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明明还有汉族国度,却总有人说元清时中国灭亡了?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一个相当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历史议题,那就是在元、清两朝时期,传统意义上的“汉族国家”是否“灭亡”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厘清几个关键概念:

1. “汉族”与“中国”的定义演变: 现代我们概念中的“汉族”和“中国”并非自古不变。在古代,人们更多地是将自己视为某个王朝的臣民,或者属于某个地域文化圈。民族概念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动态的过程,尤其是在近代民族国家兴起之后。元清时期,虽然有大量汉族人口和延续的汉族文化,但统治阶层和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2. “国家灭亡”的理解: “国家灭亡”通常意味着一个政治实体(政府、王朝)的覆灭,以及其主导统治民族的丧失政治主权。但如果我们将“国家”理解为承载特定文化和民族的政治载体,那么这个问题就更复杂了。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说元清时期“中国灭亡”了呢?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分开来探讨:

一、 政治主权与统治阶层的更替(最直接的原因):

元朝(蒙古帝国的一部分): 蒙古人是来自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他们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征服了包括宋朝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元朝建立后,蒙古人成为了统治阶层,实行了民族等级制度(如四等人制,虽然具体执行有争议,但民族身份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汉人虽然是人口最多的群体,但在政治权力、社会地位等方面,与蒙古贵族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从政治主权的角度看,曾经由汉族王朝(如宋朝)统治的“中国”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蒙古人主导的、疆域更辽阔的帝国。
清朝(满族建立): 满族是来自中国东北的女真族发展而来的民族。他们也通过武力征服了明朝,建立了清朝。清朝同样实行了一套统治策略,其中包含了对汉族官员的任用,但也保留了满族的独特政治、军事和文化传统。虽然清朝在制度上、文化上吸收了大量汉族元素,但满族作为统治民族的身份是确凿的。从政治权力核心来看,清朝的统治者不是汉族人,而是满族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将“中国”狭义地理解为“由汉族人建立和统治的国家”,那么元朝和清朝的建立,确实标志着这一政治实体的“灭亡”和“更替”。就像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就没有了一个统一的罗马帝国国家,而是分裂成了许多新的王国一样。

二、 文化与民族身份的冲突与认同:

“非我族类”的视角: 在许多汉族士大夫和民间认知中,蒙古人和满族人都属于“异族”,其文化习俗、价值观与汉族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华夷之辨”的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元清统治的看法。虽然历史上有“胡汉融合”的说法,但在征服初期和统治过程中,文化冲突和民族隔阂是客观存在的。
文化政策与象征意义: 尽管元清统治者也推行了一些汉化政策,但他们始终保持着民族特有的身份认同和一定的文化政策。例如,清朝曾推行剃发易服,这在汉族人看来是一种强制性的文化改造和屈辱的象征,加剧了“国家灭亡”的感受。同时,一些汉族知识分子和反抗者,将恢复汉族政权视为“复国”,这本身就意味着他们认为之前的汉族国家已经“灭亡”。

三、 历史叙事的角度与民族主义思潮:

近代民族主义的影响: 对“元清时中国灭亡”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近代以来兴起的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在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将元清视为“异族统治”的时期,可以更清晰地界定“我族”的生存历史和奋斗目标。这种叙事方式强调民族国家的纯粹性和历史连续性,将王朝更替与民族的兴衰紧密联系起来。
“正统”观念的延续: 中国历史上存在“大一统”和“正统”观念。很多时候,“中国”被视为一个文化、政治的整体,由代表“正统”的王朝来统治。当非汉族建立的王朝获得全国性的统治权时,在一些强调汉族主体性的叙事中,就会被视为“正统”的断裂,即“中国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中国名义下的异族统治”。

然而,为什么又有人会觉得“明明还有汉族国度”呢?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它们挑战了“灭亡说”的绝对性:

1. 人口与文化的延续性: 即使在元清时期,汉族人口依然是主体,汉族文化(儒家思想、文字、艺术、生活习俗等)也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许多汉族官员在元清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汉族文化也在不断地影响和被吸纳进统治政权。从这个意义上说,汉族作为一个文化和族群实体,并没有真正“灭亡”。
2. 政权的国家属性与治理: 元朝和清朝并非仅仅是占领者,它们最终确立了对整个“中国”地区的有效统治,建立了完整的官僚体系、法律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治理。它们继承了许多前朝的政治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它们建立了覆盖“中国”广大地域的“国家”,只不过这个国家的统治民族发生了变化。
3. “中国”概念的包容性: “中国”的概念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延展性。它既可以指代一个特定的王朝统治的政治实体,也可以指代一个地理区域、一个文化圈,甚至是具有历史连续性的政治文明。如果从“中国”是一个不断演变、融合的文明共同体的角度来看,那么元清时期虽然发生了政治主体的更替,但“中国”作为一种文明和地理概念依然延续存在,只是其政治载体发生了变化。
4. “复国”的现实性: 明朝的建立本身就是对元朝统治的推翻,是汉族政治力量的“复国”运动。而清朝建立后,虽然继续实行满族统治,但其内部也面临着如何处理与汉族主体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并且在很多方面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总结一下:

说元清时期“中国灭亡”了,主要是从政治主权被非汉族民族掌握、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之间存在明显的民族界限,以及近代民族主义视角下对“汉族国家”延续性的强调出发的。这是一种侧重于政治层面和民族身份层面的解读。

而认为“汉族国度”依然存在的观点,则更多地强调了汉族作为文化和人口群体的强大生命力、统治政权对中国政治地理的有效整合与治理,以及“中国”作为一个文明整体的包容性和历史连续性。这是一种侧重于文化、社会和文明整体演变的解读。

历史本身就是复杂的,不同视角下的解读也会有所不同。争论“元清时中国灭亡了”还是“汉族国度依然存在”,往往是在如何定义“中国”和如何理解“国家”与“民族”的关系上的不同侧重。与其说一个说法绝对正确,不如说它们各自揭示了历史进程中的一个侧面。

从现代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元清是中国历史上王朝和统治民族的更替,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作为一个文明体或地理概念的“灭亡”。但理解那些发出“中国灭亡”之声的人们的视角,也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历史中的民族关系、政治变迁以及不同时代人们的自我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于李自成部下的饥民来说,自从他们不再指望朝廷赈济的那一刻起,大明或者任何汉族皇帝的合法性或者说神圣性就已经变成渣渣了。即便换成朱元璋甚至轩辕黄帝(假设真有这么一个人)坐在北京,也无法改变这个统治集团肆意虐杀人民(主要是汉族),激发起义的事实。

民族主义是一种现代产品,法国大革命的炮声同时锻造了政治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和自由(民主)主义(这也是当局防范民族主义的原因)。在中国,十九世纪西方入侵和文化竞争锻造了自己的民族主义,明朝在这前头几百年呢,99%的明朝人根本不鸟自己的统治者是什么民族。而后来的史实证明,99%的士大夫和99%的朱家人也不鸟这个。正所谓:

一队夷齐下首阳,
几年观望太凄凉。
顶上整齐新结束,
胸中打点旧文章。
当日义不食周粟,
近日翻思补鞑粮。
早知薇蕨终难咽,
悔煞无端谏武王。

所以,李自成开仓放粮,吊死灾年一毛不拔的汉族亲王,他就是汉族农民的亲人,至于有人说他是党项族后裔……谁在乎?连黄帝始祖的神话都是二十世纪初才出现的,历代帝王的本纪尚且漏洞百出,既然李自成要给大家一口饭吃,不管他什么出身,大家都情愿跟他去北京。你把民族主义梦想寄托在那个公开抢掠汉族农民为乐的杨家土司身上,他也配当中国人的代表?你当明朝农民都和你一样矫情啊。

对刀耕火种等自然淳朴的生活方式,应该进行保护还是顺其自然地让其消失?

与之类似,西南许多少数民族过去生活在土司制度下,后来被改土归流乃至进入现代社会。这是否是侵犯“传统”呢?其实细究起来,大多数土司根本不是本地土著,要么是古代带着先进武器进入落后地区的冒险团伙后裔,要么是中央政府远征军留下的军官,比如说播州杨土司就是山西汉族,青海大多数土司是明朝乃至清朝才确立统治的退伍军官。摧毁土司制度,不是打击少数民族,恰恰是让少数民族从军事殖民状态下解放出来。某些少数民族怀念旧日生活,他们显然和诅咒土改的贫农的后代产生了一样的错觉——以为自己命中注定要就当统治者。

总而言之,以现代民族主义标准衡量,中国是19世纪才出现的。以现代民族主义神话衡量,播州杨氏甚至没壮大到有资格写神话的地步,当然不能和历代帝王相提并论。无论“中国”亡不亡,也轮不到这种封建土司来争夺神话地位。

相关回答:

马前卒:何为正统性,欧洲贵族统治的正统性和中国集权王朝的正统性有何异同?

马前卒:生活方式已经完全汉化的少数民族怎么找寻自己的民族认同感?

马前卒:人为什么喜欢看神话故事?为何近现当代神话创作近似停滞?

user avatar

无论是崖山之后无华夏还是元清也是华夏其实都不准确。

以及这两点本质上不过是两个政权为自己造势的结论罢了。

崖山之后无华夏的话明不算华夏那他又算啥,无论是文化还是民族还是地域都很华夏,他不华夏谁华夏?

一只鸟长得像鸭子,叫声像鸭子,走路也像鸭子,那它就是鸭子。

明就是那只长得像鸭子叫声像鸭子走路也想鸭子的鸟。

但是如果你把元视为华夏文明帝国的一份子的话站在蒙古人的立场上你会很奇怪。

我牛逼哄哄的把汉人帝国给灭了,然后我蒙古人入主中原,我觉得这个国家是属于我蒙古人的。

然后有个穿越者和忽必烈说,现在你建立的国家依然是华夏文明的一份子,和南宋一路货色。

忽必烈问号.jpg

不过如果你把中国和汉人帝国分开看待的话这个问题就没啥纠结的了。


地理上的中国从来没有亡国,但是汉人帝国的确被亡了两次。

中国亡不亡首先你要定义一下什么是中国?

如果只是一个占据了中原地带的国家就是中国的话那么中国永远都不会亡,因为这只是个地理概念。

如果是占据了中原地带,同时以汉人和汉文化主导的国家为中国的话元清是亡国了,亡的是汉人帝国,你可以叫他中原汉人帝国被彻底灭亡。

只不过文化没死透日后又建国了罢了,你可以把他叫做第一汉人帝国,第二汉人帝国,第三汉人共和国。

至于兰芳共和国,兰芳共和国和明帝国的政权并没有什么关系,自然不能算前朝未彻底断绝。

顺塔国当时可以视作南宋未彻底断绝,只不过顺塔国也没能反攻大陆啊,这就有点类似于忒修斯之船的问题了,顺塔国可以视作老船的剩余材料重新造了艘小船,明帝国可以视作零件被全部替换掉的船,当时那个才是真正的忒修斯之船你的确可以争辩一下,然而问题在于顺塔国日后亡了啊。


当然了,评论有人说靖康的问题,是我考虑不周了,那么完善一下好了,“占据中原地带,同时以汉人和汉文化主导的国家为中国”视为建立,这个“政权”被彻底消灭视为灭亡。

如果哪天拉丁裔的墨西哥毒枭军阀北上把美国政府车翻了,粉碎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政权,改为拉丁裔做主了,不过为了维持统治墨西哥人还是吸取了一些前朝的传统依然还是自称美国,还是假惺惺的搞选举只不过总统永远都是墨西哥裔。

这个时候你觉得美利坚亡没亡?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