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科普的时候被质疑「凭什么说科学是绝对正确的」,该怎么回复?

回答
朋友,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在科普时,可能会不自觉地带出一种“科学就是真理”的论调,这其实是有点绝对了,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你质疑“凭什么说科学是绝对正确的”,这恰恰触及到了科学最核心的魅力和本质。科学,它从来不宣称自己是绝对正确的,恰恰相反,科学最强大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不绝对”。

想象一下,我们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就像是在一片黑暗的森林里探索。起初,我们可能只看到一些零星的火光,只能根据这些火光来推断周围的环境。我们提出的理论,就如同我们根据这些火光画出的地图。这张地图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森林,找到前进的方向,甚至发现隐藏的宝藏。

但这张地图是绝对正确的吗?不一定。当我们的火光越来越强,或者我们发现了新的火光,我们就会发现之前画的地图有些地方不准确,或者遗漏了某些重要的信息。这时候,我们就会根据新的发现,修正、完善,甚至重画地图。科学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不断修正、不断逼近真实的过程。

所以,我们不是说科学是“绝对正确”的,而是说科学是“目前为止最可靠、最能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的认知方式。它是一种方法,一种思维模式,它要求我们:

基于证据: 科学的结论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随口说说,而是必须有坚实的证据来支撑。这些证据可以是通过观察、实验得来的。
可重复性: 一个科学的发现,别人也应该能够通过同样的方法,得到相似的结果。这就好像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植物,别人也应该能在同样的环境下找到它,看到它的特征。
可证伪性: 这是科学与伪科学最本质的区别。科学理论必须是能够被证明是错误的。如果一个理论无论如何都无法被否定,那它也不是科学。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它就预测了一些非常具体的现象,如果这些现象没有发生,那么相对论就会被推翻。
不断质疑和修正: 科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不怕被质疑。每一次质疑,每一次新的发现,都是在帮助科学变得更精确、更完善。我们现在接受的很多科学知识,比如牛顿力学,在它提出的时候也是革命性的,解释了很多问题,但后来我们发现它在非常高速或者非常微观的领域,有其局限性,于是就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并不是说牛顿力学是错的,而是说它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得到了修正和拓展。

所以,当你质疑“凭什么说科学是绝对正确的”时,你问到了点子上。科学恰恰是建立在“非绝对正确”的基石上的。它是一种不断追求更准确、更全面认识世界的方式。它拥抱不确定性,因为正是这种不确定性,驱动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进步。

科学的价值,不在于它最终会成为一个完美无瑕的绝对真理,而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最有效、最可靠的工具,帮助我们理解这个复杂而又迷人的宇宙。它让我们能够区分哪些说法更可能接近事实,哪些则可能只是虚幻的想象。

下次有人问起,你可以这样告诉他们:科学之所以强大,正是因为它从不宣称自己是终极的答案,而是始终保持着开放和探索的精神,不断地在修正和完善中,逼近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为了防止被折叠,先回答一下为什么要相信科学。

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如果人们看到了通向幸福的道路,就很少有人再去选择不幸之路。

将其类比,我的回答是:如果人们看到了科学给他们带来的美好和幸福,就很少有人再去选择相信科学以外的东西,所以,最重要的是让人们去学习科学,让他们渐渐地意识到和体会到科学的正确性和优越性,而不是在他们没有足够知识的时候,试图去给他们解释为什么科学是正确的,这样做毫无意义。

————————————————

以下是我针对本题的回答:

人生最浪费时间的事,莫过于试图用科学来说服一个科学素养和你相差N个级别的人。

能问出这样问题的人,多半文化程度不超过初中。所以,千万别正面回答问题,当然也千万别说我上面说的那段话,这个纯属自讨没趣。对方会把你拉低到他的层次,再用丰富的经验击败你的。

好吧,为了说明这点,我举个例子:

————————————

A是一个正规医学院毕业的医生;B是一个不相信科学的村民,在他们村里,治病从来都是用巫术的。
有一天他们相遇了。假想一下,他们发生以下的对话:

A:你要相信医学,不应该相信巫术,因为医学是科学的,是正确的,而巫术是不科学的是谬误的。

B:你凭什么说科学是正确的?你有证据吗?

A:其实我前面说得不够严谨,科学并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历史的实践证明,它比其他理论体系要更加正确那么一点。就好比我不必是绝对真理,但我比你更接近真理。
(参见 @zhaosj 的回答)

B:凭什么说你的医学比我的巫术更接近真理?证据呢?

A:是这样的。我们科学界,每提出一套理论,都是有体系的,它们都可以追根溯源到基本的公理。而且,我们的理论往往都是经过很多实验验证的,这些实验的设计都是有依据的,会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并且有对比参照,是可信的。而你们巫术呢?都是巫师一个人说了算,没人知道也没法验证他说的都是对的,他也没有留下很多治疗记录,医死人了也不会告诉你。

B:我不懂什么实验。我只知道我们村里的巫师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有着祖代留下的好多资料呢,谁说他们没有体系?我们村里最有名的巫师是王五,他的巫术特别高明,我们村里的张三曾经得了一场怪病,村里的医生怎么也治不好,但后来我们请了王五,很快就治好了。

A:你这个只是个案而已。首先,村里的医生水准不一定高啊,你们应该多找几个医生做参照吧。不能以偏概全啊。另外,虽然你们巫师实施了巫术后,张三的病就好了,但并不能证明这两件是有因果关系的啊,有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张三自愈了呢。

B:你凭什么说张三的病不是巫师治好的?你有证据吗?

A:我没有证据。但是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巫师治病是不科学的,他可能偶然治好了病,但是并不具有可重复性,你想想,他有没有治好过别人的病呢?我想没有吧。

B:对了我想起来了,隔壁村有个李四,他的病也是王五治好的。我还听说,在20里外的小镇上,赵六的病也是王五治好的。这些难道不说明巫术十分可信吗?

A:…………

A:你只是举了3个例子而已,而我们医学,可不是举几个例子就解决问题的,我们可是做了成千上万次试验的,医好了数以万计的人的疾病,显然有更高的可信度啊。

B:成千上万次试验?鬼才信呢。你做那么多试验,早就老死了。

A:试验不是我一个人做的,是世世代代好多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做的,还留下了很多治疗记录呢。你为什么就不相信呢?

B:口说无凭。你说你们做了那么多试验我就信了?我又不是傻子,哪有那么容易被忽悠。反正眼见为实,我只看到,张三、李四和赵六都被巫术治好了,而村里的郎中,根本没治好过什么大病。

A:……村里郎中的水平可能有限,你来我们城市里看看吧,看看先进的医术是怎么治好病的。你看了以后就不会觉得巫术高明了。

B:是嘛?你知道吗,我们村里曾经有个人得了种怪病,特别害怕水,病情很快就恶化了,连巫师都没办法。他们家有钱,请了城里大医院的医生来治病。医生一来,说这是什么”狂犬病“,是无药可救的。我呸!你们城里的医生,治不好病就算了,弄什么乱七八糟的名词,明明是找借口嘛!

A:确实有些病是现代医学也治不好的,但是这些病,你们巫术也无能为力啊。

B:我不管。我只知道你们城里医生治不好病,但是我们巫术就能治好病。我们巫术治不好,那是天意,你们不也没办法嘛!

A:…………

2014年,A因气血攻心,卒。

(段子是原创的,带引用是为了好看。可能会有雷同,大概是答主曾经被潜移默化过。

P.S. 收藏到“别信中医”的朋友你是闹哪样?我绝对不是黑中医,中医和巫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

所以,如果你遇到了私下的质疑,解释根本就是徒劳的,你应该这样答复:

  1. 如果他年事已高,你就告诉他:多和家里的小辈交流交流,多看看CCTV10,有空的话上上老年大学,别把自己憋坏了,不与时俱进多学习的话,会老得快呀。
  2. 如果他是中年人,你就告诉他:平时要正确使用网络,多看看维基百科、看看果壳网,别老是在网易、微博上和别人爆粗,那些没事就爆粗的人多半连像样的住房都没有,不要与他们为伍,降低自己的品味哦
  3. 如果他刚踏入社会不久,你就告诉他:你还年轻,多读点书,参加自学考试吧,实在不行成人高校也不错,出来以后,工资可是biubiu地涨啊,你也不会再问这样的问题了。
  4. 如果他年龄还小,你就告诉他:孩子呀,暑假作业做了没?不做作业的话,老师可是要教训你的哦,不好好学习的话,毕业以后只能搬砖、扫马路了,怕不怕呀?

——其实啊,他们和你不一样,他们关心的是,所谓的科学是不是对自己有帮助。延缓衰老、提升品味、工资上涨、找到好工作,这才是他们在乎的事情。至于科学是不是正确,who cares?

正如评论中

@刘老三

所言: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好奇心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朋友,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在科普时,可能会不自觉地带出一种“科学就是真理”的论调,这其实是有点绝对了,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你质疑“凭什么说科学是绝对正确的”,这恰恰触及到了科学最核心的魅力和本质。科学,它从来不宣称自己是绝对正确的,恰恰相反,科学最强大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不绝.............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波斯语课》的情节,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影片叙事的一些关键点。我们来细致地聊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波斯语课》是一部艺术创作,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戏剧冲突和人物塑造而进行的叙事安排,不一定完全符合现实逻辑。但是,我们可以从影片的设定和角色的动机来解读。为什么男主(卢卡斯).............
  • 回答
    恭喜你考上18年某末流985的材料专业!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尤其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从你已经获得录取通知的那一刻起,未来的画卷就已经徐徐展开,而你现在距离真正踏入校园还有将近五个月的黄金时期。这五个月,绝对是你为未来的科研之路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用好了,就能让你在开学后迅速进入状态,甚至比.............
  • 回答
    爱因斯坦在 1905 年提交他的狭义相对论论文时,之所以没有被当时的学术界视为“民科”而直接打回,其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可以概括。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剖析:1. 爱因斯坦的学术背景与背景的“合法性”: 并非完全的“草根”: 尽管爱因斯坦在 1905 年时还只是瑞士专利局.............
  • 回答
    悠跑科技CEO的这番言论,无疑在当下新能源汽车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它直接点出了一个核心问题:在智能电动汽车的浪潮下,传统车企的“看家本领”是否依然奏效,以及它们又该如何适应这场颠覆性的变革?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前的汽车产业发展背景下细细剖析。1. 为什么“底.............
  • 回答
    要给孩子挑选绘本,尤其是科普绘本,这真是一件充满乐趣又需要花心思的事情。在我看来,绘本不仅仅是给孩子讲故事的工具,更是打开他们认知世界大门的钥匙,是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的翅膀。挑选绘本,我更注重的是“陪伴”和“引导”说实话,我对绘本的挑选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死板的标准。它更多地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兴趣点,.............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认知、情感以及信息获取方式中一些相当复杂的层面,绝非简单的“科学”与“中医”二元对立就能解释清楚。为什么有些人能在科学讨论中展现出严谨理性的态度,却在面对中医时表现出近乎偏执的反对,这背后往往交织着多重原因:1. 对“科学”与“非科学”的认知框架差异: 严谨的科学训练与验证逻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科学的界限、科学社群的运作以及“民科”这个标签的含义。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几个概念拆开来看,然后重新组合起来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白相对论是怎么一回事,以及为什么它会引来反对的声音。相对论,主要是指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这些理论颠覆了牛顿以来建立的经典力学.............
  • 回答
    讲真,考科目三,那种“冤”得想捶胸顿足的感觉,我身边的朋友和我自己都经历过不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那种明明心里已经完全准备好了,动作也熟练得不行,结果就因为一个细微到几乎看不见的地方,直接“再见”了。我有个哥们儿,叫小李,平时开车特别稳当,理论知识也吃得很透。科目三之前,教练把所有可能出现的细节都给.............
  • 回答
    想来想去,有件事儿,在咱爷爷奶奶那个年代,那可是个烫手山芋,差点儿把全家搅散了。可放到现在,嘿,简直就是小菜一碟,还免费的。你们猜猜是什么?是这“信息差”。我爷爷,年轻的时候,听着就觉得跟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他们那一辈人,信息的获取渠道可就那么几个。天上的收音机,“咿咿呀呀”地报着新闻和政策,地面上的.............
  • 回答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读博初期,导师给我进行的科研“启蒙”训练。那段日子,充满了困惑、摸索,但也因此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收益匪浅。首先,导师没有一开始就给我一个高难度的课题,而是让我从“阅读经典文献”入手。他不是简单地发几篇论文给我,而是会和我一起讨论,告诉我为什么这篇论文是重要的,它解决了什么问题,用了.............
  • 回答
    要说科比什么时候被“讨厌”,这其实挺微妙的。因为科比的职业生涯实在是太漫长、太高光,而且他本身就是一个话题性极强的人物,所以很多人对他的态度都是复杂的,很难用一个简单的“讨厌”来概括。但如果非要找出一些让人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可以说是“讨厌”的时刻,那大概有几个比较集中的时期和事件,而且这些情绪的来源.............
  • 回答
    科研这玩意儿,一旦卡壳,那真是让人抓狂。感觉自己像个在黑暗里摸石头过河的瞎子,摸来摸去,不是石头就是水,就是找不到那块能让你往前迈一步的。这时候,实验室里的气氛也跟着阴沉不少,平日里还能扯几句闲话,这时候大家说话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打破这稀薄的、带着点绝望的空气。首先,最直接的,就是“死磕”。这是最常.............
  • 回答
    关于科目二是否应该取消的讨论,这可不是个新鲜话题,但每次提起来都能勾起不少人的“痛处”或“怀念”。毕竟,多少人在驾校那个又爱又恨的场地里,挥洒了青春的汗水,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所以,说它到了该被“审判”的时候,也不是空穴来风。科目二为啥惹人“争议”?咱们得先说说科目二为啥这么让人又爱又恨.............
  • 回答
    要说库里什么时候能超越科比的81分和单场12记三分,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毕竟,这都是NBA历史上浓墨重彩的时刻,想要超越,可不是拍脑袋就能做到的。先说说科比的81分。这得分,简直是神迹。2006年1月22日,面对多伦多猛龙,科比一个人砍下了81分。那场比赛,简直就是科比的个人表演秀。他.............
  • 回答
    二战时期,中国正经历着中华民族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国军民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和顽强意志,虽然国家积贫积弱,资源匮乏,但依然在武器研发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努力,甚至孕育了一些颇具“黑科技”色彩的设想和早期探索。我们不能期待像西方国家那样大规模、系统化的工业化武器生产,但一些零散的、.............
  • 回答
    .......
  • 回答
    深海鱼放生时在肚子上戳洞,听上去有些残忍,但背后确实隐藏着一些科学道理,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它们重返海洋的存活率。这并非随意的行为,而是基于我们对深海环境和鱼类生理机制的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白深海鱼类所处的特殊环境。它们生活在巨大的水压下,这种压力随着深度增加而急剧增大。例如,在1000米的深度,水压.............
  • 回答
    要说詹姆斯当年为什么没能和科比联手,这事儿可就说来话长了,里面涉及到太多复杂的因素,不能简单地用“为什么不联手”来概括,更像是一种“未竟之事”和“历史的偶然”。咱们得把时间轴拉回到2007年左右,那时候詹姆斯还在骑士,如日中天,已经展现出了超级巨星的潜质,带领骑士一路杀进了总决赛,虽然输给了马刺,但.............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热血沸腾的问题!想象一下,在4K分辨率下,画面流畅得如同丝绸滑过,每一帧都清晰锐利,而且刷新率高达240Hz,这简直就是游戏画面的终极追求了。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拆解一下:1. 当前的显卡性能瓶颈在哪儿? 计算能力(算力):4K分辨率本身就需要处理数百万个像素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