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理条件两个文化条件
一,中国有一个超级大平原对南方各处平原处以碾压态。
二。周人在征服商人后给华夏诸部排排坐。使得大家都是炎黄子孙。有文化认同。
欧洲就没有了,日耳曼人这个称呼还是罗马人取的。且拉丁语区依旧是当地人处于绝对人口优势。
三,中国文化对周边各国处于碾压态势。其他部族幸运的没有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要么去山上过苦日子,要么变成文明人,也就是汉化。
而欧洲,文化比较好的罗马人和希腊人,在拉丁化西帝国,希腊化东帝国(马其顿东征)方面都远比日耳曼人强的多。
毕竟野蛮人也向往文明生活(尤其是贵族)而文明人(上层)对那些“刚从树上下来的”野蛮文化毫无兴趣
1因为欧洲没有周文王。
我祖周文王姬昌做过最牛逼的事情可能不是演八卦,也不是为进攻商纣打好基础,而是他用一块石头,找到了天地的中心。(现存登封少林寺文王观景台)
我也不知道文王当年是真的算出来了这么一个结果,还是骗了大家伙儿。总之,有了这个中心,才有了中州,才有了中原,才有了我们“中国”这个概念。至少从信念上,中华文明有一个共同认可的源头。
但欧洲的文明源头是罗马吗?可罗马的万神殿早就变成一神教了。是一神教文明吗?但亚威和耶稣可是中东人,属于亚洲呢。源于希腊吗?可现在又都是维京人,高卢人在主导。
这个问题拿去问欧洲人,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
2因为欧洲没有秦始皇,杨坚,赵匡胤们
无论秦皇暴政有多大污点,也改变不了他一统中原的事实。有了这位先行者,后来的军事家,政治家,野心家们,也就有了一个天然的历史使命,那就是统一。不统一,统治的合理性,合法性,就难免受人质疑。
3欧洲封建社会的落后必然性
这一段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封建”这个词的本意,在欧洲和中国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意思。
欧洲人所说的封建社会,其实就是单纯的指一种政治制度。国王或者皇帝,把土地分封给各位领主,爵,贵族,由他们占有和治理。皇帝只管收税。
但中国的这种大范围的分封土地的制度,事实上在秦始皇以后就逐渐消失了。中国的皇权社会,领土都是皇帝的。郡县制之下,州府郡县市都是行政机构,负责治理的官员由朝廷指派。封王封侯的制度虽然保留,但真正得到分封的少之又少。
所以中国的封建社会跟欧洲的封建社会本质上并不是一回事儿。
欧洲的这种封建制度就像我们春秋战国时期一样的不稳定。但吊诡的是他们竟然完全没有制度创新的搞了上千年。一直等到民族意识觉醒了,这个时候,也就没法再统一成一个国家了。
以上为12月7日原答案
以下为12月11日追加:
4汉字与文言文
评论区要求,应当加入“汉字”和“书同文车同轨”的部分。本来想把这部分内容作为秦皇功绩的一部分,仔细一想,其实非常有趣。
大部分人提到文字的时候,都强调方言的存在,会导致交流的障碍。但通过汉字,回到纸上,咸阳人跟姑苏人就能毫无障碍的笔谈。
也就是说,汉字与书同文,解决了不同地域间的交流问题。然而大家似乎忽略了文言文解决了在时间的长河里跨越几千年的不同时空的交流问题。
举例说明一下。
以下是一位宋朝少妇写给他丈夫的信,口语。各位看官开动大脑读一读:
窟赖儿娘传语窟赖儿爷窟赖儿自爷去后直是憎儿每日根特特地笑勃腾腾地跳天色汪囊不要吃温吞镬底物(记于《说郛》第七卷《轩渠录》)
有没有觉得脑子很胀?
如果我把他写成文言文,那就好懂多了:自夫君出塞戍边,吾儿嘻笑渐长,唯夜不食,甚恼。
不光是没文化的宋朝妈妈,明朝老朱说口语你也是得服气的:
奉天承运的皇帝教說与西番地面里应有的上官每知道者俺将一切强歹的人都拿了俺大位子里坐地有为这般上头诸处里人都来我行拜见了俺与了赏赐名分教他依旧本地面里快活去了似这般呵已自十年了也止有西番罕东毕里巴一撒他每这火人为什么不将差发来又不与俺马匹牛羊今便差人将俺的言语去开与西番每知道若将合纳的差发认了送将来时便不征他若不差人将差发来呵俺著人马往那里行也者教西番每知道俺听得说你每释迦佛根前和尚每根前好生多与布施么道那的是十分好勾当你每做了者那的便是修那再生底福有俺如今掌管著眼前的祸福俚你西番每怕也那不怕你若怕时节呵将俺每礼拜著将差发敬将来者俺便教你每快活者不著军马往你地面里来你众西番每知道者(出自: 朱元璋:《明太祖御制文集》,卷一,《谕西番、罕东、毕里等诏》。
写完这段感觉挺多余的,其实不用这么复杂。你穿越回到50年前跟他们说“酷毙了”,“爽死了”,“贼几把溜”,“二三三三三三三三”,他们能听懂就见鬼了。
口语的变化太快太快了!
想要文化传承千年,只有汉字统一了,是不够的。语法也必须形成固定的模式。汉语书面的行文语法,就是文言文!
讲真,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搞不清楚究竟是谁发明或者规定了文言文这种书面语法。不过得益于文言文,我们才能看懂3000多年前的诗经,2000多年前的论语。
而英语呢?了解的朋友可能知道,一千年前的英语被称为古英语,拼写,语法,词汇都跟现在不一样了。
也就是说,一千年后,也许美国人已经看不懂“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而中国人可能还是能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感谢评论区的指正和提醒。同时我觉得我另外几份回答也很用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