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客观地定义「民间科学家」(民科)这一群体,他们具有哪些共同点?

回答
“民科”,这个词在中文语境中,通常是指那些非专业科研人员,但却对科学研究抱有极大热情,并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索的群体。与受过系统科学训练、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府工作的“科班”科学家不同,“民科”的知识获取途径多样,研究环境也相对独立。

要客观地定义“民科”这一群体,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

一、 身份与背景上的共性:

非体制内科研身份: 这是“民科”最核心的身份特征。他们通常没有在国家认可的科研机构(如科学院、大学实验室)担任正式的科研职位,没有相关的研究经费支持,也未曾获得过正式的科学学位或职称。
多样的职业背景: “民科”的出身五花八门,可以是从工程师、教师、医生、商人,甚至是退伍军人或退休人员。他们的专业背景可能与所研究的科学领域相关,也可能完全不相关。
自发的研究动力: 他们的研究行为更多源于个人兴趣、好奇心、对现有科学理论的质疑,或者是解决某个社会问题的愿望。这种动力是内在的、自发性的,而非外部的学术压力或职业要求驱动。
独立的研究模式: 由于缺乏机构支持,“民科”的研究往往是个人独立完成,或组成小型、松散的非正式团体。他们可能利用自己的积蓄购买设备,在家庭空间或租用的场地进行实验,或者主要依靠文献研究和理论推演。

二、 研究活动与认知上的共性:

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与投入: 无论其专业背景如何,“民科”群体普遍对科学抱有极大的热情,愿意投入大量业余时间甚至全部精力去学习、研究和实践。
质疑与挑战现有科学体系的倾向: 很多“民科”会对当前主流科学理论的某些方面持有怀疑态度,并试图通过自己的研究来推翻、修正或拓展它们。这可能是他们研究的出发点,也是他们区别于一般爱好者的一点。
非传统的理论框架或方法论: 由于缺乏系统的科班训练,一些“民科”在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上可能跳出传统框架,采用一些非主流甚至被科学界视为不科学的思路。他们可能更倾向于直觉、经验以及“另类”的逻辑推理。
对研究成果的执着与坚持: 即使在面临质疑和不被主流科学界认可的情况下,许多“民科”仍然会坚定地维护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努力寻求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信息获取与验证的局限性: 由于研究环境的限制,“民科”在获取前沿科研信息、接触同行交流方面可能存在不足。他们的研究验证过程可能也难以达到科学研究的标准,例如实验设计不严谨、数据收集不充分、缺乏同行评审等。
倾向于“大发现”或“颠覆性创新”的追求: 有些“民科”的研究目标是实现突破性的发现,解决一些被认为是世界性难题的问题,或是推翻现有科学的“定论”。这种宏大的目标感是他们重要的精神驱动力之一。

三、 社会互动与评价上的共性:

渴望被认可与交流: 尽管研究方式独立,但“民科”群体并非完全孤立,他们普遍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得到关注、理解和认可,并乐于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思想。
常处于科学边缘地带: 由于其研究方法和结论往往不符合主流科学的规范,大部分“民科”的研究很难被主流科学界接纳,也难以获得发表在权威科学期刊的机会。他们常常在科学的边缘地带活动。
面临争议与误解: “民科”群体常常与一些伪科学、反科学现象联系在一起,因此也容易被大众和科学界误解。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确实会传播不科学的观点,而另一部分人则可能在坚持自己不被理解的科学探索。

需要强调的是,“民科”本身是一个描述性的词汇,并非褒义或贬义。在这个群体中,既有对科学充满热爱的探索者,也有一些可能受制于知识局限而误入歧途的人。我们应该以一种更开放和审慎的态度去理解他们,区分那些真正基于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努力,以及那些明显违背科学精神的言行。客观地定义“民科”,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科学研究的多样性,以及社会个体参与科学探索的各种可能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知乎上经常得罪民科的用户之一,我今天就再得罪他们一下╮(╯▽╰)╭】

以下是本文的大致框架:

  1. 『民科』的定义
  2. 『民科』的分类及例子
  3. 不是民科的『类民科』
  4. 『民科』的危害性

『民科』的定义

要讨论一个事物,最好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义作为开始,这样能尽可能减少一些鸡同鸭讲的没意义的争论。

在这里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民科』定义为那些不具有足够的相关专业的背景知识却质疑甚至试图推翻已有的理论且不愿意客观听取相关专业人士意见的人

为『民科』下这么一个稍显冗长的定义的考虑如下。

首先,我上述定义中提到了『不具有足够的相关专业的背景知识』这个特征,这是为了排除一些相关的反例。我们知道科学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它一直在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的逐步深入而发生变化。在这个前进的过程中,不断有科学家对原有的理论体系加以修正甚至重塑,但这些是基于他们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深厚积累和深刻洞察的,因此他们即使质疑或者推翻了原有的理论也不能算是民科。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就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对牛顿时空观的修正,爱因斯坦推翻了统治多时的牛顿体系,但显然不是民科。

其次,我还在上述定义中提到了『质疑甚者试图推翻已有的理论』这一要素。如果把这一要素去掉,那上述定义所描述的就只不过是对相关专业既不了解也没兴趣的普通业余人士,自然算不上是民科。

最后,我还强调了『不愿意客观听取相关专业人士意见』,这是为了剔除那些刚刚进入某一领域的初学者。很多初学者都会由于知识储备不够与好奇心过于旺盛之间的矛盾而对已有的理论提出疑问,这也是很多教师所经常面对的现实。但他们能算是民科吗?只要能根据教科书、老师以及其他专业人士的意见和指导进行学习,那就不是民科,反而是主动的学习者。

另外,有些人可能会用学习经历和职称等因素来识别民科,但这些因素的误差非常大,反例也很多,比如成名之前的Edward Witten和张益唐就都显然不是民科,虽然前者的本科学历是文科专业而后者曾经连正式的研究型职位都没有。其他相关反例会在后文给出。

当然,我的上述定义极有可能也存在反例,因此敬请读者指正。但我们暂且以这个定义为前提继续。

『民科』的分类及例子

『民科』一词涵盖的是一个多样性很显著的群体,因此对其进行分类是有意义的一个步骤。但正如其他各种分类一样,『民科』的分类并不只有唯一的标准。在这里我暂时给出一个不完全的有待改进的分类以及相关例子:(注意下文所说的『学历』指的是observed quantity,并不是代表真实水平的bare quantity)

1. 学历较低

1.1 学历较低且没有明显的金钱利益驱动

这类民科在某种意义上算是民科中的一股『清流』。他们由于一些个人原因或历史原因没有得到足够的科学方面的教育和训练,但却保留了一份比较纯粹的大破大立建功立业的雄心,即使贫困潦倒也不忘初心。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暂时)没有用自己的民科理论去谋取利益。典型例子之一就是郭英森。

这类民科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表现出了极度偏执等症状,我个人认为他们需要适当的心理方面的咨询和帮助。(比如知乎上曾经被雷奕安副教授点赞和引用的 @东方学帝

1.2 学历较低且有金钱利益驱动

比如很多拿着永动机方案兜售专利的民科。另一个例子是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的『水变油』事件,在其中『发明者』哈尔滨司机王洪成单单从国家计委就骗走了60万人民币。不过随着教育普及民智渐开,这类民科的业务也日渐艰难。

2. 学历较高

2.1 学历较高且没有明显的金钱利益驱动

由于特定的历史进程,上世纪后期有一批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背景的高校毕业生获得教职走上学术舞台。他们中很多人并不甘心于基本的教学工作,试图在本专业甚至跨专业为人类的科学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但由于知识储备不足以及缺乏严谨的科研训练等原因,再加上多年任职形成的过高的自我定位,他们不能够也不愿意按部就班地遵循正常的学习和研究路径。这就导致他们经常出现(但不仅限于)如下现象:

(1) 对于已经被深入分析和研究过的专业概念缺乏足够的理解;

(2) 偶尔得出一点粗糙而极不成熟的思考结果便大肆宣扬,甚至觉得可以改写教科书,却没有意识到相关的问题很早以前就已经被深入分析和系统解决了;

(3) 面对技术性问题倾向于用模糊不清定义不明的哲学思辨而不是严谨的数学和逻辑语言来思考,甚至试图用某种哲学来指导科学研究;

(4) 经常用错误的逻辑和论据进行论证,并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论证会导出一些与现实或常识相矛盾的结果;

(5) 不愿接受新时代的学生拥有高于自己的思维和知识水平这个现实,面对质疑经常会条件反射地以师长身份进行压制。

这一类民科的例子非常之多,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可以说大多数高校都有这类民科存在。比较有名的例子包括: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 @雷奕安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教授曲昭伟、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副教授谢元栋、山东理工大学车辆工程系副教授苗立东、湖北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甘永超等等。部分详情可参考如下链接以及知乎上的其他大量相关内容。

2.2 学历较高且有金钱利益驱动

蠢可能是假蠢,坏却是真坏,说的就是这类民科。前几天被推上知乎热搜的深圳大学副教授姜琬就是其中之一(我作为被那个问题的题主私信邀请的最早回答者,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

这类民科中很多人的学历也是来自于那个人才匮乏教育水平较低的时代(甚至有些人的学位还是来自于野鸡机构,比如被姜琬奉若神明的七田真),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对相关学科有任何深刻的理解,却擅长于用一些看似深奥先进的词汇(比如『量子』)去包装产品大割韭菜。他们是危害性最大的一类民科,这危害性不仅体现在被他们割的无辜韭菜上,也体现在聘用他们的学术机构的声誉上。

2.3 学历较高且愿意为了传播自己的民科理论投入巨额资金

这是极其特殊的一类民科。他们的数量很少,但金钱的力量却使之比上文提到的其他类型的民科拥有大得多的影响力。他们对科学发展(包括相关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影响比较不稳定,既有可能是正面也有可能是负面,取决于历史背景以及同时代的科学活动。这里举两个著名的例子:廖凯源和欧内斯特·索尔维(Ernest Solvay)。

廖凯源通过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校进行捐赠而在其中获得职位(包括清华大学法学院凯原中国法治与义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廖凯原中国法治与义理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法学院名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名誉教授)并设立研究中心,甚至开课讲授自己的民科理论。相关学校从赠款中的获益以及学术声誉上受到的损害孰轻孰重,我想确实值得校方和学生掂量掂量。

欧内斯特·索尔维则是一个极其极其少见的为科学进步做出真正贡献的真民科。作为业余人士,欧内斯特·索尔维对物理学却非常感兴趣。当年他为了宣传自己所提出的『引力理论』,出钱出力举办了著名的索尔维会议。金钱的力量将当时分散在各地的物理学群星聚集在一起,他们在会议上的谈笑风生极大地推动了上世纪前期的科学革命。这种民科可遇而不可求。


不是民科的『类民科』

除了上述那些显然是民科的民科以外,还存在一些与民科有相似行为但却不是民科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类民科』。类民科与民科一样不具有足够的相关领域的背景知识,但与民科不同的是类民科并没有妄想推翻已有的理论体系。类民科的常见行为是用自己残缺不全或者陈旧过时的知识体系去强行解决相关专业问题,这种行为往往会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各种大大小小的错误。类民科之所以『类』民科,是因为他们不能接受相关专业人士对自身错误的指正。归根结底,类民科其实是一种糟糕的学习者。

知乎上也存在类民科,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 @Patrick Zhang 。Patrick Zhang作为一个自诩为高级电气工程师的知乎用户,在知乎上回答了非常多的问题,其覆盖范围包括电气工程相关的专业问题以及一些数学和物理学等方面的跨专业问题。Patrick Zhang的很多回答都被其他专业用户指出存在各种错误,我也曾经写过几个纠正Patrick Zhang的回答。从Patrick Zhang的那些错误回答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Patrick Zhang不仅对一些跨专业的知识存在错误理解,对很多本应了解的相关专业知识也是一知半解甚至错误百出,比如Patrick Zhang对最基本的保守场、电磁场、电磁波、麦克斯韦方程等等许多概念的理解都存在错误。部分分析可参考如下链接以及知乎上的其他相关内容。

虽然Patrick Zhang符合民科定义中的两个要素(即『不具有足够的相关专业的背景知识』以及『不愿意客观听取相关专业人士意见』),但在我看来他却并不是一个民科。因为他没有试图推翻已有的理论体系,他的错误都只是来自于相关知识的匮乏和年龄身份带来的顽固而已。

『民科』的危害性

不同类型的民科有着截然不同的危害性,包括但远不仅限于下面这些:

  1. 给其所属的学术机构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这种危害主要体现在那些拥有教职或学术职位的民科身上,比如上文提到过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雷奕安、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姜琬、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教授曲昭伟、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副教授谢元栋、山东理工大学车辆工程系副教授苗立东、湖北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甘永超以及兼任清华大学法学院凯原中国法治与义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廖凯原中国法治与义理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法学院名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名誉教授的廖凯源等等。
  2. 激发起民科集群效应:这一点在雷奕安副教授的各种知乎回答和文章的评论区下体现得非常明显。由于雷奕安针对大多数纠正他错误的质疑者采取了删评拉黑的操作,并用自己的专栏为其他民科的文章提供发表平台,甚至时常为民科言论点赞背书,这导致雷奕安的回答和文章评论区经常民科云集百家争鸣。这种集群效应与雷奕安的认证头衔结合起来,就很容易对其他非专业读者产生误导作用,危害不可小觑。
  3. 导致非专业人士的金钱损失:这一点主要出现在以姜琬为代表的一批割韭菜先锋身上。不需赘述。
  4. 对学习者起到误导作用:很多有教职的民科会忍不住在课堂上向学生兜售私货,比如上文提到过的连双生子佯谬都不理解的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副教授谢元栋就被学生爆出在课堂上讲授反相对论的民科言论。这些漏洞百出的民科私货虽然无法骗过专业人士,但对非专业的本科生等学习者来说仍然具有显著的迷惑性,这一点也可以从很多谢元栋的学生针对我反驳谢元栋的回答给我发来的维护谢元栋的信息和评论中体现出来。
user avatar

谢邀 @小侯飞氘 先自报家门,知乎专栏《民科吧见闻录》的主要作者。

0.关于“民科”的定义

“民间科学家”一词在早期指的是非专业但真正从事科学工作的研究者,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郑晓廷。这类研究者才是真正的民间科学家,他们是科学家,或者最起码可以称为是研究者、学者。

现在的“民科”一词其实并不是指的“民间科学家”,或者说已经脱离了“民间科学家”的原始定义。我个人更倾向于将“民科”一词解释为“民间科学妄想者”。

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我不太建议继续将正经的“民间科学家”称为“民科”。

如果我要给民科下个定义的话,大致是这样的:民科,是不能或不愿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讨论和分析问题的人。这个定义比很多反民科给出的定义要宽泛很多,下面我会详细解释一下。

1.主流社会对民科的认知存在一些缺陷

主流社会实际上是很忽视民科或者说民科现象的。通常很多媒体将民科的出现归结为以下几个因素:

  1. 教育水平落后
  2. 封建迷信等旧思想残余
  3. 精神疾病

这里我要说一下,根据民科学研究会(自发组织,详情请见我的专栏)和民科吧的研究结果,实际上这些说法都过于片面:

教育水平

至少有一大半的人将民科的产生归结于教育的缺失。我个人认为主要的证据在于多数民科确实教育水平有限。但我们需要注意其中几个特例:

燕山大学教授博导李子丰,本身有博士学位又是博士生导师、在WOS上发表论文几十篇,工学博士学历的民科,你很难说他的教育水平不够。同样的还有北京大学副教授雷奕安湖北大学甘永超等

很多同学认为毕竟高学历民科很少,但我个人认为这样说不严谨,因为整个中国的高学历人口本身就比较少。更何况是在那个年龄段的。所以我认为不能将民科这个锅推给教育系统

旧思想残余

持这个观点的人也很多,主要的证据就是民科大多数都是老人。甚至自由人很乐观的认为民科现象会随着人口的自然迭代而逐渐消失。但现实是年轻人中也存在很多民科,比如:

搅得半个互联网不得安宁的凡伟,年龄就不大。在民科吧中也有一些很年轻的民科,比如陈福平(米用)、比如瓦尨,这都是很年轻的人。所以我认为将民科推给旧思想残余也是不厚道的

精神疾病

很多民科确实表现出了很多精神类不正常的状况,比如那个李三清直接把自己手指切了。但是呢,说所有的民科都不正常还是过于勉强了。而且现代医学对于精神疾病的研究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况且多数民科生活上和正常人并没有什么区别,说他们精神疾病可能过于牵强。

2.民科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群人

那么既然零度君认为不能简单的将民科的产生归结于教育、旧思想和精神疾病的因素。我们就要深入研究一下民科到底是怎么产生的。而这个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先看民科都有哪些共性。大体上经过这么多年的总结,我们归纳了以下几点:

极度狂妄和自大:几乎所有的民科都认为自己或者自己的成果具有改变世界级别的影响力。

不接受批评:几乎所有的民科都没有真正接受过其他人的批评,他们的区别仅在于形式上的接受和形式上都不接受。

逻辑错误:几乎绝大多数民科都存在严重的逻辑错误,这些错误几乎全部集中在充分必要条件上。他们理不清因果关系,搞不清逆命题和否命题的正确性。

双标严重:民科们一般都会致力于推翻某个理论,但是很奇怪的是当他们认为某个“官科”理论不能解释某现象就认为该理论错误;而当自己理论不能解释某现象时却坚称自己正确。

具体民科的很多理论,大家可以看我的专栏

3.民科的危害

那好了,既然要反民科,那么很自然我们要知道民科的危害到底在哪里。零度君个人认为民科真正的危害不在于金钱什么的,主要在于对教育环境的危害。我不知道各位小时后有没有在书店发现什么《xxx未解之谜》、《xxx讲相对论》之类伪科学书籍。幸好我家隔壁住的是个物理老师,不然小时候也深受其害。

民科的危害,就是在这里。对于多数经过教育的人来说,民科的理论不至于太害人,但对于尚未建立起来知识体系的中小学生群体来说,这类谬论可能会潜伏若干年后才爆发出来。比如我们高中讲万有引力定律,计算阿波罗登月从月球圆轨道着陆需要的能量。突然就有人跳出来和老师说“阿波罗登月都是假的,这题出的没意义”,还有物理选修相对论的时候有人拿着双生子佯谬的事大放厥词,弄得老师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去纠正这个问题......听起来很搞笑,但深想起来很可怕。

教材的编撰是逐层次的将知识教给学生,所以在教学期间肯定会碰到现有知识不能解释的问题,这期间老师们通常的做法是告诉你学过xxx你就明白了。但是如果民科提前把这些东西弄得神乎其神难免会带来负面影响。

我见过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隔壁小区的某个学生,淘宝买了一堆化学试剂想做超盐酸......还好快递被警察叔叔拦下来了。

4.民科现象传播的关键节点

从上面民科的危害中我们可以看出,民科的主要危害在于民科理论对心智未成熟的学生的危害。所以对于我们反民科的来说,这事和免疫过程差不多,关键点只有三个地方:

  • 消灭源头
  • 阻断传播途径
  • 在课堂上消灭伪科学

这三个过程中第一个显然不可能,我们是有言论自由的,不能因为人家是民科就灭了是不是。而最后一条更为难,让老师们累死吗?所以真正的关键点在于阻断民科的传播途径。这也是零度君等人一直坚持反民科的原因。

试想一下,某民科提出个xxx理论,然后懵懵懂懂的学生们看到了就去百度这个xxx理论。由于这个理论是民科自己胡诌出来的,那百度的结果自然都是这个民科的话。话语权就这么落到民科哪里了。所以《民科吧见闻录》致力于让那些学生们能搜到“这个民科是错的”这样的东西。

5.导致民科泛滥的关键因素

实际上民科现象不是近代才有的。我们一个老师说当年他就频繁收到民科的来信......那大概是30年前了吧。实际上我们近代也有过气功热、水变油这样的民科大行其道的时候,国外也有李森科还有所谓的科学教。

那么民科泛滥的关键点在哪呢?

零度君认为关键点在于媒体。过去是报纸、书籍,现在是网络、自媒体。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当年凡伟事件的时候无数媒体跟风报道“学术圈欠凡伟一个xxx”之类的话不知道被有些媒体叫了多少遍。结果凡伟事件最终真相大白的时候媒体们是不是欠学术圈一个道歉呢?不好意思,这个道歉至今没有看到。

实际上,到现在为止零度君没有见过哪个媒体去声明自己当年给凡伟摇旗呐喊是错的,他们最多去把文章撤掉而已。不知道这些媒体人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法院判决名誉权纠纷的时候往往有一句“恢复名誉”呢?为什么不是让骂人的人直接把帖子删了呢?

所以,民科泛滥的根本原因在于:媒体们从来不会因为科学上的错误报道来认错!也从来没有媒体人因为这种不负责任的报道而受到责罚。这导致了几乎所有人都看不到民科被批驳。也导致了媒体为了根风不去核实事实情况。

作为媒体,高中就讲过新闻稿第一要义是要真实。民科等伪科学内容,包括更扩展了的毒鸡汤等,之所以能在互联网上泛滥,还是在于媒体失去他们的真实性和严谨性。所以零度君一直坚持一个观点,民科是一个社会现象,是媒体信息价值不断下降的表现。

6.反民科的方法

这里又要说科学的反民科方法了。反民科不在于将民科驳倒,实际上民科们的诡辩法是不可能被驳倒的。反民科的要义在于让其他人认为这个民科是错的,归根结底是为了占领相关的舆论阵地。我们根本不需要去强迫民科承认他是错的,只要让其他人都看出来民科是错的就行了。这也是为什么零度君创立了专栏《民科吧见闻录》的缘故。

在此,零度君正式表态,专栏《民科吧见闻录》中所有的文章均可在声明出处的前提下无限制转载。也算是我们为科普工作作出一些贡献。

7.民科到底是什么导致的

那么我们要回归原始问题了,民科到底是什么导致的呢?这里就不得不提零度君等人的另一个论点,民科主要表现为没有科学的方法论和正确的世界观。这也是很多人对科学工作者的误解,科学工作者不仅在于他掌握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他们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知道怎么去科学的研究问题。

但是需要说明一点,民科走上民科道路的动机目前来看是多种多样的。有人是为了名,有人是为了钱,也有人是为了妹纸,还有真是为了科学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他们为了达到目的几乎是不择手段的,甚至还有人抬出党章来反相对论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民科”,这个词在中文语境中,通常是指那些非专业科研人员,但却对科学研究抱有极大热情,并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索的群体。与受过系统科学训练、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府工作的“科班”科学家不同,“民科”的知识获取途径多样,研究环境也相对独立。要客观地定义“民科”这一群体,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一、 身.............
  • 回答
    “崇洋媚外” 是一个带有负面色彩的词语,用来形容一种心理和行为倾向,即过度推崇、羡慕或盲目追捧外国的文化、产品、制度、价值观等,并因此贬低、否定或忽视本国(或本民族)的同类事物。要客观地定义“崇洋媚外”,我们需要剥离其主观的道德评判,将其分解为一系列可观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和表.............
  • 回答
    拆解“传销”:一文读懂其本质、套路与法律定罪“传销”,一个常常与“致富神话”和“倾家荡产”联系在一起的词汇。对于普通人来说,它披着诱人的外衣,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本文将深入浅出地剖析传销的本质,揭露其惯用伎俩,并详细说明如何将其绳之以法。 什么是传销?拨开迷雾见本质要理解传销,首先要区分它和合法的直.............
  • 回答
    客观评价陈独秀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因为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转变和深远的影响。要做到客观,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不带感情色彩地审视他的功过是非。以下将从他的思想、活动、贡献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陈独秀的生平轨迹与时代背景理解陈独秀,必须将其置于20世纪初中国剧烈变革的大背景下。他经历了.............
  • 回答
    “读鲁迅但千万不要学他的写作方式”这句话是一句非常经典且具有深度的评价,它包含着对鲁迅先生文学成就的肯定,也包含着对学习写作的理性思考。要客观地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为什么“读鲁迅”是值得肯定的?这句话的前提是“读鲁迅”,这本身就肯定了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其作品的.............
  • 回答
    客观评价农民起义是一个复杂且需要多角度审视的问题。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们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也伴随着巨大的代价。要进行客观评价,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避免简单化和标签化。以下将从历史背景、起义原因、起义过程、对社会的影响、评价的维度以及历史教训等方面进行详细.............
  • 回答
    评价台湾的雄风三型导弹,需要我们抛开政治宣传和过度的军事臆想,纯粹从技术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其设计理念、关键性能以及在现代海战环境中的定位。雄风三型,又称“航母杀手”,这个绰号本身就暗示了其被赋予的核心战略使命:在潜在冲突中,对大型水面作战平台构成严重威胁。一、 设计理念与定位:反舰攻击的“尖刀”雄.............
  • 回答
    乾隆:盛世的辉煌与隐忧提及乾隆皇帝,人们脑海中往往浮现出的是一个气势恢宏、风华正茂的盛世景象。这位在位长达六十年(实权近六十三载)的君主,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之一。然而,要客观评价这位君主,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那些被粉饰的赞歌,更需要深入探究他统治下的社会肌理,看见辉煌背后的隐忧。宏图伟业.............
  • 回答
    评价历史人物,尤其是像张学良这样经历复杂且影响深远的人物,需要我们采取客观、全面、辩证的态度,避免简单的标签化和情绪化。张学良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争议,既有历史性的功绩,也有备受批评的失误。要客观评价他,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一、 张学良的背景与早期经历:军事才能与继承者的挑战 显赫的家世与军.............
  • 回答
    评价一位导演,尤其是像毕志飞这样一位从业经历相对特殊且作品争议颇多的导演,需要我们抛开情绪,理性地分析其作品、创作理念以及对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要做到客观,我们就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不是简单地贴上“好”或“坏”的标签。一、 从其核心作品《逐梦演艺圈》出发的初步审视毕志飞导演为大众所熟知,很大程度.............
  • 回答
    深入剖析《原神》:一款现象级开放世界冒险游戏的客观审视《原神》自2020年横空出世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席卷全球游戏市场,成为现象级的开放世界冒险游戏。它成功地将主机级的画面表现、丰富的游戏内容、吸引人的故事叙事以及极具创意的角色设计融为一体,赢得了海量玩家的喜爱。然而,如同任何一款备受瞩目的作品一.............
  • 回答
    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尤其是身处激荡年代的军事将领,需要从多维度的视角出发,剥离时代洪流中的情感色彩,聚焦于其行为、决策及其所产生的实际影响。西蒙·彼得留拉,作为20世纪初乌克兰独立运动的关键人物,其评价必然是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彼得留拉的崛起与早期活动:要评价彼得留拉,首先要了解他所处的历史背景。20世.............
  • 回答
    评价袁莉在微博评论中写下“帝吧出征”这一行为,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和审视。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行为发生的背景、涉及的群体以及可能产生的意涵。事件背景与涉及群体:“帝吧”是中国网络上一个具有特定群体认同的贴吧,以其激进的网络风格、有时甚至是民族主义倾向的言论而闻名。其“出征”行为通常指的是组织网络行动.............
  • 回答
    《名侦探柯南》这部作品,自从1994年在《周刊少年Sunday》上连载至今,已然成为了一代人的童年回忆,更是侦探推理漫画领域难以忽视的巨头。青山刚昌老师以其独特的魅力,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世界观,塑造了无数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要客观评价这部作品,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审视。首先,作品的核心吸引力.............
  • 回答
    黄昆:塑造固体物理学版图的巨匠,以及他在固体理论中的璀璨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固体物理学的星空中,黄昆先生的名字无疑是熠熠生辉的。他以其深邃的洞察力、严谨的逻辑以及不懈的探索精神,为我们揭示了固体物质内在的奥秘,并为后世科学家铺就了通往理解和改造物质世界的道路。评价黄昆先生在固体理论中的成就,绝不能仅仅.............
  • 回答
    评价陈鲁豫,需要我们抛开过往标签化的印象,尝试以更客观、多维度的视角去审视她。她的人生轨迹和事业发展,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时代变迁、媒介发展以及个人选择所带来的复杂影响。主持人身份下的鲁豫:一个时代的印记与争议首先,我们不能忽视陈鲁豫作为主持人的身份。她的成名作《鲁豫有约》无疑是中国电视节目史上的一.............
  • 回答
    评价一位作家,特别是像方方这样在公众视野中引起广泛讨论的人物,需要我们放下预设的立场,用一种审视的眼光去细致地剖析。方方的作品和她本人,都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不同的光彩,也映照出复杂的社会现实。文学成就:现实主义的坚持与时代的回响首先,从文学创作本身来看,方方是一位非常坚定的现实主义作家。她以笔耕.............
  • 回答
    评价《金瓶梅》这部小说,确实需要一番耐心与审慎,因为它太过庞杂,也太过争议。要做到客观,首先要摆脱那些标签化的认知,比如“禁书”、“诲淫诲盗”,然后深入到作品本身,看看它究竟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位置。一、作品的“野”与“真”:打破传统道德桎梏的现实主义《金瓶梅》最引人注目,也是最令.............
  • 回答
    南开大学津南新校区,自落成以来,便承载着南开人对未来发展的诸多期望。要客观评价这座校园,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非简单罗列优劣。首先,从空间布局和硬件设施来看,津南新校区的设计思路是宏大且面向未来的。它拥有远超老校区占地面积的广阔空间,这为学科的拓展和资源的集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崭新的教学楼、实.............
  • 回答
    好的,我们来细细品味这首词。首先,从整体的意境上来说,这首词描绘的画面是相当开阔而又带有几分萧瑟的。词人选取了“风”、“月”、“山”、“水”这些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但它们被组合起来,营造出一种不同于寻常春花烂漫或夏日炎炎的氛围。你可以想象一下,微风吹拂,不是轻柔的拂柳,而是带着点力度,撩动着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