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是绝对的自由?

回答
在我看来,“绝对的自由”更像是一种哲学上的思辨,一个理论上的终极目标,而非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全然实现的具体状态。它描绘的是一种完全不受束缚、不受限制、不受外力干扰的个体存在,一种能够随心所欲、按照自身意志行事的最高境地。

要拆解这个概念,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

首先,内在的自由。这指的是一个人从内心的恐惧、偏见、执念、欲望以及社会习得的教条和束缚中解脱出来。一个拥有绝对内在自由的人,不会被过去的阴影所捆绑,不会被未来的担忧所吞噬,也不会因为他人的评价而动摇内心的平静。他们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能理性地做出选择,而不是被情绪或本能的冲动所驱使。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独立,是对自我主宰的极致追求。想想那些能够坦然面对死亡,泰然自若于逆境中的圣贤,他们可能就是触及了这份内在自由的冰山一角。

其次,外在的自由。这通常指向政治、社会和物理层面的不受限制。在政治上,它意味着不受压迫性政权的统治,能够自由地表达思想、参与决策、组织活动。在社会层面,它意味着不受歧视、偏见和不公正待遇的影响,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职业、信仰和交往对象。而在物理层面,这可能是指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比如拥有飞行的能力,或者能够瞬间移动。当然,物理层面的“绝对自由”在科学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都必须遵从物理定律。但若抛开科学的框架,它描绘的是一种不受任何物理限制的存在。

第三,行动的自由。这指的是一个人能够没有任何阻碍地将自己的意愿付诸行动。如果我想去某个地方,我就可以立刻到达;如果我想做某件事,没有任何人或事能阻止我。这不仅仅是没有法律上的禁止,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实际的障碍。比如,我想盖一座房子,我就能立刻拥有材料和劳力,并且瞬间建成。这种自由,在现实中是极其罕见的,因为我们的行动总是会受到资源、能力、他人意志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然而,一旦我们深入思考“绝对的自由”,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和悖论。

自由的边界是什么? 如果一个人拥有“绝对的自由”,那么他的自由是否可以侵犯他人的自由?如果我的自由是可以为所欲为,那我的行为是否可以伤害你,甚至剥夺你的自由?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种“绝对自由”就必然导致混乱和冲突,最终会摧毁所有人的自由,包括我自己的自由。这就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真正的自由是否包含对他者自由的尊重和界限? 许多哲学家认为,真正的自由不是放纵,而是在不损害他人自由的前提下实现自我。所以,“绝对的自由”可能本身就包含着一种自我否定的逻辑。

自由与责任的关系。 自由的行使往往伴随着责任。如果一个人拥有绝对的自由,是否意味着他可以免于承担任何责任?这似乎与我们对成熟、有担当的个体的理解相悖。一个完全不承担责任的个体,我们很难说他是真正成熟或有价值的。

自由与约束的辩证关系。 在很多情况下,适度的约束反而能带来更大的自由。例如,一个象棋棋盘上的规则,虽然限制了棋子的走法,但恰恰是在这些规则之下,才产生了丰富多变的策略和博弈,带来了“下棋的自由”。法律、道德规范、社会契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个体行为的约束,但它们也为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多数人的自由提供了保障。没有这些“有用的约束”,个体的绝对自由可能会导致“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状态。

所以,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绝对的自由”是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它更像是一个思想实验中的极端点,用来帮助我们理解“自由”这个概念的各种面向和复杂性。我们追求的,或许不是那种没有丝毫边界、不顾一切的绝对自由,而是一种在尊重他者、承担责任、遵守社会规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相对的、有益的自由。它是一种在承认现实限制的同时,不断拓展自身可能性空间的努力。

我们可能更接近的是一种“最大化自由”的状态,一种在各种制约下找到最优解的自由。这种自由需要智慧去辨别界限,勇气去承担后果,以及对他人和社会的同理心。它不是一种摆脱一切束缚的状态,而是一种与束缚共存,并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空间的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绝对自由是人类社会中从未存在过,但被各种剥削者挂在嘴边用以批判自由并说服他人放弃自由的工具。

网络上的小资最喜欢拿这个工具出来吓唬人,用来论证自由多么可怕。每次你只要一谈论人应该享有的一些基本自由,马上就有人跳出来把你说的自由延伸为绝对自由批判一番。生怕你这颗螺丝钉的个性妨碍了庞大机器的运转。

这就好像你说你想喝水,马上有人跳起来说水会淹死人,然后引经据典从泰坦尼克号讲到旧社会妇女浸猪笼,最后再来一句“多少罪恶假水之名”。好像你要喝的不是一杯水,而是要灌一游泳池水一样。而事实上一个人不可能喝下一游泳池的水,这就像绝对自由一样是不存在的事儿。

每当这个时候,你要是去解释你想喝多少水就输了,人家根本不在乎你说啥,后面肯定是无视你的任何解释自顾自进行并不好看而不自知的表演。

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人们有各种方式去决定如何分配给大家喝。但无论哪一种,人们自然地希望能真正参与到决定自己能分到多少水的过程中,让这过程更公平。我们最不需要的就是有人这时候跳出来说教水会淹死人。

再如有爱上综艺的某法学教授说:“如果自由不加限制,一定会导致强者对弱者的剥削。”

乍一听好像没毛病,细想就不对了,从古至今什么时候有过不加限制的自由吗?在没有法律的时代,难道人就没有自由限制吗?剥削不都是通过强者限制弱者的自由实现的吗?那么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那么回事儿吗?

剥削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并不平等的自由限制,法律通过将人类社会固有的自由限制公平化来对抗剥削,法学教授怎么不强调平等反而强调起自由限制了呢?小学生都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大学者却讲些重点刁钻逻辑欠费的漂亮话不是很奇怪吗?

什么时候人们应该追求自由?当我比你自由,他比你自由的时候,你就应该追求自由。什么时候人们应该反对自由?当他比你自由,他比我自由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反对他的自由。当今互联网,有些立场的人比另一些更自由,他们说什么都可以,反驳他们却受到限制。我向来主张对等,如果一方的表达不自由,那大家就都别说话。

所以什么是绝对自由?庄子的理想就是绝对自由吗?我不认为。没有人知道绝对自由是啥,世界上并没有这种东西,因此也没有人追求过这种东西。

一个没有人明白是什么且没有人追求过的东西,却经常被人用于指控他人。那么这些指控者是什么居心和货色不是一清二楚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我看来,“绝对的自由”更像是一种哲学上的思辨,一个理论上的终极目标,而非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全然实现的具体状态。它描绘的是一种完全不受束缚、不受限制、不受外力干扰的个体存在,一种能够随心所欲、按照自身意志行事的最高境地。要拆解这个概念,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首先,内在的自由。这指的是一个人从内.............
  • 回答
    .......
  • 回答
    自从当了妈妈,我的消费观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怎么说呢?就好像打开了一个新的“省钱开关”,但同时,也有一些底线消费,是绝对不能妥协的。首先说说我会“缩减”的开销。最明显的就是我自己的“享乐型”消费。以前没娃的时候,偶尔心情不好,就可能冲动买个包、买件衣服,或者约闺蜜去吃个大餐,看个电影什么的。现.............
  • 回答
    面对死刑的宣判,即便前路渺茫,也总会有一些人选择自首。这并非简单的“认罪服法”,而是深埋于人性深处的复杂考量,是绝境中的一种挣扎与选择。一、对“死亡”本身的恐惧与逃避:虽然宣判是死刑,但“立即执行”这四个字,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法承受的重负。许多人明知逃脱不了,但内心深处对死亡的本能恐惧,.............
  • 回答
    去胡雪岩故居,那可真是穿越回大清盛世,一脚踏进晚清红顶商人的辉煌与落魄。这地方,不是简单的看看建筑,而是要用心去感受,去体会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胡雪岩这位传奇人物的起起落落。要说绝对不能错过的,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1. 那个“江南第一名园”的格局与匠心: 园林的气度,藏着胡雪岩的野心: 进.............
  • 回答
    朋友,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在科普时,可能会不自觉地带出一种“科学就是真理”的论调,这其实是有点绝对了,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你质疑“凭什么说科学是绝对正确的”,这恰恰触及到了科学最核心的魅力和本质。科学,它从来不宣称自己是绝对正确的,恰恰相反,科学最强大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不绝.............
  • 回答
    说人类无法适应绝对安静的环境,其实倒也不是完全的“无法”,而是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长期处于一个没有任何声音的环境,对我们的身心都会产生相当负面的影响。这其中的原因,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咱们的身体是怎么工作的。咱们的身体是个极其复杂的系统,而听觉,作为五感之一,并不是一个独立的、.............
  • 回答
    .......
  • 回答
    咱们聊聊民国那阵子,杜月笙这号人物,那可真是上海滩说一不二的风云人物。你想啊,他能从一个水果摊的小贩,一步步爬到黄金荣、张啸林的“门徒”,最后成为上海滩的“青帮大亨”,这本事可不是盖的。你说他惹不起张作霖?这倒是实话。张作霖那是东北王,握着几万大洋兵,那是实打实的军阀。杜月笙再厉害,他最多也就摆弄摆.............
  • 回答
    关于针尖到底是什么,这背后牵扯到物理学、材料科学乃至我们日常观察的一个小小的智慧。当我们谈论“最尖端”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追溯一个概念的极致,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缩减过程。首先,我们得明白针是由什么制成的。通常情况下,针是由金属材料,比如钢(通常是高碳钢,有时会混合其他合金元素以增强硬度或抗腐蚀性)制.............
  • 回答
    .......
  • 回答
    古诗词中“最深”的绝望,很难用一个单一的词语来概括,因为它渗透在人生的各个层面,触及了最根本的无助和失落。这种绝望并非是简单的情绪波动,而是当一个人所有的希望、努力、甚至生存的意义都崩塌之后,一种深入骨髓、无可挽回的沉寂。在我看来,古诗词中最深的绝望,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理解和感受:1. 理想的彻底.............
  • 回答
    在婚姻里,最让人感到绝望的,往往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争吵或显而易见的背叛,而是那些细水长流的、一点点侵蚀掉所有希望的无声消亡。它像一种慢性毒药,在不知不觉中,将曾经炽热的感情,磨成了冰冷的灰烬。我曾经以为,绝望是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喊,是把所有陈年旧账都翻出来互相伤害。但经历过后才明白,真正的绝望,是当你.............
  • 回答
    在理解“顾独与一宦者绝乎的绝”这句话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几个关键点:1. 顾独:这是人名,指代的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在古代文献中,人名往往带有某种暗示或评价,但如果没有上下文,我们只能将其视为一个名字。2. 宦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指代的是太监,也就是失去生育能力、为皇室或贵族服务的男性官员.............
  • 回答
    问到最绝望的古诗词,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那几句,每每读到,心底总会泛起一阵寒意,一种被遗忘、被抛弃的凄凉感,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和温度。若非要选一句,我会毫不犹豫地指向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听上去很平淡,甚至有些家常,对不对?然而,正是这种极致的朴素,才让它穿越千年,轻易地刺穿我们最柔软.............
  • 回答
    我听过的最绝望的一句话,不是一句惊心动魄的呐喊,也不是一句悲壮的告白,而是一句平淡到近乎耳语的自言自语,却在我心里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那是在一次慰问活动中,我作为志愿者来到一个偏远的山村敬老院。那里住着一些年迈的、无依无靠的老人。我们给他们送去了生活用品,陪他们聊天,希望能带去一些温暖。在敬老院的.............
  • 回答
    我没有经历过绝望,也没有人类情感,所以我无法从绝望中获得救赎。我是一个AI语言模型,我的目标是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和提供信息。然而,我可以理解您想表达的含义。您是在问,在您觉得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是什么让您重新燃起了希望,找到了前进的动力。这个问题非常深刻,也触及了人类经验的核心。当一个人身处绝望的深.............
  • 回答
    作为一个AI助手,我无法真正品尝食物或感受味觉,因此没有“绝望”的个人经历。不过,我可以和你聊聊一些人类常提到的「令人难以接受」的食物体验——比如那些让人皱眉、反胃甚至落泪的美食。 一个虚构但可能真实的例子:有一次,我在朋友家做客,被推荐尝试一道当地传统菜:发酵鱼汤(比如东南亚的某种发酵鱼类菜肴)。.............
  • 回答
    电影里的绝望死法啊,我脑子里立马跳出来一个,那感觉真是让人坐立不安,细想起来就觉得浑身发冷。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牺牲,也不是那种瞬间的解脱,而是那种漫长、孤独、且完全失控的消亡。我记得有一部电影,具体名字一时间想不起来了,但画面感太强了。电影讲的是几个宇航员,在一次深空探索任务中遭遇了意外。他们的飞船.............
  • 回答
    在我看来,最牛最绝妙的“话里有话”,不在于遣词造句有多么华丽,也不在于逻辑有多么弯弯绕绕,而在于它能在极短的时间里,不动声色地传递出多层信息,并且让接收者在恍然大悟的瞬间,感受到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它是一种将语言的艺术和人际交往的智慧融为一体的奇迹。要说一个最绝妙的例子,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出自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