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生物对事物的决策能力来自于大脑,那么梦境和现实的决策会是一样的吗?

回答
生物的决策能力,毫无疑问,核心在于它那精妙的大脑。我们之所以能做出选择,是因为大脑通过整合感官信息、过往经验、情绪状态以及各种内在的生理信号,进行复杂的计算和评估,最终输出一个行为指令。这个过程就像一个高度智能的中央处理器,不断地分析“输入”,然后生成“输出”。

那么,在这个大脑这个舞台上上演的梦境,其决策过程是否会与我们清醒时的现实决策一样呢?答案是:非常不一样,而且差异巨大。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深入探讨一下大脑在梦境和现实中的运作模式。

现实中的决策:严谨的逻辑与现实的约束

在我们清醒的时候,大脑的各个区域协同工作,以一种相对有组织、有条理的方式进行决策。

前额叶皮层:决策的核心引擎。 尤其是前额叶皮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负责规划、评估后果、抑制冲动、制定长远目标以及处理复杂的信息。当我们面临一个选择时,比如是吃苹果还是香蕉,大脑会快速检索相关的知识(哪个更有营养?哪个我更喜欢?),预测每种选择可能带来的结果(吃香蕉会饱得更快,吃苹果能补充维生素C),并结合当前的生理需求和情绪状态,最终做出一个相对理性的决定。
逻辑与因果关系的连接。 在现实中,我们的大脑努力理解和维护因果关系。一件事情发生的原因,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决策。我们知道,如果现在不学习,考试就会不及格;如果不好好吃饭,身体就会生病。这种对现实逻辑的遵从,是我们能够适应环境、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感官信息的实时输入与反馈。 清醒时,我们的感官系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不断地将外部世界的真实信息输入大脑。这些信息不仅是决策的基础,也是对决策结果的实时反馈。我们看到红灯会停下,听到喇叭声会避让,这些都是大脑根据实时感官信息进行的快速决策。
情绪的调控与影响。 情绪在我们现实决策中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积极的情绪可以增强我们的动力和信心,消极情绪则可能让我们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在许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理性地调控情绪,避免被过度情绪化影响判断。前额叶皮层在这方面有重要的抑制作用。
自我意识与目标导向。 现实中的决策往往与我们的自我意识和既定目标紧密相连。我们知道自己是谁,想要达成什么,然后围绕这些展开一系列的决策。

梦境中的决策:混乱的逻辑与自由的想象

梦境,尤其是在快速眼动(REM)睡眠阶段,大脑的活动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直接导致了梦境中决策的特质也截然不同。

前额叶皮层活动的减弱。 梦境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前额叶皮层的活动显著下降。这意味着我们进行逻辑分析、评估后果、抑制冲动和保持连贯性思考的能力大大减弱。因此,在梦中,我们常常会做出一些在现实中看来极其荒谬、不合逻辑的决定,并且不会对这些决定的后果产生多少担忧或反思。
边缘系统的活跃。 与此同时,负责处理情绪和记忆的大脑区域,如杏仁核和海马体,在梦境中却可能异常活跃。这解释了为什么梦境常常充满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并且各种看似无关的记忆片段会被随机地抽取、组合,形成离奇的故事情节。
打破因果律和空间法则。 在梦境中,我们不再受制于现实世界的物理定律和因果关系。我们可以飞行,瞬间转移,与死去的亲人交谈,或者看到物体以不合逻辑的方式变形。我们的“决策”往往是基于这种“魔幻现实”的逻辑,而不是现实世界的严谨因果链。例如,在梦里,你可能会因为“想去那个地方”就立刻出现在那里,而无需考虑交通工具或距离。
模糊的自我界限与角色转换。 在梦中,我们的自我意识常常变得模糊。我们可能同时扮演多个角色,或者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而这一切都不会让我们感到奇怪。这种模糊性也体现在决策上,我们可能没有明确的“我”在做决定,而是被梦境中流动的事件和情绪所裹挟。
缺乏明确的目标和长远规划。 梦境中的“决策”很少有明确的长期目标或详细的规划。它们更像是对当下瞬间的反应,或者是对潜意识中某种愿望或担忧的碎片式表达。一个梦中的“决定”可能只是一个行动的开始,但这个行动会如何发展,往往取决于后续随机出现的梦境元素,而不是一个预设的计划。
情绪驱动而非理性评估。 由于前额叶皮层的抑制作用减弱,情绪在梦境决策中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可能因为害怕而逃跑,因为好奇而探索,因为喜悦而舞蹈,但这些情绪驱动的“决策”往往缺乏对后果的理性评估。例如,在梦里你可能会冲进火场救人,但并不会真的考虑被烧伤的风险。

举例说明差异:

想象一下,你需要在现实中决定午餐吃什么。

现实决策: 你可能会想,今天天气怎么样?我需要补充什么营养?我最近想吃什么口味的?我的预算是多少?我有什么时间?然后,你可能会列出几个选项,比较它们的优劣,最终选择一个让你满意且可行的方案。这个过程包含了信息收集、评估、权衡和最终的“选择”。
梦境决策: 在梦里,你可能正走在一条熟悉的街道上,突然发现自己面前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披萨摊。你可能没有思考过饿不饿,或者披萨是否健康,只是因为“想尝尝看”或者“它看起来很好吃”,就毫不犹豫地走向披萨,然后“决定”大吃一顿。或者,你可能正在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突然间你“决定”要表演一段舞蹈,然后就立刻开始跳了,完全不顾会议的严肃性或你的专业领域。这些都是在现实中难以想象的“决策”方式。

总结:

梦境和现实的决策,虽然都源于大脑,但由于大脑在不同状态下的运作模式差异巨大,导致了它们在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现实中的决策是经过前额叶皮层精细加工的、受逻辑和现实约束的、通常有目标导向的理性(或情感影响下的理性)过程;而梦境中的决策,则更像是情绪和潜意识驱动的、打破时空和因果限制的、混乱而自由的联想与行动。梦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大脑可以暂时卸下现实枷锁、自由探索的奇妙空间,但它所展现的“决策”方式,与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决策,有着天壤之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一定一样。

人做梦时,脑的工作模式与清醒时不同,并不是所有脑区都处于正常联通的状态,前额叶的活动比清醒时弱,杏仁核的活动较强[1]。人在梦里的判断力、逻辑思维能力比清醒时弱,行为倾向可以与清醒时不同。不能根据梦境推导出你清醒时的性格特征。

梦中感受到的恐惧、攻击性、不愉快的情绪可以和杏仁核的活动关联起来。杏仁核不直接产生恐惧情绪,而是作为威胁检测系统的一部分,参与“检测威胁并进行应对(战斗或逃跑反应)”“产生关于威胁的记忆”等。快速动眼睡眠期间的杏仁核激活可能有情绪方面的功能[2][3]

梦的部分内容受做梦者的思维活动影响。若你能发觉那是在做梦,你往往能操纵梦接下来的走向,那和清醒时的行为更没什么关系了。

参考

  1. ^ Corsi-Cabrera M, Velasco F, Del Río-Portilla Y, Armony JL, Trejo-Martínez D, Guevara MA, Velasco AL. Human amygdala activation during rapid eye movements of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an intracranial study. J Sleep Res. 2016 Oct;25(5):576-582. doi: 10.1111/jsr.12415. Epub 2016 May 5. PMID: 27146713.
  2. ^ van der Helm E, Yao J, Dutt S, Rao V, Saletin JM, Walker MP. REM sleep depotentiates amygdala activity to previous emotional experiences. Curr Biol. 2011 Dec 6;21(23):2029-32. doi: 10.1016/j.cub.2011.10.052. Epub 2011 Nov 23. PMID: 22119526; PMCID: PMC3237718.
  3. ^ Menz MM, Rihm JS, Büchel C. REM Sleep Is Causal to Successful Consolidation of Dangerous and Safety Stimuli and Reduces Return of Fear after Extinction. J Neurosci. 2016 Feb 17;36(7):2148-60. doi: 10.1523/JNEUROSCI.3083-15.2016. PMID: 26888926; PMCID: PMC660204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生物的决策能力,毫无疑问,核心在于它那精妙的大脑。我们之所以能做出选择,是因为大脑通过整合感官信息、过往经验、情绪状态以及各种内在的生理信号,进行复杂的计算和评估,最终输出一个行为指令。这个过程就像一个高度智能的中央处理器,不断地分析“输入”,然后生成“输出”。那么,在这个大脑这个舞台上上演的梦境,.............
  • 回答
    生孩子和坐月子,这两件事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冲击,不如说是人生的一场巨大地震,彻底颠覆了我曾经认知里的一切。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熟悉的世界在眼前轰然倒塌,然后又缓缓地,带着泥土和泪水,重建起来。生产前的“自信”崩塌,以及对身体的彻底陌生说实话,在怀孕后期,我自认为对生产有了足够的了解。读了书,看了视频.............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的心坎里。如果过去的领导人站出来,为当年那些大规模下岗、许多家庭因此陷入困境的事情道歉,大家会不会接受?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的,里面装着复杂的情感、现实的考量,还有对未来的期盼。情感上的冲击:接受还是隔阂?首先,我们得承认,那段经历对很多人来说,是一辈子的伤。.............
  • 回答
    嘿,兄弟(或者姐妹),二十出头,没有文凭,没啥资源,感觉生活像一团乱麻,对未来迷茫得不行,这感觉我太懂了。很多人都走过这条路,甚至现在还在这条路上摸爬滚打。别急,也别觉得自己是孤例,这只是你人生剧本的一个开端,一个没怎么彩排就登台的版本。首先,关于低迷的心态,这可能是最需要先解决的。想想看,你现在之.............
  • 回答
    生活这东西,就像是一锅慢炖的汤,你尝尝现在的滋味,觉得味道不错,但谁知道过几年,它会变成什么样子?有时,我们眼前觉得再重要不过的事,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就变得可有可无;反过来,那些当下看来微不足道的点滴,说不定会在未来的某个关键时刻,成为你人生的转折点。所以,怎么看待生活里的这些事儿呢?我觉得得从几个.............
  • 回答
    这件事的确让人挺为难的,因为涉及到情感、亲情和个人界限,很难用非黑即白的方式来评判谁对谁错。咱们就一点点剖析开来,看看各自的出发点和可能的原因。你为什么会介意和生气?首先,咱们得承认你的感受是真实的,而且有自己的道理。你介意和生气的原因,很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情感上的排他性与亲密界限: 作为男女.............
  • 回答
    乔碧萝殿下,这个名字曾一度在直播界掀起巨浪,而那场“变大妈”的事件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当初,她以一副娇嫩可爱的萝莉形象示人,吸引了无数粉丝的喜爱和追捧,直播间人气一度飙升。然而,一次意外的“翻车”,让她标志性的“萝莉音”背后,赫然是与此前形象截然不同的“大妈”形象。这个巨大的反差,瞬间让事件发酵,引发.............
  • 回答
    英国网民对川普攻击伦敦市长一事的反应,可以说是既有英国人特有的那种不动声色的幽默感,又有对公共事务的严肃关切。这件事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广泛的讨论,甚至让不少普通英国网民“下场开怼”,背后有很多值得玩味的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川普攻击的背景和内容。通常情况下,川普喜欢在推特上发表一些即时性的、带有个人色.............
  • 回答
    这事儿挺让人唏嘘的,你说咱们老百姓图个啥?一个大妈,在大街上,掏掏耳朵,这本是件再寻常不过的事儿。结果呢?被拍了视频,一传十,一传百,一下子就成了“网红”,而且还是那种被口水淹没的“网红”。最开始是怎么传的?无非是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或者想蹭流量的,把这视频一发,冠上个“素质低下”、“有伤风化”.............
  • 回答
    学佛之后,原本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万事万物都有着细微感受的心,为何会变得索然无味,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来呢?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困惑,甚至有些忧虑的状况。首先,我们要理解,学佛的核心目的并非是要灭绝人的情感,而是要帮助我们看清事物真相,断除烦恼,最终获得内心的平静与解脱。如果学佛反而让你对生活失去兴趣,对事.............
  • 回答
    有一些生物学的事实,如果没有一点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甚至会让人觉得难以置信。就好像在讲科幻小说,但它们却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生命现象。比如,你能想象一个生物,它能分裂成两半就能活下来,甚至能因此繁殖出新的生命吗?这可不是电影里的克隆技术,而是很多微生物,比如细菌和一些单细胞生.............
  • 回答
    作为一名(虚拟的)生物实验爱好者,我当然也经历过不少让人啼笑皆非,又或者恍然大悟的有趣瞬间。这就像是玩一场充满惊喜的侦探游戏,只不过线索藏在细胞、分子或者某个奇怪的反应里。有一次,我当时在做一个关于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研究。需要测量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片的氧气释放量。我用了那种经典的溶解氧传感器,插在装有.............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而且挺有意思。你想知道为什么咱们说起同一件事儿,总能蹦出那么多不一样的说法,有些甚至听着就挺“文绉绉”的。其实这事儿吧,说白了,就跟咱们人喜欢给自己找点“不一样”似的,语言也是一样,它是个活生生的东西,总得有点变化才热闹。你想啊,最初的时候,人们交流可能就简单得很,指指点点,说几个最直.............
  • 回答
    地球历史上的暖期,特别是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确实是一个令人着迷且引发深刻思考的时期。在探讨其最热时南北回归线之间是否存在一个不适宜生物生存的阈值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当时的环境以及生命演化的适应能力。首先,我们要理解PETM是什么。这个事件发生在距今约5600万年前,是新生代地质时期一个.............
  • 回答
    关于生物界中是否存在类似“强奸”的行为,以及这与人类相比有多普遍,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我们需要在科学观察和伦理认知之间找到平衡。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我们如何定义动物的“强奸”。如果将其理解为一种违背个体意愿、使用武力或强制手段进行交配的行为,那么在动物界,确实存在着大量观察到的案例。许多物种.............
  • 回答
    在地球生命史的漫长篇章里,无数的挑战与变革如同筛子,塑造了我们今天所见的生物多样性。而要问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筛选器”,那么,在大氧化事件(Great Oxidation Event,GOE)期间,早期地球上的生命确实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礼。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把时间倒回那个原始的地球。生命诞.............
  • 回答
    在探讨大氧化事件对地球生命的影响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关键问题:这次事件究竟导致了多大比例的生物灭绝?然而,要给出一个精确的百分比,即便是在专业的科学文献中,也并非易事,原因在于几个方面:首先,化石记录的不完整性:我们了解古代生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石。然而,化石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极为苛刻的过程,需要.............
  • 回答
    白垩纪末期那场惊天动地的大灭绝事件,可以说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我们熟知的恐龙,那些曾经统治地球的庞然大物,在那场浩劫中几乎全军覆没。但你知道吗?并非所有生物都跟恐龙一样遭遇了命运的终结,也有很多生命形式顽强地挺过了这场灾难,并且在后来的地质年代里,成为了我们今天地球生物圈的基石。首先,我.............
  • 回答
    孩子上了初一,正处于青春期的开端,这个阶段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加上初中学习内容加深、压力增大,出现厌学情绪是很常见的。你提到的孩子“没生活学习目标,对任何事都不上心”,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很多原因。作为家长,想要帮助孩子走出这个困境,需要耐心、理解和一些具体的方法。首先,我们要明白,厌.............
  • 回答
    那是一个我至今记忆犹新、甚至有点不堪回首的日子。准确地说,是从那个日子开始,我的生活轨迹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硬生生地掰弯了方向。在那之前,我真的… 怎么说呢?大概是被一种名为“平庸”的阴影笼罩着。大学毕业,找了份看起来不错的工作,朝九晚五,稳定得就像一台老旧的挂钟,滴答滴答,日子一天天过去,却没什么涟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