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错特错。你只是玩了玩会有巨大的错觉。

湾区从94027到94040这一大片巨富区域的豪宅里几乎全部是白人。以前租在那,邻居白人们豪宅都500万刀以上,但是无论多好的房子,外面停着好几辆车中还会有很普通的。开个丰田福特suv就出门了。即使他们每年房产税就是一辆E级的钱。

而我们老中,各个租房子,甚至还要打打零工,开的车还是34c起步。

有500万豪宅的邻居开着Toyota RAV4出门,而租房的我开着奔驰E出门买菜。你要看车实在是太肤浅了。每家都有好几辆车后就不那么在意了。

user avatar

这类问题我现在发现可如此概括:

凡是去发达国家,发现自己周围的老外生活比自己想象的拮据,教育水平不高的

不是人家真不行

是你社交圈降档了。

出国后降档大体情况如下:

中国 美国

无 - 跨国资本巨鳄

顶级富豪 - 顶级富豪+一般富豪

一般富豪- 高级中产

高级中产- 普通中产

普通中产- 工薪阶层

工薪阶层- 工资较低的工薪阶层(含农场工人)及贫民

农民 -- 移民黑工

贫困户 > 流浪汉

大体就是这么个情况

而且降档主要发生于中产阶层

例如lv包,国内小一万,美国卖1100刀,一个工薪阶层半个月的工资

耐克阿迪,国内七八百,美国八九十,摆放方式经常和批发商城一样

在国内350-500/人的西餐厅,在美国价位是35-60刀/人,很多工薪阶层和中产下班后一个人去吃一口也挺多的。

所以一个上海的中产出国,他交往的往往是美国工薪阶层,你说的高端餐厅可能也是上面这种

所以你们消费差不多或者你出手更阔绰一点,那太正常了

富人的会所俱乐部,估计你也进不去啊……

就像知乎上总有留学生觉得洋鬼子数学好差,常识好差,你看我家楼下超市售货员,离了计算器加减法都算不明白太笨了哈哈哈

你说你一留学生沦落到和售货员、卡车司机、红脖子较劲,这是干啥呢?

至于车的问题,倒不是低调,欧美发达国家二战前就差不多家家有车,三四代人了,早就司空见惯,一般人家不太用车撑面子。他们买车的逻辑和咱买自行车差不多,图一个皮实耐用,用旧了就换,一般不像咱们买个三四十万的车宝贝着。就像除了发烧友不会有人买专门的越野自行车一样,美国人对bba一类不是很感冒,他们喜欢随便踹的现代丰田,还有就是能拉货的大皮卡(其实大皮卡挺贵的)

user avatar

“身边统计学” 最没用,不论这 “身边统计学” 是题主的,还是任何人的。

美国2020年户均收入中位数(税前)是67521美元,户均人口数是2.53人。随便找一个美国人用的比较多的所得税估算网站,各级所得税+社保差不多17%,税后户均收入中位数约58000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约22925,合人民币14-15万,平均每月12000人民币。如果想要考量生活水平,想要折算平价购买力,那么就再除以一个折算系数1.64,平均每月约7300人民币。

我国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7540人民币,平均每月2300人民币。

统计上讲(意味着假设你是一个“平均人”),只要你每个月的可支配收入高于2300人民币,你就比50%的中国人都更富裕了。只要你每个月的可支配收入高于7300或12000人民币,那么你就比50%的美国人都更富裕了。

之前还曾经算过两国各自前10%对应的数字。数据源忘了,但大致数字还记得:如果你每个月的可支配收入大于5-6千人民币,那么你就比90%的中国人都更富裕了。如果你每个月的可支配收入大于18500或30000人民币,那你就比90%的美国人都更富裕了。

(可见中美两国的国民富有程度,依然存在3-6倍的差距)

即,随便找一个我国大厂的技术工人,或随便找一个美国硅谷的技术工人,在其各自国家,都是前2%乃至1%的存在,即完全没有代表性。

还有前几天一个答文分析法国人的收入的,结论也大致准确:如果你每个月到手能超过一万小几千人民币,那么你就比今天80%的法国人都更富有。

而如果题主觉得美国的白人都很穷,有什么问题么?

没什么问题。但这只能说明,题主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显然也可以是在欧盟或日韩,都不算是 “最广大人民群众”。

user avatar

我读phd的时候有一对白人夫妇要给实验室捐款,1个m, 捐款那天说来实验室瞧瞧,然后实验室上下就认真打扫了一下。 老头和洛杉矶海边走的老头一个样,可能区别就是花裤衩换成了西装短裤,polo 衫, 老太太稍微精致一点。 来了实验室两口子觉得挺有意思,一拍板,追加10个m, 变成translational center(其实就是两间实验室门口牌子挂成他们的姓氏), “落成典礼” 当日 老头穿了个正装西装,老太太化妆带了串珍珠项链,开的车就是普通的SUV, 和我们这样的穷b 学生聊天一点都看不出来是家底这么牛。

再有一次, 施瓦辛格前妻,肯尼迪的侄女来实验室做个专访, 这次楼层入口多了俩无事可做的保镖, 也没有闪瞎狗眼的富豪装备。

很多老白富人都是几代财富逐渐积累的,当平常日子一样过。 他们花钱的地方是我这样的屌丝看不见的。 身上挂满大金链子,讲手机整层楼都能听见的富人美帝也有,一般也是暴发户 or 娱乐明星。

user avatar

为什么你感觉白人穷?因为阶级固化,阶级分隔。

穷人和富人就像天上的飞鸟和海里的鱼,南辕北辙,永远不会交叉。

以我观察欧洲的情况,做个说明。

最近一个新闻(202108),德国足球明星巴拉克的18岁儿子,在度假地,自己家里玩四轮摩托车,结果车翻了把自己压死了。地点是葡萄牙的troia。

大多数葡萄牙人或者去葡萄牙的外国人,基本都去葡萄牙南部的法鲁,价格便宜,人多,海滩多。

之前一个葡萄牙银行的人告诉我,收入高点的会去troia,这里有葡萄牙最长的海滩,18公里。

虽然我去了,没啥感觉,最大的感觉就是这里非常安静,私密性好,海滩很长。我个人还是喜欢南部faro(金融民工一枚),感觉自在一点。

德国明星巴拉克是在这里买了房子,自己家里玩四轮摩托出的事(可以猜想家有多大),他们到海边度假,跟普通人没有交集。

再说一个,就算是表面上你和有钱人去一个地方旅游,实际上你们去的,根本不是一个地方。

说起意大利,说起海边,大多数国人知道五渔村,实际上跟五渔村媲美的还有南部的阿玛菲海岸,是那不勒斯南边狭长的海边小镇组成,大多数人会去卡普里岛,苏莲托,阿玛菲,波西塔诺,图片依次如下。

但是有钱人会去拉韦洛Ravello,号称阿玛菲的阳台,比前面的小镇地势要高,有很多隐秘的豪宅。

爆出来的名人有,电影明星嘉宝私奔,足球明星莱茵克尔结婚。没被爆出来的名人估计更多。

说完了旅游,再说下穿衣服。

鄙视链从低端到高端是HM,ZARA快速时尚,中等牌子,奢侈品牌,私人定制品牌,有的有钱人的衣服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非常合身,也看不到什么牌子,可能是私人定制的。

从住来说,就美国一些有钱人住的豪宅区域来说,公共交通不到,必须私人穿过一些安保线才能到。

有个新闻,黑人做公交车到豪宅区,公交车司机认为他一个黑人一定买不起豪宅,竟然拒绝黑人在豪宅区的站点下车。

汤姆克鲁斯的美国一处豪宅。

从豪宅大门(进入豪宅),到豪宅大门(进入家),要开1.6公里的车。

你觉得你能见到汤姆克鲁斯这样的富豪明星的日常生活状态么?

再拿运动来说,欧洲比较好的发达国家,便民运动设施很多,都是免费的,很多小孩踢足球或者打篮球,这个应该是一些游客所能看到的。这些小孩不用看,95%都是穷小孩或者普通白领的小孩。

经济条件稍微好点,会让小孩去学跆拳道,骑马,击剑,高尔夫,壁球等等。

有钱人的运动包括赛车/古董车、游艇帆船、打猎、集体打猎等,例如英国猎狐,既是集体打猎运动,也是富贵子弟交友方式。

从吃来说,大多数游客去好评餐馆,去米其林餐厅就已经很好了,但是富豪喜欢邀请私密客人到自家豪宅,自家厨师出马,私人夜宴,也是私密性最好的夜宴。

富豪娱乐也不去KTV,自己在家搞泳池趴体,游艇趴体,围观都没法围观......

普通人和富豪之间,根本就没有交集。

欧洲贫富分化非常严重,也经历了革命浪潮,也有老贵族的矜持,所以,富人不轻易漏富,把自己保护的非常好。

所以,做为普通人,能让你看到的东西,都是表面上普普通通的东西,公开出来的东西看不到富豪的痕迹。

大家可能不知道欧洲皇室穿什么牌子,但是西班牙王后、公主穿zara,瑞典王室穿zara,就成了热烈报道的新闻,这些都是故意泄露出来,表现亲民的。

李嘉诚对外形象都是戴便宜的卡西欧电子表,单看他出现在公共媒体上的照片,也平淡无奇,实际上他是亚洲最大的百达翡丽收藏家。

到日内瓦的百达翡丽博物馆看看,了解下王公贵族和富豪的真正的手表,是什么样的。

欧洲很多高档的珠宝展,不叫珠宝展,而是叫“矿物展”,显得没有那么刺激性,但是一旦你去看了这些所谓的“矿物”,大多数普通人都会感觉天昏地暗,三观尽毁,很多人第一次上游艇,第一次坐豪车也是这样的感觉,身子发软,失去抵抗力。

因为普通人的世界,和富豪的世界,本来就是两个平行线,飞鸟和鱼。

具体到你的经历,你的同学是在那里定居工作,暂且理解为普通白领,美国人本来穿衣服就随意不时尚,大部分吃的简简单单,开车也是为了代步,肯定看不出来你设想的有钱人的生活了。

user avatar

华人去国外有个阶级下降的问题,所以你朋友如果在国内是中产阶级,他到了美国以后,身边的白人朋友基本只能是中产以下阶级,说难听点,社会底层能有啥钱?

我在北美生活的那些年里,好在通过读大学认识了一帮本科白人同学,这些人大部分是中产阶级出来的孩子,偶尔几个比较有钱和非常有钱的中产阶级家孩子。

后来等我工作的时候,就发现身边只能认识一群白人的底层老百姓了,那是真穷…跟咱们国内的同阶级一样穷。

你就想,超市里的收银员,甭管国内还是国外,有几个特有钱的?

加上北美白人大部分不是很在乎穿什么衣服,开什么车,即便是个有钱的中产,可能他也就开个皮卡,或者很贵但是依然让你觉得就是个农用车的大皮卡车…

我同学里当年就有啼笑皆非的例子,一个华人姑娘,长的还行,俩人追她,一个她老乡,一个白人精神小伙。

说实话,白人小伙真还不错,家里做买卖的,没啥弯弯绕,看学习态度也是很端正,不是那种white乐色…

她那个老乡有点儿混日子的感觉,学习不行,爱玩,屋里也是乱八七糟的,不收拾。

结果,姑娘选了她老乡谈恋爱,我们就想,也行,俩人一起奋斗呗,也不赖。

后来问她,为啥没选白人,她撇撇嘴说,一看就是穷人,开个农用车,我男朋友开宝马…

我就不说啥了,她嘴里那个农用车,是个王者段位大皮卡,能换四五辆她男朋友的二手宝马。

所以,一来,是普通华人移民后阶级下降,认识的白人确实不会很有钱,二来,白人不讲究开好车穿大牌,综合起来,就感觉他们挺穷的,也是真的不太有钱。

user avatar

我身边的白人朋友都比我有钱:

1. 保罗,软件建筑师,年薪13万美元,另外自己买了个大house,把里面改造成狗狗寄宿公司,就是暂时帮别人照看宠物,每年18-20万美元的额外收入。请注意,我这是中西部低收入地区。

每次出来玩他都穿大裤衩和T恤,开一辆87年的随时都可能报废的别克。谁能看出他有钱?

2. 凯拉,土木工程师,薪水比我低一些,9万的样子,继承了老爹的一套房和几十万的遗产还有几公顷的土地。由于是女生,平时打扮还蛮好看、穿着有讲究,但开的是一辆11年的福特SUV,10来年的老车…除了好友,没人知道她是土豪。

3. 马特,码农,年薪12-14万左右,每天不干别的,就炒股,炒那种meme stock,有一次一个什么股涨了20倍,他高位抛出赚了几百万。开一个破卡车,穿的就是屌丝t恤和拖鞋。

4. 我室友Alex,富二代,老爹开软件公司,自己就在老爹的公司上班,年薪10万,开一辆白色的凯美瑞,每天就宅在家打游戏。

5. 克洛伊,网红,tiktok上50万粉丝,收入不详,不过肯定比我高,住的挺好,中心地段租个1b居室,开一辆叫不上名字的小排量车。

还有几个印度朋友,什么地产商,医药公司市场总监,开兰博的都有。

哎不说了,我是最穷的,就因为学了环境。退坑保发财,保平安。

user avatar

美国确实有很多穷人,但你来美国旅游的话是很难接触到有钱人的。而且就算别人有钱也没必要在你面前展示出来,毕竟你只是个没什么交情的过客,就算因为共同好友认识了你,也没必要在你面前透露更多。


我在 Facebook 的一个同组同事,是我进组时候的 mentor,后来组里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就剩下我和他合作,所以我们关系比较好。他没有哪里表现出特别有钱,但因为是上市前加入的员工,我猜至少在 Facebook 上市后赚了一百万(美元,下同)吧,具体看他什么时候出售 Facebook 股票了。

他有一段时间为了买房不停地在上班时间跟银行打电话,后来他才告诉我这家大银行没有遵守当初 pre-approval 的承诺,在他签了房屋交易合同后没办法把贷款批下来。湾区房屋交易合同一般都有 3% 违约金,拿不到贷款就只能违约。一个一两百万的房子,违约一下就陪几万。

后来他邀请我去他家暖房时,才说了这个故事的结局。银行最终没能批下来贷款,他完全没办法弄到钱,最后……他父母借了钱给他。他父母都是律师,这个钱还是拿得出来的。当时我就被震撼到了:虽然美国人不需要父母出钱付首付,但父母有钱的话随时可以充当银行的角色出一个贷款。(不知道子女还不上钱时父母是否会去收房。)


我在 Facebook 时,还有过各种财务自由的老板们,表面上都不会显得特别有钱。

第一位,Facebook 上市前就是总监,上市后还开着年代久远的丰田车,看车是绝对看不出来多有钱的。那时候有几个朋友跟我一样,刚来美国,学车拿驾照。总监跟我一个朋友说,需要的话可以拿他的车在公司停车场随便练。

第二位,Facebook 很早期的员工,每天穿着短裤踢着凉鞋在办公室地毯上走。后来在公司附近买了房子,请全组同事去他家暖房。因为美国的房屋交易记录都是在政府公开的,所以有地址就可以查交易价格。我一看,四百多五百万。他现在全职做天使投资,还把我带进天使投资圈了。那个房子的估值已经涨到了八百万到九百万,他依然保持着短裤凉鞋的风格。

第三位,终于不是 Facebook 早期员工了。当年自己创业,公司卖掉了,早已财务自由,想找点事情做所以来 Facebook 上班,工作日每天最重要的事情是午间跟同事们踢球。我们全组二十多人,去 Tahoe 三天两夜的滑雪之旅,因为公司不批钱所以他就自己为所有人掏了。

第四位,不是我老板,但曾是我的 Bootcamper。在 Facebook 之前,他做过软件咨询,也试过创业上市,觉得自己没体验过大厂就来 Facebook 了。他是总监,估计每年收入一百万美元起吧。有一次他跟我说,他觉得自己很幸运,之前创业上市已经赚够了,现在 Facebook 的收入他全部捐掉。我觉得别人每年赚一百万挺正常的,因为大公司的总监也不少嘛,但第一次听到有人每年捐一百万时我还是被震撼到了。

这些财务自由的老板们,你在路上遇见了不会觉得他们多有钱。就算有朋友介绍你们认识了,你还是无法感受到他们多有钱。只有跟他们熟悉了,了解到他们的生活方式,才知道他们多有钱。

user avatar

你怎么去LV呀,你应该去OC的游艇俱乐部嘛

user avatar

这要看穷这个字怎么定义,如果定义为收入低于知乎平均水平的话,那么大部分美国人都穷,不管他们是白的黑的黄的还是绿的。毕竟美国家庭中位数收入才7万美元左右,换算成人民币在中国的购买力也不到30万。这样的收入在美国也只能开个两万美元左右的车,住个35万美元左右的房子,一个月全家下一两次馆子,趁Costco 牛肉大减价的时候屯些牛排,还有每年去墨西哥的度假区鄙视一下当地人。学区房是不用想了,反正自个孩子也不是这块料,而且打肿脸跟比自己有钱的阶层做邻居,活得多不自在啊。

user avatar

超前消费会让你变得更富裕吗?

这都是骗傻子的。

超前消费是要付利息的,只会让你变得更穷。

而且信用卡也是有额度的,你不可能无限消费。

每月月底固定的账单到手,超期就收你高利息。

也就是说你的信用卡只是让你花这个月的钱,那才几个钱。会让你变得更富?哪怕是看起来更富?不可能的。

对于个人来说信用卡的短时贷款是没有任何时间价值,小额贷款没有任何资金价值。

一般用信用卡,我都会存等额的钱在银行,到期就划账,避免高利息。

后来我发现我就是一个SB,我直接刷储蓄卡不就可以了,刷什么信用卡。

这不是闲的荒吗?

而且真要用钱,信用卡那点额度也不顶事。还是要走正常的贷款路径。

一个信用卡刷满天飞的国家,平头老百姓能有多少钱,智商都被暴击了。

忍耐3个月就可以摆脱信用卡的能力都没有,信用卡能欠几个钱,超前消费只能让变得更穷。

你想依靠借钱变富,只能是借了不还,也就是金融诈骗。

user avatar

这题我会,因为消费观不一样。

我公公白男高中文凭,在美帝做了一辈子消防员现在已经退休,退休金到手10万美金/年。我婆婆大学文凭,做了几十年高中教师,退休金到手9万美金/年,两人加起来19万美金,在中部农村过得很滋润了。 但是两人非常节约,能自己做的事绝对不雇人,家里还开着1964年的MG和86年的皮卡,衣服自己做从来不买新的,去餐厅吃饭不可能的。

房屋贷款是没有的,他们一辈子住的是祖上传下来的7英亩的土地。

钱基本上都花在自己爱好上了。公婆都狂热收集古董,公公收集17 18世纪古董玻璃瓶,婆婆收集维多利亚时代古董家具和首饰,一个玻璃瓶动辄大几千美金 一点不心疼往里砸,还有他们爱好山地自行车和帆船,这两个单是维护都非常烧钱。公公最近正在考飞行执照,打算买个小飞机开开。

——————————更新

看到有评论对公婆祖传地感兴趣,上几地里张渣图。这片地有苹果梨桃子树 几种梅子还有一片菜园,剩下的就是森林和一片湖。蔬果基本上能自给自足,每年夏天我们都会带小孩去帮(玩)忙(乐),图里的都是自家产的,吃不完的会做成罐头或者风干保存,经常收到他们邮寄的干果和罐头










——————-—————————

再更,今天跟公公聊了一下,发现他们除了Pension之外还有40万刀的股票和之前存的几十万刀的roth和401K养老金,他说roth 401K的钱最晚72岁必须得开始用,92岁必须得用完 不然就收给政府了,目前都想不出来怎么花,说过几年还花不出去的话准备用trust分给小孩。家里的祖传地准备平分给两个孩子,说自住或者以后卖掉都可以,他们不是太在乎。

user avatar

曾经和一个白人女孩共事过。她大学刚毕业,在foster city 租人家house里的一间room,开一部几千块的二手车,穿的衣服也都是forever 21 和hm 之类的。

这女孩和我挺聊得来。有一次樱花季,我回国顺便停留日本几天看樱花,她听说了也想去,为了省300块,不肯坐sfo-nrt 的直飞航班,买了aa 经停休斯顿的航班。我只好先到东京在酒店里等她。以前去日本,我都会去吃两餐米其林,那次因为她说她预算有限,我就陪她吃了好几天日式饭盒和麦当劳。还有一次我俩和另两个女孩一起去巴黎,她全程没有购物,我去逛蒙田大道的时候,她独自一人又去看已经看了好几遍的卢浮宫。

关于她的家庭,她只是说父母离婚了,一个在湾区,一个在乔治亚州,她一年会去乔治亚州两次看她父亲。

和她共事了1年半,一直以为她就是那种不富裕家庭(部分国人眼中很穷的白人)的孩子,平常我俩share食物分账时,都计算到quarter,有些买了之后发现不爱吃的食物,递给她吃,她都吃得不亦乐乎。

然后有一天,她说她要辞职,准备去上飞行学校,拿一个飞行执照,邀请我去她妈妈家参加一个聚会,就当告别。当看到发到我手机上atherton 的地址时,我就明白了,她的家庭背景远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去到她家后,才知道她的母亲是湾区一家大科技公司的ceo, 而她的继父,则是湾区科技界一个赫赫有名的大佬,曾经ipo 了三家公司。她自己的亲生父亲,也是乔治亚州的一个富裕的农场主。

经过这件事之后,我从此对名牌不再有兴趣,从外表的衣食住行来判断一个人,是多么自以为是和井底之蛙的行为。感谢老天爷,在成长的过程中,及时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


好吧,在部分人民群众的火眼金睛下,我不得不现原形了。我坦白,这个故事是编的,我现正在中国城潮湿的地下室里,坐在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席梦思上,努力思考着如何将故事再编圆一点,不过在明察秋毫的人民群众面前,我这些小伎俩都是徒劳。我从此以后一定改过自新,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不再臆想资本主义的好,绝不再给资本家脸上抹粉,努力多挣一点钱,争取搬到富人区边上的地下室去,观察一下有钱人到底是怎么无底线纵容他们的孩子的。不过机会大概不多,大概率只能继续住在这地下室里发发梦。各位都散了吧。。。


看了知友们底下的留言,不由得受宠若惊,热泪盈眶。这篇在烧菜空隙中匆匆写出来的回答,竟然得到那么多读者的肯定,不但有资格投稿给意林,故事会,若早生二十年的话,还有机会爬上主编的位子,耀武扬威。看来当年初中班主任和我妈说我有写作天赋,也并不全是为了托我妈给他老婆调动工作而特意拍的马屁。将来若在美国混不下去,回到祖国说不定还能以投稿为生,赚点吃饭的钱。想到这里,突然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仔细看了评论,发现读者对文中夹杂个别英文字母普遍表示不满,我在这里向你们慎重道歉。当时炉子上正在蒸鱼,怕蒸过了头,引起家里吃客们的不满,一心两用,写完没仔细看就发出去了,仅顾着个人平时的语言习惯,却忽略了阅读者的感受,实属考虑不周,若有狗屁不通之处,望海涵。。。

总而言之,资本主义的斑斑劣迹,怎么可能是一两个瞎编的故事就能掩盖得了的!以后我一定接受读者们的批评,多揭露一些美国社会的阴暗面,绝不再给资本主义涂脂抹粉,努力将其见不得人的一面多多展现给大家。

再次感谢大家的鼓励!

user avatar

美国人特别是如果不是大城市中心的那群人的话,用中国人的审美是看不出穷不穷的。

如果你去房车旅游的话,应该能遇上不少看起来就像红脖子那种乡下人。肥头大耳留着络腮胡子,虎背熊腰关节贼粗看着就是干重活的。全身上下清一色的迷彩+户外背带裤。但是同时他还开着脏兮兮的福特皮卡,拖着定制的fifth wheel,后面还拖着一个小拖车上有着2辆崭新的越野摩托车。到了房车营地,你跑去管理处租小船去划,看见人家自己拖着一个大cooler去了私人码头上了自己2层楼的游艇。

你在城市里面看见他,那在你眼里他100%是个穷鬼。但是你在野外看见他,你说不定就要怀疑一下谁比较穷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