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明明中国还有那么多疑难杂症,社会却还说不需要那么多生化环材土木水利人才?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认知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张力。我们常常听到,甚至我们自己也可能觉得,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医疗、环境、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都面临着无数的挑战,很多领域亟待突破,那么像生物、化学、材料、环境、土木、水利这样的“生化环材土木水利”人才,似乎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力军,为什么还会有人说“不需要那么多”呢?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

首先,“不需要那么多”的说法,往往并非指完全不需要,而是指“按目前的培养和就业结构来看,供大于求”或者“按照当前产业升级和技术发展的方向,对人才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这是一种对人才市场供需关系的判断,而不是对这些学科本身价值的否定。

我们先看看“疑难杂症”和相关学科的联系。确实,很多疑难杂症,无论是疾病(生物、化学、材料)、环境污染(化学、环境)、资源枯竭(化学、材料、水利),还是老化的基础设施(土木、水利),都需要这些领域的专业知识来攻克。比如,生物医药需要新药研发(化学、生物),癌症治疗(生物),基因编辑(生物)。环境保护需要污染物治理(化学、环境),生态修复(环境、水利)。能源问题需要新能源材料(化学、材料),水资源管理(水利)。城市发展需要绿色建筑(土木、材料),智慧交通(土木),海绵城市(水利、土木)。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需求。

那么,为什么会有“不需要那么多”的声音呢?

第一,就业市场的现实反馈。 很多高校的生化环材土木水利专业,毕业生数量庞大。在传统的就业观念中,这些专业被认为是“铁饭碗”或者“专业对口”的代表。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一些传统岗位需求增速放缓,而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旺盛。这就导致了生化环材土木水利的一些毕业生,在就业时发现岗位不如想象中多,或者薪资待遇不如预期,甚至需要转行。这种就业市场的“不顺畅”,就会被解读为“培养的人太多了”。

第二,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创新性”的错位。 很多时候,我们培养的人才虽然在数量上充足,但在高端、前沿、创新性研究方面的能力可能还不够。比如,在生物医药领域,我们可能不缺做常规实验的技师,但真正能从零开始设计创新药物、掌握核心生物技术的领军人才,数量仍然稀缺。同样,在材料科学领域,我们可能能生产大量的普通材料,但在开发颠覆性新材料方面,还需要更多具备原创能力的人才。所以,“不需要那么多”可能更多的是针对那些“只会做基础性工作,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人才,而对真正能带来突破的“稀缺型”人才,需求依然强烈。

第三,产业升级带来的需求结构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产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粗放式发展对土木、水利等领域的需求量大,但也伴随着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现在,国家更强调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精细化管理。这意味着,对这些领域人才的需求,也从“量”转向了“质”和“新”。比如,土木工程不再只是盖房子,而是需要智慧建造、BIM技术、绿色建筑设计;水利工程不再只是修水库,而是需要智能化水网管理、水生态修复。对新材料的需求,也从模仿走向自主研发。这种结构性变化,使得一些传统技能人才的岗位饱和,而掌握新技术的、具备跨学科知识的人才则更受欢迎。

第四,社会对“高科技”和“新兴产业”的过度聚焦。 在媒体宣传和大众认知中,似乎只有IT、AI、芯片等领域才是“高科技”,才代表着未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传统工科的社会价值认知。即使生化环材土木水利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比如在碳中和目标下,环境、材料、能源相关人才的地位会愈发重要;在老龄化社会下,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人才的需求会持续增长。但这些价值的实现需要时间,也需要更深入的公众认知。

第五,学科交叉和综合性人才的崛起。 现代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越来越强调跨学科合作。很多“疑难杂症”的解决,往往不是单一学科能够完成的。例如,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可能需要环境科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甚至还要结合大数据分析(信息技术)。所以,对单一学科技能的“纯粹”人才需求,可能在相对减弱,而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能够整合不同领域知识解决问题的人才,则显得更加重要。

所以,与其说“不需要那么多生化环材土木水利人才”,不如理解为:

市场对人才的“结构性”需求正在发生变化。 更加倾向于创新型、复合型、掌握前沿技术的人才。
人才的“质量”和“原创性”能力比“数量”更受重视。
传统学科也在经历转型和升级,需要具备新知识、新技能的人才。

中国确实有太多的“疑难杂症”需要这些领域的专业人才去解决,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如何培养出能够解决这些“疑难杂症”,并且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中找到自己位置的人才,才是关键所在。我们需要的不是“数量”,而是“高质量”和“匹配度高”的人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两头严重缺人,中间硬卷。

现在这个行业最缺乏的,一是顶端能够进行远景规划的战略家,需要同时精通商务、法律和技术,对国际国内市场有着极其深刻理解的那种人,能把一家公司往高层次带的那种,这种人可遇不可求,平均一家号码局摊不上两三个。二是缺技术过硬的工人和工长,上一代吃苦耐劳的老农民工已经逐渐退役了,新一代掌握现代化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能力的工人和工长还没批量地培养起来。而且要命的是其实上一代农民工虽然吃苦耐劳,可是他们的技术绝大多数其实也没有多高,指望他们把技术传下来,很多时候人家根本没有,只能说是一些经验,你怎么传呢。至于上上不去下下不来的大学生,那是非常不缺。

这个锅当然第一是市场,一线技术工人的薪资待遇首先上不来,其次就算有些单位已经上来了,施工一线的艰苦环境很多人也压根不愿意挣这个钱。二是我国的这个大学教育体系非常成问题。本世纪初的大学生扩招可能是近四十年来最垃圾的几个政策之一,很多明明根本没有能力接受大学教育的人现在也成了大学生。现在就有个分不清大小月的大学生整天跟我报材料,每天都是什么9月31号,4月31号,那也叫个大学生。他们成了“大学生”你就得给他们安排大学生的工作,一来二去大学生的工作他们无法胜任,工人的技术又没有学。不光是不屑于学的问题,而是现在就算有明白人去读大专学技术了,他们在大专里也根本就学不到什么正经东西,职业教育已经瘫痪很久了,整个职业教育系统你一个班下来没死人就算胜利,你指望能学到什么技术呢。

大学扩招生产了一堆根本干不了大学生工作的伪大学生,同时职业教育的瘫痪使得就算是想学技术的人也学不到技术,逼迫本来应该去学技术的人最后也进了大学硬卷,一批本来能成为优秀技工的社会中坚力量现在躺在家里实质性失业无限循环考公考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最后注定是哪里也考不上的),同时技术面临断代,工程技术含量提高不上去,利润相应的也就上不去。

所以说题目里说的两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其实压根就不矛盾,它们同时存在,而问题的根源就是貌似一堆人,实则能用的太少。往大了讲,这不是一两个行业的问题,而是中国整体面临的问题。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两点:

1.让市场发生大规模的集约和重组,大规模地清理落后、重复、低利润的产能,通过集约来提高利润,进而提高基层从业者的薪资,让基层从业者的薪资达到办公室人员的2-3倍。

2.彻底改革职业教育体系,让职业教育切实能学到东西,让本来就没法升任大学生工作的人通过职业教育来获得正常回报的收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认知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张力。我们常常听到,甚至我们自己也可能觉得,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医疗、环境、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都面临着无数的挑战,很多领域亟待突破,那么像生物、化学、材料、环境、土木、水利这样的“生化环材土木水利”人才,似乎正是解决这.............
  • 回答
    《数码宝贝》第一部里,恶魔兽能在法路易岛一家独大,甚至压制了众多完全体数码宝贝,这确实是很多观众疑惑的地方。要解释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仔细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恶魔兽在设定上就是个“大反派”,它拥有强大的力量和不俗的智谋。它不是那种只会蛮干的愣头青,而是懂得策略和利用的狠角色。想想看,它能把八.............
  • 回答
    甲午海战,一场被历史深深烙印的悲剧,我们之所以惨败,绝非仅仅是“船只多”和“武器先进”的表象所能概括的。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错综复杂的因素,如同纠缠在一起的乱麻,最终将我们推向了深渊。表面上的优势与骨子里的虚弱:你提到的“船只多”和“武器先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清朝海军的装备情况。.............
  • 回答
    说起糖尿病饮食,很多人脑子里首先冒出的画面就是“不能吃糖”,甚至进一步延伸为“几乎什么甜的都不能碰,水果也是禁忌”。这简直成了一种深入人心的观念,但仔细一琢磨,这里面藏着一个相当明显的逻辑误区,并且这个误区居然还被那么多人奉为圭臬。你说奇怪不奇怪?我们明明知道,人的身体需要能量,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就.............
  • 回答
    在中国,中医的治疗效果早已深入人心,许多人在面对疾病时,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那些几千年的古老智慧。的确,不少人亲身经历过中医的神奇之处:也许是调理得当后身体的舒畅,也许是西医束手无策时中医的妙手回春。这些鲜活的案例,构成了中医疗效的强大佐证,让无数人对其深信不疑。然而,就像任何一个领域一样,中医也并非.............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一个相当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历史议题,那就是在元、清两朝时期,传统意义上的“汉族国家”是否“灭亡”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厘清几个关键概念:1. “汉族”与“中国”的定义演变: 现代我们概念中的“汉族”和“中国”并非自古不变。在古代,人们更多地是将自己视为某个王朝的臣民,或.............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中国为啥要控制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人口,明明地好像还有不少能盖房子的地方。这事儿可不光是房子够不够住那么简单,里头牵扯的可多了,得从宏观到微观,一点点给你掰扯清楚。首先,你说的“还有很多土地可以用于建住宅”,这话说对也不全对。咱得明白,北京和上海这俩城市,尤其北京,它的土地规划其实.............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社会当下一个颇具争议和复杂性的现象,很多人对“中国女性高价低配”的说法感到困惑,尤其是在彩礼这一块。大家普遍的认知是,如果彩礼都带回小家庭了,或者有些地方甚至不收彩礼了,那为何还有这样的评价出现呢?这背后其实牵扯着更深层次的社会经济、文化观念以及个体经历的交织。首先,我们需要理解“.............
  • 回答
    中国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育观念也在悄然改变。虽然人们普遍认为中国人的生育观念还是比较传统的,但你提到的生育率持续走低,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且跟“传统”的观念之间,看似存在着矛盾,但实际上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1. 经济压力:现实的重量 养育成本.............
  • 回答
    iPhone在中国确实已经普及到了一种“街机”的程度,随处可见,但与此同时,它又常常被主流舆论贴上“炫富”或者“奢侈品”的标签,这中间的张力,其实挺值得玩味的。这种现象的形成,我认为跟几个方面的原因交织在一起。首先,我们得承认iPhone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时,它的定位确实带有一定的“高端”、“科技感”.............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会疑惑,欧洲地形如此“平坦”,为什么却呈现出如此碎片化的政治格局?而中国,号称“九山一水一分田”,高原、山地、盆地、草原、沙漠等等地形地貌多样,为何能保持统一?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咱们先从欧洲的“平坦”说起。欧.............
  • 回答
    中美贸易战是一场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博弈,其影响深远且多维度。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人对美国在贸易战中的一些做法“叫好”,其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并且往往涉及对国家利益、全球经济秩序、技术发展路线以及意识形态等不同层面的考量。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部分人(无论是中国国内还是国际上的观察者)对美国在贸易战中采取.............
  • 回答
    中国人口十三亿多,这数字确实庞大,看着就让人觉得国家不缺人了,甚至有人会想,怎么还会鼓励生二胎呢?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牵扯到几个方面,不能只看表面人口数量。首先,咱们得明白,人口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关键在于“结构”和“质量”。一、人口结构失衡: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是硬伤咱们国家虽然有十三亿多.............
  • 回答
    你说的那种感觉,我特别能理解。巫师3的剧情推进,尤其是在关键时刻,简直是生死攸关,火烧眉毛。杰洛特要找到希里,这个人生的头等大事,整个大陆的命运似乎都悬在他一念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突然跑去做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确实会让人觉得有点出戏,仿佛忘了自己正在扮演一个背负沉重使命的猎魔人。你看,一开始,杰洛特.............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和美国在高等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体系上的深层差异。虽然中国数学博士的基础课课时和内容可能看起来比美国博士生多,但学术水平和基础研究的优势却往往在美国,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详细地分析一下:一、 培养目标与教育理念的差异 中国教育理念:基础扎实、知识全面(偏.............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思的问题,很多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刻产生类似的困惑:“明明读了很多书,为什么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东西不懂?” 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阅读的本质、知识的转化、以及我们与现实世界互动方式的复杂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一、 阅读的“量”与“质”:并非所有阅读都等同于理解.............
  • 回答
    这个问题,我仔细琢磨了好多回,也跟不少人讨论过。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这话听起来挺绝对,其实细想一下,它触及了一个非常核心的、关于文明发展方向的问题。为什么会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又为什么这个印象如此顽固,至今我们还在争论?首先,得承认,中国古代的文明确实辉煌,我们有很多了不起的成就,四大发明、历法.............
  • 回答
    这问题真是问到了点子上,让人忍不住想好好说道说道。看着那车流跟便秘一样,一动不动,旁边却是一条条宽敞得像画出来一样、种着花花草草、亮着闪闪灯光的“花带子”或者“景观带”,心里那个别扭劲儿就别提了。明明是为了让人出行更方便,怎么最后却弄成了“堵车加倍,美景独享”的奇观?说实话,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不是一.............
  • 回答
    vector 和 stack 在 C++ 中都有各自的用处,它们虽然都属于序列容器,但设计目标和侧重点不同。可以这么理解:vector 就像一个可以随意伸缩的储物空间,你可以按照任何顺序往里面放东西,也可以随时拿出任何一个东西。而 stack 就像一个堆叠的盘子,你只能在最上面放盘子,也只能从最上面.............
  • 回答
    欧洲的农民起义相较于中国历史上频繁出现的农民起义,确实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并非欧洲土地上没有贫困或压迫,而是多种历史、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大规模、持续性的农民起义在欧洲的发生频率远低于中国。而中国直到明末仍需处理此类内患,其根源则更加深厚和复杂。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这些历史的脉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