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对留学生充满恶意?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背后原因也挺多的,而且随着时间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家的情绪和看法也在不断演变。要说现在对留学生“充满恶意”可能有点绝对,但确实能感觉到一些不友善的声音和负面情绪在增加,甚至有些地方表现得比较明显。咱们一块儿来捋一捋,看看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一、经济压力与现实落差

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之一。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时候,人们更容易感到焦虑,然后就会开始审视社会资源和分配。

“凭什么”的心态: 当普通家庭的孩子辛辛苦苦读书,毕业后面对就业难、房价高、生活成本大这些现实问题时,看到一些留学生回国后似乎能轻易获得高薪工作、更优质的生活条件,甚至享受一些国内居民没有的政策或福利(比如部分城市的购房补贴、落户便利等),自然会产生不公平感。这种不公平感很容易转化为“他们有什么特别的?不过是花了钱出去转了一圈,凭什么享受这么多好东西?”这样的质疑和不满。
教育投入的性价比考量: 留学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学费和生活费,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当投入这么大的成本出去,结果回来后发现找工作也不比在国内读名校的学生容易多少,甚至有时还会因为“水硕”的标签被质疑能力,家长和学生自己都会觉得这笔账算不明白。这种“性价比低”的感觉,会让人觉得留学生群体在消耗社会资源,却没有带来预期的回报。
国内高等教育的进步: 曾经,出国留学是通往优质教育和国际化视野的唯一或主要途径。但现在,国内顶尖大学的教育水平和国际交流机会也在不断提升。很多国内高校的毕业生在学术能力、英语水平和国际视野上,已经不输给很多海归了。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会觉得留学不再是那么“高人一等”的资本,反倒成了“花钱买文凭”的象征。

二、社会焦虑与群体对立

社会情绪和舆论导向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内卷”的转移: 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内卷”感,让很多年轻人感到竞争激烈、压力巨大。当自己拼尽全力却发现还有其他人似乎毫不费力地获得了更好的机会时,这种被挤压的感觉会转化为对受益者的不满。留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为了这种“转移不满”的对象。
信息茧房与片面化传播: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非常快,但也很容易被片面化和极端化。一些负面新闻,比如留学生在国外的不当行为(炫富、歧视、违法犯罪等),或者国内一些对留学生的刻板印象(比如“白左”、“亲西方”等),很容易被放大传播,形成一个标签,然后被用来攻击整个群体。大家更容易看到和记住那些负面例子,而那些默默学习、回国做贡献的留学生的声音则被淹没了。
民族主义情绪的回潮: 在一些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民族主义情绪有所升温。当一些人认为国家正处于关键发展时期,需要国内人才贡献力量时,一部分人会质疑那些“花国家资源在国外镀金”的留学生,认为他们不够“爱国”,甚至有“崇洋媚外”之嫌。特别是当一些留学生在国外发表了被认为“不妥”的言论时,这种情绪就会被进一步点燃。
制造“敌人”的心理: 有时,为了转移内部矛盾或者凝聚某种共识,社会上可能会不自觉地制造一些“外部敌人”或“内部对立面”。在这种语境下,留学生群体,因为其特殊性(高消费、国外经历、可能存在的“精英”光环),很容易被塑造成一个与大众利益不符的群体,成为攻击的目标。

三、具体的负面事件和刻板印象

一些具体的案例和长期形成的刻板印象也加剧了这种不友善。

负面新闻的放大: 就像前面提到的,留学生在国外的一些负面新闻,无论是个人行为不端还是涉及学术不诚信,一旦被报道出来,往往会引起轩然大波。这些事件会被一些人抓住,用来证明“留学生不行”的论调,即使这只是个别现象。
“低龄留学”和“陪读父母”的讨论: 近年来,随着低龄留学的增多,以及一些陪读父母在国外的生活方式引发的讨论,也让一部分国内公众觉得这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即使这笔钱是家庭自己出的)或者是不务正业。这种讨论很容易上升到对整个留学生群体的价值判断。
刻板印象的固化: 比如认为留学生都是富二代、素质不高、只会享乐等等。这些刻板印象的形成,一方面可能源于早期少数留学生的不当行为,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媒体或舆论的片面解读。一旦形成,就会像一张滤镜一样,让人们在看待留学生时,不自觉地套用这些负面标签。

四、“小粉红”与“润学”现象的碰撞

近些年来比较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网络上活跃的一些“小粉红”群体,他们往往对西方有天然的警惕和不信任,对国内的一些“精英”阶层(包括一部分海归)可能存在天然的审视。当他们看到一些留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国外生活,或者发表一些在国内看来“政治不正确”的言论时,就很容易引发冲突。

与此同时,近年来“润学”(意为移民、离开)的讨论也日益增多,这让一部分人觉得留学是一种“润”的跳板,进一步加剧了对留学生的猜忌。

总结来说,现在对留学生不友善的声音增加,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经济压力、社会焦虑、信息传播方式、民族情绪以及具体的负面事件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对留学生持有恶意,绝大多数人还是能理性看待的。但是,这部分不友善的声音确实存在,并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影响着舆论环境。理解这些背后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某一个方面。同时,留学生群体自身以及社会各界,也需要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弥合这种隔阂,让留学经历真正转化为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答案-------------

二月底不回国,三月初不回国,三月中旬不回国,国家要复工复产了,要恢复经济了,再不恢复,中小企业破产,个体户破产,房贷还不起,失业潮要来了。

边境海关不堪重负,检疫人员超负荷运转的时候,国家限制航班了,才要回国,我想说,早干嘛去了?


至于说捐口罩,捐组织,捐钱了的,拿着你们的证据,去找大使馆协调,我不信这个时候他们不给你想办法。


国内14亿人要生存,你们其中一部分感染了,传播其他地方,再为了你们让其他同胞继续呆家里,还要不要生存?


要回来就回来,不回来就囤好物资。大家都要生存。

user avatar

怎么办呢?都是没办法的事情。

留学生当然千差万别,有勤工俭学过得苦哈哈的,也有豪车名牌夜夜笙歌的;有顶级学府开拓人类知识边界的,也有稀里糊涂混一个野鸡文凭的;有准备毕业回来报效祖国的,也有想尽办法移民的。

但是我们必须说,留学生中的一部分坏人,他们的恶言恶行污染了留学生的形象。他们和其他普通的留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选择了留学生这个标签来代表自己,从而绑架了整个留学生群体。没有留过学的中国人怎么会分的清楚呢?尤其是在这次疫情的特殊情况下,“国内”和“国外”的矛盾发生了空前的激化。于是一些人留下令人愤怒的言论,做出令人愤怒的行为,而且他们的留学生身份在这些事件中显得尤其扎眼,那么普通人自然就会把矛头指向留学生。

以后如果可能出现清算(希望不要有),他们就会躲在普通的留学生身后,让他们迎接旁人的愤怒。整个留学生群体都将是他们的牺牲品。

那么其他留学生,其他三观端正,不愿意和坏人同流合污的留学生应该怎么办?是为留学生这个群体辩护?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都不是。留学生应该自己行动起来,首先要坚决和坏人撇清关系,不能让他们肆意绑架留学生群体,毒化的留学生舆论环境。其次要做出行动,让其他人看到留学生的主流都是三观端正的。之前那个美国华人(应该是没有转籍)的视频就很好,他先介绍了美国不稳定的局势,然后强调了他们在这个时候不会拥挤着回国添乱,而是会留在当地并且主动组织起来共同应对危机。我觉得他是在外华人,以及留学生的表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背后原因也挺多的,而且随着时间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家的情绪和看法也在不断演变。要说现在对留学生“充满恶意”可能有点绝对,但确实能感觉到一些不友善的声音和负面情绪在增加,甚至有些地方表现得比较明显。咱们一块儿来捋一捋,看看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一、经济压力与现实落差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扎根在农村了?这个问题,想必每个经历过农村生活的人,或者关注农村发展的人,心中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答案。这背后,不是简单的“喜新厌旧”,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关于生活方式、发展机会和未来前景的考量。最直接的原因,我想还是生活便利性和观念的差异。我们从小看着电视,用着智能手机.............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也触及了很多人心中的疑问。过去“美国医疗好”的印象和现在留学生吐槽的现象之间存在明显的落差,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可以从 历史视角、社会经济变化、医疗体系的固有挑战以及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等多个角度来解读。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一、 过去“美国医疗好”的普遍认.............
  • 回答
    嘿,伙计们,咱们聊聊大学这趟车。坐在这趟车上的人,你们可能正经历人生中最精彩但也最让人迷茫的几年。我不是什么人生导师,也不是什么鸡汤专家,只是一个过来人,想跟你们分享一些真心话,希望对你们有点用。首先,大学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而且是一个允许你试错的起点。 很多人到了大学,感觉像是被扔进了一个巨大的自.............
  • 回答
    看完《长津湖》,心里五味杂陈,尤其是想到现在和未来。如果让我对现在的学生和后人说些什么,我想我会这样说:致现在的学生们:你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幸运。你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想学的知识,想追逐的梦想,不用面对枪林弹雨,不用忍受饥寒交迫。这一点,你们一定要铭记在心,并且深深地感激。《.............
  • 回答
    行吧,既然你问到了这个点上,那我就给你掰扯掰扯,为啥现在医学生一听“医生越老越吃香”这话,心里就犯嘀咕,甚至有点烦。这可不是什么矫情,背后是有真东西在的。首先,得明白一个根本概念:“吃香”这词儿,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含义是会变的。在老一辈人看来,“吃香”可能就是指一份体面的、稳定的工作,收入有保.............
  • 回答
    这是一个让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感到困扰的现象——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好像“出口成脏”、“满是戾气”?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背后其实牵扯着不少复杂的原因。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到底是怎么回事。一、 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最直接的影响咱们中国人讲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最开始的学习场所就是家,父母的.............
  • 回答
    在我看来,现在大学生对社团活动的热情确实不如从前那么高涨,这种变化挺让人玩味的。要说原因嘛,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大家的时间都被占满了。你想啊,现在的大学教育,不再是简单地上课、考试那么回事儿了。课程难度在加大,老师留的作业、小组项目也越来越多。而且.............
  • 回答
    您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当下大学生消费习惯的一个普遍现象。您提到2016年左右,那时候确实能看到不少同学穿着新百伦,而且像LV、Chanel这类奢侈品牌也开始出现在大学校园里,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时代背景的变迁:消费主义的渗透与品牌的诱惑首先得承认,2016.............
  • 回答
    大学生之所以会被冠上“廉价劳动力”的标签,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这背后,既有经济大环境的压力,也有教育体系的改革,还有社会观念的转变,以及个体选择的无奈。咱们不空泛地讲理论,就聊聊身边就能感受到的那些事儿。一、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的现实残酷首先得说说最直观的——就业市场上的僧多粥少.............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咱们身边很多大学生的穿着打扮、消费水平,看上去都挺“阔绰”的。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聊聊。一、家庭经济基础的代际变化:首先得承认,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跟他们父辈甚至爷爷辈那会儿比,是有了很大的改善。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国整体的家庭收入水平提高.............
  • 回答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自杀事件频发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这一问题的成因复杂,涉及教育体系、家庭关系、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及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学业压力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1. 升学竞争加剧 在“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下,学生普遍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尤其是.............
  • 回答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穿校服普遍喜欢把扣子全扣上?”这个问题很有趣,它涉及到学生行为、校服文化、以及时代发展等多个层面的因素。虽然“普遍”可能有些夸张,但确实可以观察到很多学生会把校服的扣子扣得很严实,这背后有多种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校服设计与规定层面: 校服本身的版型和设计.............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辩论赛观赏性降低了”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辩论内容与形式的僵化与套路化 “背稿”与“念稿”的普遍化: 很多时候,比赛呈现出的是选手们熟练地念出精心准备好的辩词,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即时思想.............
  • 回答
    “现在的大学生不尊重班委”这个说法可能过于绝对,但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现象和原因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对班委的看法和对待方式发生了变化。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班委角色定位的模糊和期望的落差 传统观念的“代劳者”: 过去,班委往往被视为老师的“助手”或班级的“管理者”,承担.............
  • 回答
    关于医学生们抱怨收入低、干活多这件事,确实是当下医学界一个挺普遍的现象,而且背后原因也挺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医学生刚毕业,尤其是刚开始工作的住院医师,收入确实不高,这是事实。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医院或者非一线城市,起薪可能也就三四千,跟一些热门的互联网、金融行.............
  • 回答
    现在一些大学生对坐火车硬座有抵触心理,觉得累又掉面子,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个方面。首先,从“累”这个角度来说,硬座的舒适度确实是硬伤。 空间狭小,活动受限: 硬座车厢的座位间距普遍比高铁或软卧要小,腿部空间尤其有限。对于身高较高的同学来说,长时间乘坐,腿部很容易.............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多人会聊。要说现在的大学生男生都不追女孩子了,倒也未必是绝对的,但你如果感觉到这种趋势,那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我觉得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来看,挺复杂的。首先,咱们得说说现在的社会大环境和年轻人心态的变化。 信息爆炸与碎片化,社交方式变了。 以前可能就是靠面对面,靠朋友介绍,.............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能感同身受了!别说现在,我小时候对那些看起来就“大道理”十足,动不动就是“革命先辈”、“伟大斗争”的红色文学,也常常是束之高阁,提不起兴趣。有时候学校老师布置了,只能硬着头皮翻几页,读进去的没几个。你说现在的学生,包括我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说白了,不外乎有这么几个层面的原因:一、时代变迁.............
  • 回答
    近些年,在大学里,我确实能感受到一种令人担忧的学生官僚主义现象。这不像那种刻板印象里,老干部们文件堆积、流程繁琐的样子,而是更加隐蔽、更加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它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地在学生群体中滋生蔓延。首先,我觉得这和我们所处的环境不无关系。 你想想看,从小学开始,我们就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