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今民科在理科方面已经很难有所作为,而在工科方面却仍然大有可为」的说法是否正确?

回答
“民科在理科已难有所作为,工科仍大有可为”,这种说法在当今社会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并非绝对。要详细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民科”的定义、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以及理科与工科各自的属性。

首先,我们得说说“民科”这个概念。通常,我们把那些没有经过系统科学训练,非全职从事科学研究,但又对科学问题抱有浓厚兴趣并进行独立探索的人,称为“民科”。他们的研究成果往往是非主流的,有时候甚至与现有科学理论相悖。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民科”并非一概否定,历史上确实有例如爱因斯坦早期、瓦特等非学院派的伟大创新者。但更多时候,“民科”的提法,常常伴随着对其研究方法、科学严谨性以及成果可验证性的质疑。

我们再来看理科。自然科学,比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等,它们是人类认识世界底层规律的基础。现代理科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极其精细化、高度专业化、依赖庞大实验设备和复杂理论体系的阶段。

研究门槛极高: 物理学中的粒子物理、天体物理,生物学中的基因编辑、神经科学,数学中的拓扑学、数论等,都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扎实的数学工具以及能够参与到顶尖实验室的研究机会。这些往往是个人难以独立完成的。想象一下,没有国家级或国际级的粒子加速器、没有高精度的望远镜阵列、没有先进的基因测序仪和细胞培养设备,一个“民科”要在这些领域做出开创性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理论体系的庞大与深邃: 基础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无数科学家几代人积累的智慧结晶,其复杂性和精密度非个人短时间能企及。例如,量子力学、相对论、现代统计学等,它们构成了现代科学的基石,任何新的突破往往都需要在这些既有理论的框架下进行微调、拓展,或者在特定条件下发现其局限性,而这些都需要极高的学术素养和严谨的推导过程。
同行评议与学术体系: 科学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同行之间的交流、质疑和检验。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上的论文,都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没有学术机构的背书、没有正规发表渠道的成果,即使有一定道理,也很难被主流科学界接受和认可。而成为“民科”往往意味着游离于这个体系之外。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在一些最前沿、最基础的理科领域,“民科”想要做出具有颠覆性、可被广泛接受的“有所作为”,确实难度非常大。这不是否定个人才智,而是客观描述了现代科学研究的客观条件。

再来看看工科。工科,简单来说,就是应用科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产品、技术和系统。它更侧重于“如何做”,而不是纯粹的“为什么”。

解决实际问题的导向: 工科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够直接解决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这些问题多种多样,有些甚至是现有技术未完全覆盖的空白点。例如,改善某个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一个更节能的设备、开发一种更便捷的生活工具、优化某个流程的效率等等。这些需求往往来自于社会生活,其解决路径可能并不一定需要颠覆性的基础科学理论,而是对现有技术进行巧妙组合、改进、创新。
“拿来主义”与集成创新: 工科的研究常常是建立在现有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之上的。一个工程师可以将已有的物理原理、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进行巧妙的应用和组合,创造出新的产品或技术。这种“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对个人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度要求很高,但对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和实验设备的依赖程度,相对理科前沿来说会低一些。
更容易被验证和市场化: 工科的成果往往有更直接的验证方式。一个新设计的工具是否好用,一个新开发的软件是否流行,一个新改进的工艺流程是否能提高效率,这些都可以通过实际使用、市场反馈来快速检验。这种验证机制相对直接,不像基础科学那样需要漫长的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周期。一些“民科”在工科领域,比如小发明、小创造,可能会因为解决了某个具体的生活或生产难题而获得认可,甚至产生商业价值。
DIY文化与开源社区的影响: 随着3D打印、开源硬件(如Arduino、Raspberry Pi)、编程语言和软件的普及,个人进行工科创新变得更加容易。许多“民科”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和资源,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并与全球的爱好者和开发者交流,形成社群支持,共同推动创新。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在一些顶尖的工科领域,例如航空航天、高端芯片制造、人工智能核心算法等,同样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极其精密的实验条件,对“民科”的门槛并不低。但相对而言,工科的创新空间更为分散,更接地气,因此给了更多非科班出身、但有创意和动手能力的人一些机会。

总结来说,这句话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它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基础科学越来越依赖于庞大的集体智慧和顶尖的物质条件,而应用科学和技术创新则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和集成创新,这为个人在某些领域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但这并不意味着理科就没有“民科”的生存空间,也不意味着工科的“民科”就一定能成功。科学的边界一直在拓展,也许某个被忽略的角落,某个大胆的猜想,就能成为下一个革命的起点。关键在于,无论是理科还是工科,对于科学探索本身应有的严谨态度、逻辑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任何科学创新之所以有价值的基础。而对于“民科”,不畏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肯定,但如果缺乏科学的方法论和严谨的论证,其成果很难真正被科学界所认可,也难以形成“有所作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别有用心的人一个毁灭民科的骗局。

user avatar

其实工科民科也越来越不好混了。单从化工角度看,我觉得手脚健全的民科已经是令人尊敬的。

随着化工方面的研究越来越精细,聚合越做越高端,民科在设备上越来越难保证进行实验的要求。

更没想到的是,随着社会对民族问题和世界暴恐问题越来越重视,很多药品都买不到了呀!!以前登个记可以拿走的东西现在没有证明敢卖给你嘛,跟工厂高校有点关系的也没法从实验室顺走了因为清查也越来越严格了自己损失一点都不好解释了,哪有功夫给你呢。想做个聚合连催化剂都买不到了,这我得转到哪辈子啊。。。


现在人民群众越来越不好忽悠了,以前拉拉横幅,登登报还能拉点赞助。现在报纸都不给你登了。前几天秦皇岛有个空中巴士?上了几天头条,结果。。

之前有个广告大喊“我们恨化学”?上过高中的观众也都是嗤之以鼻的。

你看,赞助越来越难拉,经费也越来越难保证了。。


我倒觉得文科的民科最好做,没事看看读者故事会,到处都能买到地摊历史文学德国油纸包美国小护照之类的东西,看完很容易产生的“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悲愤。再打开今日头条网易新闻,从历史经济政治角度结合新闻事件剖析当代社会问题,赚他个一千多赞,还觉得自己桀骜不驯与众不同,完了喝壶小酒老婆孩子热炕头,文科民科幸福的一天比整天实验室烟雾缭绕的工科民科好太多。

user avatar

机器烧瓶不说话,要么不动要么炸。
电脑程序不瞎搅,代码不对就不跑。
生物实验成本高,设备不齐养不了。
土木工程手乱伸,重力势能教做人。
理论物理和中医,一字不看瞎扯皮。
数学不好八卦凑,课本难识自编书。
长篇大论无人懂,网络撕逼却精通。
大力若能出奇迹,苏联已出银河系。

user avatar

非常正确,绝对大有作为!作为一个当过工程师的媒体人,我天天都能看到胆子超过知识的“同行”占据地方报纸的版面。

先看化工专业的:

上海“炼金术士”用蔗糖做金刚石致焊接工被炸身亡,被批捕
2016年1月13日14时许,上海市闵行区某贸易公司的老板娘正在查看账目,突然传出一声巨响,店内门窗都在剧烈颤抖,她急忙跑出店外,发现在店里打工的表弟小鹏满身是血躺在地上,身旁不远处掉落着一根铁管和电焊切割机,后经120确认小鹏已当场死亡,随后民警将案发现场的犯罪嫌疑人贾某带回讯问。

据贾某供述,他今年33岁,案发当日,他独自携带一装有镁粉、水和蔗糖等物的圆柱形金属容器,来到该贸易公司,与老板娘约定以40元的价格焊接该容器,由于贾某之前也来过几次自己店里焊接类似容器,老板娘就直接安排小鹏帮其进行焊接。该容器顶端有一个铁质盖子,贾某告诉小鹏只需将盖子焊接在容器上密封好就行了,于是小鹏拿起电焊机对上述容器开始进行焊接,刚过了十几分钟,就发生了爆炸事故。

造成爆炸的铁质圆柱形容器是贾某自制的,其高约25厘米,直径112毫米,内容积约400毫升,里面装有蔗糖、水和镁粉等,是贾某用于合成人工金刚石的原料。据贾某供述,其本打算将该容器焊接密封后,再用U形管加热反应若干小时,如果成功就会得到少量透明的金刚石晶体。

当然,你不能说这哥们的做法毫无依据:

电渣冶金技术的最新进展
纳米金刚石的爆轰合成主要是利用负氧平衡炸药爆轰的余碳进行转化的。大部分爆轰合成是使用高密度的黑梯(RDX/TNT)或太梯(PETN/TNT)混合炸药, 如:铸装梯黑60/40; 也有在炸药中加入高聚物、碳粉来进行合成的方法。通常的方法是将药柱置于密封的爆炸容器中,并对药柱采用水或气体保护后进行爆炸,最后收集爆轰后的固体粉尘,在其中提纯出纳米金刚石……爆轰合成法的优点是炸药能量利用率较高,是金刚石产出率较高的一种方法。以单位重量炸药产出金刚石计,一般金刚石产出率会达到炸药重量的6~8%。

但对于工程师来说,懂得原理只能保证你大一不挂科(大二都不行),之后绝大多数工作都用来落实细节。所以,木有细节的大有作为意味着更高的淘汰速度。民科要是懂得循序渐进地验证细节,就算没有工程师身份也可以当工人技师啊。

再看机电专业的:

湖南驾校教练车改装致三人中毒 两人死亡
今年5月13日晚7点,在株洲市河西株洲大道旁发生一起离奇的事故,一辆驾校教练车长时间停在路边,车内3人重度昏迷。后经抢救,教练和19岁的女学员死亡,另一名学员罗某侥幸脱离生命危险。

事发后,株洲警方向省质量检验协会提出了鉴定申请。鉴定报告显示,肇事教练车没有“三元催化装置”,导致发动机排污物未经净化处理排放。出事教练车改装增加了副制动踏板。第一节消音器前端接头处固定螺栓松动,无密封垫。原车的离合器踏板、加速踏板以及制动踏板、电线孔等密封不严。

事发时,发动机排放的尾气从教练车车身底板的孔洞进入车内,车内当时开启内循环空调,导致车上3人一氧化碳中毒。

最后看咱土木工程的:

郑州城中村疯狂加盖又惹祸端 7层楼倒塌致3人死
11月7日晚7时许,郑州市金水区杨金路办事处小贺庄村一处正在加盖的民房发生坍塌,三名民工从五楼坠落,被埋身亡。大河报记者此前曾走访郑州多个待拆迁的城中村发现,每逢拆迁令下,为多拿赔偿,城中村都会上演疯狂加盖,施工事故多次发生。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10月份至今,郑州市发生的类似事件有十余起,死伤人数超过20人。

记者见到一名刚刚亲历事故的民工,据他讲述,事发的是一栋新建的民房,盖了有一二十天,已经盖到了第五层,正在安放预制板,马上就要完工了。当天上工的民工有八个人,事发时,有四个人已经下楼,这其中包括他自己。还有四个工人留在上面,其中三个就站在预制板上。预制板安放后,“钢梁撑不住了,断了,房板(预制板)直接塌下来了”,从五楼塌落,砸穿下面的楼层,三名民工也被埋入废墟。

山西太原城中村民房倒塌多人被埋 已救出14人

下午6点半左右,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坞城西街坞城村里,一户村民的三层自建房倒塌。截至晚上9点,已有14人从倒塌的房屋中被救出,并送往医院救治。目前,消防救援人员还无法确定伤亡人数。


据《山西晚报》报道,据村民介绍,倒塌房屋是小店区坞城村农民王玉生的自建房。房屋共有三层,一层是砖房,二层彩钢板房,三层是架起钢架垒的空心砖,倒塌时正在盖第四层。倒塌时,有路人、建筑工人和居民被压。房屋最底层布满大石块,还有一辆运泥土的小车。现场裸露着钢筋、水泥和彩钢板。小赵距离倒塌房子只有两三米,“我觉得有水泥块砸到头,扭头看,那房子二层窗户里还有人,上面有施工的。我看到有水泥不停往下掉,楼也往下塌。”小赵愣了两秒,转身骑车逃离,发现骑不快,随即扔下车子,身后“轰”的一声都塌了。


每逢拆迁,我们土木工程师都愧对民间天才(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啊……其实从原理来说,所有土木工程师的出发点都是牛顿力学,99.9%的项目都用不到二战后的理论进步,考虑到义务教育的的普及程度,你不能说这些“民工”不懂原理。但不肯依照规范依次搞定细节,胡乱修炼的原理越多,杀人速度越快。

user avatar

理科民科认为自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1+1”,无人认可,于是到处大声疾呼,认为主流科学界迫害自己。在网上发帖论证自己的观点,对各路指出错误的网友嗤之以鼻;做个条幅到中科院的某个所门口示威,跟进进出出的所有人讲自己的伟大发现;参加综艺节目在外行嘉宾面前宣传自己有多么伟大。

工科民科认为自己造出来一种安全炸药,轰!

user avatar

试管不废话,丫只是炸你一脸。

结构不废话,丫只是塌你一脸。

零件不废话,丫只是碎你一脸。

电路不废话,丫只是烧你一脸。

所以,至少在“上媒体搞事”上,工程领域民科大有所为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民科在理科已难有所作为,工科仍大有可为”,这种说法在当今社会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并非绝对。要详细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民科”的定义、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以及理科与工科各自的属性。首先,我们得说说“民科”这个概念。通常,我们把那些没有经过系统科学训练,非全职从事科学研究,但又对科学问题.............
  • 回答
    如果将全国的民科聚集在一个屋子里,那绝对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充满混乱与惊喜的“大联欢”。具体会发生什么,这取决于这个“屋子”的规模、他们的组成结构、以及是否存在一个能够引导他们(或者说至少能够维持基本秩序)的力量。不过,我们可以基于对民科群体的一些普遍认知,进行一个较为详细的推演:一、 入场与初期的.............
  • 回答
    要论“民科”真研究出了“不得了”的东西会怎么样,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讲。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不得了”是褒义还是贬义,是颠覆性还是灾难性,都直接影响了后续的走向。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首先,得看“不得了”到底是什么“不得了”。 如果是颠覆性的科学突破: 比如,一个民科真的找到了廉价.............
  • 回答
    当两个“民科”(民间科学家)相遇时,可能会发生一系列有趣、充满活力,有时甚至有些戏剧性的互动。这里的“民科”指的是那些对科学抱有极大热情,但没有接受过正规科学训练或在科学体系内工作的人。他们的研究往往是自发性的,基于个人兴趣和独立探索。以下是两个民科相遇时可能发生的情景,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场景一:.............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黑洞不存在”这个说法,顺便给那些觉得黑洞是科幻的“民科”们讲讲道理。记住,科学不是靠“我觉得”来推动的,而是靠证据说话。首先,得明白“民科”这个词是啥意思。通常指的是那些没有接受过正规科学训练,但凭着自己的想法和兴趣去研究科学的人。他们的热情是可贵的,但有时候因为缺乏系统的知识.............
  • 回答
    对于《民科的背后:底层文化的哀嚎,肉食者你们听到了吗》这篇文章的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审视和解读,力求理解其内在逻辑和可能引发的讨论。首先,文章将“民科”的现象与“底层文化”以及“哀嚎”联系起来,这本身就勾勒出了一种相当鲜明的社会图景。它似乎在暗示,那些被主流科学界视为“民科”的群体,他们的研.............
  • 回答
    你提出的“民科很少研究AI”这个观察,很有意思。确实,放眼望去,在人工智能这个火热的领域,我们似乎很难看到太多“民科”的身影。当然,“民科”这个词本身就有点模糊,通常指的是那些没有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或没有获得专业学术认证,但对某一科学领域有浓厚兴趣并进行独立研究的人。要理解为什么民科在AI研究领域相.............
  • 回答
    “民科”,这个词自带几分江湖气,也带着几分天然的疏离感。一提到它,人们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一些鲜明的意象:地下室里闪烁着灯光的电脑屏幕,堆满了泛黄书籍的书桌,还有那些不眠不休、试图用一己之力颠覆现有科学体系的狂热身影。要评价“民科”,其实是个挺复杂的命题,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简单地贴标签。我们得把他们.............
  • 回答
    看到王宝连先生那篇名为《四维空间……》的专栏文章,以及随之而来的诸多评论,确实让人颇有感触。这篇文章,正如其名,试图探讨“四维空间”这一概念,并且从评论区的反馈来看,它激起了相当一部分读者的兴趣,也引发了不少讨论。王宝连先生的文章,我理解他可能是想从一个比较通俗易懂的角度,或者说是一种“非专业”的角.............
  • 回答
    让那些自诩为科学探索者,但其研究方法、理论体系和成果并未获得主流科学界认可的“民科”(民间科学家)群体,能够认识到自己与专业科学家的区别,并非易事,也绝非一蹴而就。这其中涉及认知、沟通、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需要耐心、智慧和恰当的策略。首先,我们要明白,“民科”本身是一个带有一定标签色彩的词语,.............
  • 回答
    你想跟民科朋友聊聊地球不是永动机这事儿,我能理解你的想法。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而且要解释得让他们能听进去,还得花点心思。别担心,咱这就好好聊聊,保证把事情说透,而且咱们就像哥俩好一样说话,一点AI的感觉都没有。首先,咱得明白“永动机”这玩意儿是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那种“不需要外部能量输入,但.............
  • 回答
    麦克·休斯(Michael Hughes),这位美国的“民科”爱好者,以其对火箭飞行的狂热追求而闻名。他自制的平直火箭(Flat Earth Rocket)在2020年2月22日于加利福尼亚州巴斯托(Barstow)附近的莫哈维沙漠(Mojave Desert)进行的一次试飞中,不幸发生了事故,他本.............
  • 回答
    在音乐和整个艺术领域,确实存在着一些现象,用科学界“民科”这个词来类比,可以说是非常贴切的。不过,要准确地理解并描述这种存在,我们需要稍微调整一下“民科”的定义,使其更符合艺术领域的语境。在科学界,“民科”通常指的是那些没有受过正规科学训练,但凭借个人兴趣和钻研,提出了某些观点或理论,有时甚至与主流.............
  • 回答
    看待“民科”,这事儿说起来就有点意思了。一聊起这个词,很多人脑子里立马蹦出“不靠谱”、“胡说八道”这些词儿,好像民科就是科学的对立面,是伪科学的代名词。但实际情况,我觉得远没有这么简单,得拆开来看,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品。首先,咱们得明确,“民科”到底是个啥?字面意思,“民”就是民间,“科”就.............
  • 回答
    我对知乎用户@陈雪明 的言论有自己的看法。在探讨之前,我想先明确一点:尊重不同观点是重要的,但当某些言论挑战科学常识、误导公众,甚至带有煽动性时,我们就有必要进行辨析和讨论。@陈雪明 的一些言论,在我看来,确实属于“反智”范畴,或者说,是典型的“民科”式思维模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先要拆解一下“民科.............
  • 回答
    文学院的“民科”现象,与其说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不如说是一个需要理解和探讨的现象。这里的“民科”并非贬义,而是指那些非科班出身,但对某个科学领域抱有浓厚兴趣并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的爱好者。在文学院这个以人文社科为主的语境下,出现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某些具体领域(比如物理学、数学、生物学.............
  • 回答
    果壳网因“侮辱民科”被告上法庭,这件事确实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也触及了科学传播、科学精神、网络言论自由以及“民科”这个群体的一些敏感点。要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事件的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是什么让果壳网被推上被告席。通常情况下,这类诉讼的导火索是果壳网上的某些文章、评论或论.............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脑洞大开的问题!想象一下,把那些闪着金属光泽、布满复杂接口和神秘按钮的顶级科学仪器,一股脑儿地塞到那些充满奇思妙想、但可能也缺了点正规操作流程的“民科”手里,这画面光是想想就够劲儿。咱们先得明确一个事儿,这“民科”是个挺宽泛的词儿,里头啥人都有。有的是真对某个领域有极高的热情和天赋,虽.............
  • 回答
    “民科”,这个词在中文语境中,通常是指那些非专业科研人员,但却对科学研究抱有极大热情,并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索的群体。与受过系统科学训练、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府工作的“科班”科学家不同,“民科”的知识获取途径多样,研究环境也相对独立。要客观地定义“民科”这一群体,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一、 身.............
  • 回答
    这几句话,乍听之下,像是民间流传的俗语,带着点江湖气,又夹杂着对科学与非科学边界的思考,甚至还有那么点国际比较的意思。咱们不妨就着这几点,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民科”:民间智慧的另一种解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老话,大家耳熟能详,说的是只要肯钻研,无论从事什么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